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

第21章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21章

小说: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我行我素的孙悟空便被定了行为规范。大闹天空的神魔英雄,变为取经
路上的孙行者,金箍加顶,受制于人,总带着一种悲剧的意味。读者之所以
感到这种悲剧意味,是因为人们借助于理想人物孙悟空所淋漓发泄的人类酷
爱自由的天性,随着金箍加顶而被禁锢了。所以当他妖性发作,不服唐僧管
教,因而受到紧箍咒的惩罚时,读者的同情心总是倾注在邪心未泯的孙悟空
一边。他两次返回花果山,读者都宁愿他就继续当他的妖怪,不要再回去受
改邪归正的窝囊气。但是,孙悟空是作者寄托自己政治理想的人物,孙悟空
被委以重任,加以控制,保护唐僧去完成西天取经的神圣业绩。实际是作者
将实现国泰民安,文贤武良的重任,交给了这个草莽英雄。紧箍咒是完成大
业必须遵从的行为规范,只有在一定行为规范约束下,才能修成正果。被戴
上紧箍咒的孙行者,林语堂说这代表的是“不甘约束的人类精神与神圣的规
范之间的冲突。”担当重任取经路上的孙行者,性格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众所周知,他西天取经是自觉自愿的,并不是因为受制于紧箍咒。也就是说
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已学会了屈服。他回到花果山后,还念念不忘“师父
步步有难,处处是灾”,表现的是这个天马行空的人有了责任,他对唐僧的
保护和顺从,表明这天不管地不管的妖猴也学会了尊从。无论如何,《西游
记》里的孙悟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令人喜爱的人物,当然,由于角度的不
同,有人喜欢被五行山压困之前的孙悟空,有人喜欢取经路上的孙行者。

取经路上的猪八戒,是作者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喜剧角色。他贪吃贪睡,
自私好色,常常还有小动作,好进谗言。本想害人,但不是作茧自缚就是搬
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他一出场,便产生喜剧效果。他浑身充满恶习,但并
不让人觉得丑恶。随时叫嚷着要回高老庄,但最终还是走到了西天。作为下
凡的天篷元帅,他本领过人,为“终成正果”立下了汗马功劳。猪八戒身上
表现的是人的动物性的一面。林语堂说他是一个“充满人欲的艺术形象”。

在作者的笔下,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唐僧迂腐、懦弱、人妖不分,而且


动辄就“纷纷落泪,魂飞魄散,坐不稳雕鞍,翻跟斗跌下白马”。其实作者
的这种铺陈是很有用意的。唐僧是取经路上的带头人。这样一个手无缚鸡之
力,懦弱胆小,没有任何社会经验的人,硬是凭着他坚定的信念,富贵不能
淫,威武不能屈,不为财色所诱惑,不为死亡所征服,历尽艰难,义无反顾,
赢得孙悟空一行高人鞍前马后紧紧相随,最终取得真经。他身上凝聚的是人
类成功者身上所具备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

内容梗概

(略)

精彩篇章推荐

1.第四回至第七回这四回描述了孙悟空在天宫的一系列行径。这是最显
孙悟空本性的章节,其中大闹天宫的故事成为本书的精彩段落。
2.第二十七回这一回讲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是最被人
津津乐道的篇章。这一章将孙悟空一心护主、疾恶如仇、百折不挠的品质刻
画的淋漓尽致。也是最见唐僧本性的篇目,无能、无知、糊涂、固执、专制
等等秉性暴露的一览无余。
3.第二十四回至第二十六回这三回讲的是“师兄弟三人偷吃人参果”的
故事。这个故事脍炙人口,读来饶有兴味。这个故事既表现了孙悟空胡闹,
败事,无法无天,又表现了他刻意成事的法力无边。孙悟空是既有闯祸的胆
量,又有补救的能耐。
4.第五十九回至第六十一回这三回讲的是“三借芭蕉扇的故事”,这个
故事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钻入铁扇公主肚中)和他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顽
强彻底的精神。
精彩语言辑录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个功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
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
△举世无人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千般巧计,不如本分为人;万种强徒,怎似随缘节俭。心行慈善,
何须努力看经。
△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

成书时间:约1775 年

类别:文言志怪短篇小说集

版本推荐:浙江古籍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
淄博市)蒲家庄人。蒲松龄出生于明末清初一个渐趋败落的地主家庭。早年
因家境富裕又是书香门第,所以蒲松龄得以打下厚实的文学基础。蒲松龄一
生与科第无缘,从19 岁到31 岁间从未放弃科试举业,但屡试屡败。之后家
境窘迫,他便结束了专攻举业的生涯,南下江苏去做幕宾。这种笔耕卖文的
幕宾生涯离他登第入仕的理想愈来愈远,他十分苦闷,几年来目睹官场污秽
更令他灰心。他放弃了为人作嫁的幕宾职业后,开始坐馆教书,直到去世。
在教书期间,他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终归难遂心愿。《聊斋志异》是他在
教书之余写成的,是一部地道的业余创作。许多人知道他在做这件事,都纷
纷把所闻所见的异事告诉他,有的还写成信札给他寄去。经过几十年的创作,
终于写成了这本充满鬼狐故事的短篇小说集。这部书虽然说鬼谈狐,但另有
寓意。蒲松龄自己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
书。”所以说,它既是一部“搜抉奇怪”、“事涉荒幻”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又是作者“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这部小说集初名为《鬼
狐传》,一开始只是在民间传抄,直到作者去世50 年后,才在浙江睦州成书
问世,定名为《聊斋志异》。全书共16 卷,491 个短篇。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多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新奇,结构巧妙,千
姿百态。作者将古代小说中“志怪”“传奇”和“人情”的精华特色揉为一
体,艺术造诣在历代文言小说之上,是17 世纪后半期,话本、拟话本小说已
过花红时节结出的硕果,也是我国微型小说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的分
水岭。

《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很快风行天下,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在名
作如林,异彩纷呈的古典小说领域里,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聊斋志异》那
样,用文言写作,而又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不仅为士林所看重,也因为它
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故成为一部民间文学,雅俗共赏,老少咸宜。

《聊斋志异》一书,历代多有评议。由于其深度、广度、明晰度都大大
超过文学史上的同类作品,挺立于志怪群书之上,所以清代思想家陈廷机称
它是“空前绝后之作”。著名学者林语堂也说:“。各种各样的大小故事,
它们具有十分久远的传统,最好的代表作有《聊斋》和《今古奇观》。”1949
年以来,对蒲松龄和诗书的研究,虽不及“红学”之盛,但它的社会价值和
艺术价值已为学术界所注意,有关《聊斋志异》的富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专


著已不乏书林。

200 年来,对《聊斋志异》的艺术再创造渗入各个艺术门类,曲艺、戏
曲、电影、电视对《聊斋志异》故事的关照,曾一度成为艺术表现的热点。

《聊斋志异》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涉及政治
统治的,如《促织》、《梦狼》、《窦氏》;有反映科举制度的,如《司文
郎》、《考弊司》、《于去恶》、《王子安》;有表现男女情爱的,如《连
城》、《阿宝》、《青梅》;有概括生活经验,带有寓言性质的,如《画皮》、
《崂山道上》、《狼》;有反映司法弊端的,如《席方平》、《胭脂》等。
作者将笔触涉入杳冥荒诞之域,借神狐鬼怪直抒胸臆,把现实中的矛盾移到
幻想领域里,从而酣畅淋漓,游刃有余。

在《聊斋志异》中,最耐人寻味,余香苒苒,使人不忍掩卷,令人思绪
遐飞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和书生的情爱故事。《聊斋志异》近500 篇作品,除
去寓言、笑话、速写外,真正称得上小说的约200 篇,其中这一类题材占一
半以上,从而使得人鬼相恋,人狐相爱成为《聊斋志异》的最基本的特征。

一个被官府逼得逃亡在外,远离家乡的人,手中盘费断绝,昏暮无处投
宿,独自踟躇于狼嗥虎吟的旷野。忽然间遇到一个姿容美丽的狐仙。从此后,
不仅有了精美之食,锦绣之榻,狐仙又主动以门户相托。逃难中媾合一段佳
姻。。;爱牡丹成癖的书生,在他乡留连牡丹,钱财用尽不得返乡。一片痴
情感动了牡丹仙子,仙子以身相许,而且为公子提供返乡盘缠,带着自己的
堂妹跟随公子回到家园,后为公子生下一个儿子,但不堪忍受公子的怀疑,
终于弃他而去,孩子也落地无踪。。;死了妻子的失意书生想念妻子,一女
鬼从墙上飘然而下,对书生诉说自己的冤屈。为保处子之身以便雪耻,她请
鬼妓陪伴公子,大仇报后,公子返乡,女鬼生死相随,且为书生生下麒麟儿。
儿子长大登进士,光耀门庭。。。这种公子落难、书生失意之后,便有才貌
双全的花妖狐魅投怀送抱,以身相许的故事,在《聊斋志异》里一而再,再
而三的出现。这种同一主题的反复出现,其实反映了作者别有用意的心绪。

蒲松龄生活在清初顺治、康熙年间,正是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强
化思想统治的时期。程朱理学的“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修饰了整个封
建礼教和婚姻制度,结果导致了人性扭曲,导致了爱情与婚姻相分离。这种
爱情与婚姻相分离所产生的性压抑便以“淫奔”、“私合”以致狎妓等方式
迸发出来。《聊斋志异》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自己选择
的以男女相悦为前提的两性结合,以及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婚姻,
正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爱慕是高于一切的。这
正是蒲松龄对爱情的理解。

在这类故事中的女性,大都贤达宽厚,与人为善,饱含恻隐之心,助人
为乐,无条件做好人,以身相许之后,便与之患难与共,疾病相扶。忠贞不
二,生死相从,在婚姻关系上,从无利害关系。这是作者充满幻想为家庭夫
妻生活画的一幅蓝图。


既能给男性肌肤之亲,又能担当家庭重任,参与物质财富的建造。这是
作者站在男性立场对女性提出的要求。在男权社会里,男尊女卑。男人在家
族中,承担着光宗耀祖的义务,在国家,担当着兴邦安国的伟业,在人类社
会里,肩担着人类进步的重任。被受到重用的男子,在这些重担和责任的压
迫下,已经疲惫不堪,创伤累累,他们渴望着女人能为他们分担部分责任。
蒲松龄对女性的这种要求,其实是男权社会中不堪重负的男士们发出的呼救
的呻吟。

花妖狐魅们来去自由,使得这些故事里少了从前才子佳人、痴男怨女的
刻骨思念,爱情在这里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生活遭遇的自然结合,对于男女
双方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异事。应当承认,蒲松龄的确是看到了女性在族
权、夫权的束缚下,毫无自由可言,悲苦一生的现状,他在这里借花妖狐魅
将自由都交给了女性,不仅来去自由,还有择偶的自由,性关系上,主动权
也交给了她们,她们还有爱的自由和不爱的自由。蒲松龄将他的同情和理解,
以及种种权利交给女性,不仅仅表现了他进步的妇女观,而是他知道,在男
权社会里,男人要想舒展被压抑扭曲的性灵,获得真正的爱情,没有妇女解
放作配合,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这类爱情故事中,一男恋二女,而且兼得双美;一女委身一男子后,
又邀来自己的女伴,共事一男;或结婚后,又为丈夫召一小妾,双美共夫的
情况非常多见。她们或彼来我往,或共聚一堂,也小有矛盾,偶见风波,但
终能“妒念全消”,其乐融融。由此可看出,蒲松龄是认可一夫多妻制的,
在他饱含赞美的笔融里,表明的是他对这类家庭关系的一种希望。

蒲松龄的爱情故事,大多涉及两性关系。情节发展到这里的时候,蒲松
龄从不藏掖自己的笔,而且他从不铺垫二人有什么志同道合的思想基础。郎
才女貌已足以促成两性的结合,而且两情相悦,如火如荼,极尽欢昵。但是,
蒲松龄虽以明朗之笔揭示男女情爱,却从不津津乐道于具体的性描写,他抒
发了人间被压抑的爱欲,便达到了他所要完成的终极目标。充满肉欲的淫靡
色调,只会破坏他高尚人性大旗的神圣目的。

作家托鬼魂、异类,驰骋想象,借题发挥,避开文网的罗织和世俗的非
议,在这一类故事中抒发了自己的理想以及那个时代被压抑扭曲的心灵的铭
心向往。

内容梗概

《聊斋志异》含有近500 个短篇。这里仅撷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

1.《画皮》
太原士子王生,在一次早晨出行的道上,遇到一个抱着包袱独自行走的
女子。一问,那女子自称是不堪大妇虐待而出逃的大家小妾。王生贪恋其姿
色,便将她带回家里,安置在书斋中,与其同居。妻子陈氏让他打发此女离
开,王生不听,一日,王生到了集市上,一个道士吃惊地说他身上有邪气萦


绕,一定是遇到了妖邪。王生不信,反以为道士是想借此混饭吃。他回到家,
欲进书斋,不料门被堵上,隔着窗缝往里一看,只见一个青面狞鬼,正在描
画一张人皮,随后将人皮穿在身上,又化作美女。王生非常害怕,找着道士,
求他相救。道士给他一个蝇拂,让他挂在门外。王生回到家,与妻子陈氏住
在一处。一更时,那化作美女的厉鬼将蝇拂弄碎,径直到床前,将王生的心
摘去吃了。王生之弟二郎找来道士,将化作老妇的厉鬼治死。陈氏听从道士
的指点,向一个疯癫的乞丐求救,终于将王生救活。

2.《小翠》
浙江人王太常小时候,一个比猫大的动物在雷鸣电闪时钻到他的身下。
后来王太常中了进士,并做了侍御。他膝下只有一子,但是个傻子。一日一
位妇人到他家,井将自己的女儿小翠留给他做儿媳。小翠聪慧过人,深得公
婆喜爱,但就是整日里和傻儿子疯闹。有一个官员王给谏想诬告王侍御,小
翠扮成宰相亲临王侍御家,让王给谏看到,从此收起了诬告王侍御的恶念。
一次王给谏到了王侍御家,看到傻儿子扮成皇帝模样,王给谏到了朝上告了
王侍御谋反之罪。皇上验明不过是疯儿傻媳的玩闹后,反倒将王给谏发配充
军。王侍御觉出小翠不是寻常之人。一日傻公子洗澡,小翠趁势捂死了他。
等公子又活过来后,傻病全好了。过了一年,王侍御被王给谏的同党参奏被
罢了官。他准备拿一只玉瓶送给朝廷的人,好给自己找路子。谁知玉瓶被小
翠打碎了,公婆二人将小翠一顿大骂。小翠不堪忍受公婆的辱骂,决定离开
王侍御家。临走时告诉丈夫,说自己是狐狸,母亲因避雷灾曾受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