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必读-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 菩 萨 蛮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这首词的词牌叫“菩萨蛮”;分上下两阕,属双调;句子形式上阕为七七五五,下阕为五五五五;全词44 字,属小令。二、词的流派和风格从词的风格来看,人们通常是将词家分力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的词婉丽而动人,刻划细腻,大多写儿女私情、个人哀怨;其代表作家是北宋的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豪放派的词风刚健清新,气势雄壮,写的内容广泛、题村多样;其代表作家是北宋的苏拭。但是,细细分辨,即使同是婉约派或豪放派,也各有自己的特色,这里, 我们对五个风格比较显著的流派作一简介。(一)真率明朗。以白描见长,凡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大都层次分明, 语意明白,绝少掩饰假借之处。代表人物是柳永,据载:“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二)典丽精工。遣词造句、用意命笔都十分严谨,词语精炼,结构严密,思力深透,讲究音律,代表人物是周邦彦。据载:周词“论调之才高, 论意之才低”。(三)高旷清雄。下笔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风起涛涌,自成奇观,
而不拘于格律。内容多出世思想,所谓“想得开”、“看破红尘”。代表人物是苏拭。(四)豪迈悲壮。艺术上与苏拭基本相同,但内容多写国破家亡的感慨, 表示抗金复国的雄心,来得更现实,感情悲壮。代表人物是辛弃疾。(五)婉约清新。描写精细而不露痕迹,感情婉转含蓄,语意清新,略带豪放之气。代表人物是李清照。三、记游词选读定 风 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②。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③,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④。竹杖芒鞋轻胜马⑤,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⑥。料峭春风吹酒醒⑦,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宋著名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多才多艺,也擅长于词。词的题材广泛,意境高远清新,风格虽朗豪放,对于词的发展起了极为有益的推动作用。前人赞他的词已达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说明'雨打竹叶,春风料峭,作者却吟啸徐行,坦然处之。这不仅是对待大自然、也是对待人生、特别是对待贬谪生涯的态度。所谓“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即此意。雨后放晴,山头夕照相迎,“也无风雨也无晴”,又写出他心头平静的境地。'注释'①三月七上:指元丰五年(公元1082 年)三月七日。②沙湖:在黄冈东南30 里。③已而:不久。④吟啸:吟诗长啸。《晋书·阮籍传》:“登山临水,啸咏自若。”⑤芒鞋:草鞋。⑥蓑(suō):棕制的雨衣。⑦料峭: 形容春寒。⑧萧瑟处:下雨时树叶萧瑟作响的地方。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①,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②。争渡③,争渡,惊起一滩鸥鹭④。'作者介绍'李清照(公元1084~约1151 年),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宋代有名的女词人。她前期的词多写离别闲愁和自然景物;后期词感叹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生活景况。词风格清雄,语言明白如话,在艺术上有独特的成就。'说明'这首词,作者运用白描手法,通过“误入”、“惊起”等动态的描绘,烘托出人物的醉态,追述一次郊游的欢乐情景,酷似一幅优美的水乡行乐图。词的语言生动、朴实、节奏明朗、轻快,充分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潇洒乐观的性格。'注释'①常:通“尝”,曾经。溪亭:水滨的亭阁。②藕花:荷花。③ 争:“怎”。④鸥鹭:鸥,游禽类,常飞翔于海洋或江湖上,捕食鱼类。鹭, 涉禽类,栖沼泽中,亦捕食鱼类。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大雨落幽燕①,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②挥鞭, 东临碣石③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 年),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写下了许多即景抒情的诗词。这些诗词心志高阔,气势磅礴,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艺术上具有阳刚之美,堪称诗词中之瑰宝。'说明'此词作于1954 年夏天,上阕描写了大雨磅沦中的北戴河海上景象;下阕借史抒发了对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赞叹。'注释'①幽燕: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部分地区古称”幽燕”,“幽”指“幽州”,“燕”指“燕国”。②魏武:即三国时的魏武帝曹操。③碣(jié) 石:碣石山,今河北省昌黎县北,其石已沉于海中,④遗篇:指曹操登碣石时所写的诗:《观沧海》。
第五节游记游记是记叙游览经历和地方风光的文学作品。它笔调清新,描写生动, 富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常在介绍历史、地理、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游记对于导游的即景解说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游记的特征(一)取材广泛,篇幅短小。凡是人们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如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神话传说等,都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字数往往不超过五千。一般是二三千。(二)形散神不散。写游记既可移步换景,着眼于眼前景物的绘述,也可神驰千里,倾吐内心深处的感受,从选材上看,好似“散”了些,但是从立意上看,它总是由“意”(某一中心)统着,使所选的材料似断实联,象一颗颗珠子串联而成的一条光辉夺目的项链。(三)语言精确凝炼,生动形象。在游记中,常常要介绍某一名胜的建筑者、建筑年月,规模以及方位角度等,所以用语必须讲究分寸,力求准确。同时由于不少景物难以名状,只能用比喻来描述,所以用语又必须生动形象, 唯如此,才能使读者心领意会。二、游记的产生和发展游记是在先秦散文的基础上,随着山水田园诗的兴起而产生发展的。魏晋以后,随文人游览之风渐开,出现了一些篇幅短小、记叙生动、专门描写山川景物的文章,如梁代吴均《与宋元思书》记叙了富春江的秀丽景色。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展示了江河沿岸的风光,这些都是最初的游记杰作。唐代著名的古文运动领袖柳字元是第一位着力创作游记的散文大家,他在滴居南方期间,寄情山水,写了很多游记,其中《永州八记》是当时游记创作的典范。宋代的著名文学家大多写游记,如欧阳修有《醉翁亭记》,王安石有《游褒掸山记》,苏拭有《石钟山记》,陆游有《过小孤山大孤山》。明清笔记小品文的风行也给游记创作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此时,游记伴随地方志、风物志而蜂起,成为作家们热衷于写的文体。徐弘祖用日记的体裁记录了他一生大部分旅行踪迹的《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五四”以来,游记创作硕果累累,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沈从文、朱自清、谢婉莹等著名诗人、小说家都擅长写游记;秦牧、杨朔、刘白羽的游记散文,已成专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一个撰写游记的高潮必将到来。三、游记选 读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②。重岩叠嶂③,隐天蔽日④。自非亭午夜分⑤,不
见曦月⑥。至于夏水襄陵⑦,沿泝阻绝⑧。或王命急宣⑨,有时朝发白帝⑩,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1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6)。清荣峻茂(17),良多趣味(18)。每至晴初霜旦(19),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导(20)。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歌日(21):“巴东三峡巫峡长(22),猿鸣三声泪沾裳!” '作者介绍'郦道元(公元?~526 年),字善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在孝文帝太和中,宫为尚书主客郎。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累迁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河南尹,御史中尉等官。道元为政严酷,吏民畏之,权豪颇俱怕。但其主要志趣是历览奇书, 留心于江河水利事业。'说明'《三峡》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的后半篇。文章虽短,仅仅百来字,但作者善于选取和捕捉时机,融情入景,有虚有实、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地写出了三峡四时景物的特色。文章流利清新,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注释'①三峡: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②阙:缺。③蟑(zhàng): 象屏障一样的高山。④隐天蔽日:遮蔽住无光日影。⑤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夜半。⑥曦(X ī):阳光。⑦襄(xiāng)陵:漫上丘陵。指洪水泛滥。⑧沿:顺流而下。泝:同“溯”,逆流而上。阻绝:阻挡隔断。⑨或:有的时候。急宜:急于传达,⑩发:出发。白帝:城名,在四川省奉节县东边的山上。(11)江陵:城名,在湖北省江陵省。(12)乘奔:骑上快马。御风:驾驶长风。(13) 以:认为。疾:快。(14)素湍:洁白的急流,(15) (yǎn):山峰。(16)飞漱:飞流冲荡。(17)清荣峻茂:水清、木荣、山峻、草茂。(18)良:很。(19)晴初:雨后初晴。霜旦:秋霜始降的早晨。(20)属(zhǔ)引:接连不断。(21)渔歌:渔民船工的歌谣。汉《乐府诗集》收录的《巴东三峡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22)巴: 巴郡,在四川省境内。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①,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珮环③,心乐之。伐竹取道④,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⑤。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⑥,为坻⑦,为屿⑧,为嵁⑨,为岩。青树翠蔓⑩,蒙络摇缀(11),参差披拂(12)。潭中鱼可百许头(13),皆若空游无所依(14)。日光下澈(15),影布石上(16),怡然不动(17)。俶尔远逝(18),往来翕忽(19),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20),明灭可见(21)。其岸势犬牙差互(22), 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23),寂寥无人(24)。凄神寒骨, 悄抢幽邃(2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26),龚古(27),余弟宗玄;隶而从者(28),崔氏二小生(29),曰恕己,曰奉壹。'作者介绍' 游记散文至柳宗元而成熟,他的短篇山水游记写得很好, 能干记述山水之游中,融入自己的政治感受,抒发被贬后的不屈心志和愤世嫉俗的抑郁情怀。'说明'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这篇文章笔墨非常集中,将石、树、鱼互相配合,点染出一幅意境幽深的小石潭图。其中写潭中游鱼,寥寥数笔,妙得其神,成为描写景物的绝唱。文
末从悄冷幽深的环境气氛中,流露了作者谪居的凄怆心境。这种笔法体现了“以少胜多”、“实中写虚”的美学原则。'注释'①小丘:指钴鉧潭西小丘(钴鉧即熨斗,潭以形为名。柳宗元曾作《钴鉧潭西小丘记》)。②篁(huáng)竹:丛生的竹。③珮环:皆指戴在身上的玉环,行走时互相碰击,发出清泠的响声。④ 取道:开辟小路。⑤尤:特别。清冽(liè):清凉阴冷。⑥卷:同“捲”。以:而。⑦坻(chí):水中高地。⑧屿(yǔ):小岛。⑨嵁(kān):峭壁。⑩翠蔓(màn):碧绿的藤蔓。(11)蒙络:遮蔽缠绕。摇缀:摇动连缀。(12)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披拂:随风飘荡。(13)可:约。许:左右,上下。表约数。(14)空游:在空中游动。(15)澈(chè):水澄清见底。(16)影:鱼影。(17) 怡(yí)然:静止的样子。(18)俶(chù)尔:忽然。(19)翕(xì)忽:飘忽,轻松而疾速的样子。(20)斗折:溪流象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象蛇一样蜿蜒爬行。(21)明灭:或隐或现。(22)差积:互相交错。(23)环:围绕。(24)寂寥:清静空虚。(25)悄怆(chuàng):静得令人忧伤。怆:伤悲。(26)吴武陵:作者好友,唐信州(今江西上饶市)人,时亦流放永州。(27)龚古:作者好友。(28)隶(lì):附着。从:相随。(29)崔氏:柳宗元的姐夫崔简。晚游六桥待月记袁宏道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④,尤为奇观⑤。石篑数为余言⑥:“傅金吾园中梅⑦,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⑧。急往观筑!”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⑨。由断桥至苏堤一带⑩,绿烟绘雾(11),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12),粉汗为雨(13)。罗纨之盛(14),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15)。其实湖光染翠之工(16),山岚设色之妙(17),皆在朝日始出,夕青未下(18), 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19), 安可为俗士道哉(20)。'作者介绍'袁宏道(公元1568—1610 年),字中郎,号石公。明湖北公安人。宏道与兄宗道、弟中道都主张文章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世称“公安派”,三袁中以宏道名声最著。他的山水游记清新活泼, 表现力强。'说明'本文是一篇精致的山水小品,用笔含蓄空灵,如题目为“待月”, 文中却没写月景,仅以“尤不可言”一笔带过。写西湖堤景,也仅以“绿烟红雾”四字虚笔描写,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所以,文章虽小,却充分体现了公安派的特色。'注释'①为:如同“是”。月:月夜。②岚(1án):山中的云烟之气。③勒:遏制,指梅花迟开。④相次:紧挨着,紧接着。⑤观:景致。⑥石篑:即陶望龄,绍兴人,袁宏道的朋友。数(shuò): 屡次。⑦傅金吾:金吾,官名。傅氏不详。⑧张功甫:张镃,字功甫,南宋将领张俊之孙。公元1185 年,他在南湖之滨,辟地十亩,种古梅数十,增取西湖、北山江梅三百余本,筑堂以赏之。花时居宿其中,名曰“玉照”。⑨去:离开。⑩断桥:又名段家桥,在白堤东头。苏堤:北宋苏轼住杭州知州时,为疏浚西湖,灌溉农田而取葑泥积湖中而筑成的长堤,故名。(11)绿烟:喻杨柳。红雾:喻桃花。(12)歌吹:泛指音乐之声。(13)粉汗:指仕女身上沾着脂粉的汗。(14)罗纨:古代仕女常穿文罗细绢,比喻仕女。(15)止:只,仅。午:11 至13 时。未:13 至15 时,申:15 至17 时。(16) 工:巧。(17)设:添。(18)夕舂(chōng):同“下春”,指太阳将要下山时。(19)受用:享用。(20)安:怎么。雁荡山① 郁达夫。。 在口外下车,远望进去,只看见了几个巉屼的石峰尖②,太阳已经快下山了,我们是由东向西
而入谷的,所以初走进去的时候,一眼并不看见什么。但走了半里多上灵岩寺去的石砌路后,渡过石桥,忽而一变,千千万万的奇异石壁,都同天上刚掉下去似的,直立在我们的四周;一条很大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