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mba案例精选-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促进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决策层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条件,20年前,世界上建立科学工业园区的国家屈指可数,这些国家的科学工业园区多是来自民间的自发力量,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利用多余的资源建立的。就拿美国硅谷来说,就是以斯坦福大学的师生为中心,结合了几个创业投资公司,利用他们的人才、技术和资金而建立的。台湾的科学工业园区和他们不同,它是由政府主办的,带有较强的计划性。
台湾当局向园区厂商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在土地的使用方面,采取了只租不卖的政策,还在园区预先建筑了许多标准厂房,大大降低了厂商进入园区设厂的成本。当局规定,只要你有创意,即使资金不足,也可进入园区。在进入园区设厂程序方面,当局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管理局,在园区办公,设立单一窗口,使得进入园区设厂的手续非常简单。
当局向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厂商提供的优惠条件还有如下几条:
税收优惠:新设的科学工业项目5年内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从它的产业开始销售或劳务开始提供之日起两年内,厂商自己选定4年内的任何一会计年度的首日开始,连续免征营利事业所得税。
投资人权益保障:外国投资人享有与本地投资者相同的优惠条件及权利,外国人或海外华侨投资的盈余,资本项目可申请汇出。
政府参与投资:投资人可申请非民间机构参与投资,出资额可高达总资本额的49%。
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股:投资人可以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股,最高可达总投资的25%,但二者合计不得超过资本额的25%。
低息贷款:科学工业可向交通银行以低于一般银行放款2%的利率申请贷款,支付购置机器设备的价款及兴建厂房设施。
奖励办法:管理局提供创新技术研究资助金,每个获得核准的计划,最高可获得新台币500万元的资助金。
二、园区的企业文化优势
确立新的经营观念,排除家庭色彩,鼓励员工股是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形成的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在以往的企业中,往往家庭色彩很浓厚,老子任董事长,其他的职务不是由其子女担当,就是由其亲戚、朋友包揽,员工即使才华出众也只有出力干大活的份儿,能够被提拔重用的是凤毛磷角。在这样的企业中,业主和员工的关系,是单纯的雇佣、被雇佣的关系。这样,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这样的公司,是很难兴旺发达的。
Acer企业集团的总裁施振荣初进园区设厂时,搞的就是这种具有家庭色彩的企业,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出现不少失误,不久就把厂子搞垮了。由此他领悟到,要使企业成功,不一定凡事都由自己做主,必须建立一个具有多种才干的领导班子,发挥众人之长,协助自己工作。对领导班子的选拔,只能是唯才是法,而绝不能是任人唯亲。还要激励员工入股,利润与大家分享。后来,他按照这种想法东山再起,创办了Acer电脑企业集团,成为台湾地区最大的电脑制造商。
如今的园区,许多公司刚刚建立,职员就可以入股。等到公司开张,股票上市,股价上涨时,公司将它高价出卖,公司的利润跟员工分享。这样,从眼前看是降低了投资人的收入,但在公司的广大员工中形成了一种与公司共命运的心态,增强了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调动了职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现在,在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土地上,依次座落着遐迩闻名的台湾集成电路、联华电子、Acer电脑、友讯科技、东讯公司、华邦电子等264家大小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彼此合纵连横,在资金、人才、技术上互相支援、交流,形成了巨大的综合效应。
评点:
一个高新技术工业园区不但可带动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大大提高该国的国际影响,如美国的硅谷。我国在苏州和北京分别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尤其是北京的中关村,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在建设科技工业园区时,台湾新竹工业园区的许多成功之处可以借鉴:
1、在工业园区地址的选择上,一定要靠近科研力量较强的机构,这样可直接利用其丰富的科技资源。
2、政府扶持和优惠的产业政策的支持。一般科技工业园的建设,需要政府在各方面的扶持,同时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外来投资。
3、既独特又符合实际情况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大力发展园区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软件建设也不可忽视。
国际企业管理学博士:应帅
福特:几度轮回
在美国工业由手工作坊向工厂制造生产的过渡中,享利·福特首创世界上第一条大规模流水作业生产线,为现代发达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他发明的物美价廉的T型车,一举打开了新兴的汽车业市场,为美国迅速步入汽车时代做出了贡献。
为此,在美联社所做的美国独立200年20件大事的民意测验中,享利·福特和他的汽车公司名列第10,与宇航员登上月球,原子弹爆炸成功相媲美,为全世界所瞩目。
一、一个不安分的农民后代
享利·福特1863年出生于密执安州台奔镇附近的一个农场,父亲是个比较富裕的农民。他的祖父是从爱尔兰来美国定居的早期移民,母亲为宾夕法尼亚州的荷兰移民。
从小时候起,福特就逃避农场中无休止的琐事和长时间单调繁重的体力劳动。他是个天生的修理工,念初中时就掌握了修理父亲农机的要领,16岁那年,他不顾父亲的反对,独自离开农场,到附近的底特律市去了。
1879年的底特律是个繁忙的湖港和拥有10万人口的新兴工业中心。凡是干劲十足,手脚灵活的年轻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工作。福特立刻被一家专门制造湖上贸易用的船舶发动机的工厂雇作技工学徒。他在工作台前显示出了他的天赋,但他从不“拼命工作”,一有空隙,他就在车间转来转去,观看别的工人都在做什么。几年后,福特已成为独挡一面的熟练技工,被一位制造商雇去,在湖边及各大农场帮助安装、修理蒸汽机和汽油和。这样,他观察“旁人”都在干些什么的机会就更多了。
24岁的福特已经在自己选定的职业上干了8年。但不知是他的意愿还是秉承父亲之志,他突然返回父亲的农场,像是准备长期务农似的,毫不犹豫地接受了父亲送给他的脱粒机和40亩土地,定居下来。一年后,他与邻居——一位富裕农民的女儿——克莱拉·布赖恩特结了婚。
对于福特来说,在农场的逗留,只是重温一下幼年做农工时就学会了的一切,所以,他再次发觉农场并没有值得自己留恋的地方,只是秋天才给他带来几分愉快。因为可以拉着脱粒机四处干活赚钱,但在多数情况下,这位修理工与农民的行当总是格格不入。当邻家农户扶犁耕作时,福特却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试验他“不用马”的犁。他还将废农机部件拼凑起来,妄想造出一台能替换马匹的蒸汽机。福特脚下是农田,心里却是车间,经过不到两年的磨难,他终于在1888年带着年轻的妻子,永远离开了农场,决心在底特律寻找更合自己心愿的生活。
初露锋芒的美国汽车业既有朋友,又有敌人。对于已经习惯马车时代静溢安恬的人们来说,汽车速度太快、噪音太大。汽车激怒了农民,因为呼啸而过的汽车往往会惊恐他们的马匹,农民都咒骂汽车为“魔鬼车”,而且,凭手工制出的首批汽车造价昂贵,致使一般居民不敢问津。10年里,汽车未能取代马车。而那些敢想敢干的“汽车家们”不得不强打精神忍受旁观者和过路人的奚落。大约到1905年左右,美国公众对汽车的偏见才完全消除,多数人都接受了托马斯·A·爱迪生10年前“马车的末日已经来临”的预见。
l896年春,福特已经准备好试验自己制造的“不用马的车辆”。他花了近两天两夜的时间将各部件检修完毕,凌晨两点就上街试车。屋外下着雨,他的妻子蜷缩在雨伞下给他送行。福特常年累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汽车震颤着、爆响着启动了。疲惫不堪、欣喜若狂的发明家凭着车前摇晃着的煤油灯的微光,穿过漆黑的杉林间的人行道,向黑夜驶去。
尽管福特的这辆车并无创新之处,它与当时多数汽车类型雷同。在原理上亦没有脱离金·杜里埃以及戴姆勒10年前在巴黎的发明。但福特1896年成功的意义就在于该车能够运行,促使福特继续干下去。
到了1899年,因为福特已成功地制造了三辆汽车,便被公认为这一领域的先驱。他的成绩也受到了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的私人祝贺。福特和爱迪生是在东部举行的一次爱迪生公司的会议上见面的。爱迪生对这位来自底特律的年轻客人给予了热情的鼓励。
就在福特的地位日渐提高的时候,他得到了第一次良机。当地一伙资本家准备投资汽车制造及销售业,邀请福特入伙。他在过去的7年里几乎一直是充当业余试验家的角色,当然巴不得要试试当制造商的味道,于是欣然应允,成为该集团的部分股东及“总工程师”。这就是1899年成立的底特律汽车公司。与此同时,几乎在同样条件下,兰赛姆·沃尔兹也办起了沃尔兹汽车厂。
沃尔兹很快打响了第一炮,而福特却没有成功,不到一年时间就被解除了职务。此后福特又成为重新组织起来的卡迪拉克汽车公司创建人之一,而他以前所在公司的董事长们则又寻找了一名代替福特的生产经理——亨利·M·利兰。
此后,福特仍然追求在汽车业上发迹,甚至比以往更加努力。这一时期占据他思想的不再是热衷于汽车竞赛,而是希望自己的工艺成就以及在土路上的精彩表演能引起社会的注意,以使自己有机会重进生产领域。他曾亲自驾驶自己制造的汽车进行表演。在不断的改进中,这些车的马力越造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于是福特创造了出色的纪录。发行量很大的商业杂志《无马时代》刊载文章,称福特为“速度之魔”。
1902年夏天,福特邀请前自行车冠军奥尔德·菲尔德驾驶自己制造的“九九九”赛车参加了比赛,结果是把第二名甩下了半英里之遥。
奥尔德·菲尔德作为美国汽车竞赛“胆大妄为”的先驱之一而开始自己的事业,同时也帮助福特恢复了荣誉。热心于“九九九”竞赛车成绩的人中,有一位叫亚历克斯·Y·马尔科姆逊的人,他是当地一名阔绰的煤商,正打算拿出一笔钱投资汽车业。经过调查,他觉得福特正合自己要求——在汽车界已有名气,又是精明能干的技工,无其它生意牵连,他的周围还有一批才华横溢的同事。所以,在奥尔德·菲尔德的精彩表演后不到一个月,马尔科姆逊就找到了福特。两个人的谈判促成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成立。
二、像生产“别针”一样生产T型车
经过几次磋商,马尔科姆逊和福特决定长期合作。福特的责任是造出一台合适的样车,这种车必须能和当时受欢迎的卡迪拉克、沃尔兹等汽车竞争,同时也便于公司根据样车估量出大规模生产中的各种问题。福特又一次与朋友C·H·威利斯工程师合作,而马尔科姆逊则忙于公司的财务和组织工作。
福特和马尔科姆逊愿意在收益方面平分,每人各持该公司25%的股权,同在董事会任职。经过协商,两人作了行政分工。掌管钱财的马尔科姆逊任司库,福特任副总裁兼总经理,年薪300美元。
从此,福特汽车公司开始推销他和威利斯设计的第一批产品。这种汽车不同于福特昔日热衷的那类赛车,而是既实用,又便宜,仅850元一辆。按照计划,第一批福特汽车的实际生产由零件商道奇兄弟负责。发动机大多数零件都在他们的车间里制造,然后装在拉草的大车上,运往麦克大街的福特工厂。实际上这一段时间,福特公司只须安配轮胎和最后的车体组装。
福特效法沃尔兹的经营方式,竭尽全力缩短总体安装工序。他们充分利用供应商放宽的30到60天的赊款期,没有多久,就可以用顾客和汽车商预付的款项抵付全部工资和其它费用。他们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有利条件是:市场对汽车的需求量,特别是对福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至汽车商纷纷云集到福特公司订货,常常是不等发货就预先将现金储蓄在公司里。由于福特汽车公司经营有方,定价合理,又确保质量,因此买卖一开始就非常兴旺。前15个月竟售出1700辆,扣除税收及扩大生产积金以后,净剩红利达10万美元之多,等于原股值的100%强。
1906年,公司的权力发生了一次转移,马尔科姆逊退出了福特公司,福特升任总裁。与日俱增的需求量扩大了公司的业务范围,它一季就能销出5000辆汽车,成了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至此,福特汽车公司的巨大成功仅仅是初露端倪,究竟什么类型的汽车最合市场的需要,仍是悬而未决的问题。福特对于现代极为重大的贡献就是从这时开始的,并从此财运亨通。
在选定汽车类型的过程中,公司决策人员必须考虑到社会上的惯例,择善而从。当时汽车业传统的做法几乎无一例外是面向较为富有的阶层,因此,福特公司1906年推销的新型汽车也是这样一种“奢华型”产品,车体笨重,且多为定制,非一般人的财力所及。这时,福特公司推出八种车型,分别用八个不同的字母标示,设计有别,价格各异。同时,他们提高了售价,最便宜的车售价为1000美元,最高的为2000美元。这一变革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销售数量猛然下降,利润仅10万美元,为前一年度的三分之一。滞销震惊了公司官员,他不得不再易其辙,转为薄利多销。次年,公司降低了售价,生意又魔术般地回升了。尽管当时全国性经济萧条已经露头,但从1906年下半年到1907年底这一段时间里,福特车的顾客之多是前所未有的。其它生意纷纷倒闭,而福特公司却盈利125万美元。及时的政策变动,获得如此成功,主要归功于福特本人。对这一经济萧条时期的繁荣,公司董事们十分满意。为此l907年12月,他们投票决定将公司总裁、总经理——福特的月薪从300美元升到3000美元。
次年初,福特制定了一个划时代的决策。公司宣布从此致力于生产标准化,只制造较低廉的单一品种。实际上这项方案在福特脑子里已酝酿了数月,甚至可以说数年之久。举其一,这种生产方针已有盈利的先例。该公司1906年至1907年的生产无疑地证明,产品价格越低,利润越大。因此,转而生产统一规格、价钱低廉,能为大众所接受的车辆从根本上讲是明智之举,从销售、盈利相结合的角度看,这个决定只是将昔日的最佳实践固定下来。
福特捷足先登,较其同僚更早地认识到这种生产策略的意义,说明他不仅是一位精明的商人,也表现出了他技工、农民出身的气质,生产一种设计较简单的标准化汽车这一设想,乃是福特多年致力于解决生产混乱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早在1908年以前,福特就曾谈过,公司的产品若不制成像“别针或火柴”那样的统一规格,大规模生产的实现就遥遥无期。再者,福特在考虑产品时,不是着眼于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