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示要求程子华(聂荣臻因为参加〃七大〃还在延安)的晋察冀军区和贺龙的晋绥军区两区部队坚决打击国民党自绥远和可能自北平向张家口的进攻,保障察哈尔全境、绥远大部、山西北部及河北一部的占领,使之成为以张家口为中心的基本战略根据地。这就是中央与蒋介石两分天下的基本构想。这就是控制热、察两省在党中央主要任务中的地位。
但是阎、傅两敌是实现中央计划很大的障碍,这两个家乡观念根深蒂固的人是不肯把这一大块地区交给共产党的,否则他们到哪里立足?中央指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要尽快回到军区所在地。
9月9日,正好有美国飞机从延安到晋察冀解放区去接被我军营救的美国飞行员,参加〃七大〃的聂荣臻、萧克、刘澜涛就乘这架飞机从延安东关机场起飞,在山西五台山东侧的灵丘机场降落。一群美国飞行员正在机场等候接他们的飞机,他们见聂荣臻同机到来,要求与聂荣臻合影留念,聂荣臻与他们照了相。晋察冀军区来接他的汽车已经在等着。这时,塞外的大城市张家口已经解放。
进入8月下旬时,苏联红军一路直插到张北。在延安的聂荣臻、刘澜涛与留在晋察冀主持工作的程子华、耿彪联系,决定抓住有利时机,向张家口、张北发动进攻。主攻任务交给平北军分区。平北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政委段苏权率领平北军分区部队,在冀察军区其他部队的配合下,向张家口发动进攻,经过三四天的战斗,8月25日攻克了这座城市,这是我军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解放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
在张家口至宣化大道附近的一处楼房院落,原来是日本派遣军根本博的司令部,张家口解放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这时,晋察冀解放区已经发展到80万平方公里,2500万人口,武装部队发展到了100个团。聂荣臻离开延安前,刘少奇同他谈了话,他从中央接受的任务是集中主力部队尽力争取日伪军向我投降,向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唐山、承德、山海关等战略要津逼进,尽可能多占领一些地方,加强我党我军在谈判中的地位。
毛泽东回到延安,无论是在枣园,还是在中央医院,他一直注意着平绥方向,他披着一件衣服,手里拿着麻油灯,一直在看地图,看热河、察哈尔方向。他在地图上画了一些只有他懂的红蓝圈儿。警卫员见他手中的麻油灯昏暗,就从自己的衣服袖口拽了些棉花,又做了一个麻油灯,在一旁亮了起来。毛泽东扭头一看,笑了,说:〃你忘了节约了。〃警卫员赶紧把新制的麻油灯吹灭,退出去了。
这时,他认为前一段,贺龙和聂荣臻两区向日军和伪军的大反攻,收复中小城镇,扩大解放区,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一块地区与外蒙相连结,现在又有苏联红军在多伦,所以,我党会有很大作为。
在前一阶段胜利的基础上,即将开始的平绥战役关系重大,涉及我党我军在北方的地位,涉及华北和东北的战略展开和能否争取全国和平局面问题,十分重要。这一战役,要力争全胜,力争战略任务的完成。
10月16日,毛泽东给晋察冀、晋绥两局聂荣臻、贺龙诸同志并告东北及晋冀鲁豫两局指示:即将开始的平绥战役,关系我党在北方的地位及争取全国和平局面,意义极为重大。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三中央在晋冀热察建立基本根据地的构想(3)
蒋介石令傅作义集结5万余人于归绥(呼和浩特)、集宁、大同之线,一俟陆运、空运、海运兵力集中北平、天津、秦皇岛等地,即将配合傅部进攻张家口,并进攻沈阳、承德。而绥远之毕克齐、归绥、武川、集宁、丰镇、陶林、凉城、清水河等地或为我原有之解放区,或为我不久前所收复,均被傅部在日寇援助下,协同伪军王英(伪绥西联军司令)、李守信(伪蒙古军总司令)等所强占,并曾进占我兴和、尚义,迫近张家口。现兴和、尚义虽被我收复,其余地仍在顽伪手中,并积极准备攻击张家口,企图切断我东北、华北、西北之通路。
毛泽东指示聂、贺等人:故此次平绥战役,系为收复失地,打开交通路而战,具有充分之理由,望鼓励士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反共反人民之顽伪军,完成你们的神圣任务。
毛泽东在窑洞里算计着,傅作义还有5万兵力,阎锡山还有6万。我军打这两家的部队是有把握的。平绥战役结束后,傅作义部队应该被解决得差不多了。这样,他考虑,贺龙和聂荣臻两区的主力,平绥战役后还是要用在平津方向。
他指示:至平绥战役胜利后,主力应迅速准备转移冀东、平西地区,执行重要的新任务。而以必要数量之得力部队,由大同南下,肃清阎逆(锡山)势力,直至太原附近,再依情势,考虑夺取太原问题。首恶必办。阎锡山不仅有历史罪恶,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还与人民为敌,对蒋介石言听计从,充当马前卒,疯狂进攻解放区。所以,毛泽东考虑要以必要兵力把阎锡山部队解决掉。
他指示,因阎逆(锡山)不但长期勾结日寇,近更大举进攻我上党解放区,虽受到我上党战役的严重打击,歼灭其主力3万余人,但其残部尚有6万以上,阎逆(锡山)丧心病狂,组织日寇数千人准备进攻自己的同胞,因此在不妨碍速援东北条件下,尽可能彻底歼灭阎逆残余,是完全必要和有理由的。毛泽东是从华北、东北的战略展开考虑使用两区部队的。
10月22日,他与刘少奇、朱德研究后,给聂荣臻、贺龙、萧克、李井泉等人发电:你们取得初步胜利,甚为欣慰。傅作义部主力必须歼灭,归绥(呼和浩特)、包头、五原、固阳必须占领,如有可能则占领临河。大同必须占领,如能速占则速占之,否则待回师时再占。请按此方针部署作战。他说的这些城镇都在北线通平津的铁路上,都具有战略意义。他觉得也可先易后难,先打小城镇,孤立大城市,最后再拿下大城市。他说,如傅作义固守归绥(呼和浩特),则先将包头、五原、固阳占领,使傅部绝粮突围,然后歼灭之。如我能速进,可能速占归绥。
到10月底,蒋介石从海路、空中、陆路,已经运了几个军的兵力到平津一带。以下围棋的战术来说,蒋介石也是在美军的支持下〃做眼〃。平津形势日渐紧张,承德、张家口也紧张起来。平津紧张是一定要影响到平津的屏障承德和张家口的。
10月23日,毛泽东考虑,蒋系敌军进攻承德方面的态势很明显,到下月上旬,蒋介石即将有三个军八个师集中北平,其中,空运第92军三个师,现到石家庄的胡宗南的第16军三个师,第3军两个师。判断除以一部保护北平和平津线外,主力将向承德进攻,并威胁张家口。敌人有咄咄逼人之势。毛泽东考虑,平汉、津浦、平绥及北宁线各个方向的主要将领,各有各的重要战略任务。将军们都在指挥部队浴血奋战,谁也不轻松,因为蒋介石不让他们轻松。这几个方向从全国战略上讲互为犄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辽西走廊,南北走向,背山面海,一路狭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明清两军激烈争夺的要津,是著名的古战场。正在编组整训的林彪、萧劲光野战军,以歼灭由天津、秦皇岛线向东北辽西走廊进攻之顽军为目的,位于沈阳、山海关一线。
夜晚,枣园寒月如霜,山沟里黑沉沉的。窑洞里很冷,但毛泽东心里紧张手心还是出汗。从形势发展看,热河、平北形势马上就要紧张了。我军非得组织野战军不可,任务还是交给聂荣臻。从兵力兵源上,聂荣臻有这个能力。
10月23日,他发给聂荣臻等人一电,指示组织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决定迅速组织晋察冀第二野战军,由晋冀、冀中、平北现有精干地方兵团抽调至少3万人,编成12个至15个大团,限于两星期至多三星期内集中平北军区,完成作战准备,其任务为协同热河、冀东部队,坚决歼灭向承德进攻之顽军,巩固热河及平北,并充当这一战斗中的主力。〃
电报说,〃第二野战军以萧克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治委员,望萧罗一星期内到达平北军区布置一切,立即建立与中央及聂荣臻、刘澜涛的电台联系,不得迟误〃。〃萧罗野战军之组成及作战不影响现在绥远作战之聂刘野战军,只在聂刘坚决完成作战任务后,应以主力迅速东调,援助萧罗。〃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三林彪关于”沈阳大保卫战”的作战计划(1)
延安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山山峁峁上的树林子红黄斑驳,看不见绿色,一派深秋景象。毛泽东站在窑洞的窗前,眺望着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家家户户傍山挖洞而居,完全是一种奇特村落景象。
深沟大原上,偶尔可以望见有农民撵着黄牛从大原的蛇形小路往下走。毛泽东心中有急事,他在安排平绥方向战事的同时,焦虑地想着冀东,想着北宁路,想着冀热辽,想着东北这个方向。
时间紧迫。心急如焚。
因为眼见我军徒步在辽阔的大地上蠕动,每天从地图上看,似乎就是原地不动一样。而国民党在美军支援下,一下就是天津,一下就是葫芦岛。
时间紧迫。迫如星火。刘转连、杨国夫部队,才开始到达山海关。国民党军原计划在大连登陆,被苏联拒绝,现在改为在葫芦岛。他们入满洲的只有两个军。我若有十万军队阻击敌人,用野战的方法歼灭之,就好了。
东北局必须确立此方针,按此方针去部署。暮色浓了,炊烟四起,可以听到乡村特有的牛羊归圈的叫声。毛泽东无暇旁顾,他在想大事。在毛泽东看来,蒋介石两个先头军13军和52军,孤军深入北宁线山峰林立荒凉狭窄的走廊,我军还不能将其消灭吗?完全能够消灭。我军在其他战场上有过这样的战绩嘛。坚决消灭。用野战迂回包围的办法,也可以预设战场装口袋,彻底干净歼灭掉。他在想,如果蒋介石千方百计仰仗着美国主子帮助把远征军运到北宁一线,刚刚落地,立足未稳,即被共产党军队在陆地解决掉,那对急于到东北摘桃子的蒋介石来说,出师不利,打击该是多么大呀。对抢夺东北胜利果实的欲望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蒋介石他不可能一次运来好几个军吧?再来两个,我军仍然如法炮制,施展良策,以逸待劳,再消灭他一次。这个想法太诱惑毛泽东了。因此,毛泽东让林彪到沈阳后,立即与彭真会商,作出对蒋介石的作战计划。
沈阳,月上东墙,萧瑟寒冷。林彪在张作霖公馆的一间摆着红木家具的客厅里徘徊。他一路星驰,风尘仆仆,来到沈阳,原想多筹广略,大展宏图,不想总司令座席未暖,即遇上了大难题。
他在忧虑:完不成毛泽东的战略计划怎么办呢?毛泽东所说的敌人一落地,即被我军歼灭,再落地,再歼灭,直到蒋介石的军队不敢再落地,这个总体计划,整体方案,他都同意,只是毛泽东所说的准备入东北的部队,只有黄克诚师、梁兴初师、山东罗舜初2师,延安边区的5000人,现已落实,并且还在向冀东行进中。
而叶飞、赵尔陆、陈赓、杨得志部都还未启程呢,都还在其他战场上作战呢,完全不能计算在内。现在要消灭国民党进入东北的两个美械正规军,恐怕力量不足呀。我军历来讲集中优势兵力,目前我军兵力不能集中,主力还在途中远道跋涉。兵力集中不起来,怎么能歼灭两个美式装备的机械化军呢?兵微将寡,力所不逮,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毛泽东指示,林彪焉能置若罔闻?他很忧虑,很担心,很焦急,也觉得很有压力。
延安,秋风萧瑟,秘书进来给毛泽东送了一份文件,他匆匆签阅,在想,考虑到山东和华中的主力转移至冀热辽及东北,最快也需一个月。新四军部队转移到山东也得一个月。各部队到达冀热辽及东北,还要布置战场,熟悉地形,休整训练,补充部队,组织协同,筹备粮草等,初步完成准备工作最快亦需两至三个月。因此,我军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冀热辽及东北打胜仗。阻止和迟滞敌军在华北北进,应当作为当前非常严重的战略任务。
他双手叉腰,目光注视着地图上华北一带,心想,我军即应把敌军阻止在华北一带,不能让这些敌军到东北。月光入户,洒满窗前一片。毛泽东作为统帅,他无时无刻不在机动灵活捕捉先机。一方面是在冀热辽阻止蒋军,一方面要在华北阻止蒋军北上。
清风朗月,万籁俱寂,正是毛泽东才情焕发浮想联翩的好时候,中央要坚决要求晋冀鲁豫军区除以一部兵力截击沿同蒲路北进的顽军外,集中主力歼击沿平汉路北犯的敌人。刘邓大军按照中央的战略意图,正在平汉路邯郸段大展宏图,不仅使孙连仲部不能北上,而且还把蒋军北上主力20余万堵在了郑州。把敌人堵得远一些,越远越对我军有利。使蒋军不能沿平汉路北上,少奇原想可能我军与蒋军要一直扭打到冀东,两军在冀东决战。现在看来,孙连仲到不了冀东。刘邓大军已有力地牵制了蒋军主力,这对我在东北争取时间,调兵北去,休整训练,恢复疲劳,准备战场,都是有力的支援。这样,就可以解除热河之急,热河形势已经不危急了,黄永胜、刘其人等部队都可以入东北了。从战略上看,形势甚好。彭真、林彪应从速组织内线作战,后续进入东北各部队,如果被蒋介石军队在锦州隔断,亦可在外线夹击蒋军。我军实行内外线结合,相信可以把进入东北之少数部队聚而歼之,这叫作〃关门打狗〃。我军歼灭先进入东北的蒋军是可以办到的。
皓月当空,碧天如洗。毛泽东一夜几次走出窑洞在院子里观望夜景,这是他稍作休息的一种方式。朔风骤至,气温大降,颇有寒意。东北张作霖公馆一间临时布置的会议室内,彭真、林彪、陈云、程子华、林枫、吕正操、萧劲光、伍修权等在研究毛泽东对东北战场的指示。看到平汉、津浦等兄弟战场上捷报频传,他们心里真是痒痒呀。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三林彪关于”沈阳大保卫战”的作战计划(2)
可是,共产党人只能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战争更是如此。他们瞅着墙上的作战地图,就东北战场而言:沈阳、锦州、营口之间有河流三条:浑河、辽河、大凌河,统统在高山峡谷之中取南北走向,南流入海,均水深流急,部队不能徒涉;沈锦线、沈营线战场峡谷错列,大部队不易自由运动,机动受到地形的限制;沈阳至锦州之间大部为平原、丘陵。在黑山、大虎山一带两山对峙,中间有条沟可以通过,到葫芦岛为半山地,沟壑纵横,岗峦起伏。沈阳营口以东为峰峦叠嶂的山地,沈阳至安东均为层峦叠嶂的深山区。
目前,兵力有限。文年生、黄永胜、杨国夫、杨得志、黄克诚等部以及山东主力均还未到达东北战场,还在长途跋涉之中。外线也好,内线也好,主力部队未到都是纸上谈兵,叫人着急呀。中央令已到冀中的黄克诚3师16天内到达锦州,归林彪、彭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