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摩萨德秘史 >

第7章

摩萨德秘史-第7章

小说: 摩萨德秘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伯人,只身潜入约旦首都安曼,秘密会晤了阿卜杜拉国王。会晤后,她满有把握
地认为,约旦将置身于这场战争之外。

    但哈雷尔却不这么看。对于这件关系到以色列国防军的兵力部署,乃至新生以
色列国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哈雷尔必须作出准确的判断。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
他派出了一名年轻的特工混在即将逃离以色列的阿拉伯难民中,来到了阿曼。这位
特工也是个阿拉伯人,他正热恋着一位犹太姑娘。其表兄正在阿曼的阿卜杜拉国王
的政府中担任要职。5 月12日夜,这位特工终于从阿曼穿过胡达尔前线阵地,带回
了约旦装甲部队已整装待发即将参战,以及阿拉伯军团就要发动进攻的重要情报。
哈雷尔立即将这一消息报告给本—古里安。本—古里安连夜调派几支部队,在约以
边界筑起了一道防线。

    5 月14日,英国托管当局从耶路撒冷的市政府大厦上降下了“米”字国旗,与
此同时,本—古里安则在特拉维夫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以色列国成立。次日夜,埃及、
叙利亚、黎巴嫩、伊拉克和约旦的联合军团跨过边界,向新生的以色列国大举进攻。
以色列凭借着准确的情报而预有准备,最终打赢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哈雷尔因此得
到了本—古里安总理的特别赏识,并被破格晋升为以军中校。这在以色列创建之初
的军队中,已属于第二高的军衔了。


 
         
            




               三、巅峰时刻

    1948年,沙伊被解散,同时,36岁的哈雷尔被本—古里安总理任命为国内安全
总局辛贝特的首任局长。

    1952年9 月,罗文·希洛因健康原因辞去摩萨德局长职务,并向本—古里安提
出了接任人选:莱文斯基、吉布利和哈雷尔。而本—古里安最终选择了哈雷尔。在
建国之初的4 年里,以色列情报机构一直在忙于应付杂乱纷繁的国内外活动,尚未
腾出精力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明确的指导方针。以色列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必
然包括秘密斗争,因此,所有的情报活动都是刻不容缓的。但问题在于,所有这一
切都显得毫无章法和缺乏连贯性。

    几位情报界最早的领导人仍在寻找一种能够将高效率的安全机构与真正的民主
合为一体的框架,他们寄希望于他们的政治领袖。但是,已经为无数难题找到答案
的本—古里安,此时却也不知道如何应付这一特殊挑战了。

    伊塞·哈雷尔的坚强和正直打动了这位开国总理。本—古里安认为,哈雷尔正
是那种能够担负起这一重任的合适人选。于是,哈雷尔被任命为摩萨德局长,成为
继罗文·希洛之后的以色列情报系统的最高领导人。

    1 .对摩萨德的变革。

    哈雷尔刚接任局长时,摩萨德的规模还很小,其总部连局长秘书在内,也不过
12人。此外,办公条件极其简陋,经费也严重不足,就连工作人员的薪水都无着落。
哈雷尔立刻去找本—古里安追加经费。当天下午,摩萨德的经费就增加了10倍。

    哈雷尔要求摩萨德特工必备的第一素质,就是为以色列国家忘我工作的献身精
神,而他自己则正是这一精神的化身,他因每天连续工作18个小时而被手下人称为
“工作狂”。哈雷尔的这种忘我精神极大地激励了部下,他们在执行一些危险任务
时,尽管既无报酬,也无褒奖,但却总是能够奋不顾身,勇往直前。

    哈雷尔在任摩萨德局长期间,不满足于仅仅从事情报搜集工作。在其任内,摩
萨德海外特工行动也极为活跃,其谍报人员分布在国外各个角落,并且经常是单枪
匹马地各自为战。尽管他们的薪金远比不上欧美各主要情报机构的间谍,但其忠诚
及献身精神,却是其他国家的情报机构人员无法与之匹敌的。摩萨德驻海外情报站
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职业情报人员。以色列其他情报机构在国外执行某项任务时,
除了军事情报局派驻各国的武官外,其他人员均由摩萨德统一指挥。

    哈雷尔善于发现人才,在他领导的部门里,凡是敏锐果断者都会迅速得到提升。
1955年,哈雷尔还说服本—古里安,把建国前臭名昭著的地下组织斯特恩集团的最
能干的成员招人了摩萨德。而在此之前,本—古里安是极不喜欢他们的。这些人中
包括斯特恩集团的头子伊拉克·耶泽尼茨基,他后来改名为伊扎克·沙米尔,并最
终当上了以色列总理。

    哈雷尔也懂得爱护部下。各国特工部门的传统观念认为,一个被捕的间谍就是
一个失败的间谍,但是哈雷尔却坚决反对这种观点。如果他手下的人不幸被捕,他
总是要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哪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这无疑使得摩萨德
的特工们感到了身后强大组织的有力支持,因此在完成任务时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反过来,哈雷尔也要求他手下的特工必须绝对地忠诚,任何背叛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在哈雷尔的领导下,摩萨德飞速地运转起来,很快就干出了几件令国际情报界
同行目瞪口呆的绝活。



    2 .迷霉行动。

    1956年下半年,为了保守以色列军队参与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机密,摩萨德成功
地实施了“迷雾计划”。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境内著名的国际通航运河,它扼守着亚。欧、非三大洲交通
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运河自1869年开通后,就被英、法垄断资本的苏伊士
运河公司所控制。1956年初,埃及政府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开始谋求通过谈判
将运河收归国有。而既得利益受到侵害的英、法两国,决定通过武力制止纳赛尔政
府的正当要求。

    英、法两国为使战争开始后美国能够站到自己一边,力争将埃及的宿敌以色列
拉人这次军事行动。而以色列则想从法国获得核反应堆及武器供应,于是双方一拍
即合。

    法国政府自当年4 月起,开始武装以色列。法国的运输船队和大批运输机源源
不断地开往以色列,并在黑夜抵达海港和机场卸下大量的坦克、大炮、战斗机和弹
药。

    7 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以三国蓄谋已久的
战争已迫在眉睫。此时,美国人根据种种迹象和传闻,也已经觉察到了以色列参与
这次战争的意图。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命令安格尔顿与哈雷尔联系,以探
听虚实。

    哈雷尔为了严守战争机密,决定对美国也加以蒙蔽,于是便不动声色地将本—
古里安总理不久前在陆军高级军官学校发表的讲话稿,转送给了杜勒斯。该讲话稿
的中心意图是要教训一下约旦,并不是战争。与此同时,摩萨德还使出了散布假情
报的手段。就在进攻西奈半岛的前几天,摩萨德又故意通过其他渠道向外界透露:
鉴于巴勒斯坦游击队从约旦不断向以色列发起进攻,以色列正计划对约旦实施一次
小规模的报复行动。

    埃及被蒙蔽了,美国人的疑虑也消除了。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伞兵和三路地面部队开始越过埃以边界,随后穿过西
奈半岛,逼向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了,埃及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直
到战争爆发当天的中午,摩萨德才向中央情报局电告实情。被蒙在鼓里的美国中央
情报局这才恍然大悟,杜勒斯气得大发雷霆,当着助手的面怒骂道:“他们把我们
骗了!”

    3 .扬眉剑出鞘。

    为了保护以色列的利益和巩固本—古里安的政治地位,哈雷尔在舆论界也展开
了战斗。他在进行全面搜索之后断定,很受欢迎的希伯莱文杂志《这个世界》已对
总理、工党及整个政治制度构成了明显的现实危险。哈雷尔决定向这家周刊宣战。
但是,与媒体作战并非哈雷尔的特长,最终他不得不悄无声息地退出了这场战斗。

    《这个世界》之所以受欢迎并不是因为能发布什么具有一流价值的新闻,它纯
粹就是一个流言蜚语、黄色丑闻及调查报告的混合体,该杂志提倡与巴勒斯坦阿拉
伯人实行和解,并对以色列现实生活提出了怪异的观点。杂志的主编是乌里·阿弗
内里,他呼吁本—古里安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允许成立巴勒斯坦国——尽管以色
列在独立战争中取得了胜利。在50年代初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严重对立的局势下,
这是十足的异端邪说。

    本—古里安及其中央集权的执政方法自然是这家杂志极力攻击的目标,执政党
则憎恨阿弗内里。工党机关发起了对《这个世界》的抵制运动,但这份刊物始终有
它的忠实读者。1956年,由于该杂志在封面上登载了有关特拉维夫警察局长腐败行
为的标题新闻,这位警察局长正好是总理的儿子阿莫斯·本—古里安,所以发行量
甚至还大大增加了。作为本—古里安总理的忠实仆役,哈雷尔对此诽谤性的标题新
闻无法容忍。

    此外,阿弗内里还将他的笔墨子弹射向了辛贝特本身。这使哈雷尔更加无法忍
受,因为当时还无人写过关于以色列安全机关的文章,《这个世界》并未直呼辛贝
特之名,而只是经常提到“黑暗机关”。

    这家杂志把辛贝特描述为一个残酷践踏人权的魔鬼,似乎以色列社会中一切不
好的东西都是辛贝特造成的。

    阿弗内里的行为不仅惹怒了哈雷尔这位梅穆内,而且还惹怒了辛贝特的挂名局
长阿莫斯·马诺尔。马诺尔指责该杂志“编造谎言,惹是生非,并开始对其人员进
行监视,希望查出他们的丑行”。《这个世界》则使用登载调查报告的形式予以回
击。当然,这种回击必须小心谨慎,因为在文章中写出情报界任何职员的姓名都是
违法的。

    艾泽·哈雷尔决定亮出一种特殊武器:一份针锋相对的刊物。为了减少阿弗内
里的发行量,辛贝特于1956年8 月1 日开始出版名为《石榴》的周刊。这份杂志与
阿弗内里的刊物大同小异。《这个世界》就现实社会发表批评意见,而《石榴》则
宣传官方观点,但《石榴》也刊登一些娱乐行业的花边新闻,旨在扩大销路。

    《石榴》对《这个世界》展开了文字战,然而,这份仿制刊物的内容和文笔始
终不如《这个世界》吸引人。由于不能扩大杂志的销路,经过一场拙劣的攻击战之
后,情报界终于在发行战中败北。3 年的滞销已使辛贝特无法继续支付《石榴》的
经费,《石榴》只好停刊。

    4 .反间谍战。

    哈雷尔在出任摩萨德的首脑前是负责国内安全的情报机关辛贝特局长,国内安
全之一就是反间谍。出于形势的需要,以色列不断地把特工派到国外,而敌国也不
断地把间谍遣人以色列,而由于新生的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建国初期50万犹太
人从世界各国的迅速拥人,无疑为一些外国情报机构向以色列派遣自己的间谍提供
了千载难逢的良机。因此,反间谍就成了辛贝特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这也是哈雷尔
始终如一的兴趣所在。在人主摩萨德后,哈雷尔同时被总理授予“梅穆内”一职,
实际上就是辛贝特和摩萨德两个工作一块抓。所以,哈雷尔的反间谍工作一直在进
行着。

    哈雷尔反间谍的工作重点在苏联(包括东欧各国)和阿拉伯国家上。因为前者
是犹太移民最多的国家,后者则是以色列的敌对国。

    (1 )齐夫·阿弗尼。

    在外交部,一位来以色列之前就是苏联密探的间谍被抓获了。此人原名沃尔夫
·戈尔茨坦,出生在瑞士一个犹太家庭。其父母具有强烈的共产主义意识,早在1917
年十月革命之前,就曾参加过列宁领导的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崇拜英雄的沃尔夫
在少年时代就迷上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间谍机关克格勃吸收了他,并让他在莫
斯科接受了全面的谍报训练。训练的出发点从一开始便是潜人以色列政府内部。

    沃尔夫于1948年战争期间来到以色列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外交部吸收
了他。他被安排在当时规模很小又急需人员的经济处工作。作为惯例,沃尔夫·戈
尔茨坦将其姓名改成了希伯莱名“齐夫·阿弗尼”。

    阿弗尼最初只是以色列政府的一名普通职员,但他被派往国外后却得到了一些
重要职务。50年代初,他在以色列驻布鲁塞尔大使馆任经济参赞。当时,以色列正
在就向在大屠杀中遭难的以色列犹太人赔偿损失问题,与西德官员进行着秘密谈判。
阿弗尼便利用工作之便,定期向克格勃报告谈判的所有细节。

    之后,阿弗尼被调到贝尔格莱德工作。正是在南斯拉夫期间,他对以色列国家
安全局造成了最严重的破坏。最初,他的工作是处理以色列与南斯拉夫之间的商业
往来业务,但后来由于人手紧缺,他也被允许进入大使馆绝密的通信密码室。阿弗
尼学会了使用收发以色列外交部与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间所有电报的密码机的操作。

    阿弗尼在工作中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他不仅经常自愿加班工作,还主动为不
在的或生病的同事替班。这位苏联间谍很快获得了以色列外交部的密码,从而使克
格勃具备了破译以色列外交官及拥有外交掩护身份的情报人员的所有电报的能力。

    具有良好反特意识的哈雷尔一直在注意着以色列外交官的名单,并最终找到了
怀疑阿弗尼及其工作热情的理由。有迹象表明,一些以色列间谍的身份已被暴露,
而阿弗尼在贝尔格莱德的异常表现似乎与此有关。

    1954年 4月,哈雷尔编造了一个理由,将阿弗尼召回特拉维夫。不知道大难临
头的阿弗尼飞往以色列之后,即被辛贝特逮捕。在审讯中,阿弗尼垮了下来,并且
交待了一切。辛贝特鉴于他的合作态度极好,因此在其服刑期间,将他安排在关有
其他叛徒嫌疑分子的牢房里,当上了辛贝特的密探。

    就在将沃尔夫(阿弗尼)这位苏联特务从外交部挖出的同时,哈雷尔又抓住了
玛丽·弗朗西斯·哈根这名阿拉伯间谍。

    (2 )玛丽·弗朗西斯·哈根。

    哈根是一位在纽约联合国工作的美国记者,她与很多阿拉伯国家驻联合国的代
表相处得很好。她喜欢这些阿拉伯人,并且成了叙利亚外交官加拉布·艾尔一基利
的未婚妻。在爱情的召唤下,哈根同意为基利在以色列搜集情报。1956年,她作为
一名记者来到以色列,不久便开始向叙利亚情报机关提供情报了。

    辛贝特发现哈根对以色列边境地区特别感兴趣后,开始对她进行24小时的不间
断监视,并很快掌握了她进行间谍活动的证据。哈雷尔手下的特工将哈根当场逮捕。
她受到了秘密审讯,其在新闻界的同行们未被允许到庭。1956年,玛丽·弗朗西斯
·哈根被判以间谍罪,在一所以色列监狱中监禁了8 个月。获释后,天真的哈根急
不可待地回到了纽约,但令她吃惊的是,“未婚夫”加拉布·艾尔一基利已不愿再
见她了。她被阿拉伯情报机构所利用并且最终成为了牺牲品。

    (3 )库尔特·西培教授。

    尽管叙利亚人成功地将美国记者哈根发展成为一名间谍,但总的来说,阿拉伯
国家对以色列成功的渗透活动并不很多。辛贝特和中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