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

第10章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10章

小说: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在学院呆了3 年。15 岁时,培根成了英国驻法国大使的随员,回国后不久,
又当选为议会议员,后成为女皇的特别法律顾问。但以后受到政敌的排挤,
在仕途上一直没有发展。
1597 年,培根的《论人生》问世,当时只有10 篇文章,原本是一本献给其
兄长的小书。但出乎他意料之外,该书问世后反响颇佳,于是培根决心继续
写下去。

1607 年,新任英王终于发现了培根的才华,将其擢升为法部次官。培根
从此青云直上,最终成了英格兰大法官,并被封为子爵。这期间,《论人生》
又出了两版,使《论人生》增加至38 篇文章,原有的一些文章也被大幅度地
加以修改。


1621 年,培根被控受贿,审判,后被撤消一切官职,并罚金四万英镑,
还被监禁在伦敦塔中,但时间不长。以后,法庭虽然将四万英镑罚金退还给
他,但他从此一蹶不振。1625 年,《论人生》最终完成,共收录58 篇文章,
但问世后不久,培根便与世长辞了。

《论人生》的创作过程几乎伴随着培根一生全部的不幸经历,它最全面
地包容着培根的思想与情感。他对这本书特别重视,每篇文章都曾修改数遍,
晚年更将其置于枕侧,不时加以增删,故《论人生》被认为是英语文学中最
为经典、最为精炼的著作之一。

虽然历代以来,后人对培根在道德方面非议甚多,特别是对他晚年受贿
一事,指责他有“伟大的思想、渺小的灵魂”,但培根对此只承认接受过不
正当的“馈赠”,却从未有过枉法行为。在贿赂横行的当时的英国政治环境
中,培根的行为虽然称不上检点,但还不算犯法,他不过是一位与世沉浮的
道德平庸者。这并不妨碍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占有的历史地位,更不会
影响今天人们对他的《论人生》的评价。

内容梗概

由于《论人生》写作时间较长,作者在不同时期思想变化也比较大,因
此《论人生》没有特别统一的主旨。《论人生》由58 篇散文组成,其中每篇
都是独立成章,重在对人性中的某个侧面或人生的某种境遇阐述见解,是随
遇而感式的文章,故该书主要的精华是它的一些议论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思
想。

一般说来,《论人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论人生》一书体现了他对人性的敏锐的把握。这样的文章,包
括《论人生》、《论困厄》、《论虚荣》、《论狡猾》、《论作伪与掩饰》、
《论复仇》等等,占了很多篇幅。其中许多是传诸后世的名篇。培根拥有一
种直指人心、透彻灵魂的智慧,加上他一生遭遇多舛,因此许多篇章都充满
了成熟的感情,论人评事一语中的。

如在《论逆境》中,他写道:“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
性是坚忍。”他认为“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
能显露德性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当时培根正逢身败名裂之时,中国古
人说,作诗是“穷而后工”,培根这时的情况与此类似,他对逆境人生的铺
张尤为令人感动。像这样精彩的议论,书中比比皆是。

如在《论父母与子嗣》中,他写道:“子嗣使劳苦变甜,但是也使不幸
更苦。”在《论财富》中,他主张“不要相信那些表面上蔑视财富的人,他
们蔑视财富的缘故是因为他们对财富绝望。”在《论游历》中,他称“游历
在年轻人是教育的一部分,在老年人是经验的一部分。”凡此种种,读来有
如与智者攀谈,往往能令人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新知,并不断为作者敏悟式的
点化所折服。


其次,《论人生》拥有一种成熟的经验式的智慧,对人生、对社会的认
识中肯而不偏激。对读者而言,它具有启迪人生、把握人生的现实作用。

《论人生》是一本带有浓厚的入世色彩的社会教科书。培根热心于将他
的生活经验传给读者,其中没有高深玄奥的论述,许多评议合情合理,而绝
非说教。它的现实性是该书最突出的特点。

如在《论作伪与掩饰》中,培根并不反对作伪与掩饰的价值,他说:“最
好的结合是有坦白之名,隐密之习。”而在《论死亡》中,他写道:“死还
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其中充满着对生命老到
的感悟,体现了培根深刻而复杂的生活观。

像这样的篇章,在《论人生》中颇有一些,甚至包括了《说花园》、《论
养生》这样的篇章,其中大多有助于读者们更好地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具体
问题。从“文必有补于世”的角度看,《论人生》比较直接、坦白。

第三,在《论人生》中,体现出了很强的政治、社会意识,充满了道德
劝诫的意味。这样的篇章有《论殖民》、《论真理》、《论邦国真正的伟大
之处》等。在这些篇章中,培根显然更倾向于当时英国和社会中的进步力量
——资产阶级,表明了积极的价值取向。

如在《论贵族》中,培根对民主政体表示出赞赏的态度,并认为“贵族
人数众多则国贫而多艰,因为这是一种过度的消费。”在《论变革》中,他
写道:“人们在变革之中最好能以时间为榜样。”他的这些论点,多少带有
着一定的时代的进步意义,这便决定了培根式的道德劝诫往往给人积极的观
念。

以上所述,只是培根这本不厚却堪称巨著的《论人生》的部分内容,像
所有指导人生的书籍一样,其真正价值往往在细节而不在整体,在实用而不
在观念,因此只有品读《论人生》的读者们,才会真正体会并把握到培根式
智慧的深刻与广阔。

精彩篇章推荐

1.。。 《论真理》这是一篇用典丰富、充满激情的文章,写法优美动人,
可感受到培根作为真理探求者的那份坦率的激情,是《论人生》中流传最广
的一篇文章。
2.。。 《论困厄》这是一篇充满感悟的文章,由于与培根人生经历的某种
契合,故几百年来为人们推崇不已。
3.。。 《论狡猾》以狡猾是邪恶的智慧为引题,展示了培根全面的洞悉人
性的才华,全文充满对人性透彻的剖析,颇能代表培根文笔的风格。
精彩语言辑录

△思想中的疑心就好像鸟中的蝙蝠一样,永远是在黄昏中飞翔。疑
心使君王倾向专制,丈夫倾向嫉妒,智者倾向寡断而忧郁。
△一个人的心智若在仁爱中行动,在天意中休息,在真理的地轴上

旋转,那可谓他已到了地上的天堂了。

△真理的探求,真理的认识和真理的信仰乃是人性中的最优之点。
△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心就嫉妒。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
一种德性。
△死亡还有这一点:就是它打开名誉之门,熄灭妒忌之心。
△舞台较人生受惠于恋爱者为多。
《蒙田随笔》

作者:(法)蒙田

成书时间:16 世纪60 年代

类别:散文随笔

版本推荐:湖南人民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作者蒙田(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
散文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以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
素有“思想宝库”的美称,国内介绍蒙田的学者往往把“思想家”放在“散
文家”之前。《蒙田随笔》先后写了近十年,在此期间,随着作者思想的不
断发展、变化,作品的内容也陆续加以修改与补充。他行文如水银泻地,飘
忽不定,变化多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庞杂纷繁,经常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
个主题,枝蔓丛生,标题也常常与内容不大相干,仿佛作者漫不经心一挥而
就似的。原作共分三卷,其中第一卷收录作品57 篇,内容短小精悍。其余两
卷内容不等,分别是13 篇与37 篇。

法文版的《蒙田散文》主要按两种方式编排:第一种是按作者写作的先
后顺序依次排列,第二种是将内容相关的部分集中起来。我们大家看到的《蒙
田随笔》,是在《蒙田散文》的基础上,经过梁宗岱、黄建华共同翻译和精
心选择其精华,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前者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大翻译
家与教育家,后者曾师从梁宗岱先生学习,并共事多年。解放后,作为学生
的黄建华经常看见老师梁宗岱拿着法文原著,在庭院里一边踱步,一边津津
有味地阅读。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梁宗岱先生的译稿大部散落,而
且内容主要集中在《蒙田散文》的第一卷中,后经黄建华筛选、补充,就成
了今天的《蒙田随笔》。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22 篇,由梁宗岱翻译;
第二部分31 篇,是黄建华的译作。

1580 年3 月1 日,作者曾经谈到自己创作《蒙田散文》的动机。他在该
书的“致读者”中写道:“我只想把它留作我亲朋的慰藉,使他们在失去了
我之后,可以在这里找到我的性格和脾气的痕迹,因而更恳挚、更亲切地怀


念我。。要人们在这里看见我的平凡、纯朴的天然的生活,亦无造作,我的
弱点与本相。。”。正是由于作者朴素自然的写作动机和他对于法国文艺复
兴运动的巨大影响,《蒙田散文》问世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
喜爱,为世界各大图书馆馆藏重点图书之一,成为人们了解法国文艺复兴运
动及其代表人物蒙田的重要参考文献。我国分别在1987 年、1994 年两次出
版发行《蒙田随笔》,其中的《论闲逸》、《众师之师》、《论友谊》等篇
章已成为脍炙人口、流芳百世的佳作。

内容梗概

《蒙田随笔》全书朴实无华,作者摈弃了当时颇为流行的华丽堆砌的写
作手法,直接采用单线条的咏叹与勾勒,陈述自己对于自身个体、人类生活
方式与现实世界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循序渐进地将读者引入一泓恬淡清澈的
湖水之中。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作者所感觉的自我,
2.他所体会的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
3.他所理解的现实世界。
在《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中,作者在篇首即开宗明义地
指出:“当我们所冒犯的人手操我们的生死大权,可以任意报复时,最普遍
的感化他们的方法自然就是投降以引起他们的怜恤和悲悯。可是相反的方
法,勇敢与刚毅,有时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他在书中总结道:“恻隐
而动心,是温柔、驯良和软弱的标志,由勇敢的神圣影响而起尊敬心,则是
一种倔强不挠的灵魂的标志,他们都崇尚大丈夫的刚毅气概。。。对于比较
狭隘的灵魂,钦羡与惊异亦可以发生同样的效力。”他告诫人们在危急时刻,
应随机应变,区别对待各种险情。

在《论闲逸》中,作者以为:“如果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心灵,把它约
束范围住,它必定无目标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
它就会丧失自己。”可见作者本身是反对虚无主义的,提倡人是应该有点精
神的,即使在闲逸时,也不可使灵魂丧失目标,否则,最终会导致“产生无
数妖魔与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在《论死后才能断定我们的幸福》中,作者引用苏龙的警告:“人世变
幻无常,只要轻轻一动,便可能面目全非,前后迥异。”在感叹生命的变幻
无常之外,他给自己定义“幸福”的标准是:“希望我可以善终,就是说,
安然逝去,不声不响。”一个人无论生命怎样美丽辉煌,地位、权力与财富
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一件偶然的附属品。在生命的末日来临时,重要的是问心
无愧,安然逝去,才能称之为幸福,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

在《热爱生命》中,作者认定“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
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因为“我们
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虚度


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尽管作者当时身患重病,但他并没有沉沦气
馁,而是采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拥抱生命,感受生活的乐趣。最后,作
者引用罗马哲学家塞内卡的话指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
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希望后来者从一开始就做一个明白人。

在《众师之师》中,作者认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是“众师之师”,
因为他认识到“我一无所知”。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认识世界
是从认识自己无知开始的,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就镂刻着“人人应有自知
之明”的名言。可见刚愎自用与固执己见才是愚蠢无知的鲜明标志。在日常
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区分两种情况:一是“走自己的路,休管别人议论”,
一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精彩篇章推荐

1.。。 《论不同的方法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作者在谈论人的性格特征
时,曾感叹地说道:“人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虚幻和飘忽不定的动物,想
在他身上树立一个永恒与划一的意见实在不容易。”
2.。。 《论死后才能断定我们的幸福》“我评价他人的生命,常常体察他
死时的情景怎样。”这是作者在本篇中的主要思想,但并没有将自己置于超
然的境地。他紧接着说:“至于研究我自己的生命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希望
我可以善终,即可以安然逝去,不声不响。”
3.。。 《论闲逸》“灵魂没有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这是作者本篇的
主旋律,因为“如果没有一定的主意占据心灵,把它约束范围住,它必定无
目标到处漂流,进入幻想的空泛境域”。
4.。。 《热爱生命》尽管当时作者身患重病,但他仍用人生的底蕴写道:
“生命值得称颂,享有乐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剩下的
生命愈是短暂,我愈是要使之过得丰富饱满。”
5.。。 《众师之师》古希腊的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弟子斯塔克曾说:“从
前全世界共有七位智者,而当时要找到七个自知无知的人也是非常不容易
的。”可见“人贵有自知之明”该有多么重要!
精彩语言辑录

△只有乐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恼。
△贪婪起源于富裕,而不是贫困。
△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
△哲学的任务是培养我们的智慧。
△独一无二的、至高的友谊压倒一切另外的义务。
《道德箴言录》


作者:(法)拉罗什福科

成书时间:17 世纪中叶

类别:格言集

版本推荐:三联书店版

书海领航

拉罗什福科(1613~1680)是法国著名的伦理作家,他在《自画像》中
写道:“我不客气地说,我具有才能”,“我头脑清晰”。正因为他有刚毅、
明朗的性格,所以他能以他独到的思想影响这个世界。鲁迅说过:“无论单
就人生哲理,还是单就处世指导,拉罗什福科的影响都要超过培根,这诚为
足信。”拉罗什福科的处世箴言没有培根的那样老于世故、圆滑机巧,但却
以其辛辣犀利的风格独树一帜。

拉罗什福科也许没有像培根、卢梭、爱默生那样显得家喻户晓,这当然
是宣传的结果。直到1987 年,本书译者何怀宏才将他完整地介绍给我们中国
读者。拉罗什福科的名字一定会以其独特的魅力与培根、卢梭并驾齐驱,因
为拉罗什福科讲述的是尘世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