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

第72章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第72章

小说: 中国文学首选书推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避免地发生了。虽然犹太人经常被逼去从事报酬极低的公共工程劳动,埃及
人还是不能放过他们。他们奏请国王把犹太人全消灭掉。法老采取了杀掉全
部犹太新生婴儿的办法,企图绝掉犹太人的根。但有一个人活了下来,这就
是摩西。

摩西是作为埃及公主的养子长大的,成年后他归化了犹太人,但本族的
人却不相信他。他历尽艰难,终于使族人跟着他离开做奴隶的埃及,踏上回
归自由家园的漫漫长征。庸人,我们多数人都是庸人,总是被眼前的困难烦
恼困扰的。犹太人在回归的沙漠之旅中忍受的烈日、干渴很快就驱走了获得
自由的喜悦,他们开始抱怨摩西,他们饿急了,要求回埃及去。摩西坚持自
己对耶和华即唯一上帝的信仰,告诉他们说,耶和华会在急需之时给他们的。
第二天沙漠里就有了食物。过了没多久,水不够了,部落的头头们又去找摩


西,要求回到尼罗河边去。摩西按耶和华的指示,以神杖击岩,流出泉水让
他们喝个够。犹太人就等候另一件可以埋怨的事。

摩西虽然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但他有无限的勇气、十分的耐心和百
折不挠的精神。当犹太人到西奈山区时,他已经很清楚,要想达到目的,就
必须使跟他一齐来的人都承认耶和华是唯一的上帝。犹太人在多神崇拜的社
会里呆得太久了,已忘了自己的神。

于是他独自登上西奈山顶去倾听耶和华的召唤,他去了40 个昼夜。当他
带着耶和华约法的两块大石板下山时,犹太人又在围着埃及的神像跳舞。摩
西大怒,他摔裂石板,镇压了叛乱,又登上山顶去。当他回来时,他脸上清
楚地显示他已经看到众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两眼炯炯有神,谁都不敢看他。
他颁布了记在两块石板上的耶和华的约法,这就是“摩西十诫”。

摩西下令造一座圣幕作为祭祀耶和华的场所。后来犹太人住进城市后,
用砖和大理石把圣幕改建,这就是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紧接着摩西设立了
祭司制度。群众的叛乱一再发生,耶和华罚他们在沙漠里漂泊40 年。摩西的
愿望达到了:犹太人忘记城市的繁华,回归祖先的简朴。

这段故事集中体现了旧约神学的基本教义即“信”,信上帝,上帝因犹
太人不信自己,或对自己的信不坚定,动辄利用自己的力量惩罚他们,甚至
杀死他们。摩西十诫也是信字当头,第一条就是“不可信仰耶和华以外的神”。
“不可对父母不孝”,“不可杀人”。其他几条则建立了犹太社会的内部管
理秩序。

大卫和所罗门的故事。犹太人定居在巴勒斯坦之后,因为本民族太弱小,
而这个地方又历来是民族众多,他们与周围各族的纷争连年不断。他们的一
个首领扫罗,因为在战场上,接触到人与人之间各种各样的情况,他世俗观
念越来越多。而当时的宗教领袖,士师撒母耳因为总是读书思考,就对扫罗
越来越不满,于是他挑选了另外一个继承人,这就是大卫。扫罗非常嫉恨大
卫。这时腓利斯丁人来进攻,他们的将领巨人歌利亚十分强悍,犹太人没有
办法。当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少年的大卫投石杀死了歌利亚,大卫马上
成了英雄,扫罗就更嫉恨他。扫罗多次追杀大卫,但都没有成功。相反地,
有两次扫罗的性命却完全操于大卫之手,大卫都放过了他。扫罗死后,大卫
继承了王位,他圈定了犹太王国的边界,同腓利斯丁人停战,得到了和平。
犹太的王国逐渐繁荣起来,大卫王的情欲也随着地位的巩固膨胀起来。

大卫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丈夫是一名军官,正在前线打仗。大卫本应
忘掉那女人,可是他没有,他把那丈夫邀到王宫里,赐以礼物,然后让他带
封信去前线给他的亲信将领,信里要求把那丈夫派到最危险的地方,以便尽
快被敌人杀死。他死了,他的妻子嫁给了大卫,生的儿子里有一个叫所罗门。

大卫老了,他的儿子押沙龙反叛他,他深爱着儿子,可在平叛时儿子还
是死了,他很伤心,把王位传给了所罗门。所罗门王有点像我国清代的乾隆
皇帝。他为了显示王国的财富与尊荣,大兴土木,造了耶路撒冷圣殿,还有


其它一些大工程。圣殿落成后的庆祝宴会持续了两星期,使犹太之王名声大
振。所罗门时代是犹太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他的国家吸引了各国的注意,犹
太商人的生意越做越大。所罗门王出于国家利益考虑,娶了许多信奉别的神
的女子,这引起了人们强烈的不满。当他死后,国家就因为叛乱而分裂了。

犹太国家本来就不大,这一分裂更严重地削弱了力量,很快,犹太人就
被异族征服了。犹太人又成了亡国之人,他们时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虽
然少数商人比较富足,但每天都在担心财富被无理剥夺。他们盼望,盼望有
救世主出现。救世主终于出现了,但并不是他们想望的,这就是耶稣。

耶稣的故事。圣母玛丽娅还没有嫁给约瑟时就怀了孕,后来生的孩子就
是耶稣。耶稣是上帝通过“圣处女”诞生的独生子。这是神学家的观点。若
历史上确有耶稣其人,恐怕实情未必如此。我们知道,中国的圣人孔子是“野
合”的产物。耶稣是诞生在马厩里,诞生不久,他收到了东方来的波斯商人
的礼物,这件事即被传扬开去,希律王很害怕这个婴孩会危及自己,就下令
杀死3 年之内在伯利恒——耶稣的诞生地——出生的男孩,耶稣一家就逃走
了。后来回到了约瑟先前住的地方拿撒勒。他跟着约瑟学木工,过着平静的
生活。

耶稣在过节时到耶路撒冷去,以便按老习惯到圣殿焚献祭品。在他的心
灵里,丝毫没有一点世俗的观念。当人们跟随施洗约翰,谈论救世主,一个
振兴邦国的勇士的时候,他心里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他心中充满了
对人们的爱。他不仅爱朋友和邻居,也爱大路后面那个广大世界的人。他认
识到自己的使命,他必须走出去,必须离开父母,冒着被放逐、憎恨和死亡
的危险,把他头脑中最主要的想法告诉所有那些愿意听的人。

耶稣在外边交了一些朋友,当他回到家乡,同母亲参加一个婚礼,酒不
够了,他把水变成了酒。这神迹使更多的人信他。而他那温和的在故事中告
诉人道理的方法也易于为人接受。那时候,因为犹太教信徒对圣殿的朝拜,
使供应祭品的商人及钱币兑换商都把他们的营业场所搬到了圣殿的院子里。
耶稣去把他们赶了出来,为耶和华的圣殿洗雪了耻辱。许多人认为他是对的。

耶稣对一个“下贱的撒马利坦人”中的一个打水的妇人讲道,使他的门
徒们认识到他们导师讲的关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教义。耶稣宣扬的教义与犹
太教的教义并不完全吻合,于是那些犹太人就决定处死耶稣。

那时候广大群众都已相信耶稣是真正的救主,他希望人们不要着眼于尘
世间的短暂愿望,而应该去寻找使人们在爱、宽厚和同情中团结起来的那种
精神。最后,他在一次讲道中总结了他全部的人生哲理,即有名的“山上宝
训”,主要是说所有的人都有福了,因为有天上的父。

耶稣是知道自己的命运的,那些带有偏见的犹太人容不下他。最终他们
收买了犹大,犹大带人来抓耶稣,他上去拥抱亲吻了耶稣,那些人就把耶稣
抓走了。后来他们说服了当时罗马派在此地的总督,把耶稣钉死在处死逃亡
奴隶的十字架上。他为爱他的人赎了罪。3 天后复活,升入了天国。


耶稣死后,保罗和彼得把他“爱”的学说带到了当时西方世界的中心—
—罗马。基督教逐渐发展,在公元313 年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精彩篇章推荐

根据以上内容梗概,我们向读者推荐以下三章。

1.第七章:飘泊于旷野是讲摩西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群众没
有理想、缺乏毅力的时候,做一个英雄是多么艰难的事。
2.第十一章:一个犹太王国大卫与摩西不同,他是一个世俗的英雄,
他也爱美人,为此,他还会采取不光彩的手段。所罗门就像中国的乾隆皇帝,
豪奢竞逐,风流自赏。
3.第二十六章:耶稣之死耶稣并不比摩西与大卫缺少英雄气概,但
他那个时代不是英雄的时代。他教导人们爱一切人。有了爱,死亡又算得了
什么呢?
精彩语言辑录

△他们犯了所有爱国的历史学者犯过的错误,歪曲事实为本民族争
光。
△在那里,生活是轻松的;但是,轻松的生活会磨灭民族的特性。
△他是绝对伤害不了的,因为他对坐世无所依恋,对死(无论多么
惨)无所畏惧,他的全部生命是贡献给上帝的。
△天空出现亮光并不表明新的一天到来,那不过是日落西山之前的
回光返照而已。
△幸福来自内心的信仰,而不是来自外界。
△人们的财富和幸福通常是成反比的。当人们的富裕和昌盛超过了
一定限度,就会对简单的乐趣失去兴趣;而没有了乐趣,人生从摇篮到
坟墓这广阔的跨度当中,就只剩下烦恼。
△在法利赛派看来,他却比所有最凶恶的反叛者危险得多。他使人
们自己思索。
《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成书时间:1991 年
类别:佛教经典解说
版本推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1.佛教与和尚

一谈起佛教,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古寺、和尚、经卷等画面。佛教
是干什么的?和尚是怎样生活的?这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谜。

佛教发源于公元前六至前五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又称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他认为世间一切现象都是各种因缘(条
件)暂时聚合而成,因缘分散,则万物消灭,因此万事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
(即诸行无常);而人生欲望无限,需求难以充分满足,生命就是一个无限
痛苦的过程(即一切皆苦)。人的所做所为(业力)又可引起相应的果报(即
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根据所得报应的不同,来世就会在地狱、
恶鬼、天神等不同的境界中轮回(即生死轮回)。生生死死,不断在苦海中
浮沉,在轮回中流转,永无了期。只有皈依佛教,弃恶从善,虔敬修持,才
能跳出轮回的樊笼,彻底摆脱生死烦恼。

于是出现了许多信奉佛法的人,在家的称居士,出家的称和尚。和尚是
梵语的译音,意思是“师”,本是一个尊称,要有一定资格堪为人师的才能
称和尚,后来泛指一切出家修行佛法者。和尚之所以出家,是因为他们认为
在家修行障碍多,心意难以专纯,出家生活自由无累,容易集中精力从事无
我无欲的佛法修持。为了在修行和生活上互相切磋,互相帮助,他们又组成
了一个个团体,所住的地方就是寺庙。

和尚们每天的生活既严谨又有规律,一般清晨3 点,全寺和尚要到大殿
去做“早课”,内容通常是念诵经文,至5 点一刻完毕。6 点钟左右开始吃
“早粥”。7 点时,都要到禅堂静坐,要求保持脊柱挺直,精神集中。11 点
吃午饭,午饭后一天一般不再进食,即“过午不食”。然后继续静坐修心,
有时也听修养高深的和尚讲经。晚上7 至9 点钟,可在自己房中静修,9 点
过后,一律熄灯睡觉。

佛教自汉末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
它已与儒、道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稳定的心理结构之一。并渗透到建
筑、音乐、雕塑、文学等各种文化现象中去。

2.佛典和《金刚经》
释迦牟尼一生宣讲佛法,传播佛教,他逝世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论
教诲收集整理起来,就成了佛典。其中有关佛教教义的论述被称为“经”,
有关戒律的被称为“律”,佛教弟子对经义的补充称为“论”。合称“三藏”。

《金刚经》属大乘(shèng)派般若部经典。传说翻译该部经典时,那年
的桃花开了6 次。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音为bōrě ,智慧之意,
波罗蜜为“到彼岸”;“金刚”有“坚固”、“光明”、“锋利”三种意思,
因此理论上它具有坚固不坏,破一切黑暗、断一切邪见的功用。在佛教徒看
来,《金刚经》正是这样一部能断一切法、能破一切烦恼、脱离苦海到彼岸、
成就佛道大智慧的经典。相传中国禅宗的六祖慧能,从小家贫、砍柴为生,
就是偶有一次听人诵读《金刚经》,顿时大彻大悟的。


《金刚经》是佛教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在中国产生过广泛影响。唐玄宗
为了推行儒释道三教并重的政策,从三教中各选一本典籍,亲自进行注释,
颁行天下。其中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明成祖朱棣也曾编纂过《金刚经
集注》。有的佛教徒甚至把《金刚经》当作全部佛法的代表来信仰、供奉。

由于《金刚经》受到历代僧俗的重视,所以它先后出现过六种译本。其
中以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在姚秦时翻译的本子为最精善。历代注释《金刚经》
的本子也有很多。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讲述的《金刚经说什么》这个注本,
以独特的雅俗共赏,风趣幽默的语言,使我们面对深奥难懂的佛经,有豁然
贯通之感。

内容梗概

《金刚经》是释迦牟尼在古印度舍卫国“■树给孤独园”中首次讲说的。
“■树”是■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老的园。给孤独为了迎
佛说法,在舍卫园中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场所,但是却属于■陀太子所有。■
陀太子提出只要给孤独长老能用金砖铺满这块地,他就把地卖给给孤独长
老。没想到给孤独果真做到了。■陀太子感动了,愿意和给孤独共同迎接佛
来说法。由于园中的树无法用金砖铺到,因此这座园子便叫做“■树给孤独
园”。

这天,佛与1250 个常随弟子在一起。到了快吃饭的时候,佛便穿衣持钵
到舍卫城中化缘。然后将乞化到的食物持回“■树给孤独园”。食毕、收衣、
洗足。然后端端正正坐下。这时,他的学生须菩提(意为道德的至善)来向
他请教觉悟成佛的办法。佛便讲了这部《金刚经》。

佛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空幻不实、变化无常的。如梦;如幻;
如水面的气泡;如镜中的虚影;如秋晨的清露,太阳一出来就会消散;如雨
夜的闪电,转瞬即逝。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实际都不是它们
的真正本相。因此,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值得迷恋和追求的。心应该做到“无
住”,即对世界万物都无系无念,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从这个观点出发,佛也反对偶像崇拜。庙中的佛像并不是佛的本相,只
是让你起诚敬之心的一种象征。只要你心无所住,就能获得真正的佛法。相
反,那些一天到晚只知烧香拜佛,求佛保佑自己升官发财的人是永远不可能
成佛的。丹霞禅师在冬天寒冷没柴烧时,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像搬下来劈了
烤火。当家师吓得连说,烧佛是要遭报应的啊。奇怪的是,这个当家的胡子、
眉毛当时都掉了下来,脱了一层皮。这就是有名的“丹霞烧木佛,院主(指
当家师)落须眉”的故事,它说明了真正佛法是不能执著于形相的道理。

《金刚经》认为,虽然一切事物都是变幻不实的,但它绝不是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