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4251-鲁迅杂文精编 >

第20章

4251-鲁迅杂文精编-第20章

小说: 4251-鲁迅杂文精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回到寓里,做成文章,这就是进了后台还不肯放下青龙偃月刀;而且又将那文章送到中国的《申报》上来发表,则简直是提着青龙偃月刀一路唱回自己的家里来了。难道作者真已忘记了中国女人曾经缠脚,至今也还有正在缠脚的么?还是以为中国人都已经自己催眠,觉得全国女人都已穿了高跟皮鞋了呢?    
    这不过是一个例子罢了,相像的还多得很,但恐怕不久天也就要亮了。    
    解读    
    鲁迅有一篇杂文的题目叫《宣传与做戏》,说外国人论及中国国民性时,常说中国人“善于宣传”,这里的“宣传”其实是“对外说谎”的意思;但鲁迅认为,即使是“说谎”,也还要“有一点影子”,最可怕的是中国所有的是无影的凭空“做戏”,而“这普通的做戏,却比真的做戏还要坏”,因为“真的做戏,是只有一时;戏子做完戏,也就恢复为平常状态的”,而我们现在是时时刻刻做戏,台上做戏还不够,回到家里,还要“做”成文章,送到报刊上发表:“宣传与做戏”这四个字真是道破了中国的报刊的全部秘密。鲁迅在《伪自由书》里的一篇杂文,对我们在报刊上“日日所见的文章”也有一个十分透辟的分析:这些文章都很“难”读,因为“有明说要做,其实不做的;有明说不做,其实要做的;有明说做这样,其实做那样的;有其实自己要这么做,倒说别人要这么做的;有一声不响,而其实倒做了的。然而也有说这样,竟这样的”。因此,就像要有“看夜的眼睛”一样,在中国,也要学会“看报”的眼睛,否则是要上大当、吃大亏的。而鲁迅正有这样的眼睛,而且简直可以说是“金晴火眼”——说是“毒眼”也成。    
    鲁迅提出了一种“推背”式的读法:所谓“推背”就是“从反面来推测未来的情形”,以此法读报,就是“正面文章反看法”。……但鲁迅又提醒我们:报纸也会登些“无须‘推背’”的真实“记载”,这样真、假混杂,让你似信非信,才能取得“宣传”的效果,我们也就不免“胡涂”起来,要辨别报刊文章的真假也不容易。    
    ——钱理群《“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    
    


第四部分“友邦惊诧”论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象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二十一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南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解读    
    本文是一篇十分尖锐深刻的时事短评。鲁迅先生通过对“友邦惊诧”谬论反动实质的深入剖析和有力反驳,痛斥国民党反动政府诬蔑爱国学生运动的无耻谰言,揭露了他们投降卖国的奴才嘴脸,愤怒谴责了帝国主义妄图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    
    全文由正文和后记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针对敌人的论点进行驳斥,后记部分则主要驳斥敌人的论据。两部分紧密结合,构成一篇完整的驳论。    
    本文在艺术上的特色,其一是抓住论敌的要害,运用确凿的事实,针锋相对,逐层批驳。……鲁迅在揭露事实之后即引出敌人的谬论作为批驳的靶子。批驳时,先剖析“友邦惊诧”的实质,再揭露国民党政府投降卖国的反动嘴脸,以及“友邦”和“党国”相互勾结,镇压中国人民抗日爱国的罪行。最后引用报纸上的两则消息驳斥敌人的论据。文章有理有据,把敌人的论点和论据驳斥得体无完肤,有极强的战斗性。    
    其二是爱憎强烈,讽刺辛辣。这首先得力于反讽的运用,如“好个‘友邦人士’!”“文明”“秩序”等表现了强烈的讽刺和憎恨。其次,运用精炼传神的语言,模拟“友邦”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口吻回击敌人。……这些语言运用巧妙,穿插自如,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再次,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    
    ——梁国健《鲁迅作品手册》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