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眼下就要进行的周围州县的征讨中,能否继续保持严格的军纪,是重要的考验,是收揽民心稳定浙西的关键。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十二日,元璋召集专门军事会议,发出训示,对各级将领告诫道:“仁义足以得天下,而威武不足以服人心。克敌虽要靠武力,安民则必用仁义。当初我进应天,秋毫无犯,所以能一举成功。今天新克婺城,百姓久经离乱,正应该加意抚恤,使他们乐于归附。这样,那些没有攻下的郡县才会望风归顺。我每每听到将领们下一城得一郡不妄杀一人,便喜不自胜。为将的能够以不杀为心,不但利国利民,而且个人蒙福,子孙昌盛。”于是各将领各回防地,整饬纪律,等待命令出击。
为了显示仁德之治,至正十九年(1359)三月初二,元璋发布宥囚之令,布告金华所属州县,除大逆无道及敌人之侦探照旧拘系外,其余罪无大小,一律释放。
赦免不等于宽纵。对于颁布的军令政令绝不敷衍苟且,绝不允许官玩将嬉。为节省粮食,元璋在平定金华后就颁布禁酿酒令,很多地方没有认真执行,特别是一些官员,更视若具文,而带头违犯的,正是枢密同佥元璋身旁第一员大将胡大海的儿子。元璋便命令将他逮捕,要军法从事。分省都事王恺提醒元璋,现在胡大海正在绍兴前线同张士诚拼杀,请赦免他的儿子,以安抚大海之心。元璋说:“我宁可使大海叛我,不可使我的法令不行。”遂亲自执剑将他儿子刺死。这个消息传出,全境震慑。所颁布的一切法令,便从之如流水,不敢有人玩忽。“执法必自贵近始”,这是中国法家所提出的一条重要法制原则,元璋认真执行了这一原则,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经过几个月的整顿建设,金华治理渐趋条理,元璋和他的队伍在浙西的声望和影响越来越高涨。
元璋在巩固建设金华根据地的同时,对周边的策略是:对东部的方国珍安抚拉拢;对南部处州、衢州引而不发;对北部的张士诚则是先打他个下马威,攻中求守。
至正十八(135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攻陷婺州不久,元璋便趁大军压境之威,派主簿蔡元刚和中书分省典签刘辰出使庆元(今宁波),面见方国珍,告以结好之意。方国珍与谋士商议:朱元璋勃兴江左,号令严明,所向奏捷。现在东下婺州,气势正盛,恐怕不敢与他抗衡。在自己方面说,北有张士诚为敌,南面陈友谅的部队已经到了福建汀州。不如表面顺从,以元璋势力为声援,也好作为对抗张士诚的凭借。于是在正月初二派使者带着黄金五十斤,白银一百斤,织金文绮一百端,并国珍致元璋书返聘金华,表示愿意奔走效劳,缔结盟好,共灭张士诚。对方国珍安抚外交的成功,为向张士诚重锤敲击准备好了外部条件。
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二十七日,派行枢密院判耿再成率兵屯驻处州路北部门户缙云,作伏虎踞关之态,亦进亦守。同日行枢密院同佥胡大海统兵北进,攻取张士诚南部门户诸暨城。张士诚守将华元帅兵败宵遁,万户沈胜投降,大海连战皆捷,兵进诸暨(改名诸全州)。接着向绍兴挺进。张士诚改变战法,以围魏救赵之术,二月初一兵发江阴,在元璋后院放火。守将吴良、吴桢兄弟以数千兵力面对士诚蔽江战舰,沉着应战。他们采取分围合击,歼其一部,乘机追杀的主动灵活战术,将士诚的部队打得溃不成军。不久,张士诚又几次向李文忠镇守的严州发动攻击,也没能得手。但胡大海绍兴围兵也困顿于坚城之下。这中间,西部战场也发生激战。先是陈友谅大将赵普胜乘朱张之战自池州、枞阳南下略地,而后徐达、俞通海等组织反攻,竟至一举收复池州。元璋在金华听到这个捷报十分高兴,随即升徐达为奉国上将军,同知枢密院事,升俞通海佥枢密院事。
第三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二、三蛟不成龙(6)
元璋树立了浙东西的根基。五月底,打算回到应天去。经过伤子之痛的考验,他看出胡大海的忠诚。胡大海这个人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善于用兵,而且不烧、不杀,不掠妇女,正可以委以重任,便决定留他镇守金华。临行,他将胡大海从绍兴前线召回;告诉他:“金华为浙东重地,我将要回应天,以你的才干,故而把这个驻守重任委托给你,同时把衢州、处州、绍兴的攻取机宜之权都交给你。宋伯颜不花守衢州,此人多智多谋,石抹宜孙守处州,此人善于笼络士人;绍兴为张士诚大将吕珍所据守。这三个人都是强劲之敌,非同等闲之辈,你万不可轻忽。你要与上将军、同佥常遇春同心协力,看准机会,设法攻取。”胡大海恭谨受命。
元璋在六月初八回到应天,已是日烤云蒸的季节。离开应天半年来,南面的推进和东面的据守都使他满意,池州的收复更是锦上添花。但是,谋士们汇报和谈论更多的,还是西部战场的压力越来越大。近来,俞通海攻击赵普胜受阻,使赵普胜在许多将领的心目中留下阴影,元璋不得不把思路引向陈友谅和赵普胜。根据他对赵普胜的了解,知道这个人勇而寡谋,而陈友谅则是以势挟主,上下之间互相猜忌,矛盾重重。他决定使用离间之计。赵普胜有个门客,通天文地理兵法谋略,很受尊重。元璋派人私下与他交结,然后写一封离间信给他,而有意转到赵普胜手中。赵普胜果然对门客产生怀疑。门客疑惧不安,便投奔了元璋。元璋的热情相待使门客大为感动,就把赵普胜的情况、与陈友谅的矛盾一五一十和盘托出,元璋赏了他大批金银,让他到友谅的亲信那里去离间友谅与普胜。普胜不知底里,还像往常一样,在友谅的亲信与使者面前表白自己的功劳,大有旁若无人的自得之色。这话可就添油加醋地传回到友谅的耳朵里,不由友谅不去忌恨普胜。八月和九月,赵普胜的将领连失无为、潜山二州县,并且传出赵普胜将要叛变的消息,友谅再也不能容忍。便传出命令,九月初五要到安庆视察。普胜亲迎于雁汉,待登舟拜见,被友谅拿下斩首,随即并吞了他的部队。元璋不费一兵一卒,杀他一员猛将,消除了自己一个心头之患。
浙东地区也不断传来胜利消息。
七月十四日,枢密院同佥常遇春率部攻打衢州。木栅鹿寨围其六门,造吕公车、仙人桥、长木梯、懒龙爪等攻城器具,一齐拥至城下,高与城齐。又在大西门、大南门城下挖地道通向城里。准备天上、地下一起进攻。元守将廉访使宋伯颜不花确实非同等闲,他束芦苇灌上油烧吕公车,架千斤称钩懒龙爪,用长斧砍木梯,使遇春登城将士难以推进。又筑夹城防地穴,阻塞了遇春的地下通道。就这样,双方每天攻防战斗,相持了两个月之久。到九月十七日,元枢密院判张斌遣人约降,主动打开城门,才将此城攻陷。
处州的平定要顺利得多。耿再成进驻缙云之后,石抹宜孙也完成布防。他令元帅叶琛屯缙云县桃花岭,参谋林彬祖屯葛渡,镇抚陈仲真屯樊岭,自东往西扼守处州与婺州交界处的三个要塞。另派元帅胡深驻守处州西部的龙泉,防止自衢州南下之敌抄它的后路。两方相持既久,石抹宜孙的兵士全无斗志,防守逐渐懈怠。元帅胡深首先投降。胡大海遂与耿再成联手南击,处州便于十一月十三日被攻陷。叶琛、石抹宜孙逃走,处州路所属七县先后陷落。
处州的攻陷,引出叶琛、章溢、刘基的出山辅佐朱元璋,引出刘基、宋濂、叶琛、章溢四先生的一大段故事。这就需要略费些笔墨。
说起刘基,在当时可真是鼎鼎大名。他是处州青田县人,字伯温,人们习惯称他的字。在当时和后世,人们把刘伯温看做是张良、诸葛亮一流的人物。
刘基生于元至大四年(1311),比元璋大十七岁。他是北宋扬国公刘光世的后人,世代书香门第。所以自幼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在乡间有“神童”之称。他十四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十七岁到石门书院刻苦攻读。在这里他不仅更深入地钻研了经史诗赋,而且几乎广泛涉猎了医卜星历等中国所有的学问,尤其潜心于兵书的研究和思索。有一个故事说,由于他对兵书的苦思和虔诚,竟至感动神灵,面前石壁忽然洞开,刘基随即闯入,越过崎岖,走过黑暗,光亮处蓦地闪出方丈石屋,屋壁大书“此石为刘基所开”,刘基奋力一拳,屋壁应手破裂,露出一只石匣,打开一看,原来是古抄兵书四卷。刘基携了石匣拔退疾走,而后一声巨响,石壁砰然紧合如故。说,这就是刘基辅佐朱元璋所用的兵书。故事虽然离奇,却透出刘基深山苦读的消息。
元顺帝至顺四年(1333)刘基考中进士。这年大都会试,还有一段刘基超凡记忆力的记载。一天,他在一个书铺中发现一部素所未见的天文兵法书籍,得老板同意,租借回寓所。在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后,第二天,将原书璧还。老板问起对这部书的高见,刘基侃侃而谈,重要引证都原文背诵,老板十分惊诧,情愿将书奉送,刘基说:“感谢厚意,此书已在我胸中了。”老板被惊呆了,逢人便宣扬他这段得到“神仙”惠顾的奇遇。刘基的博闻强记和对天文兵书的深厚造诣愈来愈具有神奇色彩。
由于元朝政府鄙薄汉人,蔑视儒生,刘基在闲居三年之后,才被选任江西高安县一个县丞。刘基不以官微自贱,通过周密察访,惩治了几个劣迹昭著的豪霸。府县官员受到豪强压力,不再让他管事,刘基便求贤拜师,增长学识。他访得进贤邓祥甫精于天文数术,就拜在门下称弟子,使这方面的学问又有进益。刘基终于在高安无法立足,于至正元年(1341)辞官回乡。
刘基的名声愈来愈大,至正十年(1350)被征为江浙行省儒学副提举兼当年乡试考官,不久又辞官。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部东下江浙,攻陷杭州,他的家乡处州青田也在扫荡之列。刘基毫不迟疑地接受元江浙行省授予的元帅府都事的任命,协助浙东宣慰副使石抹宜孙驻守台州。他痛陈招抚方国珍之害。但方国珍的财宝贿赂一路打通了元朝政府的上下关节,非但避免了刀兵相加,而且兄弟子侄各有升赏,刘基则以“伤朝廷好生之仁,擅作威福”的罪名,发往绍兴羁管。
至正十六年(1356),他被起任为江浙行省都事,协助石抹宜孙去平定处州“山寇”。龙泉县章溢、叶琛和丽水县胡深等几个朋友都集聚在石抹宜孙的帐下。他召募乡间子弟组成自己一支武装,通过分化瓦解、强攻计取很快把在处州活动多年的几股农民军平服了。战功上报朝廷,刘基很想借此机会得到重用,为朝廷平定这场大的叛乱。但是朝命下来,却是降职使用,改授处州路总管府判官,那原因自是没有金银买路。刘基已对元朝彻底丧失了信心。他带起愿意随从的将校,再次辞职回乡。
第三章 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二、三蛟不成龙(7)
元璋久闻刘伯温的大名。有一次他同李善长谈话,元璋问善长,汉高祖刘邦靠什么平定天下,善长说,由于善用“三杰”。元璋沉吟许久,说道:“先生是我萧何,徐达是我韩信,那么张良张子房该当是谁呢?”善长推荐金华宋濂,元璋说:“我听说过此人,可是不如青田刘伯温是个文武全才。”元璋离开金华回应天时,还提醒过胡大海注意刘基、章溢、叶琛、胡深等人的动向。处州和青田攻陷后,胡大海就把刘基等人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随即向应天呈递了一份礼聘刘基等人的荐书。元璋周围的谋士李善长、陶安等人特别赞誉刘基的兵法谋略举世无双。元璋大喜,随派樊观为特使带着礼品从应天赶奔处州而来。胡大海还未等元璋答复,便派处州总制孙炎亲自到了青田县武阳村。别看这位孙总制其貌不扬,铁黑的脸庞,还跛着一只脚,年仅三十多岁,但是很有才学,能言善辩,也算得江南一位名士。自从应天召见以来,很受元璋器重。此次来访,他相信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能说服刘基出山。对刘基来说,迈出这一步是很不容易的。皇帝圣明,臣罪当诛。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狂澜做砥柱,国破尽臣节,这是做臣子的本分。作为元朝的臣子,投奔新主人,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失节。自己已是皱皮老妇,怎么好去效仿那些妖冶佳丽的所为?况且,朱元璋对他态度如何,能否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政治抱负,都毫无把握。他想到八十岁的老母风烛残年,两个孩子,大的十二,小的十岁,都需要侍奉和教养,自己也是快五十岁的人,身体又不好,倘使这次再徒劳往返,岂不成为终生遗憾。反复考虑,决定不见孙炎。岂料这位制台大人好耐性,吃了闭门羹并不恼怒,回到金华后又几次三番遣使者拜见。刘基觉得过意不去,就以祖传宝剑相赠。孙炎将原物奉还,并以长诗一首作答,表示,宝剑应该献明主,为国家建功立业,自己实不敢当,同时附有万言长书,反复陈说元朝气数已尽,以及朱元璋“神武不杀”礼重士人的种种事实。这一切,使刘基颇为动情,他的勃勃雄心果然被激发起来。他想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具五气以成形,自当驰骏马驾轻车,周游四方,施展抱负,怎能寂寞山林,自甘颓唐,他又想到当年在杭州西湖,看到西北一片云,外赤内黄,经久不散,显然是天子气,照那天文分野,正在淮西,看现在元璋作为,不贪财货,不近女色,有类当初汉高祖,莫非天子气就应在此人身上?想到此,便有些高兴,遂吟诗一首。“结发事远游,逍遥观四方。天地一何阔,山川杳茫茫。众鸟各自飞,乔木空苍凉。登高见万里,怀古使心伤。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吟罢,不觉心胸中郁闷之气为之一舒。待孙炎再次亲自来访,刘基便扫地以迎,二人进行了长时间畅谈。不久,元璋的特使樊观也衔命到来,他传达了元璋敬重敦请之意,同时转呈了现任行省郎中陶安的劝驾诗。母亲也劝他:“不要以家为念。处衰乱之世,不辅真主,就是家庭也难得万全。”刘基决定面见朱元璋。手下兵勇请随同前往,刘基说:“天下事在我与所辅佐的人而已,何必要那么多人呢?你们以后要听我弟弟刘升及家人叶性的指挥,保境守土,不要为方国珍所得。我的事不必挂牵。”
再说章溢、胡深、叶琛。章溢和胡深同乡、同岁、同学。都是处州龙泉人,同生于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一起向理学家王毅学习程朱理学。二人都是龙泉著名文人。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大军横扫浙闽,处州百姓纷纷响应,章溢、胡深以及丽水叶琛、青田刘基都拉起部队,结寨自保。后来,他们都集合在石抹宜孙的麾下,联合镇压当地农民武装。在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进兵婺州的时候,章溢把部队交给儿子存道去统帅,自己起个匡山居士的别号,隐居匡山,静观待变,刘基也隐居在家,只有胡深和叶琛仍做着石抹宜孙的元帅,协助他防守。胡深投降后,胡大海把他送去应天,受到元璋隆重礼遇,授给他左司员外郎之职,让他重回处州,招集旧部,联络朋友,帮助稳定处州局势。同时派樊观为专使,礼聘刘基、章溢、叶琛。通过胡深的工作,刘、章、叶对元璋有了更多的了解,都决定北上应天,一展抱负。
宋濂此时也被礼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