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44章

摩萨德秘史-第44章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他送到约会地点泰晤士河北岸的泰特美术馆,以便他能面见女友并取消约会。这
位记者注意到这个体态丰满、皮肤白皙、脚蹬高跟鞋的金发女郎犹犹豫豫地来到了
汽车跟前。瓦努努跟这位记者说,她是来欧洲游览的美国化妆师。欲火中烧的瓦努
努还说辛迪拒绝同他睡觉。就这样,瓦努努与辛迪来来回回约会起来,并一次比一
次亲热。

    “亲爱的,我发现《泰晤士报》在要你,他们并不那么需要你,”在经过几次
约会后,辛迪抓住瓦努努的心理开始了“策反”。瓦努努本就对《泰晤士报》的犹
豫非常不满,而占了先机的《星期日明镜报》不仅不付钱,反而加剧了他的惊恐。
《泰晤士报》还吞吞吐吐地说,所以不急于发表那些材料,是想看看以色列的“反
应”。“他们的确不相信我。”瓦努努想。“亲爱的,我们彻底离开《泰晤士报》,
离开伦敦。”辛迪乘机这样建议他——为了不“触犯”英国法律,摩萨德使用了美
人计,而且要换个地方下手。辛迪告诉他,她的姐姐在意大利,她想要他陪着去看
姐姐。如同20年前引诱伊拉克飞行员穆尼尔·雷迪法那样,以色列的女特工答应瓦
努努,一旦他们到了“安全住所”——这次是在罗马——所有一切都会平安无事,
他就可以得到他所期望的东西。他们的确来到了一个“安全住所”,但这是摩萨德
安排的一个受到保护的秘密庇护所。辛迪此时迷住了他的心窍,报界“不要出国,
不要乘飞机,也不要住任何要求他出示护照以证明身份的饭店”的千叮咛万嘱咐被
他抛到九霄云外。9 月30日,由辛迪掏钱购买了两张去罗马的公务舱机票。瓦努努
忘了被摩萨德跟踪的危险,陪着辛迪上了飞往罗马的英国航空公司504 航班。在希
思罗机场,瓦努努又像在悉尼甩掉格雷罗那样,打电话告诉《泰晤士报》说他要
“出城”,并保证几天后也就是发稿前赶回来。这家报社从此再也没听到他的消息。
瓦努努从地球上消失了,时间长达40个日夜。

    英国航空公司504 航班在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着陆后,辛迪叫了一辆出租汽车。
汽车很快将这两人送到了她所说的那个地址——她的爱之窝。

    他们一跨人辛迪所说的“姐姐”家时,瓦努努便遭到了两名早已等候在这里的
摩萨德人员的袭击,他们将他按住,辛迪给他注射了一针强力麻醉剂,然后把他捆
绑起来,为防止万一,又在他的嘴里塞满了布,然后用一贴强力胶严严实实地贴上。
昏迷中的瓦努努也许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如此诱人的女人尽然会对他施以毒手。现
在,对摩萨德特工来说,必须尽快把瓦努努运送回国,时间拖得越久,对自己此行
的行动、身份甚至以后分站在意大利的活动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但是,从另
外一个方面来说,又欲速不达,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作好了,但是还需要耐心地等
待时间。

    在当晚的午夜,几个彪形大汉抬着一个巨大的麻布口袋上了停在楼下的小货车。
在朦胧的夜色中,还可以分明地看到一个身材高怫的女子。这辆汽车以平稳的速度
驶向一个意大利港口,在那里,一条船正安静地停泊着,它已经停在此处有两天了,
管理港口的官员并不详细查问每一艘船只的来去,只是在和该船船主的寒喧之中才
得知它要于今晚去西西里岛。然而实际上它就要进行一次不太平常的旅行。

    就这样,瓦努努通过水路被送到了以色列。船在地中海上漂泊了一周,于10月
7 日抵达,黎明时分,他被绑在一个担架上上了岸,后来被扔进了一间密不透亮、
地上铺着一个薄垫子的小屋。此刻的他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但是他知道自己现
在又回到了故乡,明白自己从此以后的未来绝对不会美妙。


 
         
            




             六、善后与舆论的反应

    对他的故事我们就讲到这里。但是还是有许多的疑问。由于媒体的作用,这件
事情被渲染得失去了原貌,以至于时至今日,关于瓦努努仍然是一个不太清晰的谜。
观察它的观众一度失去了鉴别力,无法确知事情的前因后果。

    《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反应尤其让人回味。直到以色列国内情报机关提审他的
时候,瓦努努才知道《星期日泰晤士报》终于刊登了他提供的情况。当他戴着镣拷
漂泊在海上时,《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头版登出了巨幅标题:“昭然若揭:以色列
核武库之秘密”。瓦努努面临着叛国和间谍罪的指控,但是这位被告并不知道《星
期日泰晤士报》正准备追根究底以报答他。因缺乏经验,编辑人员没有保护好应该
受到奖励的消息提供者,所以感到非常内疚。

    随后,报社派出了自己经验丰富的调研记者。这些记者发现,以色列驻罗马大
使馆于10月初租用了一辆货车。归还后,里程表上的计数与往返于拉斯佩齐亚港口
的距离丝毫不差。以色列商船“桔子”号当时也停靠在那儿一一但它是通过另一条
航线抵达这里的。这一点就说明那位戴着镣拷的囚犯是由这条船运回国内的。

    这家英国报纸在寻找那位引诱瓦努努落人圈套的无名女郎时又发现了一些详细
情况。记者们发现,在飞往罗马的英国班机的前部,与瓦努努并排而坐的是“。·
钱宁”。他们同时发现,有一位名叫谢里尔·钱宁·本—托夫的女人来自美国,但
居住在以色列,后来与军事情报局阿穆恩的一位少校结了婚,从《星期日泰晤士报
》得到的结婚照片上看,本—托夫女士与“辛迪”的相貌特征基本相同。有趣的是,
她的弟媳在佛罗里达,是一位化妆师,名叫辛西姬(辛迪)·钱宁。这些虽然业余
但是却十分详细的调查活动进一步证实了我们上面所讲的故事。

    应该说,摩萨德接到命令后立即行动,既擒获了在逃犯,又按照总理的要求维
护了英国法律,这样的事完全可以说得上是经典了。虽然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比如租
用汽车、轮船改航、借用亲戚的身份等,摩萨德粗心大意地留下了一些不应有的痕
迹。但以色列情报界领导人根本不在乎,擒获瓦努努才是事情的关键。

    对瓦努努的公开审理并不像一般的案件那么简单(一直到1988年3 月24日,瓦
努努才被宣判犯有叛国、间谍和泄露国家机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3 名法官
否决了他的所作所为是出于意识形态之动机的说法,但同时接受了他的表白“我不
是一个卖国贼,并没有企图毁灭以色列国”)。首先,他的家人扬言要向以色列最
高法院上诉,迫使政府道出真情;第二,以色列担心新闻界日益增多的猜测——瓦
努努是在英国境内被绑架的——会损害与伦敦的关系。实际上英国国会议员们大为
不满;伦敦警察厅已开始调查;《星期日泰晤士报》则报道说,瓦努努是在遭绑架
之后被装人箱子作为外交邮件空运到以色列的。以色列政府采取了上策,宣布瓦努
努是被依法逮捕的。10月9 日,以色列内阁秘书埃利亚金·鲁宾斯坦在新闻发布会
上宣布:“经过召开有其律师参加的听证会,法庭传令正式在以色列逮捕了莫迪凯
·瓦努努。”当然,鲁宾斯坦隐瞒了一个事实,即瓦努努间谍案,其实是一宗跨国
绑架案!此外,为了进一步掩盖这次欧洲秘密行动的痕迹,就在这个消息发布后,
耶路撒冷官方舆论开始刊登显然已经过加工了的消息,所有这些经过加工的消息都
具有一个共同的要点:在英国境内没有发生绑架,他是自愿离开英国的。为了掩饰
作案地点以及使用的具体手段,透露出来的消息中有一条声称,瓦努努在法国南部
同一位摩萨德女特工一起登上了一艘游艇,他是在游艇驶人公海后被捕的。另一种
说法是,他乘飞机兴高采烈地来到巴黎,接受麻醉后被送上了由法国飞往以色列的
以色列航空公司的班机。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掩盖这次欧洲秘密行动的痕迹,特别
是避兔和英国交恶。佩雷斯甚至亲自打电话给撒切尔夫人,保证没有触犯英国法律。
两人的寒喧被称作是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在他们的礼节性的相互寒喧之中,
似乎都对瓦努努事件的圆满解决感到满意。

    但是,处于拘留和审讯中的瓦努努却意外地突破了严密的防范,在乘坐一辆戒
备森严的警车前往耶路撤冷地区法院出席判决前的听证会时,精神振奋的瓦努努将
手掌贴在车窗上。面对各国记者的双眼和镜头,其手掌上的墨迹道出了真情。手掌
上写的是:“我是在罗马被劫持的。”于是,意大利又成了记者们关注的目标,即
摩萨德是不是触犯了意大利的法律和尊严?

    9 月,意大利反恐怖主义法官多来尼科·西卡公布了他那令人吃惊的结论:瓦
努努根本未遭绑架。这位法官分析说,瓦努努写在手上的字过于完美,完美得令人
难以置信;而发表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照片,只有在他人的协助下才能拍摄下
来;应该昼夜有人监护的实验室,竟然空无一人。西卡认为肯定有人配合,否则这
实在奇怪得令人费解。西卡的推断引起了国际新闻界的重视。由于这位意大利人的
发现,一些报纸杂志开始相信瓦努努始终在假装叛国,这场骗局是由以色列人一手
策划的——用西卡的原话说,这是“一次组织严密的提供假情报的行动”。因此,
对他的判决既轻而易举又令人怀疑。意大利司法部门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倾向于放
弃整个案子,因为“没有绑架”就意味着无需调查。而在刚刚曝光的法庭记录上,
疑点还在增加。瓦努努在看到警方提供的辛迪照片时断然否认:这不是我所认识的
辛迪。有瓦努努的这样一段话:“我想向大家证明,我当时不希望以色列继续否认
自己拥有核武器;不希望西蒙·佩雷斯继续向美国总统里根撒谎说我们没有核武器
库。”

    事实上,1988年3 月24日,瓦努努被判18年徒刑时就有人议论,从来对叛国者
毫不留情的以色列,为什么这次对几十年来讳莫如深的核秘密的泄露者,量刑如此
之轻?因此,西卡对新闻界说,这是一次“组织严密的提供假情报的活动”。理所
当然,意大利司法部据此宣布:既然“没有在意大利发生绑架”,那么就无需调查。
事情不了了之;舆论注意到,被“获准”公布的瓦努努案法庭记录只是全部记录的
一部,但其数量也有1200多页,其中包括了瓦努努就以色列核武器和特工人员的对
话。这从瓦努努的罪名“叛国罪”中,似乎可以看作是揭开了以色列核武器神秘面
纱的一角。

    那么,瓦努努间谍案真的是炮制出来的吗?其实,当年意大利法官西卡的“假
情报”说,已经在国际新闻界引起轩然大波。人们宁可相信这场由以色列人一手策
划的骗局,是异常精明而不是傻得不可饶恕的。新闻界难以相信万能的以色列情报
机关竟会被搞得如此不知所措。外国报纸、杂志甚至推测,以色列的特工们根本就
是利用瓦努努泄露以色列拥有核武器库,以提醒世界注意它在中东的巨大核优势,
从而威吓阿拉伯人,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然而,如果说这就是以色列人的目的,恐怕不容易让人信服。实际上,阿拉伯
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早就认为以色列拥有原子弹,提醒他们毫无益处,反而会挑起
一场非常规武器竞赛,促使叙利亚人、伊拉克人和黎巴嫩人争相发展化学甚至核武
器。

    况且,只有具备高级谋略头脑的人才会相信任何组织——哪怕是世界上最优秀
的情报机构——能够执行这样一次长期而复杂的行动:赢得总理俱乐部3 位高级政
客的同意并协调所有秘密机构和军方首脑的行动;招募一名对物理一无所知的可怜
的摩洛哥人,然后让其在政治上发生重大转变;让他得到照片;派他前往如此遥远
的国家并安排他皈依天主教;将情况出卖给报界;安排以色列总理会见报社编辑;
策划瓦努努的失踪并布置一次足以迷惑法官的审判;让他的家人受苦受难;最终—
—根据推测——让他在狱中销声匿迹。如此说来,以色列果真拥有核武器吗?从当
年《星期日泰晤士报》头版通栏标题《昭然若揭——以色列核武器库之秘密》,和
瓦努努提供的核设施照片来看,似乎不容置疑。然而,当年的总理、现在在巴拉克
内阁中担任以色列地区合作部部长的西蒙·佩雷斯,当天就对政府批准公布这份法
庭记录表示了强烈不满,他批评说,政府此举将会加大来自国际上针对以色列的压
力。他对一家电台的记者说:“一想到‘瓦努努案’我就气得心跳加速。一个人怎
么能随随便便地判断国家政策的优劣呢?他必须考虑到他这样做所要承担的责任。”
那么,佩雷斯这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以色列真的没有核武器,这么多年过
去了,还是一想到就气得“心跳加速”地指责瓦努努“判断”国家政策的优劣太随
便,是不是又暗示着以色列是否拥有核武器,也不该由你瓦努努来“判断”。

    不管人们怎么样看待这种事情,瓦努努事件的最终结果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
以色列的核心机密——它最忌讳的、从未在超过10人的场合讨论过的话题——突然
之间有悖政府的意愿,详详细细地登在了世界各家报纸的头版上,由众人品头论足。


 
         
            




              附录:大事年表

    1951年4 月1 日,摩萨德正式成立,罗文·希洛出任首任局长。

    1951年5 月,摩萨德驻巴格达谍报网被破获。

    1952年,哈雷尔出任摩萨德局长。

    1953年,摩萨德特工开始推动以色列新一轮移民潮。

    1954年,与摩萨德竞争的阿穆恩特工在埃及进行破坏时被当场捉住,随后引发
“拉冯事件”。

    1956年,辛贝特特i 获取到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1961年,哈雷尔亲率摩萨德特工奔赴阿根廷捉拿艾希曼。

    1963年,阿米特出任摩萨德第三任局长。

    1963年,摩萨德特工使用美人计策反伊拉克王牌飞行员穆尼尔,获得米格—21。

    1965年,摩萨德特工参与诱捕摩洛哥反政府分子本—巴卡,最后导致与法国情
报局断绝关系。

    1965年1 月,打入叙利亚的摩萨德特工科恩被捕,5 月被处以绞刑。

    1965年3 月,打入埃及的摩萨德特工洛茨被捕,三年后被交换回国。

    1967年12月,摩萨德特工从法国偷回导弹快艇。

    1968年,兹维·扎米尔出任摩萨德第四任局长。

    1968年,摩萨德特工策反瑞士工程师弗朗克内希特,取得幻影战机图纸。

    1968年,摩萨德特工实施“高酸铅盐”计划,成功获得200 吨铀矿石。

    1972年,“黑九月”在慕尼黑屠杀以色列运动员,摩萨德特工开始以牙还牙。

    1974年,伊扎克·霍菲出任摩萨德第五任局长。

    1976年7 月,摩萨德特工协助特种部队远袭恩德培解救人质。

    1977年,在总理贝京的推动下,摩萨德组织“摩西行动”,从埃塞俄比亚运送
回法拉沙人,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