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原汁原味释读韩非子 >

第15章

原汁原味释读韩非子-第15章

小说: 原汁原味释读韩非子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主同志们,请对照此47条差阙补漏,由于时代的关系,这其中的某些说法已经失去参考价值,但里面蕴藏的为君之道经过2000多年却仍然鲜活,仿佛发生在昨天。

韩非不厌其烦的列举了各种灭亡的可能之后,进入总结阶段,《三守》和《安危》就是从各种事实中抽象出来的要点,其中《三守》侧重于为君,《安危》侧重于治国。《三守》和《安危》就是君主的“”八荣八耻”
  
  在《三守》中,韩非旗帜鲜明地举出了君主应该恪守的三条准则:
  1、深藏不露:
  这是韩非学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从《主道》到《有度》再到《三守》,韩非不厌其烦地向他的读者灌输这条原则,恨不得打入君主的骨髓。韩非对这一条的理解可谓深矣,既有现实中观察,也有理论上的升华,但韩非再说这些话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过给像我这样善良的人们在心理上造成了怎样的伤害。我向韩非哭诉道:“You hurt my hart!”;韩非面无表情;用冰冷的口吻对我说:”人性的;太人性的!”。对于我这样一名斗升小民来说;能够与朋友或者恋人分享思想,交流感情,互倾心声是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刻之一。人类孤独的根源在于自己难于了解;又不愿意去了解他人,如果人人都能打开心灵,敞开心扉,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不相信在君主没有这种心理需求。可是由于君贵臣卑的等级存在;职业君主必须牺牲个人的幸福;在个人与外界之间安装一跟信息二极管,从此之后信息只能够进来,不能出去。不难想到在这种状态下,君主必然不会幸福,他必须承受常年的心理孤独,必须努力克制自己作为人类的沟通本能,必须让自己成为自闭症患者。西方有个人文大师对君主的精神状态观察入微,曾经说过:那王冠下的煊赫的国王,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囚徒。(记不清原文了,请网友指示)。拿破仑大帝归隐之后曾经坦然当皇帝的日子其实很孤独。沟通的需求无日不在,时时刻刻侵蚀着隔离之墙,所以深藏不露的意识必须天天讲、时时讲,直至从不习惯到习惯,再从习惯到自然。相比于那伟大的权力,失去这点人之常情又算得了什么?东方的佛陀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西方神话中有相反的主题:放弃爱情,就能拥有世界。看来圆满的心灵与不朽的权力永远是矛盾的一对。
  
  每个君主的朝廷都有有嗅觉灵敏、演技超群的大臣,他们能够捕捉到君主最阴晦的想法,并能将君主的想法变成自己的利器。他们的力量没有君主大,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唯一的出路是揣摩君主的意思,借助君主的力量。一旦君主的性格、思想被他们掌握,君主就不再是威猛的老虎,而成了大臣手中摆弄的工具。由于他们的手段巧妙而隐蔽,君主很容易被麻痹,经常干着被卖还替别人数钱的傻事。为了对付这些暗中的敌人,君主唯一能做的就是深藏不露。深藏不露,别有用心之臣就无处下手,无处借力,君主就能永享太平。
  
  
  2、 独自掌握刑赏大权:
  既然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就不难理解君主独掌刑赏大权的重要性了。如果说君主和臣民有什么不同的话,刑赏是最根本分界线,只有君主能够进行刑赏,而其余所有的臣民只能从君主那里接受刑赏。君主之所以能驱使万千臣民,并不是因为身材高,脸蛋帅,而仅仅是因为手中握着可以让人上天入地的刑赏大权。臣民跪倒在地高呼“吾主万岁”,膜拜的不是君主本人,其实是在为君主手中的刑赏大权三呼九拜。君主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谁掌握了刑赏大权,谁就掌握了对臣民的领导权。刑赏大权像君主的行头、用品、车驾、名号一样都贴着“君主专用,其他人等不得染指”的标签,体现的是君主的意志,可问题是行头、用品、车驾、名号这些具体的物品是否别他人染指容易发觉,而刑赏大权是否被他人染指不易却不易发觉。有时候,君主会忘记自己是一国之内独一无二的君主,会忽略是别人围绕自己转而不是自己围绕别人转,也会不自觉地按从众意识行事。某人犯错误了,该罚,非得等有人说该惩罚他,君主才进行惩罚;某人立大功了,该奖,非得等有人说该奖励他,才奖。刑赏沦落需要讨论才生效地地步,已经失去了独有性,君主的权威也会大打折扣。其实行使赏罚,一看事实,二对标准,君主一个人完全就能搞定,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也用不着开听政会。毕竟韩非打造的是专制君主。
 

3)亲理朝政。
  韩非推崇无为而治,所以很有一些对韩非思想似懂非懂的人认为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就是君主手段高明,不用自己的亲自动手,每天喝喝小酒、泡泡小妞,唱唱小曲,天下就能归心,其实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望文生义的误解。从历史的经验上来看,古今中外还没有哪个君主能达到这样的统治境界,这样的君主只出现于神话传说中的远古时代和古装戏中的YY。写意休闲的生活与大权在握本身就是矛盾的,只听说过勤奋工作的君主建立功勋,贪图享受的君主无所作为,而没有听说过吃喝玩乐的同时又文治武功。秦始皇是有名的工作狂,每天要批阅的奏折要有120斤之多。刘邦治国平天下,夙兴夜寐,工作量也是不小,虽然有喝酒泡妞做足疗的习惯,但只是工作间隙忙里偷闲的放松,如果刘邦是趁喝酒泡妞做足疗的间隙干事业,敢说得不了江山。汉武帝好大喜功为其短,但也得热爱工作是,以工作为最大满足是他的长处。后来的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等,单就对工作的态度和投入程度来看,都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劳动模范。相反地,历史上君主因沉迷于吃喝玩乐,颠龙倒凤而败家辱国的君主不在少数。
  难道历史上真的没有哪个君主能够同时实现生活美满和事业宏大么?想来想去,还真的没有。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因试验而失败的倒有一位。唐明皇统治前期励精图治,兢兢业业,事业干得很出色,对大臣的看管也很严,宰相不管品德多高,才干多大,都是过段时间就换,为的是防止相权过大,张说、姚元之、宋璟、张九龄等一时名臣都要遭受李隆基像搓麻将一样的揉来洗去。可是自从遇见杨玉环之后,李隆基对朝政的兴趣大减,处理政事变得不那么积极,许多事情都推给了宰相和大臣,还用所谓的“无为而治”做自己偷懒的理论依据,结果导致天宝年间高层接连不断地出现许多欺上瞒下的事件,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也趁此机会专权14年之久,这都是李隆基失察造成的。不过李隆基依然手段高明,虽然政治上出现许多漏洞,作为君主,权柄依然紧握在手,无论是李林甫还是杨国忠,都得唯李隆基马首是瞻。可是“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舞衣曲”是李隆基心中永远的伤疤,可以说李隆基对“无为而治”的试验是失败的。
  
  “无为耳治”之所以被人误解,只能怪名字。如果李隆基能听我讲述一下无为而治的确切含义,可能以后就不会那么干,可是话又说回来了,对李隆基真正起作用的是杨玉环的美色。不害羞地说一句,如果我怀里抱着的是杨贵妃那样的美人,我也不会绞尽脑汁地去思考无为而治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李隆基找得不是“无为而治”做借口,也会用什么“轻轻松松掌大权”,“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说法做自己泡妞的借口,所以还是让李隆基继续泡他的妞,我继续谈论我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其实专有所指,是一种非常具体的掌权手段,并不真的是什么都不干。就像有副漫画的名字叫无题,并不是这幅画真的没有题目,“无题”就是题目。电影《英雄》中的英雄不是叫无名么?其实人家并不是没有名字,名字就是无名。呵呵,有点像玩文字游戏哦。“无为而治”是针对君主不处理具体的事情而言,君主要做的只是一些提纲挈领,根本宏要的事情。比如说用人,比如说制定标准、规范和法度,比如说参验,比如说隐藏自己的心思(这项任务也很艰巨哦),比如说锻炼身体,培育优良的下一代,如果与时俱进的话,君主还需要主抓造神运动以保持自己独一无二的教父地位。这些事情都关乎君主的生死存亡,任何一件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千头万绪,无限内涵,要做好都不简单。无论君主的天赋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但要面对深邃的宇宙,复杂的人性和难以把握的历史进程,总是显得那么渺小,所谓的掌握命运都是展示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铁律千古不变。所以,君主同志们,让我们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勤奋地无为吧!

君主如果不遵守以上的三条要点,就会遭受如下三种后果。
  1) 明劫。危险系数:★★★★★,隐蔽性★,治理难度★★★★★。
  明劫就是明目张胆地劫持君主,一般来说多发生于大臣篡权的最后阶段,内政外交军事大权已经完全落入大臣手中,此时的大臣俨然已经是无冕之王,完全与君主离心。凡是他反对的事情根本无法通过,凡是他赞成的事情没有人能组织,依附他的人才能生存,反抗他的人没有好下场。君主已经成了傀儡,只是他手中的橡皮图章,除垂拱之外,别无其他作用。此时君主如果再想夺回权柄除铤而走险碰运气之外别无他法,东汉末年曹操对汉献帝便是明劫。
  2) 事劫。危险系数:★★,隐蔽性★★★★★,治理难度★★★。
  如果说明劫对君主来说感觉是被抢,那么事劫对君主来说感觉是被骗。很显然君主失察就会被大臣用事情劫持。由于有前面的基础,所以事劫很好理解。大臣运用《说难》之中的方法赢得君主的信任,然后利用君主对具体事务的不了解,诱使君主对他设下的骗局进行投资。如果取得成功,好处是自己的,如果失败,便把包袱和黑锅甩给君主。事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大臣正好利用了君主对具体事物不熟悉的盲区。事劫的危害虽然没有明劫与刑劫大,但却是明劫与行劫的起源,所以应该引起君主的高度重视。要消灭事劫,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参验,对于参验,前文已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3) 刑劫。危险系数:★★★,隐蔽性★★★★,治理难度★★★★。
  如果说事劫是开始,明劫是终结,那么刑劫就是中间最关键的环节。刑劫就是君主生杀与夺的大权被大臣专擅。这是君主处境恶化的一个显著的标志,韩非认为老虎之所以为百虎之王,就是因为爪牙之利无人能敌,比之于君主,生杀与夺的权力就是君主的爪牙。老虎失去爪牙,就无法威慑百兽,君主失去爪牙,就无法节制群臣。刑劫是君主失势的一条分界线,没有失去生杀与夺大权之前,君主能有可为之,一旦失去生杀与夺的大权局势就很难扳回,会一路向明劫发展而去。

 韩非在讲了三防三劫之后,又谈到了治国的七安六危,《安危》一篇是也。其主旨依然是对任法的弘扬,也可以算作是一篇对任法的综述。
  七种能使君主安稳的做法是:1)赏罚依是非而定;2)福祸与善恶相关;3)死生决定于法度;4)人的才能有大有小,但君主对所有人没有主观上的喜欢或憎恨;5)人的智慧有高有低,但君主待人的方式不以他人的诋毁和赞誉为转移;6)凡是有依据,不任意而为;7)讲求信用不耍弄诈术。
  六种使君主危险的做法是:1)依法应该惩处的却受到君主保护,即循私枉法;2)依法应该保护的却得到君主的处罚,即以私代法;3)从别人的损失中获利;4)从别人的灾祸中取乐;5)危害别人的平安;6)所爱的人不亲近,所憎恶的人不疏远。
  纵观韩非的法制概念,不外乎以下要点:
  1) 法度是君主、国家的根本。
  2) 法应该遵循天理人性的基本规律。
  3) 法是臣民行动的准则。
  4) 法能调动社会各阶层绝大多数人的积极性。
  5) 不以私害法,任法不任情。
  8**************************************************************8
  全章完
第四章,御下
  这里的九篇文章基本都是围绕君主御下的方方面面来谈,上一章《主道》与本章《御下》其实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主道侧重于君主对自身的认识与要求,御下则是关于鉴别、利用和控制臣下的方法与方法论。春秋战国时期政权的变更无外乎两方面因素,其一是亡于外部敌人,其二是亡于内部敌人。相比较而言,亡于内部敌人所占比率更多,而且许多亡于外敌的情况也是由于祸起萧墙引起的。在民族观念、国家观念还没有完全清晰的农业社会里,一个精悍的小国完全有可能吞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大国。因此可以说,内部敌人是君主的头号敌人,内部问题是君主的头号问题。韩非在御下方面着墨最多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有韩非最犀利的剖析,最幽微的论述,最华丽的笔触和最深厚的情感。
  
  1。《爱臣》与《人主》——有一种爱叫掌控
  初看题目《爱臣》很容易让人想到儒家的思想——明君贤臣,相亲相爱。其实不是的,在韩非的世界里,君臣之间只是基于利益的相互利用,没有超脱于利益之外的爱。那时候人们写文章有时用开头两个字做文章的题目,可能韩非一时没有想到更好的题目,依从了当时的习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爱臣》是一篇与情感无关的文字。
  韩非开门见山就告诉我们君臣之间的秩序并不是建立在伦理道德、等级制度、情感维系之上,君臣关系的基础是赤裸裸的实力对比。虽然通过伦理道德,等级制度,情感维系等等手段,君主非常容易从大臣那里遭到君主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并不是平空而来的。君臣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却有无缘无故的恨。受到君主宠爱的大臣,报答君主的不是竭忠尽智,而是图谋不轨。由君主而得富贵的大臣不想着感恩图报,却想着取而代之。大臣之不能图谋不轨和取而代之,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实力不济,不得以而为之。一旦实力对比发生变化,所有的伦理道德、等级制度、情感维系全部统统撕掉,君主面临的将是大臣赤裸裸的夺权。而大臣之所以能够敢于向君主发起挑战,全是由于君主的掉以轻心、妇人之仁、安逸恶劳或胆小怕事造成。
  《爱臣》中有“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人主》中有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在这里韩非一如既往地延续他的逻辑,“洪桐县里没好人”,大臣对君主无所谓忠诚,只是实力不够,就像今天的男人无所谓忠诚,只是受到的引诱不够。如果以更广阔历史空间考察韩非对贵臣、宠臣的品质定位,无疑显得有点偏激,即便是最不可信任的宦官群中也依然有高力士这样衷心耿耿的楷模,大臣中更有诸葛亮这样只手遮天又忠心耿耿的大臣。在“吃人”的历史中确实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有能力夺权,但却遵从内心的道德法则,尽了做大臣的本分。可韩非说了,良心战胜利益的事情或许有吧,或有没有,谁知道呢?君主的安全总不能依赖于平时看不清,摸不准,靠碰运气才能撞上的良心吧?靠人不如靠自己,靠撞大运不如靠实力,所以君主的安全应该一种稳固的实力对比格局之上。
  大臣能够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