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

第4章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第4章

小说: 3967-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小楼。楼后的山坡上长着茂密浓郁的云杉、马尾松等杂树林子。楼前有一块不大的长方形小院。院里有芭蕉、枇杷、桂花等佳木异卉。院外又是万木葱茏的山坡。在小楼的二层与三层楼梯处,有一间类似夹层的小屋,可以躲避蒋介石特务的突然搜查,有特殊情况,周恩来就在这里办公。周恩来经过周密考虑,把毛泽东安置在二楼东北角的房间里,房间外面就是野山坡。    
    周恩来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除毛泽东的警卫齐吉树、陈龙、龙飞虎负责内卫外,布置办事处的干部轮流在室外的高坡上树林里站岗值班。在重庆期间,凡外出,周恩来都与毛泽东同车去同车回。凡毛泽东参加宴会,当有人来给毛泽东敬酒时,周恩来都一杯杯接过来,替毛泽东喝下,令毛泽东十分感动。    
    毛泽东一般在晚间坐汽车回到红岩,穿着长袖的白绸衬衣,在闷热的房间里,挑灯伏案    
    批阅延安和全国各地给中央局的来电。他身在重庆,心却还在延安,常常深夜不寐,同周恩来、王若飞商量讨论全国的战局,尤其是华北的热河、察哈尔、冀东的形势,和抢占东北诸问题,复电延安的中共中央代主席刘少奇或者直接电示各大战略区的军政首长。    
    南方雨多,雨敲打芭蕉叶的声音常常伴随着他工作到第二天黎明。周恩来住在毛泽东的对面,他适应毛泽东的工作需要,也是通宵达旦地工作。由于地板都是木质地板,他怕影响毛泽东的工作和休息,便脱了皮鞋,穿着袜子在楼道里来回走路。他还安排三楼电台值班人员都不穿皮鞋,只穿布鞋或打赤脚上下楼送文电。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一刘少奇与毛泽东每日电讯往来(2)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在重庆以共产党领袖的身份多次与蒋介石直接会谈。表面上双方客客气气,实际上斗争很激烈,叫做〃面和心不和〃。毛泽东提出蒋介石必须承认解放区和八路军的要求。蒋介石却要共产党把解放区和军队交给政府。他说:〃润之,我们在一起干吧!不要另起炉灶了。〃毛泽东说:〃只要给人民饭吃,我为什么还要单干呢!〃蒋介石说:〃不交出军队,就是没有诚意。〃双方在这两个关键问题上寸步不让。蒋介石体会到在这两条上,毛泽东不可逾越的坚定性。这是毛泽东长期战争生涯的亲身感受,也是他通览历史的心得体会。〃有军则有权〃。许多问题可以让步,国共合作抗日,苏维埃旗帜可以不打,红军帽可以不戴,但军队的领导权、指挥权不能让步。    
    在重庆民社党领导蒋匀田问毛泽东能否同意放弃枪杆子时,毛泽东回答:〃没有我这几十万条破枪,我们固然不能生存,你们也无人理睬。〃蒋匀田十分尴尬。在重庆,毛泽东欣然参加中苏文化协会举行的鸡尾酒会,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武官罗申。向大使和武官简单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内复杂的左右倾路线斗争,说了几句多年憋在心里的话,利用这种形式向斯大林传递了一些很重要的信息。这是他第一次见到苏联政府的代表,武官罗申的军衔还不清楚(估计在中将以上),只知道他曾经跟着蒋介石的政府迁南京,跑广州,全国解放后,又到北京当了驻华大使。    
    周恩来特意多次安排毛泽东会见宋庆龄,毛泽东对她信守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支持共产党的和平建国方针,在困难的情况下,光明磊落,挺身而出,伸张正义,多次营救民主人士和共产党人,反对蒋介石委员长独裁的高风亮节和无私无畏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    
    毛泽东抽出时间还多次会见了著名的民主人士张澜、沈钧儒、黄炎培、谭平山、马寅初、章伯钧等人。民主人士们见毛泽东的机会不多,他从1927年进山沟就很少进城市,这次近距离见到毛先生,首先对毛泽东满腹经纶又儒雅又恢宏的气魄和人格表示敬佩。上海滩出身的蒋介石与他相差甚远。尤其是在重庆发表了他1936年2月在黄河西岸写的《沁园春·雪》后,才如江海,震动了重庆的政界、文化界。蒋介石组织一帮御用文人,叫他们写出压过毛泽东的诗词来,结果谁也拿不出来。毛泽东有时候开玩笑说: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那时候,在重庆出名的除了林园、桂园,还有张澜的特园。特园是民主人士朝夕聚集议论国是的中心。国民党著名将领冯玉祥还特别给特园题写了〃民主之家〃的横匾。毛泽东多次到特园做客就教。他长期战斗生活在深山沟里,与许多爱国人士只是久闻其名,未见其人。这次在重庆相见,仿佛久违的老朋友,一见如故,促膝谈心,共论国是,向他们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民主建国方针,支持民盟为首的民主党派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国脉民命无所不谈,公交私谊都很好。    
    柳亚子是毛泽东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在广州工作时结识的老朋友。柳亚子来见毛泽东时,流出了热泪,并吟诗:〃阔别羊城十九秋,秋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民能格,通地劳民战尚休。〃全国解放后,柳亚子住在颐和园益寿堂,毛泽东与他还有诗词唱和。是晚,毛泽东与柳亚子见面后,李少石送柳亚子回寓所,回来的路上被国民党士兵开枪打死。    
    毛泽东1935年到达陕北后,在国民党爱国将领中做了许多工作,发了许多信。这次在重庆,一如既往,十分重视与爱国将领的沟通和交往。毛泽东第一次会见了国民党著名将领、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    
    冯玉祥自称丘八,但粗中有文,书法很有隶书特色,与蒋介石是拜把子兄弟。蒋介石的总统官邸他可以直进直出。他为国内和平事业奔走呼号,敢勒虎须,关键时刻直谏蒋介石。他见毛泽东真的来到重庆,喜出望外,对和平建国寄予厚望。他称毛泽东到重庆是喜事临门,象征着国内和平团结。毛泽东称赞冯玉祥的爱国行动,欢迎他为国共合作做贡献。    
    冯玉祥将军在西安事变后,主张与共产党合作,在国民党内提出了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决议案,但是没有被蒋介石顽固派通过。可惜,冯将军出洋回国途中乘苏联胜利号轮船不幸在海上遇难。    
    针对国民党报纸对共产党〃共产〃的无端攻击,毛泽东在桂园专门会见了刘鸿生、范旭东、潘昌猷、吴蕴初、胡西园、章乃器等中国著名产业界人士,还会见了从沿海地区迁入四川    
    后方的和〃川帮〃资本家,阐明共产党的工商政策和建国方针,表明不会把工商界人士当敌人,而是当朋友看待。希望能同舟共济,建设一个新的中国。    
    他还会见了在重庆的许多国际友人,比如日本进步作家鹿地亘和他的夫人,会见了在解放区获救的美国驻华第14航空队总部的3个美国兵。3个美国兵高兴地来到红岩,对毛泽东雄才大略的伟大人格非常崇敬,要求与毛泽东在大芭蕉树下合影。    
    在周恩来的安排下,冒着生命危险,长期在敌后做白区工作的川东特委、重庆市委以及打入国民党党政军机关内部的地下工作的同志都秘密来到红岩向毛泽东汇报了工作情况。    
    山城雾大雨多。毛泽东到中苏文化协会那次,群众冒着小雨,站在街头久久不肯离去,争相一睹共产党领袖的风采,造成交通堵塞。在江西苏区时,蒋介石曾经悬赏25万大洋要毛泽东的人头,现在他却把毛泽东请到重庆来谈判。毛泽东在重庆是国内外报纸的大新闻,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与当年相比,形势发生了多大的变化!真乃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毛泽东、周恩来利用重庆谈判打〃心战〃,在重庆,在全国,在全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影响。    
    枣园的早晨和晚间凉多了,西北风还不断地在山峁上肆虐。毛泽东到重庆后,刘少奇作为代主席主持党中央的工作。他经常披着一件外衣,把地图铺在窑洞的土地上手拿放大镜,不停地趴着看,不停地研究,全国的电文往往是夜间才能到延安。他也像毛泽东一样,在夜间工作。不管多晚,只要事情紧急,他就身后跟着警卫员,爬到坡上的南院朱德的住处去商量工作。中国共产党这架还很年轻的机器,按照毛泽东确定的抗战胜利后的政治和军事发展战略在不停地运转着。


《毛泽东的艰难决策》 一刘少奇与毛泽东每日电讯往来(3)

    在王家坪的军委作战一局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作战参谋部。这时,作战一局领导和参谋们经过研究认为,我党我军为了抢在蒋介石之前运兵到达东北,仅仅以万毅、吕正操、张学思等几个团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东北地区太大,需要大量的兵力。他们向叶总参谋长和军委建议迅速增加进军东北的兵力,从各战略区抽调兵力,而且都应该是各战略区的主力。到东北后,要摧毁伪满洲国的各级政权,还需要大批的地方工作干部随大军挺进东北,以迅速建立抗日根据地一样的人民政府。这样,我军才能在东北站住脚,才能有力量与国民党争夺东北。作战一局把意见报到总参和军委。    
    枣园,刘少奇看到《每日情况汇报》上的意见后,他很敏感,觉得调重兵抢占东北的意见很有战略眼光,符合毛泽东同志临行前的嘱咐。〃先入为君,后入为臣〃,他在六届七中全会上谈到抗战反攻时期要加强城市工作重要性时就这样说过。东北问题仍然是如此。处理东北的军事问题要强调占有先机之利。    
    8月28日上午,刘少奇和朱德等中央领导到机场送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中央代表团,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头晚,毛泽东同志与自己的谈话多么语重心长呀!1921年初,是毛泽东把他和任弼时、萧劲光送往俄国留学的。他从俄国回国后,毛泽东派他到安源工人俱乐部工作。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刘少奇支持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1937年5、6月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上,在刘少奇可能被中央其他领导彻底否定的情况下,毛泽东肯定了刘少奇在白区工作的路线和成绩。这次会议对以后党的历史发展和七大形成新的中央领导核心有重大影响。1939年8月7日至12日,刘少奇在延安马列学院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长篇讲演。毛泽东很感兴趣,写信给《解放》杂志编辑部,认为这个讲演提倡正气,反对邪气,写得很好,很重要,应赶快发表。1942年,为了开展延安整风,毛泽东把他从新四军调回延安,担任了书记处书记、军委副主席、中央研究局局长、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现在又委托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七大后被选为中央军委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军委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城市工作部部长、党中央代主席,责任重大呀!    
    下午,他骑马过延河赶往中央党校,对首批赶赴东北工作的延安干部讲话。他说:〃东北是个很好的地方,将来要成为我们革命的最大的根据地。你们第一批到那里去是做开辟工作,是很光荣的!在东北三省,只要我们不直接影响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条约,就可以。所以,我们决定还是派军队到东北去,能走路的先走。能快走的先到,到了热河边境瞪着眼睛一望,能进去就进去,以后再抽些队伍,抽些干部去东北,要抽几万去。一切要看情况,有空子就钻,铁路不能走就跑路,大路不能走走小路。〃    
    第二天,他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和中小城市的指示》,命令晋察冀和山东中央局准备派到东北的干部和部队,应迅速出发,走小路,控制广大乡村和苏联红军还未曾驻扎之中小城市,建立我之地方政权及地方部队,放手发展。山东干部与部队如能由海道进入东北活动,则越快越好。热河、察哈尔两省,不在中苏条约范围之内,我方必须完全控制,必须迅速派干部和部队到一切重要地区去工作,建立政权与地方武装。    
    兵之大事,一切在于争取先机。在窑洞里他每天把地图放在地上,趴在地上仔细地研究,不失时机地运筹部署。8月30日、9月4日、5日7日,他连续发出指示,要求延安干部团和另两个团立即出发;胶东要立即派人带电台到哈尔滨、长春、大连与当地党组织联系;山东部队渡海不要因美军在秦皇岛登陆而停止;他要求华东:〃目前开展东北工作十分重要,延安及华北各地已派大批干部及部队到东北去工作。望从华中的东北干部中抽调一批派到东北工作,并立即分别集中,指定负责人率领,经山东分局送往东北。〃    
    当时,中央对东北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派很多的部队到东北究竟怎么样,还拿不准。9月11日,先期到大连与苏联红军联络的胶东的吕昌和冀热辽的李运昌先后报告延安他们到东北的情况。刘少奇了解了情况,心中有了数,决定加大进军的力度,立即抽调山东4个师12个团分散进入东北;华北各地去东北的干部即日起程;原来准备南下的王震旅二梯队:张启龙、伍晋南部、程世才部,立即掉头北上去东北;再从延安抽调1000人北上。    
    隔了一天,即13日,他决定派彭真、康生和程子华到东北组成东北局,毛泽东和周恩来复电同意。9月14日下午,在枣园作战室听取了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的汇报,晚上又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经过与朱德、任弼时、康生、彭真、彭德怀、李富春、杨尚昆、叶剑英、林伯渠、博古、陈云一下午和一晚上的研究,对争取东北的战略方针进一步明确起来,要大力加快对东北的进军速度。当天,刘少奇代表中央向各中央局发出指示,要求山东、晋察冀、冀鲁豫及太行准备开入东北之部队,应迅速继续前进,但在进入满洲边界时,绝不可被苏联红军及英、美、国民党军队发现,并且一进入满洲境内即须使用满洲本地番号;华北、华中应派遣一百个团(华中20个,山东30个,晋冀察25个、晋冀鲁豫25个)的干部迅速陆续起身前去。从班长、副班长、排、连、营、团长及事务人员、政治工作人员均配齐。其他到东北能做司令、市长、专员、经济、文教工作的干部亦望尽可能派去。各自寻找最迅速到达的路线前进。    
    毛泽东离开延安的这一时期,是刘少奇工作最忙碌最紧张的时期。他日夜关注着各大战略区党政军的动态,关注着部队的调动情况,随时发出指示。每天有五六封、十几封电报发往重庆和各中央局、各部队。这样,经过党中央书记处书记多次开会讨论,最后作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这就是著名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根据这个方针要将我军长江以南的部队,全部撤到长江以北,甚至黄河以北。以求稳住华北,确保华北。以主力向东北挺进,同蒋介石军队抢占东北。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华北和东北连成一片,我党我军的力量就大了。这是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第一着也是很重要的一着棋。党中央研究决定后,立即报告在重庆的毛泽东、周恩来。重庆红岩三楼的小功率电台接收到报告后,不分昼夜地翻译出来,先送童小鹏,再由童小鹏送周恩来阅批,然后送毛泽东审批。几乎每天延安的枣园与重庆的红岩电信往来不断。    
    那时候,说起来也很有意思。枣园、林园、桂园、特园,4个〃园〃,各为一个政治中心。特园是民主人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