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都畿汝防御观察使。领汝州,东都留守兼之。
河阳三城节度使。治孟州,领孟、怀二州。
宣武军节度使。治汴州,管汴、宋、亳、颍四州。
义成军节度使。治滑州,管滑、郑、濮三州。
忠武军节度使。治许州,管许、陈、蔡三州。
天平军节度使。治郓州,管郓、齐、曹、棣四州。
兗海节度使。治兗州,管兗、海、沂、密四州。
武宁军节度使。治徐州,管徐、泗、濠、宿四州。
平卢军节度使。治青州,管淄、青、登、莱四州。
陕州节度使。治陕州,管陕、虢二州。
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华州刺史领之。
同州防御长春宫使。同州刺史领之。
凤翔陇节度使。治凤翔府,管凤翔府、陇州。
邠宁节度使。治邠州,管邠、宁、庆、鄜、坊、丹、延、衍等州。
泾原节度使。治泾州,管泾、原、渭、武四州。
朔方节度使。治灵州,管盐、夏、绥、银、宥、丰、会、麟、胜、单于府等州。
河中节度使。治河中府,管蒲、晋、绛、慈、隰等州。
昭义军节度使。治潞州,领潞、泽、邢、洺、磁五州。
河东节度使。治太原府,管汾、辽、沁、岚、石、忻、宪等州。
大同军防御使。云州刺史领之,管云、蔚、朔三州。
魏博节度使。治魏州,管魏、贝、博、相、澶、卫六州。
义昌军节度使。治沧州,管沧、景、德三州。
成德军节度使。治恆州,领恆、赵、冀、深四州。
义武军节度使。治定州,领易、祁二州。
幽州节度使。治幽州,管幽、涿、瀛、莫、檀、蓟、平、营、妫、顺等十州。
山南西道节度使。治兴元府,管开、通、渠、兴、集、凤、洋、蓬、利、璧、巴、
阆、果、金、商等州。
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管襄、复、均、房、邓、唐、随、郢等州。元和中,淮、
蔡用兵,析邓、唐二州别立一节度。
荆南节度使。治江陵府,管归、夔、峡、忠、万、沣、朗等州,使亲王领之。
剑南西川节度使。治成都府,管彭、蜀、汉、眉、嘉、资、简、维、茂、黎、雅、
松、扶、文、龙、戎、翼、邛、帯⒁Α㈣稀⒐А⒌薄⑾ぁ⒎睢⒌⒕驳戎荩骨淄趿
之。
剑南东川节度使。治梓州,管梓、绵、剑、普、荣、遂、合、渝、泸等州。
武昌军节度使。治鄂州,管鄂、岳、蕲、黄、安、申、光等州。
淮南节度使。治扬州,管扬、楚、滁、和、舒、寿、庐等州,使亲王领之。
浙江西道节度使。治润州,管润、苏、常、杭、湖等州。或为观察使。
浙江东道节度使。治越州,管越、衢、婺、温、台、明等州。或为观察使。
福建观察使。治福州,管福、建、泉、汀、漳等州。
宣州观察使。治宣州,管宣、歙、池等州。
江南西道观察使。治洪州,管洪、饶、吉、江、袁、信、虔、抚等州。丧乱后,时
升为节度使。
湖南观察使。治潭州,管潭、衡、郴、、连、道、永、邵等州。
黔中观察使。治黔州,管涪、溪、思、费、辰、锦、播、施、珍、夷、业、溱、南、
巫等州。
岭南东道节度使。治广州,管广、韶、循、岗、恩、春、贺、潮、端、藤、康、封、
泷、高、义、新、勤、窦等州。
岭南西道桂管经略观察使。治桂州,管桂、昭、蒙、富、梧、浔、龚、郁林、平琴、
宾、澄、绣、象、柳、融等州。
邕管经略使。治邕州,管邕、贵、党、横、田、严、山、峦、罗、潘等州。
容管经略使。治容州,管容、辩、白、牢、钦、岩、禺、汤、瀼、古等州。
安南都护节度使。治安南府,管交、武峨、粤、芝、爱、福禄、长、峰、陆、廉、
雷、笼、环、崖、儋、振、琼、万安等州。
上元年后,河西、陇右州郡,悉陷吐蕃。大中、咸通之间,陇右遗黎,始以地图归
国,又析置节度。
秦州节度使。治秦州,管秦、成、阶等州。
凉州节度使。治凉州,管西、洮、鄯、临、河等州。
瓜沙节度使。治沙州,管沙、瓜、甘、肃、兰、伊、岷、廓等州。乾符之后,天下
乱离。礼乐征伐,不自朝廷。禹迹九州,瓜分脔剖,或并或析,不可备书。
今举天宝十一载地理。唐土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
南北如前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汉地东至乐浪、玄菟、,今高丽、渤海是也。
今在辽东,非唐土也。汉境西至燉煌郡,今沙州,是唐土。又龟兹,是西过汉之盛也。
开元二十八年,户部计帐,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有三。羁縻州郡,不在
此数。户八百四十一万二千八百七十一,口四千八百一十四万三千六百九,应受田一千
四百四十万三千八百六十二顷一十三亩。虽未盈两汉之数,晋、魏以来,斯为盛矣。永
泰之后,河朔、陇西,沦于寇盗。元和掌计之臣,尝为版簿,二方不进户口,莫可详知。
今但自武德已来,备书废置年月。其前代沿革,略载郡邑之端。俾职方之臣,不殆于顾
问耳。
十道郡国
关内道一 河南道二
关内道
京师 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隋开皇二年,自汉长安故城东南移二十里置新都,
今京师是也。城东西十八里一百五十步,南北十五里一百七十五步。皇城在西北隅,谓
之西内。正门曰承天,正殿曰太极。太极之后殿曰两仪。内别殿、亭、观三十五所。京
师西有大明、兴庆二宫,谓之三内。有东西两市。都内,南北十四街,东西十一街。街
分一百八坊。坊之广长,皆三百余步。皇城之南大街曰硃雀之街,东五十四坊,万年县
领之。街西五十四坊,长安县领之。京兆尹总其事。东内曰大明宫,在西内之东北,高
宗龙朔二年置。正门曰丹凤,正殿曰含元,含元之后曰宣政。宣政左右,有中书门下二
省、弘文史二馆。高宗已后,天子常居东内,别殿、亭、观三十余所。南内曰兴庆宫,
在东内之南隆庆坊,本玄宗在籓时宅也。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
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宫之西南隅,有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禁苑在皇城之北。
苑城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三十里,东至灞水,西连故长安城,南连京城,北枕渭水。苑
内离宫、亭、观二十四所。汉长安故城东西十三里,亦隶入苑中。苑置西南监及总监,
以掌种植。
京兆府 隋京兆郡,领大兴、长安、新丰、渭南、郑、华阴、蓝田、鄠、盩厔、始
平、武功、上宜、醴泉、泾阳、云阳、三原、宜君、同官、华原、富平、万年、高陵二
十二县。武德元年,改为雍州。改大兴为万年,万年为栎阳,分栎阳置平陵,以渭南县
属华州,分醴泉置温秀县,分云阳置石门县。二年,分万年置芷阳县,分蓝田置白鹿县,
分泾阳、始平置咸阳县,分高陵置鹿苑县,改平陵为粟邑县,分醴泉置好畤县,分盩厔
置终南县。三年,改白鹿为宁人县,分蓝田置玉山县,分始平置醴泉县。仍分武功、好
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分温秀、石门二县置泉州。四年,改三原为池阳。五年,
复以华州之渭南来属。六年,改池阳为华池县。七年,废芷阳入万年县。贞观元年,废
鹿苑入高陵县,废宁人、玉山入蓝田县,改云阳为池阳县,改华池为三原县。废稷州,
以武功、好畤、盩厔三县来属。八年,废粟邑入栎阳县,废终南入盩厔县,废云阳入池
阳县。仍改池阳为云阳县。废上宜入岐州之岐阳县。十七年,罢宜州,以华原、同官二
县来属。二十年,又置宜君县。永徽二年,废宜君县。乾封元年,置明堂、乾封二县。
咸亨元年,置美原县。文明元年,置奉天县。天授元年,改雍州为京兆郡,其年复旧。
二年,分始平、武功、奉天、盩厔、好畤等县置稷州;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富平、
美原等县置宜州。大足元年罢,以鸿、宜、鼎、稷四州依旧为县,以始平等十七县还隶
雍州。长安二年,废乾封、明堂二县。景龙三年,以邠州之永寿、商州之安业二县来属。
景云元年,复以永寿属邠州,安业隶商州。开元元年,改雍州为京兆府,复隋旧名。四
年,改同州蒲城县为奉先县,仍隶京兆府。天宝元年,以京师为西京。七载,置贞符县。
十一年废。旧领县十八,户二十万七千六百五十,口九十二万三千三百二十。天宝领县
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
光德坊。去东京八百里。
万年 隋大兴县。武德元年,改为万年。乾封元年,分置明堂县,治永乐坊。长安
三年废,复并万年。天宝七载,改为咸宁,乾元复旧也。
长安 隋县。乾封元年,分为乾封县,治怀直坊。长安三年废,复并长安
蓝田 隋县
渭南 隋县。武德元年属华州,五年复隶雍州。天授二年置鸿州,分渭南置鸿门县,
凡领渭南、庆山、高陵、栎阳、鸿门五县。寻废鸿门县,还入渭南。大足元年,废鸿州
入雍州也
昭应 隋新丰县,治古新丰城北。垂拱二年,改为庆山县。神龙元年,复为新丰。
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七载,省新丰县,改会昌为昭应,治温泉宫之西北
三原 隋县。武德四年,移治清谷南故任城,改为池阳县。六年,又移故所,改为
华池县,仍分置三原县,属北泉州。贞观元年,废三原县,仍改华池县为三原县,属雍
州。九年,置高祖献陵于县之东南。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年,隶京兆府
富平 隋县。天授二年,隶宜州。大足元年州废,还隶雍州。景云二年,置中宗定
陵于县界
栎阳 陈万年县。武德元年,改为栎阳。二年,分置粟邑县。贞观八年,废粟邑并
栎阳。天授三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隶雍州
咸阳 隋废县。武德二年,复分泾阳置。初治鲍桥,其年,移治杜邮。天授二年,
则天以其母顺陵在其界,升为赤,神龙初复
高陵 隋县。天授二年,隶鸿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泾阳 隋县。天授二年,隶鼎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醴泉 隋宁夷县,后废。贞观十年,置昭陵于九嵕山,因析云阳、咸阳二县置醴泉
县。天授元年,改隶鼎州。大足元年,还雍州。宝应二年,又置肃宗建陵,在县北之凭
山
云阳 隋县。武德元年,分置石门县。三年,于石门县置泉州,领石门、温秀二县。
贞观元年,废泉州,改石门为云阳,改云阳为池阳,并属雍州。八年,废云阳,改池阳
复名云阳
兴平 隋始平县。天授二年,隶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景龙四年,中宗送金城
公主入蕃,别于此,因改金城县。至德二年十月,改兴平县
鄠 隋县
武功 隋县。武德三年,分雍州之武功、好畤、盩厔、扶风四县置稷州,因后稷封
邰为名。其年,割郇州之郿、凤泉二县来属。四年,又割岐州之围川、凤泉属岐州,以
盩厔、好畤、武功三县属雍州。天授二年,置稷州,领武功、始平、奉天、盩厔、好畤
五县。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好畤 武德二年,分醴泉县置,因汉旧名,属雍州。三年,改隶稷州。贞观元年,
复属雍州。天授二年,复隶稷州。大足元年,还属雍州
盩厔 隋县。武德三年,属稷州。贞观三年,还雍州。天授二年,属稷州。大足元
年,还雍州。天宝元年,改为宜寿县。至德二年三月十八日,复为盩厔
奉先 旧蒲城县,属同州。开元四年,以管桥陵,改京兆府,仍改为奉先县。十七
年,制官员同赤县。宝应二年,又置玄宗泰陵于县东北
奉天 文明元年,以管乾陵,分醴泉置。天授二年,隶稷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华原 旧宜州,领华原、宜君、同官、土门四县。贞观十七年,省宜州及土门县,
以华原、同官属雍州。宜君属坊州。垂拱二年,改华原为永安县。天授二年,又置宜州,
领永安、同官、富平、美原四县。大足元年,废宜州,县还雍州。神龙元年,复为华原
县
美原 旧宜州土门县,贞观十七年废。咸亨二年,又割富平、华原及同州之蒲城县
置,改为美原县。天授二年,又属宜州。大足元年,还雍州
同官 属宜州,贞观十七年,改属雍州。天授二年,改属宜州。大足元年,还属雍
州。
华州上辅 隋京兆郡之郑县。义宁元年,割京兆之郑县、华阴二县置华山郡,因后
魏郡名。武德元年,改为华州,割雍州之渭南来属。五年,改渭南还雍州。垂拱元年,
割同州之下邽来属。二年,改为太州。神龙元年,复旧名。天宝元年,改为华阴郡。乾
元元年,复为华州。上元元年十二月,改为太州,华山为太山。宝应元年,复为华州。
旧领县二,户一万八千八百二十三,口八万八千八百三十。天宝领县三,户三万三千一
百八十七,口二十一万三千六百一十三。在京师东一百八十里,去东都六百七十里。
郑 隋县。华阴 隋县。垂拱二年,改为仙掌县。天授二年,分置同津县于关口,
长安中废。神龙元年,复为华阴。上元元年,改为太阴县。宝应元年复旧。下邽 隋县。
旧属同州,垂拱元年来属。
同州上辅 隋冯翊郡。武德元年,改为同州,领冯翊、下邽、蒲城、朝邑、澄城、
白水、郃阳、韩城八县。三年,分朝邑置河滨县,分郃阳置河西县,分澄城置长宁县。
仍割河西、韩城、郃阳三县,于河西置西韩州。九年,分冯翊置临沮县。贞观元年,省
河滨、临沮二县。八年,省长宁县,废西韩州,以郃阳、河西二县来属。垂拱元年,割
下邽属华州。开元四年,割蒲城县属京兆府。天宝元年,改同州为冯翊郡。乾元元年,
复为同州。乾元三年,以蒲州为河中府;割朝邑县入河中府,改河西县为夏阳县,又属
河中府。旧领县九,户五万三千三百一十五,口二十三万二千一十六。天宝领县六,户
六万九百二十八,口四十万八千七百五。在京师东北二百五十五里,至东都六百二里。
冯翊 隋县
郃阳 隋县。武德三年,割属西韩州。贞观八年,复属同州
白水 隋县
澄城 隋县
韩城 隋县。武德七年,割属西韩州。八年,自河西县移西韩州理于此,领韩城、
郃阳、河西三县。贞观八年,废西韩州,以韩城等三县复还属同州也
夏阳 武德三年,分郃阳于此置河西县。乾元三年,为夏阳。
坊州上 隋上郡之内部县。周天和七年,元皇帝作牧鄜州,于此置马坊。武德二年,
分鄜州置坊州,以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改为中部。乾元元年,复为坊州。旧领县二,
户七千五百七,口一万一千六百七十一。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二千四百五十八,口十二
万二百八。在京师东北三百四十七里,去东都九百四十八里。
鄜城 隋县。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属坊州
中部 隋曰内部。武德元年,属鄜州。二年,改为中部,属坊州
宜君 旧属宜州。贞观十七年废,二十年复置,属雍州,管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