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僚机构:有司理各曹的判官,也有牛头马面差役人等。民间通常就把它的
总头子呼之为阎罗王。
按照道教《玉历宝钞》等说,阎罗王并非是阴曹地府第一把手。说也奇
怪,在唐朝宋年兴起的地府十王之说,称整个阴间有十个主宰分居十殿,即
通称的十殿阎王。其中第五殿主宰就是阎罗王。这位阎罗王,据说他“本居
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
也许基于这种说法,人们通常把五殿阎罗王说得尤为正直、刚毅。农耕
社会塑造的阎罗王形象,当然是达到“天地无私,鬼神明察”的高标准境界。
由此意向中的阎罗天子选择,首先也得是铁面无私的。盖中国传统文化最注
重因果现世报。阳世善恶未了,只有到阴间彻底、完全和圆满解决。取得好
有好报,恶有恶报的最后结论。因此,阎罗王在小民百姓心灵里的威信是非
常高的,人们对他寄以无限的理想和希望。
所以,传说中的阎罗王必定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站在忠臣义士孝子节妇
这一边的。世间多少冤狱奇案,到他那里就都得到洗清,而且取得不同的报
应。
清朝平话《说岳全传》就写了一出书生胡迪游地府,亲睹秦桧及其党羽
和岳飞父子对案,阎罗王对岳飞奉为上宾,而将秦桧作为阶下囚犯。这是农
耕社会封闭的人们对忠奸观的简单、单向思维定势,一个脸谱化的色彩反差。
从当时人的认知,阎罗王必须站在忠臣的衡器上,否则,他不能主宰阴
司。胡迪所说“愚生若得阎罗做”,也可证阎罗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角色定
位。胡迪在和阎罗王答辩中,就曾提出:(一)阎罗王不是定位于某某的,
他人是可以顶替的,所谓“新者既临,旧者必生人世,去做王公大人矣”(《说
岳全传》第七十三回);(二)凡能充当阎罗王的,亦须是人世间的王公大
人,而且还须是正直刚毅之士,“阎罗王皆是世间正人君子所为”,“人之
正直死为冥王”。
胡迪很是有点气魄,在和阎罗王答辩中,还对这个森罗殿主宰的原有身
份作了猜测,他提到了韩擒虎、寇准和江丞相。说是此三人在生前都分别讲
述自己死后做阎罗王的话。
可见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
一是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据称他在13 岁时打过猛虎,所以
取名叫擒虎。在隋王朝统一中国的灭南陈战争中,首先渡江进入建业(南京),
由此立下了大功。李世民(唐太宗)主持的《隋书》记述他病重临死前夕,
“其邻母见擒(擒虎,唐人讳虎字,故省略“虎”字)门下仪卫甚盛,有同
王者,母异而问之。其中人曰:‘我来迎王’。忽然不见。又有人疾笃,忽
惊走至擒家曰:‘我欲谒王。’左右问曰:‘何王也’?答曰:‘阎罗王’,
擒子弟欲挞之,擒止之曰:‘生为上柱国,死做阎罗王,斯亦足矣。’因寝
疾,数日竟卒。”《二十四史》多讳鬼神,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而韩擒虎
死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记进本传,可见在初唐时,这条传说是颇见风行的。
所以在晚唐敦煌变文《韩擒虎话本》,更是维妙维肖描述了韩擒虎在灭陈后,
五道将军持天符请他出任阴司之主,韩应允,请假三天。隋文帝杨坚并举行
了告别宴会。第三日,有一紫衣人、一绯衣人乘乌云前来迎接,自称“原是
天曹地府,来取大王”上任。于是,他辞别朝廷君臣和家小,赴阴间当阎罗
王去了。显然,仍是循《隋书》嬗变而来。
二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唯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
思,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
茜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
阎浮提王也”(《涌幢小品》)。“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
向从者,曰:‘阎罗处政。’”(《翰苑名谈》)可见他生前已知己要出任
阎罗王,而死后果然当了阎罗王了的。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
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通俗
编》)。
三是北宋名相范仲淹。范仲淹也以清廉、正直著名,生前就以官声好誉
为民间称道,因而在他死后,就有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
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中吴纪闻》)
四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俗
传包拯为阴司阎罗王,其说在宋时已盛,《宋史·包拯传》云: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呼曰包侍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范烟桥
《茶烟歇》)。由此元明杂剧、平话多有包拯下阴司审案故事。石玉昆:《三
侠五义》还出现包拯扮阎罗审郭槐“狸猫换太子”情事。我在儿时就常听乡
间父老谈包拯死后是阎罗王。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
意境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
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也。
五是南宋江丞相。江丞相即江万里。为人刚直,因触犯权奸贾似道,回
乡,后来元兵攻陷江西都昌,他投水自杀。一个阎罗王职位,传说却有五家
轮回,而是很紧凑,当然还不止这些。此中韩擒虎是武人,其他都是文质彬
彬的书生,是被捧为正直、刚毅的好官,可见阎罗王并非通常画图常见的那
副狰狞凶相。
中国阎罗王不过是传说“十殿阎罗”的第五殿,它们组成的整个地府建
构乃是参照人间官衙,所别致的乃是要十殿按序审判,以防舞弊行私,这种
层层审判,很有点集体决狱味。这种文化现象正是农耕社会的思维定势。世
道无常,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们在现实世界里,是很难按善有
善报,恶有恶报的意向如愿的。由此寄希望于阎王的正直、公正,由此就出
现了各种文化环境下产生的阎王造像。
(盛巽昌)
哪吒的形象是怎样来的?
历史上没有哪吒这个人。
但他却是中国人颇为熟悉的神话角色。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许都是儿童
吧,中国孩子特别喜闻乐见哪吒的故事。那电影、戏剧和画册中的哪吒图式,
一副初生牛犊不畏虎似的英武气概,为古老而丰富的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盛
而不衰的文学艺术形象。
通常的一种说法是,哪吒形象不是国产,它是由印度较早送到中华的舶
来品。所谓哪吒,它是佛经所载四大天王中毗沙门天王的太子。天王有五个
儿子,其中第三子就是哪吒。毗沙门天王随着佛经来到中国西域,正好是隋
唐昌盛佛教的最佳时期,因此香火极为兴旺,往来善男信女莫不知有毗沙门
者。据说,他在古印度神话中也颇有名气,界定为北方守护大神,又是掌管
财宝的超级总管,即相当于中国的财神老爷,因而在四大天王中始终保持着
最高的信仰,原因就在于“既能充警察保护良民,又开银行发行贷款”(《佛
教造像手印》)。人同此心,毗沙门在中国必然受到拥戴。据称在公元742
年(唐天宝元年),此位天王还在安西城白日显圣,在城北门楼上出现,大
放光明,并有“金鼠”咬断敌军弓弦,五百名神兵穿金甲击鼓声震三百里,
地动山崩,使围城的蕃军大溃,因此皇帝下令在诸边城楼置天王像。毗沙门
天王出足了风头。
为了使他更易为中国人接受,佛教要汉化。中国毗沙门天王被嬗变为一
位身着汉衣冠的中国将军,“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
事”(唐卢弘正《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他就是托塔李天王。李天王即
李靖,他有夫人还有三个儿子,“这样一家汉人,难以被极乐世界再接受。
于是李靖只好在玉皇大帝灵霄宝殿之下称臣,当了天兵总司令,哪吒充任前
部先锋官”。“特别是哪吒,经过《封神演义》、《西游记》和戏曲的连续
塑造,早已脱离本根”(《佛教造像手印》)。
但那时的哪吒形象不够鲜明,“宣律。。常夜后行道,临阶坠堕,忽觉
有人捧承其足,顾视之,乃少年也。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门天王之
子哪吒也,以护法之故,维护和尚已久矣。’”(唐郑棨《开天传信记》)
大体来说,这种说法是将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三太子的移植,然后归依
在中国神仙圈里的。
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哪吒在中国已完全改变身份了。他应该是土生土长
的国产。
哪吒以骨肉还父母,断绝血缘亲缘关系,最早见自宋人所说,“哪吒太
子,剔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本身巨大神力,为父母说法”(《五灯会
元》卷二)。西方佛经有关毗沙门天王和哪吒卷页均无此说,或由此衍生和
扩展的《三教搜神大全》更有详记,“哪吒本是玉皇驾下大罗仙,身长六丈,
首带金轮,三头九眼八臂,口吐青云,足踏盘石,手持法律,大喊一声,云
降雨从,乾坤烁动。因世间多魔王,玉帝命降凡,以故投胎于托塔天王李靖
母(妻)素知夫人。生下长子金吒,次木吒,师(帅)三胎。哪吒生五日,
化身浴于东海,脚踏水晶殿,飞身直上宝塔宫。龙王以踏殿故,怒而索战。
师(帅)时七日,既能战,杀九龙。老龙无奈何而哀帝,帅知之,截于天门
之下而龙死焉。不意时上帝坛,手搭如来弓箭,射死石记娘娘之子,而石记
兴兵。帅取父坛降魔杵,西战而戮之。父以石记为诸魔之领袖,怒其杀之,
惹诸魔之兵也,帅遂割肉刻骨还父,而抢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世尊亦以其
能降魔,故遂析荷菱为骨,藕为肉、丝为胫、叶为衣而生之,授以法轮密旨,
亲受‘木长子’三字,遂能大能小,透河入海,移星转斗。”“玉帝封三十
六员第一总领使天帅之领导,永镇天门也”。道家的这种创造,后来就为明
人神魔小说《封神》、《西游记》中建立的哪吒形象所本。此两部小说的有
关哪吒形像,如“《封神演义》第十二回至第十四回写哪吒大闹东海、莲花
化身,当即本此敷衍而成。《西游记》第八十三回介绍哪吒出身,或为此神
话之节写”(袁轲《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国神话学者袁轲在著作中就
哪吒出典,就以元无名氏《三教搜神大全》为宗的,而此书“使六七百年民
间风俗相沿之故,复显于世”,“此书所搜诸神履贯事迹,大都杂取小说、
民间口头传说及释道之书”(同上)。
也有人说,《封神》中的哪吒虽是汉化了,但他的形象仍带有佛教的色
素。《封神》在写哪吒于汜水关受伤返山又重回周营时,“只听得左右齐响,
长出六只手来,共是八条臂膊,又长出三个头来”。“哪吒大喜,一手执乾
坤圈,一手执混天绫,一手执金砖,两只手擎两根火尖枪,还空三手。真人
又将九龙神火罩,又取阴阳剑,共成八件兵器”(《封神》第七十六回),
不但三头八臂,而且“面如蓝靛,发似朱砂”,连面貌也全非了。
因此白化文认为,这还是佛教的痕迹,“哪吒三头八臂,属佛教的定型,
可能因其原型是北方天王和太子‘哪吒’之故”,“因为,佛教天神三头八
臂,其中有两只手常是用来合十的。可中国的神祗用不着对佛行外国礼;再
则,中国人的习惯是一头配两手,正房配东西两厢,一张方桌配两把太师椅,
总认为三头配六臂为宜”(《汉化佛教与寺院生活》,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年12 月)。哪吒形象还得彻底汉化,《西游记》的哪吒就比《封神》更上层
楼。哪吒大战孙悟空(第四回),“哪吒多余的两只手在这里取消了,汉化
的三头六臂战胜了外来移植的三头八臂”(《汉化佛教与寺院生活》),“表
现出的想像力比《封神演义》更为丰富、大胆和生动活泼,也更为中国化”
(同上)。哪吒始终是一位娃娃级的天神。
因为哪吒汉化形象逼真,因此有人界定,他是国产货。前几年,四川宜
宾还传称是哪吒的家乡哩,在那里有哪吒太子神庙和《封神演义》中的陈塘
镇、石矾山、哪吒洞,由此还引起台湾派代表团前来观光、寻宗呢?也有说
当年所谓李靖镇守的陈塘关就是今天天津的陈塘镇,那里有哪吒洗身的海
河。因而在去年(1991 年)天津市征求城标图案时,也有市民建议把哪吒英
武的神姿定为城标为天津城市识记的。
哪吒是我们先民几百年里塑造的的光采形象。可是他是外来汉化,或是
汉化佛教再创造、皈依于道门子弟,却是令人有兴趣的争议课题。
(盛巽昌)
二郎神是谁?
中国神仙有的是由西方极乐世界的佛、菩萨改造、嬗变的,如托塔李天
王、哪吒,但更多的乃是凡间的俗子,死后超擢提拔做神仙的。当然他们必
须是贤君良臣孝子烈妇,有了这基本条件,方才可以升华做神仙的。像伍子
胥(潮神)、关羽、杨继盛。他们在道教编制的神仙花名册里,是足足可以
见有万千的。
他们凭传说走上九天云霄,也凭神仙魅力增添诸种神奇色彩。人们根据
现实社会的官职和角色定位,也为他们在天国的彼岸按排了理想的工作岗
位。
可是,历史惰性制造的神仙世界,也是封建社会官制人员混乱的一个缩
影。一官多人,一人多职。在同个俗称下,却涵盖了多个神。
其中颇为典型的,是二郎神。
在神话传说中的灌江口二郎神庙主神,他姓什么,名什么,竟出现了四
种说法。
邓遐说。两宋时称二郎神为晋邓遐。“沔水隈潭极深,先有蛟为害。邓
遐为襄阳太守,拔剑入水,蛟绕其足,遐自挥剑,截蛟数段,流血丹水,勇
冠当时,于是后遂无蛟患”(《太平御览》卷六十二引《盛弘之荆州记》),
可见早在南北朝就有此说。又邓遐故事,并见于浙江杭州,“二郎神庙,在
府城忠清里。神姓邓,讳遐。。挥剑截蛟,数断而出,自是患息,乡人德之,
为立祠祀之,以其尝为二郎将,故尊为二郎神”。(《古今图书集成·职分
典》卷九四七)。邓遐事,近似西晋周处在阳羡(江苏宜兴)斩蛟,且晋代
并无“二郎将”官职。随之年代日久,他作为“二郎神”影响是较小的。
赵昱说。隋末赵昱也是生时斩蛟、死后称“二郎神”的。“赵昱,隋末
拜嘉州太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昱率甲七千人,及丹男属一万人,夹
江岸鼓吹,声震天地。昱乃持刀没水,顷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
昱左手持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事为神明。隋末大乱,潜
以隐去,不知所终。时嘉陵涨溢,水势汹然,蜀人思昱。顷之,见昱青雾中,
骑白马,从数猎者,见于波面,扬鞭而过,州人争呼之。太祖文皇帝,赐封
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昱斩蛟时,年二十六。”(宋王铚《龙城录》)。
“隋赵昱,弃官去不知所终。会嘉州水涨,蜀人见昱雾中乘白马越流而过,
因立庙灌江,呼曰灌江二郎神。”“宋开禧中,石矻跶寇和州,二郎神显灵
助守将破敌,诏封为王(《常熟县志》)。
赵昱乃北宋时立庙灌江口,封“大将军”,他何因被称为“二郎神”的,
就不清楚了。但终属“二郎神”之一。
按,此赵昱或作杨煜。《河南府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