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mba案例精选-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成品,陈列在大型制冷柜里。生猛海鲜在水箱里游弋。所有菜点全部明码标价,让顾客根据自己的口味自选自配,厨房是透明的,顾客可以透过明亮的玻璃看到熊熊的炉火,看到蛇蟹鱼虾的宰杀,看到菜肴的烹制。一只只酱色鲜亮的烧鹅挂在竹档上,让人垂涎欲滴,每一家酒店的门口还站着两只瓷鹅,像人一样高,穿着黄色的马甲和短靴,绿色的衣裤,打着红色的领结,戴着红顶绿沿白底的礼帽,神采飞扬地招邀过往行人。
当年卖烧鹅的小伙子和他的事业一道长大了。惠州的父老乡亲送他的别名成了他的集团名字,成了中国饮食界一个声名赫赫的品牌。
林伟成出生在惠州一个贫苦的搬运工人家庭,兄弟姐妹五人,他是老五,泥里水里帮父母推车送货,烟中雾中,哥哥带他烧火做饭。还在孩童时,他已经懂得了生活的艰辛和生活所需要的力量和坚韧。
1982年,林伟成从惠州市第四中学高中毕业。母亲用颤抖的手拿出多年积攒的300元钱,交给他去开一个烧鹅档,二姐夫用旧木板给他做了一个带轮的木桌,算是卖烧鹅的柜台。第一天他做了9只烧鹅,只卖了半只,他就从这半只烧鹅起步,开始了他的餐饮事业。为了把烧鹅技术学到手,他跑遍了惠州大街小巷所有的鹅档,后来又到省城广州拜师学艺。两年过去,他告别了集市上的小木桌,在惠州开起了数家快餐店,接着又承包租赁了惠州粤海、望潮、南坛三个酒家。1991年他组建了自己的餐饮企业集团,担任董事长,1992年他被评为“惠州市青年十杰。”
这时美国的麦当劳已经进入了中国数个大城市,和惠州相邻的深圳就是麦当劳在中国的第一个立足之地,但是这时麦当劳还没有进入林伟成的思绪。他刚盖起自己的新居,五层高楼的每一扇玻璃窗都透射出明晃晃的灯光,他还想在大堂里添两件雕塑,便请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讲师袁耀奇先生来设计并制作。一个很静的夜晚,袁耀奇先生给他讲了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等世界一些大公司的故事,讲了它们运用“CIS”形象的设计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也讲了它们的历史及其在当代的迅速发展。
麦当劳对世界餐饮市场的强大的扩张性吸引住了林伟成,从此他成了麦当劳的常客。从树立在餐厅顶上那黄色的“M”字母标志,到坐在餐厅边上的那笑容可掬的卡通人物麦当劳大叔,都是他观察的对象,他观察麦当劳的服务和管理,观察麦当劳的餐厅陈设、员工制服、服务牌、音响、餐具——盛着冷热饮的纸杯,包裹着热腾腾汉堡包的纸盒和纸包,托盘、纸桶……以及一按就从木箱中滚出来的由顾客自取的吸管,就连餐厅里的垃圾箱他也翻过来倒过去地看过不止一遍。他一边品尝着粘稠的奶酪、微热的薯条、夹着涂了沙拉油的生菜和巨无霸,一边在思索:为什么美国麦当劳会风靡全球,特别是在我们中国这样一个美食王国也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答案就是一个“快”宇,一个“精”字,还有一个价格适中。他开始意识到,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中,中国的餐饮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所创新,有所改革,开办类似麦当劳这样的连锁店的想法开始萌发了。
1991年和1992年是惠州经济腾飞的时期,也是林伟成事业发展最顺畅的时期,到1993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在经济上实行宏观调控,喧腾在惠州这块宝地上的绚丽的泡沫开始消退。林伟成从自己的酒店中深切地感觉到了这种经济形势的变化——天天食客盈门的酒店开始冷清了,起先收支尚能持平,接着就出现了亏损。为了挽回败局,他投资上千万去开商场和珠宝,结果也是血本无归。一些合作者在向他发难之后分手了,债主把煤气罐扛到他的办公室,声称再不还款便要点燃煤气与他同归于尽。银行不会用这种方式催款,但国家的权威和法律之剑比煤气罐有着更强大的威慑力。他家的那座五层小楼变得黯淡了,他的含辛茹苦了一生的母亲,为了节省开支,让人把全楼的电灯全换成了5瓦的,又处理掉了大堂里用于观赏的热带鱼。十几年积累下来的资本,不到一年就亏空殆尽,还欠下了2000万元的债务,外界纷纷传说:“烧鹅仔破产了!”“烧鹅仔逃跑了!”
然而就在烧鹅仔集团最困难的1994年,他到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了自己的商标。他担任主编,聘请专家着手编撰长达20万字的《烧鹅仔集团酒店管理标准》,以作为集团规范化管理的依据和员工的教材。他几乎跑遍广东所有鹅场,从几十种鹅中选择了乌棕鹅作为烧鹅仔集团烧的原材料,并创办了自己的养鹅基地。他是在这一年,他在惠州又开办了东平超级海鲜酒家,把他给中国餐饮业的探索和创新,把未来烧鹅连锁店的雏型,展示给国人,展示给中国社会。
1995年年初的一天,一位沉稳的中年男士走进了烧鹅仔集团总部,他便是深圳飞亚达集团的总裁门腾善。
原来,飞亚达集团在西安装修了一个高档酒楼,叫豪门酒楼。在全国各地寻找经营者,谈了十多家都没有谈成。有人向门腾善介绍了林伟成和他经营的酒家。
林伟成不讳言他如今面临着多么大的困难。门腾善却从这个几乎可以当作小辈的年轻人对自己坦诚的诉说和剖析中,看到了他百折不挠的韧性和在餐饮业经营和管理上难得的才华,他力邀林伟成北上西安。烧鹅仔就这样走出了惠州,对于林伟成的烧鹅仔集团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历史性的转折点。
1995年夏末,机遇又一次青睐林伟成。在西安经营了几个月,林传成和豪门酒店吸引了当地一批企业家的注意,渐渐地他们成了朋友。这几位朋友合股在北京最大的居民住宅区——方庄小区租赁了一处楼房开酒店。一天,他们向林伟成提出一个请求:“到北京去!”林伟成一阵激动,这是他多年的宏愿。然而忖量之后,他又犹豫了:来西安之前,他的事业正处于最低潮,西安的成功仅仅是让他走了困境,尚不足以使他聚集起到首都开酒店所需要的人力和财力。果然,当他返回惠州向集团董事会通报讨论这一议题时,遭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反对。
然而北京对于林伟成实在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思前想后,他还是登上了飞往北京的班机。飞机在首机场降落已是晚上9点,他在西安几位董事的陪同下直接去了方庄工地,他提出了自己对酒店经营的设想和合作条件,双方连夜起草合作协议,到签完字,已是第二天清晨。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北京烧鹅仔美食城于1995年10月28日开张,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庄烧鹅仔开业20天后,三里河大都美食城的美国永胜集团老板找上门来要求合作,这样,北京就又有了一家烧鹅仔美食世界。1996年10月1日,是林伟成31岁生日,也是烧鹅仔在北京的第四家连锁店——天亚烧鹅仔美食城开业的日子。上午,他请来各界宾朋,在天亚主持了隆重的开业仪式。晚上,他在仟村酒店,和烧鹅仔的员工代表一道给自己过第二次生日,依然定做了一个高达1。68米的大蛋糕,蛋糕上依然写着:“伟成和祖国同生日”,而处境和心境已完全不同。
他高举酒杯,向员工们宣告:“感谢诸位对我的支持,在烧鹅仔全体员工的努力下,烧鹅仔终于走出了困境!”。1996年底,他被评为北京市商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也是在这一年,他把烧鹅仔总部,从惠州迁到了北京。
林伟成依然任重道远。即便是在烧鹅仔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时期,他也仍然在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艰难。然而,烧鹅仔的自选式餐饮,已经对国内的餐饮业产生剧烈的冲击和广泛的影响。如在北京,从老字号的高档酒店到街边的经济饭馆,都有袭用这种经营形式的。
如今烧鹅仔集团在全国的员工已达万人。每天,仍然有源源不断的企业上门要求合作。到1997年底。烧鹅仔在全国已开到40家,烧鹅仔集团同他人合作的四个条件是:不是3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不做;投资规模达不到1000万元不做;不打烧鹅仔的牌子不做;分红比例不达到满意比例不做。有人说,你不投资,可要占这样高的股份,合理吗?林伟成回答:“我前期已经投入了。我从零起步,到拥有1亿元资产,又把这1亿元完全赔进去,还亏损2000万元,这就是我的投入。我今天的企业品牌、名牌产品、商标、经营理论、管理模式,经历了10多年的摸索和积累,是在无数次失败中磨破出来的,这期间我不仅付出了巨大的资产代价,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代价。”不管林伟成的中国麦当劳之梦能否实现,在中国餐饮业的发展之路上,已经留下这个卖烧鹅的小伙子执着追求的足迹。
评点:
创业艰难可从林伟成的发展道路充分体会到,林伟成从小做大,创立中国烧鹅仔集团,实现自己的中国麦当劳之梦,其可贵之处有3点:
1、执着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推着带轮子的桌子卖烧鹅到惠州市的十佳杰出青年,以至最后的烧鹅仔集团,其艰辛和所付代价是在他辉煌之后绝对看不出的。
2、善于学习思考:从树立在麦当劳大楼顶上黄色的“M”字母,林伟成除了羡慕之外,更多的想为什么麦当劳能风靡全球,而自己的烧鹅仔能从中借鉴什么?
3、善于抓住机遇:当外界纷纷传说“烧鹅仔破产了”的时候,林伟成的北京方庄烧鹉仔却开业了。这时,林伟成的第二个创业高潮又到来了,当然,抓住机遇是需要勇气的。
国际企业管理学博士:应帅
亚洲硅谷: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近年,海外许多媒体都在关注新竹。《经济学人》杂志、《纽约时报》以及《亚洲华尔街日报》等都对它进行过报道。1995年的5月,美国《商业周刊》称新竹为亚洲的硅谷。美国一家有影响的杂志还把它选为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园区中的第一名。
新竹工业园区占地580公顷,拥有265家大小高科技公司,其中有103家是海外留学者回来建立的,共创造了68000多个就业机会,年产值高达4000亿台币。新竹科学园区的诞生,带动了台湾经济的蓬勃发展,还使台湾许多科技产业名列世界前茅(仅次于美国、日本)。园区电子产品,像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桌上电脑等产值,均占全岛50%以上,在世界上也能排名一、二。台湾地区IC产业的制造,包括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等,也由该园区垄断了,由于它的存在,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第四大半导体工业制造者,仅次于美国、日本和韩国。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形成与台湾的产业结构转换有直接的关联。自60年代中期开始,台湾搞的主要是加工出口工业,当时共有三个主要加工出口区,均以大力引进技术、吸引外国公司投资、增加就业机会和赚取外汇为主要目标。每年都要创造出100多亿美元的进出口值。l971年第一次能源危机爆发之后,台湾的经济便面临转型的问题,而转型的方向只能是发展高科技。经过多年的探索,台湾终于决定建立一个科学工业园区。
在地点的选择上,为了得到学校和研究机构的配合,新竹成了最好的候选地点,因为这里有以产业研发为主要课题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和两所著名的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和交通大学。
众所周知,美国的硅谷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因为它靠近被喻为硅谷创新心脏的斯坦福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样,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科技重镇,创造了高科技产业传奇,也是由于借助了交大、清大和工研院的力量。
交通大学共有学生约8500人,教授约600人。交大不但提供充沛优秀的人力资源,还可在人才培训上支援园区。交大与园区只有一墙之隔,园区创设以来,交大有许多优秀的学生到园区创业。据统计,在园区的高科技公司中,大约有70%为交大校友。他们有的从事研究工作,有的从事行政工作。
交大十分重视工程技术的研究,除了为园区培育出许多创业人才之外,还为园区培养在职的技术人才。交大每年办对外培训班,参加学习的大多来自园区。因为靠得很近,园区的职工可以随时随地到交大校园中同那里的教师和学生交流。
交大还设有毫微米实验室,并在进行中央处理器(CPU)、次微米及深次微米、IC静电保护等技术的开发,这对于提高了园区的国际竞争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园区对交大的回报则是每年提供两千多万元的研究经费。
(台湾)清华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共有6个学院,学生人数约6800人,教授约700人。清大着重科学理论的探索,它对园区产业的影响力虽不如交大深远,但在人才的培育方面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如清华的校友们集资成立了一个机构——自强基金会,着重做园区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还有很多教授担任科学园区的顾问,帮助园区制定研究发展计划。很多优秀的学生和研究人员都愿意把自己的成果用于园区,毕业后也愿意到园区工作。清大的电镜中心拥有高解析电子显微镜,可以清晰地观察IC面的结构,园区许多厂商都愿把自己的样品拿到那里去检验。清大还为园区的IC产品做了许多具体的把关工作。科学工业园区给清大的回报是,每年为清大提供两千多万新台币的技术研究经费。
工业技术研究院位于园区东面约5公里,有电子、光学、电脑与通讯、材料、机械、化工、能源与资源、工业安全卫生、测量等12个研究单位,约6000名工程师,20余年来已开发出许多技术,并在园区创建公司31家。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园区还拥有多个实验室,分别为高速电脑中心、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及太空计划室。其他研究机构包括精密仪器发展中心和机械设计制造中心、毫微米元件实验室等。
工业技术研究院以研究应用技术为主体。如果把交大的许多优秀学生和研究人员看作是促成IC产业成长的基因,那么,让这些基因成为产业的就是工业技术研究院。是交大的毕业学生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电子所的研究人员共同造就了举世闻名的、位居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半导体产业。现在台湾地区尽人皆知的联华电子、台湾集成电路等都与该院的电子所不无关联。该院对IC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工业技术研究院每年都接受4亿元新台币的委托经费,用于研究电子、电脑与通讯、光电、材料等技术,并把它们的研究成果及时移转到厂商那里,促进了资金与技术的有效结合。该院除了转让技术,还协助园区厂商提高职工技术。譬如,他们特地成立了开放实验室,供园区厂商们使用。更值得称道的是,最近两年,他们建立了一个企业扶助中心,以极低的租金把办公室和实验室租给那些成立不久、房屋紧缺的高科技公司使用。
一、园区的政策法规优势
目前,园区共有高科技公司272家,其中台湾公司222家,外国公司50家。产业分集成电路、电脑及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技术六类。整体营业额4550亿元,增长率13。8%。累计资本额5106亿元,国内资金占90。1%,国外资金占9。9%。
为促进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决策层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条件,20年前,世界上建立科学工业园区的国家屈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