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

第5章

5212-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置这样的情节是为了能够让杰克逊展示他的逐格动画技巧,而“恐怖的结局”是受《决战猩球》令人惊讶的结尾的影响。“楚克伊德”这个名字是从技术制图课上听来的[1]楚克伊德(Trochoid):字面意思指工程制图中的“次摆线”。[1]。安德鲁·尼尔在父亲的车床的帮助下用木头做了一些马提尼…亨利式的来福抢,彼得再在上面做了些修饰。《山谷》的拍摄用了五到六个周末,地点主要集中在普克鲁阿那个彼得经常去玩的溪谷。哈蒙德说道:    
    开始我们有四个人,我、彼得、安德鲁·尼尔,还有一个叫伊恩·米德尔顿的孩子。但很快伊恩·米德尔顿糟糕的表演让他“时日无多”了。我们的演技都很可怕,可他连摆一张没表情的脸都做不到。每次摄影机一指向他,他就要笑。既然这样,他就非死不可了。他是被“楚克伊德”杀死的。楚克[2]楚克(Troch):楚克伊德的简称。[2]下来把他抓住后就飞走了。这段很好玩,因为整个片子是无声的。    
    彼得是统领全局的人,我们经常说“彼得是导演,因为摄影机是他的”。    
    有剧本之类的东西吗?    
    完全没有,边想边拍。我们先是拍了一些,发现伊恩·米德尔顿不会演戏后;“下礼拜我们把伊恩杀了”,就是这样。接下来我们把彼得也弄死了,他的角色从悬崖上掉了下去。这样他就可以有充裕的时间驾驭摄影机。结局只剩我和安德鲁还活着。    
    “蜂巢”你们是怎么做的?    
    我们剪了一张“蜂巢”的画片贴在板上。画片事先经过些处理,看上去很破旧。他们造那鬼东西(真的“蜂巢”)的时候花了好长时间,起重机在那儿搁了有好几年,所以彼得把起重机也弄进去了。    
    其中一个周末,为了模拟一场地震,剧组要找一些树枝从山上往下扔。有人到地里折了一棵小树扔了下去。尼尔说道:“有个本地人很不高兴,他冲我们咆哮大骂,还说要去报警。为此我们决定暂停一天。”    
    据哈蒙德和尼尔的回忆,杰克逊对演职员表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他的名字要出现在“特技效果”的旁边。而导演的荣誉则由杰克逊、哈蒙德和尼尔共同拥有。(截止本书撰写之时,杰克逊依然是惟一一个拥有这部电影的拷贝的人。)“我更多时候是被动的,只是跑出来做事。我不像肯和彼得那样狂热。他俩在谈论电影的时候,我可能在球场打垒球呢。”    
    现在我们来看看《山谷》的成败结果吧,在《新星》的颁奖典礼上放映了《山谷》以及其他几部参赛电影的片段,但最后的得奖者只能是一个。萨姆·比尔比利(《稻草人》导演)是评委之一,他说:“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很棒的作品,但它几乎没什么故事。我想他可能对技术更感兴趣吧。”主办方要求参赛作品的长度在5分钟左右,而《山谷》差不多有18分钟。不过比赛过后,四人都成了校园里小有声望的人物。同学们都跑来问肯当伊恩被怪兽叼走的时候,他是不是真的嘴上默念了“操”字。肯总是骄傲地说“是的”。    
    作为《山谷》剧组成员的荣耀还在继续增大,影片赢得了由当地的《卡培提观察者报》(Kapiti Observer)赞助的奖学金。媒体对杰克逊的青睐在此刻就已开始了。杰克逊声称当《观察者报》的编辑到学校来评审电影时,他给画面硬生生地加上了《金刚》的配乐。    
    在学校为100新西兰元的奖金举行颁奖礼的时候,肯因为没有到场变得更加声名远扬。他压根就没打算大老远搭巴士来学校,一定程度上他觉得有那么多血腥场面的作品要得奖肯定没戏。    
    拍摄《山谷》的艰辛还取得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回报:校长把彼得和肯叫到办公室,问他们是否愿意拍摄一部关于卡培提中学的电影,作为家长会的资料片。哈蒙德说:“这种片子不就是拍一些快乐的孩子跑来跑去。对我来说,这就好比就讨论达豪集中营[1]Dachau,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1]是否应该存在一样可笑。彼得也觉得这个主意无聊透顶,不过他没我那么讨厌卡培提。”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开端中学毕业

    成功地通过大学入学考试后,彼得·杰克逊要面对一个重大的选择,拍电影是他最大的梦想。在经历了几年的业余拍摄后,彼得已经凭借一部受到好评的影片挣到了钱,还通过电视向成千上万的观众播映。但8毫米电影的成功和在新西兰电影工业中找到一份工作似乎还是两码事。    
    就在彼得上台领取《山谷》的奖金那一天,新西兰电影委员会在惠灵顿“开张”了。这个委员会的职责是鼓励、参与和帮助“(新西兰)电影的拍摄、推广、发行和展映”。这个国家的电影人像是在起跑门栅前跃跃欲试等了几个钟头的赛马,现在,发令枪终于举起来了。只是杰克逊没有任何人脉,也没有任何专业经历,无法参加这场比赛。他的父母很想帮他,但他们在这个国家的电影业也是举目无亲。他们开始旁敲侧击地说起“建筑”、“设计”这类的词,家里也常常冒出一些理工大学的招生传单来。    
    彼得心中怀有一个长久的梦想——成为一名电影特效师。他一直和英格兰一个从事电影工作的亲戚有联系。如果在新西兰实在没机会,他还考虑有没有可能到英格兰去碰碰运气。    
    彼得的父母把他和他制作的模型介绍给国家电影公司,这个位于惠灵顿市郊下哈特区的政府机构主要制作纪录片和宣传品——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惟一一个机会。    
    有关国家电影公司没有接受彼得·杰克逊的故事至今还经常被提起,其中隐含的意思无非是他们犯了个大错误,忽视了一个年轻的天才。这种说法肯定是值得怀疑的。根据他父母的回忆,尽管电影公司的人很欣赏彼得的模型,但他们当时没有什么特效的工作,但他们推荐了一个洗印厂的位置。新西兰和其他地方没什么两样,进门比什么都难。但比尔还是很理解彼得的决定:    
    对于我和他来说那只是个“画饼充饥”的工作。回到家里,他变得有点消沉。他不想回到校园里去,他只想玩电影特效。    
    琼说:    
    我看了一份《晚报》,他们需要一个照片制版师。我们都不知道照片制版师是个什么东西,但彼得说:“好吧,我去试试,但这只是临时的。”他不停地重复这句话。最终他签了一份三年的学徒合同。    
    申力    
    一定程度上,由于邻近博尔翰伍德影厂,这个琼·杰克逊生活了三十年的英格兰小村庄时不时地会出现在电影和电视屏幕上。“申力山”——这一带最大的宅院——在1960年代的科幻电视系列片《复仇者》中出现过。    
    布里克斯顿    
    比尔·杰克逊早年居住的伦敦郊区布里克斯顿已经不存在。在萨顿的房产还在,还有附近他和他的兄弟们曾经一起玩足球、板球的运动场。他在那里度过了一段青春期的岁月。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恐怖幽灵》:打入好莱坞

    好莱坞大制片商们有一个坏习惯,任何时候,他们总有很多片子在计划中,然而真正想拍的只占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所以在好莱坞,90%的导演和编剧在为了一些永远不会搬上银幕的影片忙忙碌碌。    
    《黑暗时代》导演约翰·伯尔曼    
    人们不停地拍着我的后背,他们太兴奋太兴奋了。    
    《恐怖幽灵》的样片在洛杉矶放映后几小时内    
    环球公司的副总裁连尼·库恩伯格说出产过上百部恐怖电影的好莱坞,是个鬼气森森的地方。每到夜晚,成群结队的鬼魂在辉煌的环球影城中游荡,徒劳无功地寻觅落脚的地方,一切都已是废墟了。有些鬼魂在巴黎圣母院无望地徘徊,1923年,朗·钱尼在这里凭着一部《钟楼怪人》成为明星。另一些则成群的站在昏暗的摄影棚里,等待弗兰肯斯坦[1]詹姆斯·威尔导演的经典恐怖片《科学怪人》(Frankenstein)中的人物。[1]的怪物归来。每当晨光初现,第一车观光客抵达片场,来参观好莱坞的幕后世界,鬼魂们便四散而去。观光客们对历史有着不同的见解,虽然《惊魂记》中那个发生命案的汽车旅馆还能吸引一些目光,但他们真正想要看的,是《怪物史莱克》和《侏罗纪公园》发生的世界。    
    环球公司最早在1913年就开始涉足恐怖电影,这个好莱坞最老牌的影业公司在当时一直受到财政危机的困扰,全靠恐怖电影维持生计。到1930年代;《吸血鬼》(1931)、《科学怪人》(1931)、《隐形人》(1933)里这些邪魔人物已经脱颖而出,成为恐怖片舞台上的巨星。环球电影公司旗下的朗·钱尼,凭着最早的两部恐怖片《钟楼怪人》(1923)和《歌剧魅影》(1925),为环球公司打下一片江山。但是与电影的市场反响相比,朗·钱尼得到的回报并不相称。饰演了几个小角色之后,朗·钱尼离开环球公司,寻求新的星途。后来,环球公司曾力邀他回去重拍《钟楼怪人》,此时的朗·钱尼已经可以开出很高的片酬了。    
    好莱坞恐怖片的繁荣景象并不全是美国电影人的功劳,环球公司之父卡尔·莱姆勒就是德裔。环球电影公司早期恐怖片的功臣也都是一些来自欧洲的天才,比如英国导演詹姆斯·威尔,他为好莱坞引入了鲍里斯·卡洛夫和其他一些英国舞台剧演员,这些演员的精彩表现造就了《科学怪人》和《隐形人》这样的一代经典。身兼摄像师和导演曾执导《木乃伊》(1932)的卡尔·佛洛伊德也是德国人。    
    1940年代,莱姆勒家族被迫将环球公司出售,新的环球公司并没有打算放弃恐怖片这块市场,但无论是给出预算还是重视程度都大不如前,只是反复地拿昔日的经典来炒冷饭,甚至连布景都不换就开拍。喜剧人物艾伯特和科斯特洛和那些恐怖片主角打得天昏地暗[1]指著名的“两傻”系列电影,包括《两傻大战科学怪人》、《两傻大战隐性人》等等。[1],但票房成绩还算不错。到1950年代,恐怖片更多的与科幻小说结合,影片中的场景也逐渐脱离了欧洲古堡式的风格,越来越美国化了。    
    好莱坞旧的制片模式瓦解于1970年代,环球公司因其在电视领域的业务而幸免于难,又凭着他手下一批优秀的特效制作人员拍了一些比较成功的灾难电影。经济情况得到了好转后,环球公司又推出了一些大手笔,花在宣传上的经费也水涨船高,有代表性的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两部大作《大白鲨》和《外星人E。T。》,其商业推广力度掩盖了影片本身的优秀(当时在洛杉矶的电影主题商店甚至可以买到死去小鲨鱼的标本)。曾经在《科学怪人》的长期商业授权中大赚的环球公司,自然不会放过拍摄续集的机会,光是《大白鲨》系列就拍了三部,可见收获之丰厚。    
    1980年代到1990年代早期,一些著名恐怖片导演,像托比·胡伯、约翰·卡朋特、韦斯·克雷文和萨姆·雷米,受到环球公司的重视,环球公司投资或发行了一些他们的电影。那期间曾做了十年环球公司主席的汤姆·波拉克在回忆时感叹道:“我们挑选了大批恐怖片导演,我确实很喜欢恐怖电影。”1990年代的某一天,公司管投资策划的一些人坐在一起看了《脑死亡》,波拉克赞赏地说那是一部“具有伟大的大吉尼奥尔传统[1]大吉尼奥尔(Grand Guignol),一种着重表现暴力、恐怖和色情的短剧,19世纪流行于巴黎的酒吧间,特别是大吉尼奥尔剧院里。因其骇人听闻的故事情节多与吉尼奥尔主演的木偶戏相似而得名。[1]”的电影。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来自洛杉矶的诱惑

    美国电影业的人才结构就像一个漏斗的形状,世界各地的天才不断地通过漏斗口,给美国电影注入新鲜的活力。像新西兰的导演李·塔玛霍瑞、罗杰·唐纳尔森和文森特·沃德,都是在本土凭借一两部电影小有名气后,到好莱坞寻找更长久的发展。杰夫·墨菲在新西兰做了五年之后也来到好莱坞发展。墨菲这个有名的直性子初到美国的时候感觉颇难适应,作为导演,自己做主的机会很少,一切都要经过投资方的同意。墨菲成功的影片不多;《年轻枪手II》算是比较出众的。也有一些成功的新西兰导演,像罗杰·唐纳尔森就在好莱坞打下了较深的根基。    
    1994年,彼得·杰克逊完成了他的第四部全长故事片。他成了一个罕见的例子:一个新西兰电影人得到了好莱坞的关注,却没受过它的资助。当然了,他在洛杉矶有自己的代理人,还拒绝过很多导演美国电影的机会,其中包括两大恐怖杀手大比拼的《弗莱迪和杰森》[2]Freddy是猛鬼街系列的主角,手指甲上装着锋利的长刀,Jason是《13号星期五》的主角,永远带着冰球面具。这部《弗莱迪和杰森》(Freddy and Jason)虽没拍成,新线公司并不死心,在2003年推出了Freddy Vs。 Jason。[2]。杰克逊是个很坚持自己原则的人,他绝不会为了上百万美元的预算而放弃自己对电影的主导权。    
    彼得·杰克逊是个固执的导演,但他也懂得抓住机会。当《罪孽天使》的拍摄接近尾声时,他接到一个来自美国的电话美国最成功的制片商之一想邀请杰克逊为环球公司拍一些片子,那些片子都具有好莱坞的预算水平,资金充足。好莱坞在杰克逊心目中一向就是追名逐利的代名词,现在,好莱坞向这个新西兰导演伸出了手。杰克逊最后还是答应了,不过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在新西兰拍摄可以吗?”


《彼得·杰克逊:从嗜血王子到指环王》 《恐怖幽灵》:打入好莱在好莱坞生产线上放一只鬼

    《恐怖幽灵》的创意是某个星期天下午产生的。当时杰克逊和沃尔什正在写《罪孽天使》的剧本,大概是太闷了,杰克逊和沃尔什离开房间到商店逛逛,就在去买牛奶的路上,他们产生了一个关于鬼片的新创意。他们想像有这么一个骗子,靠驱鬼骗钱为生,与众不同的是,那些鬼是他的朋友,和他串通好了的,这一伙人鬼搭档就这样一唱一和地经营起了闹鬼捉鬼的生意。    
    杰克逊和沃尔什有很多剧本想推销给好莱坞,上面那个鬼故事只是其中之一。杰克逊后来提到那些创意时说:“我自己没想过拍这些片子,只不过在没电影拍的时候让自己有点事做。”    
    杰克逊和沃尔什把那个鬼故事的创意整理成两页纸的故事梗概,起了一个名字叫《恐怖幽灵》(据说这个片名是从杰克逊的父母说的一句谚语里来的),然后寄给了他们在洛杉矶的经纪人。这时,随着电视剧《活尸传奇》的热播,那个睿智的骷髅主人公已经小有名气。这部深受1950年代黑色幽默风格影响的电视剧,幕后制作都是好莱坞一些响当当的名字:罗伯特·泽米基斯(《谁害了兔子罗杰》),理查德·唐纳(《致命武器》)和《虎胆龙威》的制片人乔·西尔沃。    
    杰克逊听说那个剧组在为《活尸传奇》寻找剧本,打算拍成一个系列电影。每一部电影都让著名的导演来指导,当时只剩下鲍勃[1]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