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家族 作者:解力夫、张光勤-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下,福特公司又在对1949车型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推出了1950型福特车,在美国汽车市场上与通用的雪佛莱和克莱斯勒公司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1950年,由于这种福特新车型的出现,福特公司这一年的汽车总销量超过了150万辆,把克莱斯勒公司甩到了后边,离通用公司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布里奇是一个从不满足的家伙,他肯定又在搞新名堂了。”通用汽车公司的老板查尔斯·威尔逊看着自己面前的1950年度美国汽车市场销售情况报告不无担心地说,他非常了解自己当年的战友,现在已成为竞争对手的布里奇。
威尔逊的感觉是对的,亨利二世和布里奇玩了一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把戏,其实正在忙于设计和生产1952型福特车。朝鲜战争爆发后,通用公司、福特公司等美国企业又一次转人了战争轨道,开始大量生产各类军工产品。由于光顾了大发战争财,一贯以积极创新闻名于产业界的通用公司竟然没有去开发新的民用车型。而福特公司则是“两条腿走路”,新车于1951年在公众面前露面,1952年大批量投入市场,并占据了美国汽车市场的18%,这一年通用公司的市场份额为20%。与此同时,亨利二世还亲自写信给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明自己的反共立场是多么坚决,“爱国之心”是多么赤诚,当然更忘不了为福特汽车公司争取更多的战争订货。从此,亨利二世加强了公司和美国政府之间的联系,他本人也成了总统的密友。
“我应该让世界知道我,我也应该更多地了解世界。”亨利二世曾经这样说。当年他的祖父老亨利·福特为了能亲自掌握政权,曾经参加竞选参议员,后来,美国总统威尔逊曾经鼓动他准备竞选美国总统,凭借老福特在大众当中的良好形象,当时他距离美国总统的宝座可谓是一步之遥。现在的亨利二世虽有涉足政界的野心,可是这个识时务的年轻人也知道自己的总统梦恐怕是做不成的。尽管如此,他还是加强了和政界的联系。后来在总统竞选期间,他全力以赴地支持艾森豪威尔连任,并且获得了成功。作为回报,1953年,正当亨利二世忙于准备筹划福特汽车公司成立50周年庆典时,他接到艾森豪威尔总统亲自打来的电话,任命这个美国“最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和共和党最坚定的支持者为美利坚合众国驻联合国的副代表。在剑拔夸张的联合国会议上,亨利二世作为国家的代表和一名资本家与当时苏联的代表发生了几次交锋,从而在国际舞台上也开始引人注目,这种辩才应该归功于这些年来他为了塑造自己企业领袖的形象而做出的巨大努力。因为熟悉亨利二世的人都知道,原来他讲话稍稍有一点口吃。可是每天早晨,他都打开窗户,一边呼吸新鲜空气,一边大声朗读他的发言稿,这样持之以恒,很快就改掉了口吃的毛病。
“如果我们极力支持的候选人竞选总统失败怎么办?”艾森豪威尔的竞选成功后,亨利二世却在琢磨这个问题。一向沉默寡言的本森向兄长提出了一个建议:作为一名企业界的巨头,最好不要有太明显的政治倾向。当大选来临时,谁的呼声高,当选的可能性大就支持谁。
“那么如果两名竞选人旗鼓相当时怎么办?”
本森瞪大眼睛看着自己一向很崇拜的哥哥:“那么你我各自支持一个不就行了,反正无论谁当选都对我们家族和公司有利。”“如果将来美国再有第三个政党出现,那么比尔当然也有支持的对象了!”福特兄弟哈哈大笑。
就这样,虽然亨利二世参加了共和党,可是后来当民主党人肯尼迪登上总统宝座时,福特家族又开始支持肯尼迪,肯尼迪鉴于福特家族和白宫的良好关系以及考虑到福特公司的巨大影响,特地任命福特汽车公司当时的总经理、“神童小组”成员之一的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为美国国防部长,此时正值美国卷人越南战争,福特公司利用自己在政府内的巨大影响又开始发战争财。肯尼迪遇刺身亡后,亨利二世非常伤心,因为他“好不容易才建立了与年轻总统之间的亲密关系”,不过副总统约翰逊就任总统后,为了表明自己对民主党的支持,亨利二世干脆宣布脱离共和党加入民主党。总统当然是知恩必报,邀请亨利二世担任了“全国工商界联盟”主席的职位,使得亨利二世名正言顺地成为美国企业界的领袖。
在1968年的美国大选中,共和党人尼克松和民主党人汉弗莱针锋相对,难分胜负。按照以前那个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计划,身为民主党人的亨利二世没有再“变节”,而是继续以一个民主党人的身份坚决支持汉弗菜,支持尼克松的任务交给了弟弟本森,最后的结果是尼克松获胜。就在尼克松即将走马上任前,亨利二世和本森等人赶到华盛顿,为庆祝新总统上任举行了盛大的酒会,向新总统表明了效忠之意。尼克松当然也是个老谋深算的政客,于是盛情邀请亨利二世担任“全国自愿行动中心”的负责人和“总统劳资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后来的美国总统福特虽然和福特家族没有任何近远亲关系,可是和福特汽车公司上层人物的联系也非常密切。
亨利二世对美国政界施加影响的另一个得力工具是福特基金会。早在1936年,为了扩大福特家族的影响和活动范围,老福特建立了福特基金会,1942年时,这个组织的资产为3000万美元,比当时最有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要小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福特基金会获得了巨大发展,特别是福特公司决定把自己的股票公开上市后,大量的A股都掌握在了基金会的手中。根据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统计结果,到1973年,福特基金会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32.8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基金会,亨利二世和本森一起担任基金会的理事。福特基金会对美国政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基金会主席麦乔治·邦迪曾在1961-1965年间出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与当时的民主党政府一起策划了入侵古巴、干涉多米尼加内政乃至侵略越南等活动。基金会的财务主管泰维·贝尔则在肯尼迪政府中管理政府预算,后来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和联邦政府预算局局长克密特·戈登等人都是福特基金会的成员。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从60年代起,在历届美国总统的授意下,福特基金会成为研究中国事务的最积极的赞助者。据统计,仅在60年代,福特基金会对设在美国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的投资就达3000万美元,还有4000万美元投在了美国高等院校中的中国问题研究机构,如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并培养出了一大批所谓的“中国通”。
“请问福特先生,您把过多的精力投入政界是否是因为您在福特公司地位的削弱呢?”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名伶牙俐齿的记者突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亨利二世笑着看了看坐在自己身边的布里奇和克鲁索,然后对记者说:“我并不认为如此,我们几个人各司其职,配合非常默契。”
话是这么说,可是作为福特家族的继承人,不管从任何角度出发,亨利二世始终注意自己身边的这些天才们,维护自己的权威,维护福特家族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早在布里奇上任的时候,奥尼斯特·坎茨勒就提醒他要防止部下某个人的势力过于强大,尽管布里奇向亨利二世表明过自己的心迹,可是在这个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世界,又有多少人是值得信任的呢!“你想要害你的敌人,最省事的办法之一,就是再给他找更多的对手。”为了给布里奇找一个强的力的竞争对手,削弱布里奇的权力,福特公司的财务主管克鲁索被亨利二世提拔了上来,他被任命为公司“福特分部”的主管,实际上控制了新型福特车的设计、生产和制造的全过程。从会计职业中脱身出来的克鲁索对董事长的安排非常满意,他认为这是自己在退休前所拥有的唯一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所以他在自己的助手杰克·里斯的协助下全力以赴,研制出了一系列以普通大众和中产阶级为主要顾客的福特汽车,其中以“雷鸟”牌汽车最为有名。克鲁索还成立了公司的间谍机构,专门负责收集和侦察其他竞争对手的情报和动向。在克鲁索的努力下,在从1949至1953年的4年间,福特汽车就由原来的两条生产线和7种车型,发展到4条生产线和17种车型。就这样,尽管没有向布里奇的权威提出任何公开挑战,但是克鲁索的崛起使得亨利二世、布里奇和克鲁索之间形成了一种权力平衡关系,两员大将相互竟争,年轻的国王乐享其成。
在布里奇和克鲁索的全力推动下,福特公司把赶超通用公司的赌注押在了生产新一代轿车身上,根据布里奇的提议,新车被命名为“爱德塞”型。尽管招致了埃莉诺的极力反对,但是这种新型车的命名最后还是被确定了。然而,“爱德塞”这个带着悲剧色彩的名字又一次不例外地投下了阴影。1957年9月,在福特公司的“爱德塞”日上,这种中档新型轿车正式推出,可是却遭到了重大的挫折,由于经济危机对购买力带来的冲击,加上这种车的设计创意没有得到公众和新闻舆论的认可,所以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到1959年,“爱德塞”总共只售出了8.4万辆,不得不停止生产,为此,福特公司损失了3.5亿美元,这一巨大损失导致赶超通用公司的计划流产。1957年,劳累过度的克鲁索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并退出了福特公司的权力角逐,由亨利二世亲自选定的接班人麦克纳马拉取而代之。1960年,羽翼渐丰、权力欲望膨胀到极点的亨利二世来到布里奇的办公室,向老人宣称自己已经“学成毕业”,从而迫使布里奇辞职离开了公司,亨利二世还把“爱德塞”失败的原因算在了布里奇的身上。布里奇离任后不久,接班人麦克纳马拉在公司和官场之间选择了后者,亨利二世有些后悔让布里奇离开,他于是又亲自找到布氏,然而布里奇已经答应出任美国环球航空公司总裁。
1957年,福特公司新办公大楼的落成是一件令亨利二世非常高兴的事。这座12层的新大厦整整修建了两年之久,外面用玻璃装修得富丽堂皇。所以大家都习惯地称它为“玻璃大厦”。当大厦的设计师就楼层的设计安排征求亨利二世的意见时,亨利二世说:“高级管理人员的房间安排在最高一层。”于是,新的大厦建成之后,亨利二世的办公室设在大厦的顶层,大厅里还悬挂着老福特、爱德塞和亨利二世本人的巨幅画像,象征着三代福特在公司的绝对权威。
亨利二世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节俭,当年他和安娜结婚时接受的父亲赠送的那座佐治亚风格的住宅早已不对他的胃口了。1943年,夫妻二人就搬进了格罗西角普罗旺斯路的高级公馆,1955年,他们又买下了纽约长岛的一片有“小凡尔赛”之称的一片占地50英亩的庄园,1956年又在底特律湖滨路买下了号称是底特律最漂亮的建筑的一座别墅。像自己的父母一样,亨利二世也非常喜欢各式各样的艺术品,虽然他对此并不很在行。而从小就生活在浓重艺术气氛里的安娜则不然,她引导自己的丈夫在艺术世界里倘佯,为他们的一座座新公馆别墅收集了大量名画、古董和家具。夫妻二人甚至为了得到一件珍贵的艺术品远渡重洋,去欧洲旅行。所以在他们的收藏品中不乏精品,如拿破仑的第二个妻子凯瑟琳公主从普鲁士带来的餐具,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断头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用过的家具等,至于名画家的作品更是不胜枚举。底特律艺术学院就像当年把爱德塞夫妇作为艺术保护神一样,把亨利二世夫妇尊为该城的艺术先导。
安娜为福特家族生了三个孩子,1941年生了大女儿夏洛特,1943年二女儿安妮出生,1948年初,圣诞节刚过去没几天,在众人的盼望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不信邪的父母给这个孩子起名为爱德塞二世。如果说爱德塞夫妇在世时,追求向贵族生活靠扰,那么到了亨利二世这一代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是“贵族中的贵族”。他们经常全家出动,乘坐专机飞往欧洲旅行,在机场不仅有当地的官员富商迎接,甚至还有人献花,简直就像国家元首出访一样,而福特家族的所有成员把这些排场已经看得习以为常,就连亨利二世的几个孩子也觉得自己天生就和皇族的王子和公主没有什么区别。
老福特是一个坚定不移的禁酒主义者,虽然有人声称曾经看到过他一个人在车库偷偷喝酒。但是,或许是爱尔兰人的血液所带来的遗传基因,福特家族新一代的年轻人都嗜酒如命。不管是亨利二世、本森还是比尔,甚至就连多迪的家里也摆满了各种酒及酒具。亨利二世大权在握后,也开始酗酒,以至于经常在公共场合出丑。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们对母亲埃莉诺还是非常敬畏。爱德塞去世后,埃莉诺拒绝再婚,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她坚决反对自己的孩子们饮酒,所以这些“随随便便”的孩子们在她面前还是要收敛一下。每次得知她要来看望某个福特家族的孩子的消息,那么这一家人马上全体行动起来,把各个房间里的酒和酒具全部收起来。经常处于混乱状态、连勤快的仆人们也整理不及的房间,也一下子变得干净整洁。做完了这些准备工作,全家人就在门口排列成行,迎接埃莉诺的到来。埃莉诺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在了对艺术的爱好和积极倡导慈善事业上,此时她虽然已经是福特家族的长者,可是她从来不在众人面前拿腔作调,这个坚强而受人尊敬的女人1976年10月18日去世,比她的丈夫多活了33年,却没有在世界上为自己留下一个污点。埃莉诺去世后,福特家族每年的圣诞聚会宣告结束。家族的向心力不复存在。
1959年12月21日,亨利二世为自己18岁的长女夏洛特举行了进入社交圈的盛大交际宴会。这次耗资巨大的活动成为福特家族继老福特庆祝爱迪生博物馆建成典礼之后在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在南方佛罗里达州读书的福特大公主夏洛特临时飞回了底特律。这次宴会由亨利二世夫妇亲自筹划,原来计划让夏洛特和11岁的爱德塞二世一起跳第一支曲子,但是由于夏洛特嫌弟弟过于肥胖,所以姐弟俩闹起了矛盾,最后只好由亨利二世亲自陪女儿出场。美国汽车工业的另外两个巨头通用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都前来祝贺,奥尼斯特·坎茨勒以及其他上流社会的人士都参加了这个盛宴。整个晚会的场景是聘请法国著名室内设计师仿照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时代的风格设计的,仅仅为了装饰一间别出心裁的接待室就用了200万片新鲜木兰树叶。乘坐包机飞来助兴的全美最著名的管弦乐队献上了为晚会创作的新曲《夏洛特》。
“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盛宴!”评论家们说。前来采访的记者们简直不知道用什么词句来形容宴会的豪华和盛大,他们只好十分尴尬地公开了一些关于这次宴会的统计数字:来宾共计1270名,总共消耗了5000份三明治,2160个炒蛋,100磅牛肉丁,480瓶法国名酒……
盛极必衰,福特家族也同样摆脱不了这个自然规律。随着本森和比尔退出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亨利二世就成了家族中控制公司的唯一一人,本森和比尔对公司的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