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尽弃其旧说。”(《清代学术概论》)。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究竟是否抄袭之作?这个问题至今未获得较佳的
答案。上述诸说,孰是孰非,有待于对此有兴趣的同志继续探索。弄清楚这
个问题,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术史的研究,对于康有为本人思想的研究,
都将是不无裨益的。
(苏勇)
《马氏文通》作者是马建忠吗?
近年,清末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又重印了。《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
学领域自有它很高的历史地位,早年胡适《国语文法概论》、刘复《中国文
法近论》都曾分别提及,此后凡涉及语法学史,也无不以此为圭臬。筚路蓝
缕,以启山林。它被学者称为近代中国第一部正式语法书,一部较为全面、
有系统的语法专著。
《马氏文通》初版是1898 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推出的,署名马建忠;
此后多次再版,署名也是马建忠,因此《辞海》(1989 年新版)、《中国近
代史辞典》等权威工具书,也都认同马建忠是《马氏文通》的作者,这当是
无可置疑的了。
可是,在本世纪,即在1900 年马建忠病死后。对于这部书的作者,就有
另两种说法:一说是马建忠的大哥马相伯(马良)所著。马相伯学识高深,
他十一岁就在法国人创办的依纳爵公学(后即上海徐家汇公学)进修拉丁文;
年轻时就当公学教师,并获得神学博士。这部书据他自称,乃是在1872 年(清
同治十一年)任徐汇公学校长后,切磋而成的。若干年后,他曾对常有往来
的刘成禹不止一次地提及,“先生常言,予作《文通》,人目为中国文法书。
予弟建忠有言曰:中国文法尽在五七言律诗,几种字类,丝毫不乱,如鸿雁
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鸿雁’、‘云山’为名物字,‘不堪’、
‘况是’为称谓字;‘愁’‘客’为名物字,‘里’‘中’为定位字,‘听’
‘过’为活动字之类,更为简要,成禺请言曰:中国骈体文对映,皆文法井
然。先生曰是”(《相老人九十八年闻见口授录》,《逸经》1937 年6 月)。
刘成禺的记录,以图实证马相伯是《马氏文通》作者,马建忠虽谈文法,
不过是兄弟相磋切。
马相伯也和他人谈及本人系《马氏文通》作者。30 年代上海某报记者曾
多次见访马相伯。马相伯很健谈,特别是喜欢介绍自己近百年的颠沛离合、
喜乐幸事。有一次在谈及《马氏文通》时,马相伯还详细介绍该书定稿推出
的细节,“《文通》存稿经我删去了三分之二有奇,因为举例太多,有碍青
年读者的时间与脑力。但是梁任公对于我所删节的本子,还嫌举例太多;殊
不知此种研究中国文学的文法书,在《马氏文通》出版时代,实在是破天荒,
学者将要由微信而狐疑”(王瑞霖《一日一谈》)。由此看来,他从著作到
最后删节定稿,都是一人经办,作为《马氏文通》的作者当是无疑了。
70 年代,朱星教授在《〈马氏文通〉的作者究竟是谁》开门见山地提出:
“一般人只知《马氏文通》是马建忠所作。马建忠是李鸿章的外文秘书。不
知实际作者原来是马建忠的大哥马相伯”(吉林《社会科学战线》1980 年第
3 期)。朱星教授于1932 年在上海的一所美国神父办的中学中国学生班讲授
国文,经常到徐家汇拜谒马相伯,据朱星追忆,“马相伯老人每次给我谈《马
氏文通》,要说我三弟的《文通》如何如何,不直说是他写的。但言语间露
出是他写的,他说,我是采用拉丁文法,尽量就中文特点,避免摹仿之迹”。
在言谈中,马相伯还特别强调,“不学拉丁文法,就编不出这部《文通》来,
恐怕至今还在虚字研究中摸索”,这是因为此书是摹仿、参照拉丁文法所著
作的,而马相伯对拉丁文法的娴熟、精通,是名闻于中国学界的。因此朱教
授认为,此种明显而又含蓄的表示,不言自明,他就是《马氏文通》的唯一
作者,只是因为“他是神父出家人,不愿出名;且兄弟友爱,所以写马建忠
之名”(同上)。
迎风户半开。马相伯的权威身份,言词凿凿点明自己是《马氏文通》作
者;是他讲友爱送与乃弟获名的。可是,问题又来了,马建忠当时已颇具盛
名,他精通并非仅是拉丁文,更精通于英、法语文和希腊文;还曾助李鸿章
办洋务,赴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并先后出任轮船招商局会办、上海机
器织布局总办。他的代表作《适可斋纪言纪行》的影响,也是很广泛的。因
此可以说,《马氏文通》说是马相伯让与兄弟署名,似乎难以成立,何况从
传统文化而言,中国正宗的知识层又是颇忌盗名窃誉行为的。
因此,学界对此书作者提出了另一说,即马相伯、马建忠合著说。
所谓“合著说”,就是共同著作,一人署名。此说最初见于上海《申报》
1932 年5 月27 日所载访问马相伯的一篇谈话,“讲到《马氏文通》,是吾
弟眉叔经二十年长期的记录,与我切磋而成的,但所发表的只是十分之二。
《马氏文通》虽是一部古今特别之书,但还够不上称是文规,只称是造句法
而已”(《九三老人马相伯记录》)。此后,张若谷等走访马相伯,在谈及
《马氏文通》也大致宗此说,由此在三十年代先后诞生的“马相伯事迹”,
多有称该书为两人合著:
1898 年,“先生与眉叔(按,马建忠字)合著《马氏文通》十卷脱稿”。
(张若谷编著《马相伯先生年谱》)
“是年冬,先生与弟积二十年而成之《马氏文通》前六卷初版行世;先
生爱弟才华,令独署其名”,“翌年冬,后四卷亦付梓。”(方宗垣《马相
伯先生事略》转引方豪编《马相伯先生文集》)
“《马氏文通》一书,以西洋文化释中国古籍发凡起例,理顺冰释,所
诣在王氏《经传释词》、刘氏《助词辨略》以上,实先生与眉叔共成之,而
卷端未尝署名,盖先生欲奖成眉叔先生,不愿分其盛誉也”。(钱智修《马
相伯先生九八岁年谱》,《中央日报》1938 年5 月16 日)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无论是称马相伯一人实作或他与马建忠合作,但都署名是
马建忠,此处,出自诸家所述的马相伯让誉与乃弟动机却是大相径庭,有称
是“神父出家人,不愿出名”,有称是“爱弟才华”或“不愿分其盛誉”,
孰是孰非,尚待考信,而更有意思的是,无论是一人著或两人合著,都是出
自马相伯之口,旁人都是以此为自己著作作依据的,须知当时之马相伯,虽
然年过九十,但思维清晰,记忆颇强,且他的道德风貌,堪属上品,那末他
却因何说法不一呢?
(盛巽昌)
《中国共产党宣言》最早中文稿原件下落河在?
1920 年11 月7 日,一份既秘密又公开的新杂志在上海创刊。这家杂志
的刊名,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叫《共产党》。它是由上海共产主义
小组主办的,李达主编。
11 月7 日,正是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日。陈独秀为《共产党》创刊号写
了《短言》,相当于发刊词,非常明确地提出“跟着俄国的共产党”。李达、
沈雁冰、李汉俊、施存统等分别化名在《共产党》创刊号上发表《俄国共产
政府成立三周年纪念》、《俄国共产党的历史》、《俄罗斯的新问题》以及
专门介绍列宁的文章。
就在创办《共产党》月刊的日子里,由陈独秀执笔、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的笔杆子们参加讨论,起草了一个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宣言》——
这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宣言!是筹建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
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部分是“共产主义者的理想”,指出“共产主
义者主张将生产工具——机器工厂,原料,土地,交通机关等一一收归社会
共有,社会共用”,“共产主义者要使社会上只有一个阶级(就是没有阶级)
——就是劳动群众的阶级”。
第二部分是“共产主义的目的”,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
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但是要使我们的理想社会有实现之可
能,第一步就得铲除现在的资本制度。要铲除资本制度,只有用强力打倒资
本家的国家”。“资本家政府的被推翻,和政权之转移于革命的无产阶级之
手,这不过是共产党的目的之一部分,己告成功;但是共产党的任务还是没
有完成,因为阶级斗争还是继续的,不过换了一个方式罢了——这方式就是
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部分是“阶级斗争的最近状态”,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是一
面继续用强力与资本主义的剩余势力作战,一面要用革命的办法造出许多共
产主义的建设法,这种建设法是由无产阶级选出来的代表——最有觉悟和革
命精神的无产阶级中之一部分——所制定的”。“一直等到全世界的资本家
的势力都消灭了,生产事业也根据共产主义的原则开始活动了,那时候的无
产阶级专政还要造出一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
著名作家叶永烈在《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上海人民
出版社出版)一书中介绍了这篇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宣言部分内容后,继续写
道:“这篇《中国共产党宣言》虽然没有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
那么气势宏伟、文采飞扬,但写得简明扼要、通俗明白。这篇在中国共产党
正式诞生之前写下的宣言,其中的原则迄今仍为中国共产党所遵奉。”
不过,这篇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没有公开发表过,它的中文稿
原件,迄今不知下落。现存于世的只有英译稿。
叶永烈说,1956 年,当苏共中央向中共中央移交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
案,内中存有这篇宣言的中文稿。但这一中文稿不是原件,是根据英译稿还
原译成的。译者为“Chang”,亦即“张”(也可译成“章”、“常”、“昌”、
“长”等)。这位不知其名的姓“张”的译者在《中国共产党宣言》前面加
了一段说明:
译者的说明:
亲爱的同志们!这个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在去年十一月间决定的。这宣言
的内容不过是关于共产主义原则的一部分,因此没有向外发表,不过以此为
收纳党员之标准,这宣言之中文原文原稿不能在此地找到,所以兄弟把它从
英文稿翻译出来。决定这宣言之时期既然有一年多了,当然到现在须要有修
改和添补的地方,我很希望诸位同志把这个宣言仔细研究一番,因为每一个
共产主义者都要注意这种重要的文件——共产党宣言。并且会提出远东人民
会议中国代表团中之共产主义者组讨论。讨论的结果,将要供中国共产党的
参考和采纳。
Chang 一九二一年十二月十日这位姓“Chang”的同志究竟何许人?叶永
烈认为,要么是张太雷,要么是张国焘。因为在出席远东人民会议的中国代
表团成员之中,只有两“张”。这两人的英语都不错。不过,据中共党史专
家分析,由于张太雷“不仅负责大会的组织工作,而且负责英文翻译”,因
此,由张太雷译出的可能性更大些。至于原先的中文稿,是由谁译成英文,
已很难查考。很可能是陈独秀写出《中国共产党宣言》之后,由李汉俊译成
英文,交给魏金斯基,而魏金斯基把英文稿带到苏俄。当然,这只是“可能”
罢了。
总之,《中国共产党宣言》中文稿原件是否还存在人世间?原存于苏俄
档案的那件英译稿,译者究竟是谁?原存的中文稿,究竟是由谁译成英文并
带至苏俄的?这都是党史研究中的课题。
(大海)
就时篇
《禹贡》何时成书?
《禹贡》是我国古代最早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地理著作,它开了征
实的一派,为后来的《汉书·地理志》、《水经注》以及唐宋以来的许多地
理专著都遵循这一地理记实并以此引伸和发展。因此,《禹贡》在我国古地
理学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禹贡》是《尚书》中的一篇,《禹贡》谓“禹别九州,随山刊木,任
土作贡”。因而孔颖达等旧注疏家把它作大禹治水之后,分别九州,制定贡
赋,由史官记录而成的经典。故称《禹贡》。宋代学者则认为只有首、尾数
句是史官所加之辞,其全文乃大禹治水亲笔所记奏文,是大禹原作于虞,夏
史官加上头尾而编定于夏时,距今已4000 多年了。其实《禹贡》与大禹无关,
更不是虞代或夏代的作品,而是假托大禹治水而记述古代的地理情况罢《禹
贡》到底著于何时?近代以来对它的成书年代进行探讨的不乏其人,但迄今
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大禹治水时所作。主要论据是从农业生产与土壤的关系角度,推断
其著作年代(邓植仪《有关中国上古时代农业生产的土壤鉴别和土地利用法
则的探讨》,载《土壤学报》5 卷4 期)。这一说法虽早被大多数学者所否
定,这里作为一种看法而列入。
(2)成书于西周时期。王国维在《古史新证》中,认为周人所作。辛树
帜亦主张成书于西周的文、武、周公、成、康全盛时代,下至穆王为止。它
是太史所录。时间起于公元前1185 年,终于公元前952 年。上下限超过两个
世纪(《禹贡新解》,农业出版社)。徐旭生也认为有可能成于春秋,更有
可能成于西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一书附录《读山海经札记》,科学
出版社)。
(3)成书于春秋时期。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认为春秋时孔
子所作。王成祖亦主此说,认为《禹贡》的编写,基本上是孔子依据春秋时
代他所了解的地理范围和生产条件所写成的古文献。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
年前后。并从《禹贡》内容分析,成书不得早至西周,晚至战国。它是孔子
借以体现他自己在政治上的抱负所写成的(《从比较研究重新估定禹贡形成
的年代》载《西北大学学报》1957 年第4 期;《中国地理学史》,商务印书
馆)。
(4)成书于战国时期。这一说以顾颉刚为代表,始见他所撰《论今文尚
书制作时代书》(《古史辨》第1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其后又在《禹贡》
全文注释中,认为它是公元前第3 世纪前期的作品,较秦始皇统一的时代约
早60 年,并提出以下论据:①春秋以前对于禹的神话只有治水而无分州,至
战国时,七国扩拓疆域,当时人就把此疆域作为天下,《孟子·梁惠王上》
说:“今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因而也就产生了九州说。②《禹贡》文
中既有内方,又有外方。这是楚国自丹、淅二水间迁都郢(今湖北江陵北)
后,就今河南叶县南的方城山作为北面设防屏障。则称方城以内的今湖北钟
祥县的章山为内方山;方城以外的今河南登封县的嵩山为外方山。这是楚国
人因设防而定出的名词,而在春秋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③《禹贡》中有菏
水,此水是公元前483 年吴王夫差北上与晋国争霸,在宋、鲁两国间所开一
条连泗、济的人工运河,但《禹贡》今本已改“菏”为“河”,改字的人不
知道“浮于淮、泗”是不能直接通河的,则可知《禹贡》的著作当后于夫差
开河的时代很久,那时(含改字的人)人们早忘记了它是人工河而不是天然
河了。④扬、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