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

第7章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第7章

小说: 172个被误读的史事真相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桥抗战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黑龙江省代主席、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江桥抗战,在全国造成极大影响,马占山将军一时成为英雄。

  1931年11月12日,江桥抗战正酣,也正在这时,国民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许多人冲蒋介石发难,会开得乱七八糟,但对江桥抗战却给予了肯定。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7日发布决议: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边防副司令官马占山守土尽职,功在国家,实任为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官,以陆军上将待遇。20日所作的《对日问题专门委员会报告》中说:〃中国黑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山对于日本军队进攻之正当防卫,不独为保障中国国家之领土,尤为保障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之存在,亦即维持国联盟约非战公约,及一切国际公约之存在而牺牲。〃

  这些是对马占山爱国抗日义举的肯定与表彰,同时也是有人借马占山说事儿,对蒋介石表示不满。马占山的上将一事,成了一块投向蒋介石的石头。虽然马占山对蒋介石没招没惹,但从此蒋介石对马占山有了芥蒂。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只是说了〃以陆军上将待遇〃,并没有举行仪式正式授衔。马占山远在黑龙江省日军包围的战场,也不可能举行正式授衔仪式。如果局势稳定,正式授衔是可能的。可是没有多久,马占山就投降了。对于降将,自然不可能再补授上将了。

  没过多久,马占山重新抗日,再次成为英雄。事情继续下去,马占山的上将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 
第37节:马占山〃上将〃之谜(2)


  1935年初,军政部长何应钦以〃陆军官阶过滥〃为由,呈请国民党中央,提出减少上将员额,得到了国民党中政会通过。3月30日公布了《特级上将授任条例》、《上将任官施行条例》,一批原上将衔改任中将,如薛岳、熊斌、孙连仲、石敬亭、鹿钟麟、张之江等均改任中将。这时的马占山自然也不可能再授上将了。

  全面抗战期间,马占山是国民党东北挺进军司令,名头虽不小,但实际没有多少人马,更不算正规军,已没有当上将的资本了。解放战争期间,马占山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官也不小,但由于处处受蒋介石歧视,他称病隐居北平,没有到任,军衔也无从谈起。

  说马占山不是上将吧,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有过公开正式决议,后来由上将改为中将的名单也没有他。说马占山是上将吧,没有正式授衔,后来也没人拿他当上将对待;上将改中将名单中没有马占山,也有不承认他曾当过上将的意思。马占山的上将,就这么一直悬着,糊涂着。

  马占山降日时,被任为伪满洲国的军政部长。屁股还没坐稳的伪满洲国,为了拢住马占山这个将才,着急慌忙地正经八百地授了马占山上将军衔。可是,没过几天,马占山反出齐齐哈尔,二次抗日,伪满洲国灰溜溜地宣布〃褫夺〃马占山的上将军衔。 
第38节:〃七七事变〃发生在7月8日


  〃七七事变〃发生在7月8日

  〃七七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重大的事件,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1937年7月7日,是全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1937年7月7日只是全面抗日战争的纪念日,其实,战斗的第一枪是7月8日早晨打响的。

  1937年7月,日本军阀认为全面侵略中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在卢沟桥挑起全面进攻中国的大规模战争。经过一系列的准备、试探,7月7日晚日军牟田口联队借口一名士兵在演习中失踪,提出到宛平城内查找的无理要求,当即被我方拒绝。日军在8日早晨向我宛平城发动攻击。于是,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开始了,中国人民的全面抗日战争也宣布开始了。

  当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北平市市长的秦德纯在《七七卢沟桥事变经过》中记:〃七七之夜,约在十一时四十分钟,我接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宗瀚及负责对日交涉的林耕宇专员电话……夜晚二点,外交委员会又来电话……八日拂晓约五点,日军已在宛平城之东面、东南面及东北面展开包围态势,先要求他的外交人员进城,继又要求武官进城,均经我吉团长与王冷斋专员(行政督察专员)拒绝。日方武力威胁之伎俩已穷,即开始向城内炮轰,并掩护其步兵前进。〃

  柳风写的纪实文学《血祭太阳旗》一书中,这样写道:

  凌晨4时许,一木少佐从现地打电话报告说,中国军队再次射击,牟田口即在电话里下达了口头的战斗命令,其时为8日4时23分。

  今井武官就此情况立刻给东京的陆军参谋部拍电报报告。

  其实,在这过程中,原先声称去向不明,指定与中方有关的那名〃丢失〃的士兵,已经平安地归队了。

  5时30分,日军对驻守于宛平城和附近龙王庙的中国部队29军进行了炮击,中国守军伤亡一百八十多人。

  中国驻守卢沟桥地区部队冯治安37师之219团,在团长吉星文上校、三营长金振中少校指挥下,奋起反击,击退了日军的猖狂进攻。

  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七七〃事变发生了,它导致了日军的全面侵华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大规模展开。

  依此说法,战斗发生在8日的早晨5时。

  《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领录》纪念赵登禹烈士的文章《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一文说:〃七月八日凌晨,日军步兵一营,附山炮四门及机关枪一挺,由丰台向卢沟桥前进。秦德纯得知后,立即向守军命令道:'保卫领土是军人的天职,对外战争是军人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与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驻守卢沟桥的我守军接到命令后,迅速进入阵地。到五时,日军已完成对宛平的三面(东北、东、东南)包围,日军始而炮击宛平城,继而又向我卢沟铁桥(铁路桥)猛攻。吉星文团长指挥所部官兵当即还击,手榴弹、大刀一齐上,打得敌人丢盔弃甲,所谓'皇军威严',扫地殆尽,桥头阵地被我军夺回。〃

  1995年6月24日《老年报》的《打响〃七七〃抗战第一枪的勇士》一文,引述亲自参加卢沟桥抗战的当时二一九团排长李文成老人的回忆:〃所谓'七七'事变,其实7日那天并未交火,日军炮打卢沟桥的准确时间应该是7月8日。7日夜里,我在桥上带岗,晚十点整,下岗没多大会儿正准备睡觉,日军声称走失了一个士兵,要到桥这边来,说是要搜。二一九团坚决地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大家都不睡了,警惕地看着日军会有什么动静。果然不出所料,大约到8日凌晨二时,日军动手了,突然炮轰卢沟桥。吉星文团长立即下令还击,卢沟桥事变就这样开始了。〃

  亲自参加战斗的李文成老人,也认为事变是发生在8日凌晨,只是时辰上记忆略有不同。

  把7月8日的战斗称为〃七七事变〃,有两个原因:一、当时战事紧张,面对着重大的事变,人们顾不上细节,没有人去抠字眼;二、过去一般人有把早晨看成为一天开始的习惯,不是以零点为一天的开始,凡是天亮之前发生的事就都算是前一天的。

  当然了,我们没有必要将〃七七事变〃再改为〃七八事变〃,只是想通过这些辨析,可以把历史理得更加清晰,对历史认识得更深刻。 
第39节:平型关大捷不等于平型关战役(1)


  平型关大捷不等于平型关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大败日寇,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也随之名声大振。然而,时至今日,有许多人还是没有搞清楚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之间的关系,经常将平型关战役与平型关大捷混为一谈。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意图以强大兵力迅速占领太原及整个山西省。1937年9月11日,日军最精锐的第五师团进至河北蔚县,其一部西向山西广灵、灵丘进犯。广灵、灵丘一线的汤恩伯部十七军及七十三师与敌军鏖战8个日夜后,撤至平型关一线。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长城一线布防御敌。以杨爱源为右路总司令,接替汤恩伯指挥;傅作义为左路司令,七十一师集结繁峙,七十二师集结代县,作为预备队。新编第二师至繁峙沙河待命,第十五军至凌云口一带策应。平型关一线布防完成。

  这时红军刚刚改编为第八路军,归入第二战区序列,也在向山西前线开进。林彪、聂荣臻所部一一五师于9月14日抵达平型关南大营镇待命。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多次与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会谈,确定八路军不进行正面阵地防御,主要在敌军侧后进行游击战,击破敌后方交通线和兵站据点。

  9月22日,日军二十一旅团在战军配合下向平型关阵地进攻,被我七十三师击退。23日,日军再次向平型关、团城口进攻,二十一联队企图绕过平型关。我军七十三师、八十四师、独立第八旅,与敌展开血战。

  23日,阎锡山令傅作义部投入战斗与杨爱源联合指挥作战,金宪章新编第二师、郭宗汾七十一师、傅作义三十五军,向前线开进,令八路军一一五师自阵地右翼向北攻击平型关敌军侧背。此时,一一五师已经进至平型关东的冉庄、东长城村一线。由于我军力量增强,25日,我军将进占团城口将日军二十一旅团主力包围。

  就在我军准备围歼敌二十一旅团主力的同时,八路军一一五师一个团及骑兵营向灵丘方向前进牵制敌人,24日夜,一一五师三个团冒雨在平型关东北山区设伏。以两个团截击和分割行进中的敌人,以一个团断敌退路,以一个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敌人增援部队,以一个团为预备队。

  25日晨,敌二十一旅团一部及辎重车队,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向前线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我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地域,我军全线突然开火,经过约6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至13时许战斗结束,计歼敌千余人,缴获步枪千余支,机枪二十余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两百余辆。取得首战大捷,这就是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平型关一一五师伏击成功,切断了日军的交通线,有力地支援了平型关正面的反攻。 
第40节:平型关大捷不等于平型关战役(2)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八路军一一五师参战部队立即向平型关正面的东跑池日军逼近,并在当日黄昏抢占了东跑池周围的高地,将日军包围在东跑池一带的盆地。但是国民党军队却没有按照计划出击。国民党军队的怠战,使该地的日军未能被歼,平型关战斗的战果未能得到扩大。

  八路军平型关伏击成功的同时,傅作义、杨爱源等部,加紧收缩围攻团城口敌军二十一旅团主力。日军第五师团长坂垣急令四十二联队、二十一联队向平型关增援。

  27日至29日,双方在平型关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相持不下,死伤累累。敌关东军十五混成旅、第二混成旅、十川支队,驰援平型关二十一旅团。由于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到达,我军茹越口、铁角岭阵地失守,平型关正面阵地腹背受敌。9月30日夜,前线各部队奉命撤离。平型关战役结束。

  平型关之战历时一个月(从9月3日制订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绵延数百里,我方投入兵力10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日本军方却显然缩小了死伤人数,只在资料上记载,日军死伤8562人。

  平型关战役是忻口会战的前期阶段,平型关战役也是〃七七〃之后,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者最顽强的抗击,几乎将有〃钢军〃之称的日军二十一旅团全歼。虽然因敌增援解围,平型关战役最后没有取得胜利,但是却给气焰极为嚣张的日军以巨大的打击,让他们看到速战灭亡中国是不可能的。这也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配合作战。

  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虽然没有进入正面战场,但是首战就取得了胜利,切断了敌人的交通线,有力支持了正面战场。

  平型关大捷,从军事上说应该称为平型关战斗。战场实际上就是在由灵丘通往平型关方向的小寨、老爷庙和关沟一带和一条叫乔沟的深沟里,距离平型关口大概还有0?5公里。为了表述方便称平型关大捷。

  从战役角度看,平型关战斗是配合平型关主战场的侧后伏击战,是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歼灭的是日军二十一旅团的一个辎重部队1000余人,并不是整个的二十一旅团,更不是坂垣师团。由于八路军对日本军队的战法、战斗能力并没有感性认识,此战也损失上千经过长征的老战士及宝贵的弹药。

  平型关战斗的意义,主要是在政治上的。八路军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友军树立了榜样,使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日战争的希望,对八路军抗战的重要作用有了认识。这次战斗,也使八路军认识到了日本军队的特点,取得了对日作战的经验与教训。从此,八路军坚定了游击战为主要战法的思想。

  平型关战役是八路军与多派系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协同作战,这次合作的成功,为以后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41节:地雷战中的科学家(1)


  地雷战中的科学家

  《地雷战》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电影,电影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在华北地区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独特的战法。地雷战打得鬼子闻风丧胆,在地雷战中,人民抗日武装发展壮大起来。

  有人不禁要问,当时的中国北方庄稼汉对地雷知之甚少,而八路军中也极其缺少地雷制造的专业人员,他们怎么能够将地雷制造得如此精妙,运用得如此神奇?

  鲜为人知的是,华北地雷战中,有一批科学技术人员。这些科技人员为地雷战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甚至是生命,其事迹与前方战士同样可歌可泣。

  冀中抗日根据地,地处大平原,没有山脉、湖泊,被日军重点驻兵的三条重要铁路包围着,又靠近日寇统治中心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成为开展游击战最为艰难的地区。1938年春,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八路军急需枪支弹药,在这种条件下,抗日军民被逼出了地雷战这个适合冀中平原的战法。

  可是,问题又来了,一没有人会造地雷,二缺少造地雷的器材、原料。这个时候,冀中军分区司令员吕正操想到了科学家,他找来了冀中军区二分区参谋长的张珍。

  张珍原名张学渊,曾在辅仁大学化学系当过教师,他认识不少北平、天津的爱国技术专家。张珍接受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的命令,秘密潜回北平,找到他的辅仁大学同学孙鲁,动员他和自己一起寻找、动员科学家到抗日根据地工作。孙鲁回到天津老家,在英租界找到熊大缜(熊大正)。孙鲁向熊大缜介绍冀中情况,熊大缜找到导师叶企孙。

  说到地雷战中的科学家,首先得说一说叶企孙。

  叶企孙,名鸿眷,字企孙。1898年生于上海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举人,国学造诣很深,对西方现代科学也颇有研究。叶企孙,1907年入敬业学校,1913年入清华学校,1918年在清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