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西汉名将录 >

第5章

西汉名将录-第5章

小说: 西汉名将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王四年(前203年),韩信降服和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靠近楚国,如果不设立一个代理国王来治理它,那局势就不会稳定,我希望代理齐王,这会对形势有利。”当时,楚军正把汉王重重包围在荥阳,韩信的使节来了,刘邦打开书信,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辅助我,你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忙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正处在不利的形势,怎么能够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这样,就可能发生变乱。”刘邦也醒悟过来,转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干什么做代理国王!”于是派张良前去齐国,带着齐王的印信,就地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前去攻打楚军。由此,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大局得以稳定下来。 

  楚汉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项羽引兵解而东归,以为可以太太平平当他的霸王了。刘邦也想西行回国,张良、陈平建议说:“汉国已经有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归附。楚军兵疲粮尽,这是上天灭亡楚国的绝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应当趁此机会径直夺取楚地。如今放走项羽不攻,这就叫‘养虎自遣患’!”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汉王五年(前202年)冬,刘邦追击项王到达阳夏(今河南太康)把军队驻扎下来,和韩信、彭越约期合击楚军。到达固陵(村落名,在今河南太康县南),而韩信、彭越的军队没来会合。刘邦对张良说:“诸侯不遵守约言,怎么办呢?”张良回答说:“楚军将被粉碎,而韩信、彭越没有确定的领地,他们不来是当然的。君王如果能够与他们共分天下,现在立即可以把他们招来。如果不能,事态就难以预料了。君王如果能够把陈县以东直到海滨的地区全给韩信,把从睢阳以北到毂城的地区给彭越,让他们各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那楚国就容易打败了。”刘邦依计而行,韩信、彭越等诸侯兵很快地会师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经过垓下之战,全歼楚军,结束了楚汉战争,取得了争天下的最终胜利。

  汉王六年(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因张良没有作战之功,刘邦说:“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张良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汉书·张良传》)于是刘邦封张良为留侯。

  已经封过二十多位大功臣之后,其余日夜争功不决。许多将领常三三两两坐在沙地议论。因为依军吏计算,整个天下的地盘不够全部封赏,因而他们担心皇帝不能够给每一个有功的人都封赏。高帝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建议刘邦把他平生所憎恨,君臣也都知道的雍齿先行封为什方侯。这一来担心的人们高兴了。说:“雍齿尚且封侯,我们这些人不必担忧了。”

  天下统一后,刘邦与大臣商议国都应建在何处。刘敬建议建都在关中。而跟随高帝的左有大臣都是山东人,多数劝皇上都洛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殽、黾,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汉书·张良传》)刘邦犹豫不决。张良说:“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于是刘邦当天动身,往西定都关中(长安)。

  刘邦称帝后,一直觉得吕后所生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惠帝)生性懦弱,不像自己,而喜爱戚姬所生赵王如意,因此屡次想废掉太子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在封建社会太子韵废立往往关系政权的稳定,所以当时的大臣叔孙通、周昌等都犯颜强谏,但都没得到高帝的肯定。吕后很恐惶,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见效,最后逼张良给出主意。张良认为,这不是以口舌争所能解决的问题,建议让太子刘盈“卑辞安车”去迎请高帝很想招致但总也没请到的四位很有名望的贤人,须发皆白的四位老者——四皓,让他们跟随太子入朝,使高帝见到,表明太子刘盈得到民众拥护。这一着果然见效,高帝见到四皓跟随太子,看到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就放弃了废立的主意。

  此后张良多数时间称病不出,自言:“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汉书·张良传》)于是学道,不问政事。刘邦去逝后,吕后感激张良,令其强食其邑,并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汉书·张良传》)张良不得已,强食其邑。

  六年后张良去逝。谥文成侯。其子张不疑嗣侯。

  据正史记载,他曾经与韩信一同整理了春秋战国以来182家军事著作,还根据实际需要删定35家,开创了日后兵书整理注释的先河。

  由于张良的晚年活动鲜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关于张良的墓地,人们曾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确有一座张良墓,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似有一定来历。又据传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后世的戏曲、小说也有相似描写,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可见这种看法是有所依据的。

  建国以后,张良墓侧尚存张良庙,有山门3间,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呈四合院布局。庙内外共有石碑6通,墓区内有柏树209棵,杨树16棵。在“文革“期间,庙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杨树被砍伐做在桌椅。后来拆除庙宇的建筑材料在三义建了一所中学。1978年在修筑陇海铁路复线时又占去墓北边茔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树12棵,今剩有柏树197棵,杨树13棵。据对最大的柏树年轮考察,树龄约有230年左右。

  也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徐州沛县。据唐代《括地志》记载:“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又载:“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当初刘邦封侯的时候,曾许诺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但张良以在留城与刘邦首次相见为理由,要求封给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后葬于留城附近,应属合情合理的事情。这一看法以唐代文献为依据,且与史实较接近,也有一定说服力。 

  还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当地山水奇丽、林木清幽,是著名的风景区。据《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核以史实,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刘邦作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表白。综合上述记载,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岩山,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并不是不可能的。 

  此外,位于微山县微山岛西南部微山南麓也有张良墓,在微子墓南1。5公里处。墓下方上圆,红黄粘土加鹅卵石块筑成,夯土层次清晰,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题“汉留侯张良墓”,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墓东侧原有张良祠,“文化大革命”中拆除。

  与张良墓一样,张良庙也是为纪念张良而建。据说,最早的张良庙是由张良的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年,原址已无从考察。而今的张良庙位于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相传张良激流勇退后,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风格,在此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侯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庙有6大院,150余间殿宇,总面积14200余平方米,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总的布局是院院相连,亭阁星罗。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副。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它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现在已是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来到山前,青砖砌成为山门,可见上方横刻〃汉张留侯视〃5个朱红大字,大门左右刻着一幅对联:

  博浪一声震天地,

  圮桥三进升云霞。

  入山门,便踏上一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圮桥为黄石公捡鞋穿鞋一事。桥上有栏杆和靠椅,桥下流水潺潺。越过木桥,便是高大的保安观,入门后,左右有钟、鼓楼,院中央几立着〃灵霄殿〃,但见八角飞檐,琉璃瓦饰顶,彩绘拱斗屋檐,颇为壮观。殿侧分列〃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等配殿。

  从殿侧北面经过庭,便进入大殿所在院落。大殿雄伟庄严,上县〃明哲风高〃、〃帝王之师〃,殿门有对联:〃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quot;殿内原有张良塑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现有歌颂德条幅多幅。大殿前有拜殿,左右厢房对称而立。院内清幽、古雅。殿堂门楣遍布称颂的匾额,如〃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殿堂立柱饰有众多对联,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富贵不淫,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从北花园西南出去,地势升高,游客登上层层石阶,可见阶旁的摩崖石刻,石刻上留有明代赵文渊、清代林则徐,以及后来冯玉祥、杨虎城将军的诗文。登上山顶,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上的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

  点评:张良因多病,“未尝特将也”(没单独统帅过部队),而是“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刘邦称其:“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起着比将帅更有力地统帅军队的作用。


西汉名将:灌婴

  灌婴(?—前176年),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西汉开国功臣,大将,以力战骁勇著称。历任汉车骑将军、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封颍阴侯。 

  灌婴原为睢阳布贩,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灌婴投奔沛公刘邦,以中涓身份随其征战,在进击东郡及杜里的作战中,因为他斗志顽强,多立战功,被赐爵七大夫。又跟随沛公刘邦在亳南、开封、曲遇攻打秦军,急攻力战,赐爵执帛,号宣陵君。攻打阳武、洛阳、封锁黄河渡口,打败南阳郡守的军队,平定南阳郡。西进武关,战于蓝田,赐爵执圭,称为昌文君。 

  刘邦被封为汉王,入汉中,十月,拜灌婴为郎中、中谒者,跟随韩信还定三秦(参见刘邦还定三秦之战),攻下栎阳,降服塞王;在废丘围困章邯军;又东出临晋关,击降殷王;与项羽的作战(参见楚汉战争)中,在定陶以南打败了项羽部将龙且、魏相项他的军队,灌婴因此被赐为列侯,称昌文侯,食杜平乡。

  不久,又以中谒者的身份攻降下砀,战至彭城。由于刘邦只顾寻欢作乐,被项羽回师猛攻,大败而逃(参见彭城之战)。在成皋之战中,刘邦为抵抗楚的骑兵,建立骑兵部队,灌婴被选拔为骑兵将领。他率骑兵阻遏楚骑兵,激战于荥阳东,大胜而归。又偷袭楚军后路,截断楚军粮道。所部共斩杀敌军右司马、骑将各一人,楼烦将五人,连尹一人,都尉一人。这次战役有利于汉荥阳防线的稳定。灌婴也因此升为御史大夫。 

  汉王二年(前205年),灌婴率骑兵随韩信相国攻魏,继而参与攻齐(参见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在历下击破齐军,所部俘车骑将军华毋伤及将吏四十六人,攻降临淄,得齐守相田光。追齐相田横至嬴﹑博,破田横骑兵,所部斩骑将一人,生得骑将四人。继而攻下嬴﹑博,破齐将田吸千乘,所部斩杀田吸。又跟随韩信东攻龙且,所部斩龙且,生得右司马﹑连尹各一人,楼烦将十人,灌婴亲自生活捉齐亚将周兰。 

  平定齐地后,韩信自立为齐王,趁势攻入楚腹地,连克城邑。灌婴在下邳击败项声﹑郯公,接着斩杀薛公,攻下下邳。在平阳击败楚骑兵,攻降彭城,俘柱国项他,降留﹑薛﹑沛﹑酇﹑萧﹑相。又攻苦﹑谯,再次生俘亚将周兰。汉五年冬,与刘邦会师于颐乡(今河南鹿邑东)。跟随刘邦在陈地击败项羽,所部斩楼烦将二人,虏骑将八人。加食邑至二千五百户。 

  项羽兵败垓下逃走后(参见垓下之战),灌婴受诏率五千骑兵追项羽至东城,败项羽军,迫使项羽自杀,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羽,五人皆赐爵列侯。此战,俘虏左右司马各一人,士兵一万二千人,大获全胜。之后又攻下东城,历阳,渡江平定吴地、豫章和会稽等五十二县。 

  刘邦称帝后,赐灌婴邑三千户。同年秋,灌婴又击破燕王臧荼。第二年,攻陈,取楚王信。他的食邑也因军功而不断增加,终至二千五百户,被赐剖符为信,世代相传,号称颍阴侯。 

  此后,汉初所分封的异姓王,乘汉初立,反叛不断。灌婴以车骑将军职,随刘邦征讨韩王信。陈稀反叛,他斩将拔城。英布谋反,灌婴以车骑将军作为先遣队攻打英布军,擒斩英布许多重要将领,追击败军直到淮河沿岸。英布被粉碎,刘邦确定把颖阴五千户做灌婴食邑。灌婴跟随刘邦,共擒二千石的将吏十二人,自率部队击败敌人十六次,降服四十六座城邑,平定一个封国,两个郡,五十二县,食邑也升至五千户。 

  灌婴平英布之乱后,刘邦去世,灌婴以列候身份事孝惠帝和吕后。吕后去世,吕禄等听人乘机在长安谋反,齐哀王(刘襄,刘肥之子)举兵西进过逆。吕禄等听了这一消息立即派灌婴为将前去迎敌。但灌婴早有反诸吕之心,行至荥阳即屯兵不进,同绛侯周勃,丞相陈平等人通谋诛除诸吕,并把此事微露与齐哀王,齐哀王止兵,待绛侯等人诛杀诸吕之后,齐哀王引兵去,灌婴军亦还朝,同周勃,陈平共立代王为孝文帝(参见汉平诸吕之乱)。文帝加封灌婴三千户,赐黄金千斤,封为太尉。 

  三年后,绛侯周勃被免除相位后,由灌婴继任丞相之职。这年,匈奴大举入侵,灌婴率骑兵八万五千人前去讨伐,打退了匈奴兵。 

  公元前176年,灌婴死于相位,谥号懿侯。子平侯灌阿代颍阴侯。


西汉名将:冒顿

  冒顿(?—前174年)秦末汉初时期匈奴单于,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挛鞮氏。 

  冒顿是匈奴单于头曼的长子。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头曼得少子,欲废太子冒顿而立少子,于是让冒顿做了月氏(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个部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