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

第19章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第19章

小说: 元首与战争 作者:[英]戴维欧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在6月2日,希特勒在查理维尔讨论“红色方案”的时候,就对伦斯德说过,“假定英国愿意媾和,我将开始和布尔什维克最后算帐”。显然他越来越挖苦与斯大林签订的1939年8月条约。这条约是个终生保险方针,他曾坚定不移地为之贡献过,但是现在他觉得条约已经解决了问题,他觉得在法国的胜利会使他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俄国和英国问题与英国有分不开的牵连:俄国这个军事强国如果采取中立立场,英国就会被迫接受希特勒为这个讨厌的兄弟国家准备好了的那种不流血的失败。她的最后的“欧洲大陆短剑”,也将从她手中被打掉。
    1940年6月,希特勒仍然对英帝国有好感,这在当时是有充足证据的。最高统帅部和海军的档案提供了例证。这就是为什么凯特尔拒绝了旨在破坏英国食品供应的提议,为什么6月3日希特勒明确地禁止卡纳里斯对英国使用细菌战。   6月17月,约德尔的主要助手向海军参谋部进一步证实,
    “……元首决不打算彻底毁灭英帝国,因为英格兰的垮台会有损于白色人种。因而在法国失败后,就有了牺牲法国同英国媾和的可能性,条件是归还我们的殖民地,英国放弃在欧洲的影响。关于入侵……迄今为止元首尚未表示过任何这样的意图,因为他深知这种行动必然存在极端的困难。这也是最高统帅部还没有开始研究敌情或进行准备的原因。(空军总司令已经着手干了一些事情,如伞兵师的建成。)”
    希特勒还和鲁道夫赫斯罗罗嗦嗦地讨论了他对英国的友好态度,又和戈林一起谋划了一个对策,为了根据“国外目的”的需要,主动给英国十二个师——保卫她的帝国不受侵略。戈林批评了这个计划,认为毫无意义,因为英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军援作为依靠。
    希特勒顽固坚持自己的见解,即随着法国的沦陷,英国政府是会明白道理的。雷德尔海军上将催促他立即发动对英国主要海军基地的空袭,并准备从海上入侵,对于后者,空中优势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希特勒认为入侵是纯属多此一举。“不管怎样,英国总会屈服的。”6月25日,他的一位私人秘书写道:“元首打算不久对帝国国会作讲演。这可能是他向英国提出的最后一次呼吁。如果到那时他们还不改变主意,他就将毫不留情,立即动手。我觉得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解决英国问题,就是现在也使他痛心。如果他们自己明白道理,这事显然对他就容易多了。他们要是知道元首除了要求归还我们从前的殖民地,别无他求,也许会更容易接近……”在同一天,空军参谋长耶舒恩纳克将军对最高统帅部的入侵计划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因为“在他(耶舒恩纳克)看来,元首没有发动入侵的打算。”当约德尔作战局的一位空军参谋仍然催促耶舒恩纳克予以支持时,这位将军辛辣地回答;“那是最高统帅部的事。根本不存在任何入侵的问题,我不能为它白浪费时间。”
    希特勒觉得,歪曲的宣传使英国公众对他的战争目的产生错误理解。在一个民主国里,公众舆论——指公开发表的舆论——使得改变一个人的立场成为很难的事情;他这样的推理,也许在英国没有一个人有勇气承认对德宣战的错误。“不列颠人能推测到元首打他们国家是什么目的,当然是至关重要的。”6月30日赫维尔在给瑞士的朋友写信说,(这封信很重要,因为好象呈给了希特勒,请求同意。)“他们受了政治流亡者和思想自由的人们的哄骗,导致了这种悲惨的结局……现在他们理应尽其所能找到出路,挣脱困境。关键在于,英国人能领悟到元首的天才和伟大,不仅对德国而且对整个欧洲都有好处吗?他们能抑制住自己的忌妒与傲慢不把元首看作征服者而是新欧洲的缔造者吗?如果他们能,他们就会自动地得出这样的结论:元首不想消灭英帝国,象政治流亡者欺骗他们时所宣称的那样。”希特勒有意不久再给英国最后—次机会,赫维尔又写道。“如果他们继续沉迷于他们目前的愚蠢,那么只有上帝会帮助他们。”几天以后,威兹萨克在日记中对形势作了总结:“我们愿意到此结束,向英国伸出一只日耳曼的手,于是为我们威吓俄国人赢得更多的压力,俄国人目前正获得所有好处——这些好处都间接地不利于我们。此外,也许我们自动不愿承担既继承欧洲又继承英帝国的重担。‘征服英国——可是在什么时候?又为了什么?’一一元首的这个问题遭到别人的反驳,如冯·里宾特洛甫先生,还打了个比方,两棵大树挨在一起,无法长得茂盛。”在威兹萨克看来,英国不会屈服,除非被打倒在地——而且只能是丘吉尔被干掉之后。
    在“黑色森林”深处,元首在等待英国的消息,并且计划帝国的新边界。胜利已经属于他了,他觉得不收集战利品是没有道理的。他将把法国向后掷到1540年的边界。他亲自指示给两位地方长官约瑟夫·贝克尔和罗伯特·瓦格纳,秘密地吞并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的任何正式文告,都会促使墨索里尼对法国领土的胃口增大,甚至惹得贝当元帅把他的舰队和非洲殖民地交给敌人。同时,德军阻拦成千上万的法国难民返回这些省份;德国民政管理机构成立起来,所有法国官方抗议都被置之不理。许多希特勒本部的官员,如奥托·梅斯纳和鲁道夫·施蒙特,就出生在阿尔萨斯。
    难怪希特勒警告他的法律专家们,要“尽可能少写在纸上”,因为新德国要拥有自从中世纪末期以来就没有享受的西方边界,它将包括全部的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还有现代法国的大部分。希特勒所设想的边界线从松姆河三角湾向南伸延,它使德国占有了布伦、加莱和敦刻尔克这些英吉利海峡港口,佛兰德大部、全部洛林,弗朗什一孔泰和部分勃艮第,以至远到日内瓦湖。(希特勒还让约德尔的作战局草拟一个入侵瑞士的应急计划。)法国本身要缩减为一个由几个自治省结合起来的松散联盟。
    在和平解决办法的幌子下,希特勒还打算迫使亲轴心国的国家,还有他的先前的敌人,商定一个对犹太人问题的一致解决的办法。要求法国提供接收欧洲犹太人的海外领土——他认为马达加斯加最合适。希特勒在6月20日向雷德尔海军上将透露了这项决定,显然不久又透露给了里宾特洛甫和希姆莱,因为外交部的专家们在马达加斯加计划上风风火火地忙了整整一夏天,而且党卫军最高长官肯定向东方的警察当局的将军们发布了相应的指示。他告诉被解除军职的汉斯弗朗克总督,元首曾命令对波兰总督辖区的犹太人的清除,可以最后结束,因为这些犹太人,包括现在在波兰的,要被驱逐到国外。但是,地方长官格雷塞(新吞并的瓦尔特区的总督)却不高兴,因为他已经把二十五万犹太人聚在一起,赶到洛茨犹太人区,等待转移到总督辖区,如果再拖延一段时间,当年冬天他的管辖区医疗和食品供应会严重不足。但是,他答应,“他当然要遵守这些指示。”在一次克拉科夫会议上,党卫军斯特雷肯巴赫将军引述希姆莱的话说:“驱逐行动在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开始,取决于和平解决办法。”
    要把1940年夏天的政治和军事进展,同希特勒采取的工业——因而有了更宽广范围的——决策联系起来,是很难的。他在6月初以来的政治态度给人们这样一种感觉,通过外交手段可以说服英国屈服于他的意志。然而,在6月的第二个星期,他命令凯特尔、戈林和军火工业转向对英战争的特殊需要:必须全力以赴大量生产容克88轰炸机和潜艇。尽管弹药需要补充,而和平时期的消费品工业已经重新生产。陆军要马上裁减三十五个师,以为严重缺员的工业提供劳动力。
    此事反映出来的变幻无常的关键是俄国。约德尔觉得,希特勒的“猎人的本能”告诉他,斯大林对希特勒不怀好意,而且6月份俄国的行动两次助长了这些猜疑。12日,莫斯科向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发布一项最后通牒,四天之后,又向爱莎尼亚和拉脱维亚发了同样的最后通牒。苏联军队入侵了这些国家,并往罗马尼亚边界调集军队,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俄国还打算进一步行动。
    现在德国的石油供应真的有了危险。陆军情报局搜集到大量的报告,证明了俄国人要入侵德国,有消息说俄国正调聚重型坦克,准备越过边界,德国将收到交出默默尔的最后通牒。希特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法国的事实,一定使斯大林惊讶,因为在23日莫洛托夫通知德国,尽管早先答应避免在比萨拉比亚地区与罗马尼亚发起战争,可是现在苏联再不能迟延,已下定决心,“如果罗马尼亚政府拒绝和平解决,就使用武力。”俄国人还对布科维那提出领土要求,这使希特勒大为惊恐,这个地区从前属于奥地利王国,从未属于过帝俄;那里密集地居住着日耳曼族人。希特勒让里宾特洛甫帮助他回忆一下与斯大林1939年签订的条约内容,但是秘密议定书含糊得令人吃惊:“考虑东南方时,苏联一方强调它对比萨拉比亚的兴趣。德国一方宣布它对这些地区完全无政治兴趣。”“地区”——字上的复数形式令人尴尬,但是议定书上有里宾特洛甫的签字,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巴尔干国家的战争。莫洛托夫同意把俄国的要求限制在布科维那北部,在德国的压力下,罗马尼亚政府于28日屈服于强权。
    关于俄国的这两项举动——进入巴尔干国家和罗马尼亚东部——希特勒向他的副官们发泄了他在所有的公众场合不能发泄的私愤。他把这些称作俄国攻打西欧的第一步,必须严肃对待。“这是俄国在设法保卫她的侧翼。”1939年秋天以来,斯大林已经吞并了二十八万六千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达二千多万。
    6月末,希特勒曾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有过多次私下谈话,有几次哈尔德将军也参加了。哈尔德所担心的是俄国日益增长的好战性,她沿1939年9月的波兰分界线的兵力不断增加,还有她的庞大军备计划,他指出,东部剩下的几个师连海关任务都难以承担,他要求在那里增加德军兵力。6月23日,希特勒和勃劳希契详尽地讨论了这个问题——冯·洛斯堡上校为他们的决定作了长长的记录。希特勒决定,陆军要从—百五十五个师减少到一百二十个师(但行将解散的三十五个师中有二十个师,在必要的时候接到通知就马上恢复活动),他指示,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要增加一倍——做这样的准备很有趣,至少有十七个师要和格奥尔格·冯·库希勒将军的第十八军团的司令部一起驻扎在东方。要使俄国人确信,这次调遣不过是“转移回国。”
    希特勒对政治形势的估计是,如果英国继续打下去,只是因为她企图以此把美国和俄国拉到她这边。两天以后,发现哈尔德向他的参谋部把新形势简略汇报成:“德国在东方的惊人力量。”在
6月25日给三个集团军司令下达的命令中,冯·勃劳希契将军不关痛痒地谈到,各级组织的变化结果将是“一部分在占领区,一部分在德国,一部分在东方。”在哈尔德28日给勃劳希契的一封信里,(此信摘自一本内部发行的英国专著,但是不在归还给德国的档案中,它可能仍在英国人手里。)讨论第十八军团向东方转移的主要原因,他写道:“此次调动,近期目的在于显示德国陆军确确实实存在;但是不表示出公开的敌意态度很重要。”两天以后,他明确地告诉威兹萨克,德国一定要严密注视东方。“英国大概要在显示显示军事力量之后,才能屈服,从而听凭我们自由处理东方。”(在哈尔德的公开发表的日记中,他对这段引述作了注释,说明这是威兹萨克向,他转述希特勒的话,但是拿它和1940年7月3日的记载一对照,这种解释是难以成立的.)7月3日,哈尔德在讨论东方问题时,更为直率。“必须从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军事上打击俄国的角度去研究,逼她承认德国在欧洲的支配作用。”
    坦能堡作为大本营驻地,不能引起希特勒多大兴趣。大本营建在“黑色森林”的幽深之处,有几幢木头营房,半地下的混凝土房区。高高的松树在风中发出阵阵呼啸,不时下起倾盆大雨。他从6月28日住在这里,一个星期里没几天见到过阳光。在约德尔的作战局潜心研究击败英国的根据的同时,希特勒开始准备返回柏林给帝国国会作的演讲。
    意大利大使在这里拜见了他,希特勒暗示,德国的“重大新任务”刚刚开始,这话再明确不过了。事实上,他并没有决定该转向哪一条路。他对施蒙特说过,他在反复考虑要不要打俄国。这位德军副官后来和贝罗在细雨蒙蒙的森林里闷闷不乐地散步时,把这事告诉了他。(这次交谈的情景在这位空军副官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次交谈又为确定希特勒当年夏天在历史的急流中,什么时候说了预示性的话起了帮助作用。)希特勒还好象和他的外交部长讨论过这种可能性,而且约德尔作战局的一个成员——是否按希特勒的直接命令,现在搞不清楚一一开始秘密草拟一项最高统帅部攻打俄国的计划。(此人是伯思哈德.冯,洛斯堡上校,关于他的计划(“弗里茨行动”)见下文。)
        到1940年6月末,希特勒开始怀疑英国有没有屈服的意向;到7月的第一个周末,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已是否定的了。
    不仅德国通过瑞典的非官方试探被拒绝了,希特勒的情报机关还监听到,英国对教皇要居间调停的提议作了正式答复。7月3日,丘吉尔的海军向在米尔斯克比尔的法国舰队残余开了火,打死一千一百五十名法国水兵,足以表现出英国决心之大;希特勒也是这种性格,这消息响亮清楚地传到了他那里。同时,在法国缴获的同盟国文件:清楚明白地证明了英国正准备用何种方式进行战争:在最高军事会议的记录中有关于1939年11月的一次会议,会上张伯伦曾透露了英国空军部制出了一个使用远程轰炸机炸毁鲁尔的计划,估计百分之六十的德国工业集中在那里。进行了空中拍照;做了整个地区的石膏模型。计划中的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攻势将要持续了几个月,而且张伯伦承认将不可避免地使德国居民生活遭受惨重损失,从世界舆论观点看,这是个缺点。法国作战部长达拉第担心,德国的报复会最为严重地落在法国身上,曾请求英国三思而后行。
    希特勒的情报人员曾从法国外交部正在窗外焚毁的档案中,发现了6月16日丘吉尔和英国空军元帅们访问巴黎期间,达拉第所作的记录。“……丘吉尔认为,(德国的)凸形地带可以象1918年那样用警戒线围住。我向他解释,这两次战争不可同日而语。与他的将军们就技术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他们向我断言,用轰炸鲁尔的方法,可以延缓德国对法国的入侵。我反驳说,确信这种观点是荒唐的。德国人感兴趣的只是加紧进入法国,然后干掉英国。他们毫不在乎鲁尔的损失,现在他们才不会让战利品从他们的指缝中溜掉……必须在这里保卫伦敦。空军元帅朱伯特·德,拉·弗蒂和丘吉尔加以反驳,他们指出保卫英国兵工厂的重要性……”雷诺打给丘吉尔的最后一封紧急电报,呼吁英国皇家空军停止对鲁尔的无益轰炸,而派飞机直接援助现在正孤立无援地与德国人作战的法国步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