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章划段的办法,把“通史”写法与“专题”写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重点
事件,体现共和国46 年的历史脉络。全书共分28 章,与其它有关中国历史
的书籍不同,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以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演进为研究对象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发展和历史命运,是46 年共和国史的
“主旋律”。
2、围绕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展开内容
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反复证明;中国社会主义命运以及社会主义发展振
兴,都同国家的现代化及其实现的程度休戚相关、密切联系。
3、侧重于陈述国家、社会的活动而非党的活动
作者认为国史的研究内容应包括:共和国国情的分析和研究,国家经济
建设和经济体制的沿革,关于国家基本政治体制及其形成、发展,国家安全
和国防战略的演变,对外关系和外交战略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社会、
生活的社会面貌的变化等方面,重点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关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作者引用“无产阶级的目的是建
成社会主义,消灭社会的阶级划分,使社会全体成员成为劳动者,消灭一切
人剥削人现象的基础,这个目的不是一下子可以实现的,这需要一个相当长
的过渡时期。。”(列宁语)说明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从资本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在《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
把我国过渡时期定义为“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时
期”。
关于“大跃进”的问题,作者认为由于我党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左倾”
错误的发展,对1956 年经济建设上的反“冒进”批评的突然升级等构成了大
跃进的政治环境,另外在1958 年召开的各省市“一把手”参加的成都会议上,
提倡正确的个人崇拜,继续批评“反冒进”,把冒进看作是“马克思主义”
的,而“反冒进”是非“马克思主义”的,从政治上为“大跃进”的出现提
供了条件。
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起因,作者在第13 章中,把“批判《海瑞罢官》”
称为“文革”的导火索。由于江青、康生等人对毛泽东谎称《海瑞罢官》与
庐山会议有关、与彭德怀有关,在毛主席的授意下,由姚文元一手炮制了《评
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这篇文章中,姚文元将普通的学术问题引发
到政治的高度,并与1962 年以来国家指导方针中最为敏感的分歧联系在一
起,并由此引发了随意的、毫无约束的全国性大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
翦伯赞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界人士先后遭到了批判和斗争。
关于“拔乱反正、实现国家的战略性转变”的问题,作者把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称之为我党历史上“新的历史转折点”。正是由于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重新树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总结
了建国以来的经验、制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审查“文革”期间一大批冤
假错案等一系列大政方针才得以产生与执行。
精彩篇章推荐
1.第一章《新中国的诞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标
志着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掌握了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正如列宁所说:“国
家政权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标志。”
2.第四章《国家工业化的起步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作者把我国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王义改造的成功归纳成三条经验,其中第二条是:“创
造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实践中,创造了逐步
削弱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到最后取消所有权的办法,丰富和发展了马
列主义关于资本的理论。
3.第十三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准备》《林
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又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认为“建国以来文化
界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反社会主义的路线专了我们的政”,它反映
了毛主席对文化战线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和他发动一场“文化大革命”
的决心:“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清这里的
黑路线。”
4.第二十章《拔乱反正,实现国家战略的根本转变》在中共中央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被确定为全党工作的指导思想,并对中央的人事进行变动。
精彩语言辑录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息。
△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三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与一边倒。
△中国能否抓住历史机遇,迎接外部挑战,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关键是在成功的改革,以及由改革推动的社会经济的较快的发展。
《全球通史》
作者:(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成书时间:1970 年
类别:世界历史
版本推荐: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世界史,自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问世以来,就一直被西方垄断着。
它的研究对象一直以西方为中心。直至世界进入本世纪70 年代以后,第一部
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才得以问世。这
部被誉为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著作,就是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撰
写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打破了世界史研究领域的“西欧中心论”和“欧洲中心论”,
第一次把世界史的研究对象放在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和地区,它吸取了当
代世界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客观地论述了各民族对世界历史所作出的贡献,
充分体现了作者从全球文明的宏观角度研究历史的观点,使本书成为当代世
界史编纂的一个新起点。
《全球通史》用大量篇幅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历史后指
出,由于世界技术革命的步伐超越了社会革命的进程,导致整个世界陷入到
空前的危机之中。不仅不发达的第三世界日益落后,穷国和富国的差距越来
越大,就连发达的第二世界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问题。1961 年赫鲁晓夫就提
出,到1980 年要使苏联的工业超过美国,但恰恰相反,苏联在当今的尖端技
术方面,没有成为领导者,仅仅是一个追随者。它们的工业产量不仅没有超
过美国,甚至落到了日本的后面。作为第一世界代表的美国,今天也是一个
动荡不安的国家。它已从世界上第一债权国下降为第一债务国。工人失业、
农民失去农场、无家可归者露宿街头。吸毒、犯罪、少女怀孕、青少年自杀
率与日俱增。《全球通史》利用大量的历史事实,以古鉴今,目的是要人们
看到技术革命与社会革命之间的时间滞差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表达了作者对
人类前途的忧虑和希望,也反映了一个历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本书一问世
便立即被译成多种文字,并被广泛用作大学教材。也被誉为当今社会的“救
世箴言”和现代社会的“资治通鉴”。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1913 年
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他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在克拉克大学获文学
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历史教授,西北大
学的荣誉教授和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曾因杰出的学术成就而荣
获古根海姆奖、福特天赋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
内容梗概
《全球通史》分为《1500 年前的世界》和(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两部。
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全新的历史观点和方法,把整个世界作为一个不可分割
的有机体,从全球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各地区人类文明的生产和发展,把研究
的重点放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运动、历史事件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上。全书上起人类的起源,下至本世纪70 年代多极世
界相持对抗局面的形成,前后数十万年,洋洋100 多万字。书中涉及的内容,
除去政治、人口、还涉及了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人口、移
民、种族关系、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各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本书利用近20
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占用大量篇幅叙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的世界历史,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1500 年以前的世界》共有4 编20 章的内容,它全面详尽地介绍了从
人类起源到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独立发展的历史。
《1500 年以后的世界》有4 编30 章的内容,作者以1500 年是人类历史
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为依据,提出研究世界历史应从1500 年开始的观点。作
者认为在此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在1500 年后,随着哥伦布、
麦哲伦远航成功,发现新大陆起,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才有了真正的直接
的交往。
《世界通史》在分析西方人率先从事海外事业,改变人类生活道路的同
时,深入地分析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世界、以阿拉伯为代表的穆斯林世界以
及非、亚、欧其它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状况。从而说明了对
外扩张的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亚、非等其他世界文明的中心。在分析欧洲扩
张的根源时,作用把它归咎于好战的基督教义。在作者看来,基督教义充满
了改变异端信仰的热情和好战精神。它从一开始就强调自己是世界宗教,基
督教首领在执行“到世界各地去,将福音传给每一个人”的命令时,采用的
是强而有力的方法。西方扩张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的新智力水平。起源于意
大利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进一步肯定了人类的尊严和创造力。欧洲大陆连续
暴发的文艺复兴运动、化学革命、生命学革命、工业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
使得当时的欧洲人代表了人类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以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
面最新的成果和最先进的水平。在技术革命和社会革命中迅速发展崛起的欧
洲具备了海外扩张的条件。在15世纪末,欧洲仅仅是欧亚大陆4个文明中心
中并不重要的一个,可是到了18 世纪末期,它就完全控制了外洋航线,形成
了遍及全球可以牟取暴利的世界贸易。它征服了南北美洲和西伯利亚的广大
地区。进而又征服了亚洲、非洲等广大地区的国家,形成了全球霸主的地位。
精彩篇章推荐
1.第25 章本章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过程及其在世界历史上
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欧洲在全球的霸权。战后,殖民地、半殖民
地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幅员广大的欧洲帝国几乎全部崩溃。这
是欧洲在政治、军事上的衰落时期,但与此同时,两方的思想、制度和先进
的科学技术,却以空前的速度传遍全球,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次世界大战
及其战后的时期,是欧洲衰败的时期,又是欧洲胜利的时期。
2.第28 章本章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帝国在土崩瓦解的
基础上重新恢复、经济繁荣和政治独立的历史过程。由于二战期间所遭受的
损失和冷战的压刀,迫使西欧依赖美国,乐欧依赖苏联,形成了苏美两霸称
雄世界的局面。但是,到了20 世纪50 年代,东欧和西欧各国都惊人地东山
再起。欧洲大陆的这一复兴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形
势新格局。苏美争霸让位于全球社会的多元化。
精彩语言辑录
△当今时代的希望和危险远远超过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代。
△世界历史上所有的黄金时代都是紧张和恐怖的时代。
△原子能可摧毁人类,但又能改变全球的生活环境。
△技术革命要求进行相应的社会革命。
△正是由于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之间所产生的时间滞差,才造成了
几千年来世界历史上众多的苦难和暴行。
△人们十分自然地欢迎和采纳那些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新技
术,但是人们却拒绝接受新技术所必需的社会变化。
《第三帝国的兴亡》
作者:(美)威廉·夏伊勒
成书时间:1960 年
类别:世界专题史
版本推荐:世界知识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第三帝国的兴亡》是美国作家威廉·夏伊勒撰写的一部关于纳粹德国
历史的著作,它精彩绝伦地记述了被希特勒称为“千秋帝国”而实际上只存
在了12 年零8 个月的第三帝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过程。
有谁能够想到,纳粹德国的缔造者——阿道夫·希特勒竟然不是德国人
而是一个奥地利人!他出生在德奥边境一个奥地利海关职员的家庭。父亲是
奥地利的一名海关职员,他的母亲是他父亲的第三任妻子,而他父亲又是他
母亲的舅舅。希特勒有着毒蛇般的性格,花岗岩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
杰出的智力,驰骋的思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因此,他能够从
一个志大才疏的流浪汉步入政界,把一个只有7 名委员的小党改建为夺取全
国政权的纳粹党,他用种种卑劣的手段排挤掉党内一个个对手,成为德国纳
粹党内至高无上唯一的领袖。他一手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国会纵火案”,嫁
祸于共产党,并以此作为镇压国内其它政治力量的借口,进而完成了整个德
国纳粹化的进程。就在他夺取全国政权登上德国权力最高峰以后,又得寸进
尺地在西方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扩军备战,撕毁凡尔赛和约,兵不血刃地征服
了他的祖国奥地利,苏台德地区和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继之又撕毁慕尼黑协
定,进攻波兰,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并背信弃义地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悍然发动对苏战争,最终导致希特勒兵败自杀,第三帝国彻底覆灭。
在短短的12 年中,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国以前所未有的强烈程度震撼了整
个世界,令人毛骨悚然的纳粹集中营,惨绝人寰的反犹太屠杀,在人类历史
上制造了一场空前的灾难,留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随着第三帝国的迅
速崩溃,人们缴获了大量秘密文件、私人日记、发言记录以及纳粹党领导人
的电话录音,德国外交部485 吨档案就存放在美军的仓库里,于是,一个极
端独裁统治的全部秘密和罪恶活动就在它覆灭的同时全部公诸于世了。这就
是《第三帝国的兴亡》大量的、真实的资料来源。
《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后,受到了出人意料的欢迎,在美国当日图书
俱乐部,《第三帝国的兴亡》的销售量超过了该俱乐部历史上其它任何书籍
的销售量。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该书在法国、英国、意大利也受到了广泛
的欢迎。牛津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希特勒的最后日子》的作者特雷弗·罗
珀教授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赞该书“是这一世纪最黑暗之夜中的光
明,是希特勒纳粹德国令人战栗的故事最杰出的研究成果”。
内容梗概
《第三帝国的兴亡》汉译本为130 万字。全书使用丰富真实的大量历史
资料,极其详尽地记述了纳粹德国从兴起到覆灭的全部历史过程。其中包括,
希特勒的身世,纳粹思想的形成,纳粹党的壮大和发展,第三帝国的兴起,
德国纳粹集中营和反犹太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以及第三帝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