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

第28章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第28章

小说: 5940-吕景琳正说洪武大帝朱元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武二年(1369)四月西征大军攻下凤翔之后,元璋调副将军常遇春回师与偏将军李文忠率部出塞北伐,攻打故元巢穴上都开平,以解除北平的威胁,并与西征相配合。六月初三日攻克开平,元顺帝北奔,遇春追袭数百里,大获全胜。七月初七日,常遇春自开平班师,到达柳河川,猝然得病而死,年仅四十岁。常遇春是仅次于徐达的开国元勋。一向勇敢善战,深得元璋倚重。他自己曾说,能率十万之众横行天下,故军中称他为“常十万”。原封鄂国公,死后追封为开平王。    
    山陕平定,扩廓帖木儿拥据西北,依然忠于故元皇帝,二者互为声援,威胁北方安全。洪武三年(1370)正月,以徐达为征北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邓愈为左副副将军,汤和为右副副将军,再次征讨。按照元璋布置,兵分两路:令徐达出潼关,自西安捣定西以取王保保;令李文忠出居庸关北追元主。使彼此自救,不暇应援。    
    洪武三年(1370)四月初八日,徐达大破扩廓帖木儿于甘肃定西县北乏沉儿峪,擒获其王、公、平章等官员一千八百余人,士卒八万,马五千余匹。扩廓帖木儿仅携其妻子数人北遁和林。于是,自河州以西吐蕃、朵甘、乌斯藏等部全部归附。    
    本月二十八日,元顺帝妥欢帖睦尔死于开平以北的应昌。年五十一岁,在位三十六年。皇太子爱猷识礼达腊嗣位为皇帝。    
    五月十六日,左副将军李文忠自开平趋应昌,获元顺帝孙买的里八刺及后妃、诸王、官属数百人,兵民五六万人,元嗣主北遁。六月二十日,以平定沙漠诏告天下。元朝残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    
    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初七,征虏大将军徐达、左副将军李文忠班师回京,元璋亲自到龙江关迎接慰劳。十一月十一日,在奉天殿大封功臣。元璋说道:“自起兵以来,诸将从朕披坚执锐以征讨四方,战胜攻取,其功何可忘哉!今天下既定,是用报以爵赏。凡今爵赏次第,皆朕所自定,至公而无私。如御史大夫汤和,与朕同里闸,结发相从,屡建功劳,然嗜酒妄杀,不由法度;赵庸从平章李文忠取应昌,其功不细,而乃私其奴婢,废坏国法;廖永忠战鄱阳时奋勇忘躯,与敌舟相拒,朕亲见之,可谓奇男子,然而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向,以邀封爵;佥都督郭兴不奉主将之命,不守纪律,虽有功劳,未足掩过。此四人只封为侯。平章李文忠,总兵应昌,逐前元太子远遁漠北,获其皇孙、妃嫔、重宝,悉归朝廷,此功最大,御史大夫邓愈,自幼相从,屡更任使,虽经摧挫,口无怨言。此二人者,宜列公爵。左丞相李善长,虽无汗马之劳,然事朕最久,供给军食未尝缺乏;右丞相徐达,与朕同乡里,朕起兵时即从,征讨四方,摧强抚顺,劳勋居多,此二人者已列公爵,宜进封大国,以示褒嘉。余悉据功定封。今日所定,如爵不称德,赏不酬劳,卿等宜廷论之,无有后言。”这次班爵行赏,封公者六人:进宣国公李善长为韩国公,进信国公徐达为魏国公,封常遇春之子常茂为郑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邓愈为卫国公,冯胜为宋国公。封侯者二十八人:汤和中山侯,唐胜宗延安侯,陆仲亨吉安侯,周德兴江夏侯,华云龙淮安侯,顾时济宁侯,耿炳文长兴侯,陈德临江侯,郭兴巩昌侯,王志六安侯,郑遇春荥阳侯,费聚平涼侯,吴良江阴侯,吴桢靖海侯,赵席南雄侯,廖永忠德庆侯,俞通源安南侯,华高广德侯,杨璟营阳侯,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康茂才于洪武三年随徐达西征定西,死于还师途中),朱亮祖永嘉侯,傅友德颍川侯,胡美豫章侯,韩政东平侯,黄彬宜春侯,曹良臣宣宁侯,梅思祖汝南侯,陆聚河南侯。各给铁券,子孙世袭。元璋所说的汤和嗜酒妄杀,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常州酒后怨言:“坐屋脊,左右顾。”而廖永忠之窥意向,邀封爵,则暗指居瓜步沉江之功。这些旧账重提,当时这些功臣们大约并未悟出什么深意。    
    十一月十三日,大宴诸功臣。酒酣饭罢,元璋对这些沙场骁将淮西旧人发表了意味深长的讲话,说:“创业之际,朕与卿等劳心苦力,艰难多矣。今天下已定,朕日理万机,不敢有丝毫安逸。卿等现在都安享爵位,优游富贵,也不可忘掉艰难之时。人之常情,每每是谨于忧患而忽于宴安,而不知忧患之来常始于宴安。今与卿等饮宴极欢,恐怕久而忘其艰难,故相戒勉。”第二天,徐达率诸将领前往谢恩,元璋在华盖殿赐坐慰劳,对他们说:“今天成就一统之业,都是你们各位将领的功劳。”徐达等赶忙起身跪地叩头,说道:“臣等起自田野,风云际会,追随上位左右。每次征战,都是奉了上位的成算,用兵次第,如以掌运指,待战事胜利结束,竟至不差毫分。这是天赐上位的圣智,非臣等所及。”元璋对自己的用兵战略也十分欣赏,于是乘机说道:“朕与卿等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并非有意于天下。渡江以后,见那群雄所为,强者纵于横暴,弱者不能自立,或荒淫于妇女,或贪残于货宝,剽掠嗜杀,徒为百姓之患。张士诚恃其财富,陈友谅恃其兵强,朕独无所恃,惟有不嗜杀,布信义,守勤俭,如果说有所恃,那就是诸将同心,共济艰危,故来者如归。这个仗怎么打法,曾有人劝朕先打张士诚,认为士诚近而友谅远,若先打陈友谅,张士诚必乘我之后。但他不知友谅志骄而剽悍轻死,士诚器小而狡猾怯懦。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故与友谅的鄱阳之战,宜于速决,我料定士诚必不能越苏州一步以为友谅之援。当时如果先攻士诚,则苏州并力坚守,友谅必空国而来,我必撤苏州之围而阻击,是我疲于应敌,事情就难办了。二寇既除,兵力有余,鼓行中原,应该是所向无敌。有人劝朕荡平群寇再取元都,尔等又想直捣元都,兼举陇蜀,皆未合朕意。朕所以命尔等先取山东,次及河洛,止潼关之兵,是因为王保保、张思道、李思齐皆是百战之将,未肯遽降。急之则并力于一隅,未易攻打。故出其不意,反旗而北,元兵落胆,不战而弃。然后西征,张、李绝望势穷,故不战而克。然王保保犹力战不屈,当初若未平元都而先与之角力,他们希望未绝,困兽犹斗,声势相闻,则胜负未可知也。”这里,与张士诚、陈友谅的战略决策稍有掠美之嫌,但北伐西征的布置确实匠心独运,严谨有序。几十年的学习与磨炼,元璋已经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位当之无愧的杰出战略指挥家。


第六章 先喂饱肚子再说先喂饱肚子再说

    洪武元年正月十三日,早朝已罢,元璋将刘御史中丞刘基召到便殿,说道:“十几年来,群雄角逐,生民涂炭。而今天下次第平定,恐怕要考虑一下百姓休养生息的事情。”刘基略一沉吟,答对道:“生民之道在于宽仁。”元璋说:“笼统讲宽仁,不讲实惠也无益。照我想来,宽民必须阜民之财,息民之力。具体说来就是节用,省役,明教化,禁贪暴。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仪,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刘基忙说道:“这正是所谓以仁心行仁政啊!”这个可以看做是朱元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安顿民生的二纲四目,其基本思路依然是轻徭薄赋。但元璋的思路却有一个明显特色,这就是创建一个小农社会的顽强努力。


第六章 先喂饱肚子再说一、怎么样让哀鸿填饱肚子(1)

    明朝开国,经济形势是严峻的。至正二十六年(1366),元璋从应天到家乡濠州省墓,一路“百姓稀少,田野荒芜”。洪武元年四月,元璋去北伐前线开封视察,几乎经常穿行在草莽之中。七月,徐达率部自开封北上,路经河南、山东、河北,沿途“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历史名城扬州被张明鉴等部队劫掠,只剩下十八户人家,徐州被元军血洗,男女老幼无一幸免。到明初依然是“白骨蔽地,草莽弥望”的鬼蜮之地。在中原,收殓葬埋骸骨成了政府的善政,百姓的义举。怨魂遍地,尸骸蔽野,往往夜间鬼火结队而行,使百姓夜惊,元璋为此亲撰《祭鬼文》。元璋慨然兴叹道:“平定中原并不困难,但民物凋丧,千里丘墟,既定之后,生息犹难,这正是劳思费神之处。”不但中原,湖广、四川等地区也是一片荒凉。湖广洞庭湖瘫域直到洪武末年尚且“土旷人稀,耕种者少,荒芜者多”。四川经过几十年战乱,也满目蒿菜,到洪武二十年,各州县仍然“居民鲜少”,就是肥沃的成都平原,也还有数万亩良田“荒芜不治”。江浙地区自从宋元以来经济发达,地辟人众,大家富室积聚深厚,对天灾人祸的抵御承受能力较强,但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连年争战,烧杀屠掠,百姓们出粮出夫,转输供应,同样也破坏严重,苦累不堪。就以杭州来说,它作为南宋都城曾经繁华似锦,在元代仍不失江南佳丽,到明初,则零落破败,许多昔日毂击肩摩熙攘喧嚣的街市,变为“草深尺余”、“狐兔为群”的凄清,到处是瓦砾,到处是废墟,明朝开国后一百多年尚不能恢复历史旧景。三吴中心城市苏州,也“里邑萧然,生计鲜薄”,如秋风收叶,雨打残荷。明朝开国后,南征与北伐在继续。残元部队长时间控制着东起辽东西至陕甘的广大区域,明昇政权存在到洪武四年,云南旧元梁王坚持到洪武十四年。山东、山西、北平、陕西等地区收复后,百姓们正经受着饥饿的折磨。初建的明帝国像一个重创久病的身躯,需要好好地医治调养。    
    为了稳定经济残破的北方新平定地区,元璋下令免除一年到三年的租税,对贫户饥民输谷赈济。洪武元年三月,山东平定,诏令免除三年赋税,使不少父老百姓感激涕零。多年来兵荒马乱,不管是元朝政府还是土匪军阀,只有科敛掠夺,哪有免税的道理?于是博兴等县的富民五十多人主动到南京谢恩。元璋立即接见了他们,说道:“朕以尔百姓劳苦,且连年饥馑,衣食艰难,才免去三年租税,就是要尔民安啊。现在尔等远来,艰苦跋涉,是把安尔等的反成劳尔等了,岂是朕的本心。尔等回去见了乡里长老把朕的意思相告,但心在朝廷就够了,不必来谢。”遂命礼部给予路费送回,并出榜禁止来京谢恩。这年七月,元璋到新平定的开封去视察,并面授北伐机宜,亲眼见到中原百姓流离失所、饥馑贫困的惨状,命令中书省急速调运粮食赈济孤贫老弱。随行中书省官员回说:“眼下北伐南征,各处急需粮饷,国家正常开销都很困难。”元璋告诉他们:“得民心者得天下。抚恤老幼,天下为人子弟父母者感悦诚服。如果任他们穷困而不周恤,他们为什么非要我这个皇上?现在缺的不是粮食,是一颗救贫恤弱的心。这是中原的当务之急,你们马上去办理。”洪武二年(1369)三月平定陕西,正值关中大饥。元璋命令立即调运粮食,每户发粟三石,一下子稳定了陕西的局势,使常遇春等西进部队一路顺风。    
    医治战争创伤的根本出路,还在于百姓归农,垦荒种植,恢复与发展农业生产。攻下元大都,元璋发布大赦天下诏,内称:“州郡人民,因兵乱逃避他方,田产已归于有力之家,其耕垦成熟者听为己业,若还乡复业者,有司于旁近荒田内如数给予耕种,其余荒田,亦许民垦辟为己业,免徭役三年。”这年年底,他提出“田野辟,户口增”恢复生产六字方针。说:“今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今日之急务。”他进一步确定地权,规定谁垦荒谁所有。“其耕垦成熟者听为己业”,即使过去曾拥有过很多田地,也“不许依前占据,只许尽力耕垦为业”。垦荒免除赋税徭役三年,已成为法定政策,洪武十三年和二十八年,还两次明令河南、山东、北平、陕西等省区和凤阳、淮安、滁州等府州“新开荒田,永不起科”,即永远免纳赋税。    
    鼓励之外,还采取了一些强制性措施。元璋下令将那些游手好闲、赌博无业的二流子加以逮捕监禁,关进“逍遥牢”,而后迫令归农,有的则迁于边远地方。那些有田不耕,任其荒芜的,则全家迁发“化外”,即荒凉边远地区充军。洪武五年(1372),发布诏令,解放奴婢,让他们归农垦种。而且明令,除去贵族、官僚之外,一般百姓之家,再不准买卖收养奴婢。    
    开荒垦种,劝民归农,是对地方官考核的重要标准。每年年底,要逐级上报垦田数字,以至某些州县官员责令下面增报垦田亩数,以作为自己做官政绩。    
    除去就地开垦,还实行移民垦荒。移民垦荒又称民屯。迁出民户的,主要是那些“地狭民多,小民无田以耕”的地区,如苏州、松江、嘉兴、湖州、杭州、温州等府,山西南部的几个州县。加入这个民屯大军的,还有降民、降卒、贬谪官吏、平民、被迫迁徙的江南富民。    
    大规模的组织移民屯垦始于洪武三年(1370),迁徙苏、松、杭、嘉、湖五府四千多无地民户往临濠开屯。临濠就是元璋的“龙兴之地”凤阳,洪武二年(1369)建为中都,但这里一片荒凉,所以成为首要的移民填实地区。前后迁发贫民、富民、有罪官吏有七次之多。仅洪武七年(1374)一次就从江南移来十四万人。迁民的总数不会少于二十万人。其他移民垦殖的重点地区,有南直隶的泗州、滁州、和州、庐州、淮安、扬州等淮南地区,北平布政司(今河北省)各府州,山东沿运河的东昌、临清等地区,水路交通干线河南彰德、卫辉、开封、归德等府。移民一般由政府提供路费,发放耕牛、农具、种子,并免除三年赋役。这些外来移民与土著居民分别管理,自成聚落,一般称之为某某屯,以与原来土著称为乡、社的村落相区别。这种称做某某屯的遗迹在现在中原地区的地名中还有不少残留(山海关以外称屯的村落多起于清代晚期)。    
    说到民屯,附带说一说军屯与商屯。    
    军士屯田,且耕且守(战),屯田积谷,以解决部队自身的给养供给,是历来的传统办法。汉武帝时候的朔方屯田、居延屯田、轮台屯田;汉宣帝时候赵充国河湟屯田;东汉明帝西域屯田都很有名。这种省转运、固防守的边镇屯田,一直到唐、宋延续不断。辽、金、元时期,少数民族由北部边远地区入主中原,腹心地区便成了他们的重兵驻守地区,这一向行于边疆的屯田制度,便随着驻军的分布而在内地展开。元璋所实行的军屯制度就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与完善起来的。在南京根据地时期,吴良、吴桢兄弟的江阴屯田,康茂才的龙江关屯田所提供的成功经验,也直接影响着后来全国全军屯田制度的建立。元璋的军事屯田,把军士编制、军事布防和开荒屯垦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度搞得很健全,组织搞得很严密。既完善了布防,又组织劳动人手开荒种地,恢复了生产。


第六章 先喂饱肚子再说一、怎么样让哀鸿填饱肚子(2)

    明代军屯是卫所兵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个卫所制度据说是刘基所设计的。规定,以五千六百人为一个卫,长官是指挥使。每一卫辖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人,长官称千户。每千户所辖十个百户所,每百户所一百一十二人,长官称百户。每百户所辖两个总旗,十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