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托尔金从不认为自己的作品里传达着什么深层的涵义或者警示,有些人总爱从中分析出一些东西来,这让他感觉很不快。中土世界是他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他沉醉于发明各种语言的满足感。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过多的奇怪语言丧失了亲和力,以至于他最终不得不放弃大量自造的语言。托尔金提起书中的情节和角色时,就好像它们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一样,他仿佛已经抹去了创作的痕迹,一切都是浑然天成。
从1937年开始,托尔金整整花了12年时间来完成他的《指环王》,这时他已经快六十了,下一步是如何把他的书介绍给世人。以下两个因素是不得不考虑的:首先是作品上千页的篇幅,由于二战的余波,纸张仍然是出版业的稀缺资源;另一个因素来自托尔金本人提出的一个附加条件,他坚持让出版商同时买下《精灵美钻》,当时这部书甚至还没有写完。他的谈判底线令出版商望而却步。最终托尔金只得妥协,放弃了捆绑出售《精灵美钻》的想法,同意斯坦利·昂温将《指环王》分三卷出版。1954年8月;《指环王》第一卷《护戒使者》付梓后不久,托尔金的朋友C。S。 刘易斯写出了头一篇书评,盛赞该书是英雄浪漫主义风格的完美再现。更多的是负面评论,之后的14个月里,后两卷《双塔奇兵》和《王者归来》陆续面世,批评家们意见纷呈有的说这是彻底的神经错乱,有的则不屑一顾。不管评论家们怎么说,书仍然不停地卖出,并且,看起来这种势头永远不会停止。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寻找“魔戒”变成电影
托尔金从来就不是影迷,天马行空的旅程只存在于他的脑子里。当他在1960年代中期和影星艾娃·嘉德纳会面时,他甚至全然不知艾娃·嘉德纳为何许人。有人要把他的书拍成电影,对于这个建议,托尔金明显感到了内心的挣扎。他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转到另外一种媒体,因为那会损害作品的价值,并且《指环王》里的剧情缺少戏剧冲突,这一点对于电影是很不利的。但是托尔金和斯坦利·昂温还是就这种可能性作了一些协商,他们共同决定,如果要改编成电影,要么允许作者本人掌握剧本改编的方向,要么能够出得起足够大的价钱。
《指环王》发行的头一年,BBC广播公司就播出了广播剧版本的整个三部曲,托尔金对此不太高兴。1957年三个美国人开始筹划电影版本,准确地说,是《指环王》三部曲的动画电影。其中一个叫佛瑞斯特·埃克曼,是《电影名怪》杂志的狂热支持者,这本杂志吸引了一大批未来电影人投身于所谓的“怪兽电影”,包括彼得·杰克逊。埃克曼和他的小组给托尔金展示了一些想像场景,但是未能说服作者。尽管资金很有吸引力,但作者还是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在一封写给埃克曼的长信里,他提出剧情主线已经偏离了他的原意,对汤姆·庞巴迪[1]电影《指环王》中删去了这个人物。[1]和半兽人的处理过于敷衍,并且电影的基调过于接近童话故事(托尔金的某些要求表明,他完全不了解大众电影传媒,他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像炎魔或是黑骑士这种角色根本就不会分配到台词),双方的谈判很快进入僵局。
埃克曼三人小组和托尔金的协商以失败告终,但是三人小组中的另一个人物,阿尔·布鲁达克斯,后来促成了跟托尔金有关的另一部电影的诞生。那桩生意的不寻常之处在于它同时牵涉到托尔金和甲壳虫乐队。十年后,甲壳虫乐队因与联美公司有约在先,急于物色一个合适的剧本,以完成三部电影的合约,另一方面他们急于前往印度学习超自然冥想,于是接受了阿尔·布鲁达克斯的提议,决定拍一部动画片。虽然剧中的主角就是甲壳虫乐队,但故事跟他们的真实经历完全无关,音乐将主要来自乐队以前的创作,这就是当时风格独特的动画大作《黄色潜水艇》[2]该片末尾部分有Beatles成员简短的真人亮相。[2]。
到目前为止;《哈比人历险记》和《指环王》的热销已经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从销售曲线上已经可以预见,更加陡峭的上升势头马上就会出现。美国新一代的大学生成了很大的支持群体,同时有两个版本的《指环王》打入了畅销书排行榜的前列(其中一个版本是完全非法的,这是另一个话题了)。托尔金的巨著里写到一些自然环境被蓄意破坏的情节,到1960年代晚期,环保这个主题已经在悄然改变人们的意识。一些铁杆书迷开始佩戴弗罗多徽章,在野餐会上穿戴哈比人的服饰;中土世界和哈比人的主题烟具店也开张了,里面的商品远不仅仅是烟斗。
大名鼎鼎的甲壳虫乐队也不甘寂寞,想拍《指环王》的电影。作为世界流行乐坛上引领风骚数十年的人物,他们这样做也甚合情理。他们先与斯坦利·库布里克透露了他们异想天开的计划:库布里克将总体策划这部片子,被称为“披头士的沉默精英”的乔治·哈里森演巫师甘道夫,保罗演弗罗多,林戈则成了他忠实的朋友山姆,而约翰·列农,他演的是鬼鬼祟祟的咕鲁。尽管列农本人就是《2001:漫游太空》的忠实影迷,但是他们和这位大导演的会谈还是不尽人意。有些书里声称披头士后来找上了意大利导演米切朗基罗·安东尼奥尼(曾执导1966年的《放大》),后者看起来似乎更有兴趣。但是《指环王》的叙述结构颇为复杂,这一点似乎不对安东尼奥尼的胃口。最后,当甲壳虫乐队和托尔金的经纪人洽谈时,才发现电影改编权已经在几天前被联美公司捷足先登了。
约翰·伯尔曼本来有机会成为第一个把中土世界搬上银幕的导演,他原来在英国拍电视,刚进入电影圈就凭着一部自然探险惊悚片《激流四勇士》而名声鹊起。他对神话故事很有兴趣,对营造画面和气氛有一种天分,从各方面来看,都是导演的不二人选。米歇尔·西蒙的书里曾评价伯尔曼的很多影片是同一个意愿的翻版,这些影片从不同方面透露了一个共同点,即导演对亚瑟王传奇的神往。
伯尔曼刚刚为联美完成了一部影片,提议拍一部关于墨林(亚瑟王传说里的魔法师)的电影,这个提议立刻遭到了封杀,但是执行官们同时也把另一个筹拍计划他们已经买下了的《指环王》的电影改编权摆在了他面前。伯尔曼的态度到底如何?正如他在自己的著作《光影里的金钱》(Money into Light)里面写到的:电影制作实际上是自我挑战不可能解决的难题,而最终你还是要接受失败的结局。这个拍摄计划对电影人来说,正是一个不可能解决的难题。在另外一个场合,伯尔曼曾对作家米歇尔·西蒙说道:我认为那(《指环王》)不可能搬上电影银幕,但是联美的态度如此坚决,我也不得不有所动摇。
伯尔曼带着他的剧本写作搭档建筑师罗斯伯·帕伦伯格躲到了都柏林附近山谷的一栋房子里,开始着手把托尔金的史诗巨著浓缩在一个剧本里。在后来的六个月里他们在整面墙上贴满了托尔金原著的书页、地图以及关于中土世界的种种图表。伯尔曼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如何利用特技效果的问题。把中土世界呈现给观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是特效技术获得大飞跃的契机,几年前的《2001年:漫游太空》就是一个例子。
当伯尔曼带着完成的剧本回到联美,发现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制片方刚遭受了一轮票房炸弹的袭击,其中包括伯尔曼的片子,现在联美公司对新片庞大的规模和开支表现出担忧。几年前迪斯尼曾风传要拍动画版的《指环王》,当得知伯尔曼要拍真人版的《指环王》,托尔金还给伯尔曼写过一封信,说他已经经历了一场动画片的噩梦,真人版的开拍令他感到宽慰。而现在伯尔曼却不得不带着剧本四处寻找新的制片商,甚至包括迪斯尼,他已经走投无路了。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寻找“魔戒”谁持此戒(1)
导演拉尔夫·巴克什成为第一个把托尔金的作品搬上银幕的人,不过他的遭遇和彼得·杰克逊却有天壤之别。圈里对他的评价是“毫无品位”。1972年他的《怪猫菲力兹》被定为X级。1975年拉尔夫拍了《浣熊皮》,讽刺迪斯尼的电影《南方之歌》,引起了更大的敌对。巴克什找到联美,这个托尔金的书迷提议电影应该分成几部,按传统动画的方式来拍,惟有这样才能保证原汁原味。试图创作出真人版的哈比人、精灵和矮人是不可能达成的目标,并且一定会损害原作的奇幻色彩,巴克什对此确信不疑。联美的执行官把伯尔曼那长达700页的脚本拿出来,告诉巴克什说:我们没看过,也不可能有时间看,我想你明白,拉尔夫,你知道该怎么做。
拉尔夫·巴克什
拉尔夫·巴克什生长在纽约,他的父母都是俄国人。拉尔夫的动画生涯可谓一帆风顺。刚拿下动画制作的认证书后不久,他就在特里通(Terrytoon)卡通公司的生产线上谋得一份工作。28岁时他已经做到了监制主管的位置,掌握着《超级英雄》的制作,这是一部讽刺意味颇浓的系列片,片中的大英雄有“尿布超人”和“布谷鸟”。
巴克什的第一部动画片《怪猫菲力兹》为他赚了个盆满钵满,这部电影史上第一部被分入“X”级的动画片取材于罗伯特·克拉姆[1]美国地下漫画之父。[1]的地下漫画,刻画了一只“伪嬉皮猫”的生活,影片主角完全摆脱了一贯的迪斯尼式的可爱伶俐。克拉姆对这部影片十分不满,电影发行两个月后,他给自己的漫画主角设计了一个报复性的剧情:怪猫菲力兹来到好莱坞,被一只嗜杀成性的鸵鸟刺死。彼得·杰克逊有一部布偶电影《肥宝秀》大致与此片类似,或者说拥有很多明显的共同点:虽然主角都非人类,但是随地便溺、滥交、暴力及种种其他的恶劣行径贯穿全篇,予人的心理冲击早已超越了传统电影的边界。所不同的是,对菲力兹的行为的惟一限制来自于动画师的想像,这使得菲力兹成为街头黑色幽默的代表角色。
《怪猫菲力兹》在票房上的大获成功不仅给巴克什带来金钱,还有自由,他可以不受约束地拍片。这段时间他推出了两部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电影,讲述一个青年动画师的《交通繁忙》和讽刺种族歧视的影片《浣熊皮》。
1977年拉尔夫的奇幻电影《魔法师》已经相当成熟:在一场核大战之后的土地上,精灵和欲统治世界的恶魔这两者几乎成了奇幻电影中的经典元素,在诙谐但不乏睿智的对话中,把纳粹旗帜投入熔炉。影片的高潮部分是一个卡通武士和一个真人骑士的对决,看上去就像两部不同的电影在银幕上不期而遇。观众抑或把这部电影当成动画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或是一个糟糕的大杂烩有趣的视觉印象难以掩盖其角色本身的苍白。
最近的一次访谈里,巴克什披露了他的受伤与无奈:他因动画版的《指环王》而成为第一个改编托尔金作品的导演,但是这并未给他赢得好名声,对他的指责铺天盖地。讲到新拍的《指环王》,他在Jam!网站上抱怨道:没人给我打过一个电话,没人过问我的权益,甚至没人愿意跟我谈谈这个,我看到他们自顾自地干上了,实际上,我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当然,我还是会祝愿他们获得成功的。根据巴克什的自述,他离开联美的办公室,穿过一条走廊,走进米高梅的总裁办公室。在那里,他说服丹·梅尔尼克出三百万美元让伯尔曼的剧本靠边站,这样伯尔曼就有机会去游泳池悠哉悠哉了。计划中的《指环王》电影将打上巴克什和米高梅标记,这似乎应该没有疑问了,岂料片刻之后,梅尔尼克离开公司,这次该轮到巴克什品尝失算的苦酒了。
萨尔·扎恩兹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插了进来。今天我们所知道的扎恩兹是一个白胡子制片人,他成功地把一些最有挑战性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他的七部电影里有三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称号《飞越疯人院》、《莫扎特传》和《英国病人》。
但是在1975年,扎恩兹主要的名气在唱片业上。1960年代晚期,他会同一群投资商买下了旧金山的幻想唱片公司(Fantasy Records),他曾经作为销售经理在那里工作过。很快,那家公司就推出了一系列深具影响力的爵士乐唱片,扎恩兹靠公司旗下的克理登斯复兴清水合唱团赚了大钱,随后涉足电影业,他的职业生涯开始在两条主线上并驾齐驱:一方面,他是唱片业大亨,跟清水合唱团的前主唱约翰·弗格提法律纠纷闹得沸沸扬扬;另一方面,他是独立制片人,旧金山是他的拍片基地。他越来越多地以第二个身份抛头露面,塑造了一个敢于抛开好莱坞,自辟一片天地的叛逆形象。
扎恩兹和巴克什并非初次相遇,早在巴克什拍《怪猫菲力兹》时,扎恩兹公司就是幕后的投资人之一。在扎恩兹的操作下,他们先把《指环王》和《哈比人历险记》的改编权稳稳攥在手里,随后两人远赴英格兰,找托尔金的后人以及原作的出版商,有一些协议必须要他们的认可。
这一版《指环王》的剧本主要是两个人负责:精通古典名著的克里斯·康克理,还有彼得·培格他是《最后独角兽》的作者,并且为托尔金的很多作品写过介绍性文字。剧本改编的原则是尽量忠实于托尔金的原著,后来这条原则令他们大为头痛。对导演巴克什来说,主要的担忧是如何让场面更加逼真,这个难题在后来的那一版《指环王》里同样是杰克逊最为关注的。
巴克什首先在加利福尼亚拍摄了一些真人动作造型,然后转至西班牙物色古战场圣盔谷的外景。数百名创作者将合力打造那场史诗般的战斗,媒体当时以“动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场景”来形容圣盔谷的一幕。这么恢弘的场面在以前是创作人员心目中的圣杯,被认为是不可能达到的高度,因为每张底板的工作量都大得惊人。巴克什利用一项五十多年前问世的方法完成了这个壮举,用一个投影装置把一格胶片投射在一块玻璃板上,演员站在玻璃板前,根据事先拍摄的真人脚本,逐帧逐帧地把每个动作精确地拍摄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转轮摄影。完成的结果可以是一段真人出演的动画,也可以当作日后逐格绘制画稿的轮廓。动作捕捉也被用于其他一些电影,比如说《星球大战》系列里面武士们手持光剑格斗的那些戏。因这个方法能精确地记录下每个动作的细节,它迅速被大量应用,通过这一技术制成的画面,动作流畅逼真,在业界它造成的后果是动画师的光芒被掩盖了,动画师的功力将不再是影片质量的主导因素。
巴克什对于如何把动画和真实场景融合在一起并不生疏。他的第二部电影《交通繁忙》里,在真实的街道上来来往往的就是些动画车。后来的《魔法师》里面的战斗场景,那些骑在马上的坏蛋其实也是真人出演。当这个方法被用在《指环王》中时,已经不被视为什么创新,而多多少少属于偷工减料的做法了。在有些场景里,转轮摄影生成的单薄角色和传统的手工绘制角色站在一起,像褪了色的相片。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