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名著电子书 >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

第143章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第143章

小说: 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郎。武德定令,中书门下侍郎,同尚书侍郎,正四品上。大历二年九月敕升为正三品也。
  门下侍郎掌贰侍中之职。凡政之弛张,事之与夺,皆参议焉。若大祭祀,则从升坛
以陪礼。皇帝盥手,则奉巾以进。既帨,则奠巾于篚,奉瓠爵以赞献。凡元正、冬至天
子视朝,则以天下祥瑞奏闻。
    给事中四员。 正五品上。隋曰给事郎,置四员,位次门下侍郎。武德定令,曰给
事中。龙朔改为东台舍人,咸亨复。  给事中掌陪侍左右,分判省事。凡百司奏抄,
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凡制敕宣行,大事则称扬德泽,褒美功业,覆
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凡国之大狱,三司详决,若刑名不当,轻重或失,则援
法例退而裁之。凡发驿遣使,则审其事宜,与黄门侍郎给之;其缓者给传,即不应给,
罢之。凡文武六品已下授职官,所司奏拟,则校其仕历浅深,功状殿最,访其德行,量
其才艺;若官非其人,理失其事,则白侍中而退量焉。若弘文馆图书之缮写、雠校,亦
课而察之。凡天下冤滞未申及官吏刻害者,必听其讼,与御史、中书舍人同计其事宜,
而申理之。
    录事四人, 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十一人,书令史二十
二人,甲库令史七人,传制八人,亭长六人,掌固十人,修补制敕匠五人。
    左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魏、晋置散骑常侍、侍郎,与侍中、黄门侍郎共平尚
书奏事。其后用人或杂,江左不重此官,或省或置。隋初省散骑侍郎,置常侍四人,从
三品,掌陪从朝直。炀帝又省之。武德初,以为加官。贞观初,置常侍二人,隶门下省。
明庆二年,又置二员,隶中书省,始有左右之号,并金蝉珥貂。左常侍与侍中左貂,右
常侍与中书令右貂,谓之八貂。龙朔为左侍极,咸亨复。广德二年五月,升为正三品,
加置四员。兴元元年正月,左右各加一员。贞元四年正月敕,依旧四员也。  常侍掌
侍奉规讽,备顾问应对。 宝应二年敕,左右散骑常侍各置参官两人,令自拣择闻奏,
参典亦置两人,后省。
    谏议大夫四员。 秦、汉曰谏大夫,光武加议字。隋于门下省置谏议大夫七员,从
四品下。武德四年敕置四员,正五品上。龙朔改为正谏大夫,神龙复。大历四年敕只四
员,正五品上。龙朔七年三月敕,其谏议四员,内供奉不得为正员。至贞元四年五月十
五日敕,谏议分为左右,加置八员,四员隶门下为左,会昌二年十一月中书奏:隋于门
下省置谏议大夫七员,从四品下。今正五品上。自大历二年门下中书侍郎升为正三品,
两省遂阙四品官。其谏议大夫望升为正四品下,分为左右,以备两省四品之阙。向后与
丞郎出入迭用,以重其选。敕可之。  谏议大夫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凡谏有五:
一曰讽谏,二曰顺谏,三曰规谏,四曰致谏,五曰直谏。
    起居郎二员, 从六品上。古无其名,隋始置起居舍人二员。贞观二年省起居舍人,
移其职于门下,置起居郎二员。明庆中又置起居舍人,始与起居郎分在左右。龙朔二年
改为左史,咸亨复。天授元年又改为左史,神龙复也。
    楷书手三人。起居郎掌起居注,录天子之言动法度,以修记事之史。凡记事之制,
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必书其朔日甲乙,以纪历数,典礼文物,
以考制度,迁拜旌赏以劝善,诛伐黜免以惩恶。季终则授之国史焉。 自汉献帝后,历
代帝王有起居注,著作编之,每季为卷,送史馆也。
    左补阙二员, 从七品上。  左拾遣二员。 从八品上。古无此官名。天后垂拱元
年二月二十九日敕:“记言书事,每切于旁求;补阙拾遣,未弘于注选。瞻言共理,必
藉众才,寄以登贤,期之进善。宜置左右补阙各二员,从七品上,左右拾遣各二员,从
八品上,掌供奉讽谏,行立次左右史之下。仍附于令。”天授二年二月,加置三员,通
前五员。大历四年,补阙、拾遣,各置内供奉两员。七年五月十一日敕,补阙、拾遣,
宜各置两员也。  补阙、拾遣之职,掌供奉讷谏,扈从乘舆。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
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
状而荐言之。
    典仪二员。 从九品。南齐有典仪录事一员,梁有典仪之官,后省。皇朝又置典仪
二人,隶门下省。初用人皆轻,贞观末,李义府为之,自是用士人为之。  赞者十二
人。 隋太常、鸿胪二寺,皆有赞者,皇朝因置之,隶门下省,掌赞唱,为行事之节。
分番上下,谓之番官。  典仪掌殿上赞唱之节,及殿廷版位之次。凡国有大礼,侍中
行事,及进中严外办之版,皆赞相焉。
    城门郎四员。 从六品上。汉有城门校尉,掌京城诸门启闭之节。隋改校尉为城门
郎,置四员,从六品,皇朝因之也。  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门仆八百人。 门仆,
晋代有之。皇朝隶城门局,分番上下,掌送管钥。城门郎掌京城皇城宫殿诸门启闭之节,
奉出纳管钥。开则先外而后内,合则先内而后外,所以重中禁,尊皇居也。候其晨昏击
鼓之节而启闭之。凡皇城宫城合门之钥,先酉而出,后戌而入;开门之钥,后丑而出,
夜尽而入。京城合门之钥,后申而出,先子而入;开门之钥,后子而出,先卯而入。若
非其时而有命启闭,则诣阁覆奏。
    符宝郎四员。 从六品上。周有典瑞之职,秦有符玺令,汉曰符玺郎。两汉得秦六
玺及传国玺,后代传之。隋置符玺郎二员,从六品。天后恶玺字,改为宝。其受命传国
等八玺文。并改雕宝字。神龙初,复为符玺郎。开元初,又改为符宝,从玺文也。  
令史二人,书令史三人,主宝六人,主符三十人,主节十八人。符宝郎掌天子八宝及国
之符节,辨其所用。有事则请于内,既事则奉而藏之。八宝:一曰神宝,所以承百王,
镇万国。二曰受命宝,所以修封禅,礼神祇。三曰皇帝行宝,答疏于王公则用之;四曰
皇帝之宝,劳来勋贤则用之。五曰皇帝信宝,征召臣下则用之。六曰天子行宝,答四夷
书则用之。七曰天子之宝,慰抚蛮夷则用之;八曰天子信宝,发番国兵则用之。凡大朝
会,则捧宝以进于御座。车驾行幸,则奉宝以从于黄钺之内。凡国有大事,则出纳符节,
辨其左右之异,藏其左而班其右,以合中外之契焉。一曰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守长。
二曰传符,所以给邮驿,通制命。三曰随身鱼符,所以明贵贱,应征召。四曰木契,所
以重镇守,慎出纳。五曰旌节,所以委良能,假赏罚。鱼符之制,王畿之内,左三右一;
王畿之外,左五右一。 左者在内,右者在外。行用之日,从第一为首,后事须用,以
次发之,周而复始。 大事兼敕书,小事但降符,函封遣使,合而行之。传符之制,太
子监国曰双龙之符,左右各十。京都留守曰麟符,左二十,其右一十有九。东方曰青龙
之符,西方曰驺虞之符,南方曰硃雀之符,北方曰玄武之符,左四右三。 左者进内,
右者付外。
    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刻姓名者,
去官而纳焉;不刻者,传而佩之。木契之制,太子监国,则王畿之内,左右各三;王畿
之外,左右各五;庶官镇守,则左右各十。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于四方,则请而
佩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周礼》之制,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皆金也。又云,道路用旌节,即汉使所持者是也。
    弘文馆: 后汉有东观,魏有崇文馆,宋有玄、史二馆,南齐有总明馆,梁有士林
馆,北齐有文林馆,后周有崇文馆,皆著撰文史,鸠聚学徒之所也。武德初置修文馆,
后改为弘文馆。后避太子讳,改曰昭文馆。开元七年,复为弘文馆,隶门下省。  学
士。学士无员数,自武德已来,皆妙简贤良为学士。故事,五品已上称学士,六品已下
为直学士,又有文学直馆学士,不定员数。馆中有四部书及图籍,自垂拱已后,皆宰相
兼领,号为馆主,常令给事中一人判馆事。学生三十人,校书郎二人, 从九品上。 
 令史二人,楷书手三十人,典书二人,拓书手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潢匠九人,亭
长二人,掌固四人。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凡朝廷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
得参议焉。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其学生教授考试,如国子学之制焉。
    中书省 秦始置中书谒者,汉元帝去“谒者”二字。历代但云中书。后周谓之内史
省,隋因为内史省,置内史监、令各一员。炀帝改为内书省。武德复为内史省,三年改
为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光宅改为凤阁,神龙复为中书省。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五
年复旧。
    中书令二员。 汉、魏品卑而付重。魏置监、令各一员,历南朝不改。隋省监,置
令二人,正三品。隋文帝废三公府僚,令中书令与侍中知政事,遂为宰相之职。隋曰内
书令。武德日内史令,寻改为中书令。龙朔为西台右相,咸亨复为中书令。光宅为凤阁
令。开元元年改为紫微令,五年复为中书令。天宝改为右相,至德二年复为中书令。本
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月九日,与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后不改也。
    中书令之职,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奉之,以厘万
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慰
劳制书,四曰发敕,五曰敕旨,六曰论事敕书,七曰敕牒,皆宣署申覆而施行之。凡大
祭祀群神,则从升坛以相礼。享宗庙,则从升阼阶。亲征篡严,戒敕百僚,册命亲贤,
临轩则使读册。若命之于朝,则宣而授之。凡册太子,则授玺。凡制诏宣传,文章献纳,
皆授之于记事之官。 武德、贞观故事,以尚书省左右仆射各一人及侍中、中书令各二
人,为知政事官。其时以他官预议国政者,云与宰相参议朝政,或云平章国计,或云专
典机密,或参议政事。贞观十七年,李勣为太子詹事,特诏同知政事,始谓同中书门下
三品。自是,仆射常带此称。自余非两省长官预知政事者,亦皆以此为名。永淳中,始
诏郭正一、郭待举、魏玄同等,与中书门下同承受进旨平章事。自天后已后,两省长官
及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平章事,为宰相。其仆射不带同中书门下三品者,但厘尚书省而已。
总章二年,东台侍郎张文瓘,西台侍郎戴至德等,始以同中书门下三品著之入衔。自是
相承至今。永淳二年,黄门侍郎刘齐贤知政事,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自后两省长官,
及他官执政未至侍中书令者,皆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
    中书侍郎二员。 汉置中书,掌密诏,有令、仆、丞、郎四官。魏曰中书郎,晋加
“侍”字。隋置内书省,改为内书侍郎,正四品。武德初为内史侍郎,三年改为中书侍
郎。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易号。至德复为中书侍郎。武德定令,与尚书侍郎俱第四
品。大历二年九月,与门下侍郎共升为正三品也。  中书侍郎掌贰令之职。凡邦国之
庶务,朝廷之大政,皆参议焉。凡临轩册命大臣,令为之使,则持册书以授之。凡四夷
来朝,监轩则受其表疏,升于西阶而奏。若献贽币,则受之以授于所司。
    中书舍人六员。 正五品上。曹魏于中书置通事一人,掌呈奏按章。高贵乡公于通
事下加“舍人”二字。晋于中书置舍人、通事各一人。自魏、晋、齐、梁,诏诰皆出于
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通事舍人但掌呈奏而已。或通事有文字者,别敕知诏诰。至梁
武,制诰专令舍人掌之,兼去“通事”二字,但云中书舍人。隋曰内史舍人,置八员,
掌制诰,品第六。寻升五品上。炀帝改内书舍人,置四员。武德初为内史舍人,三年,
改为中书舍人。龙朔、光宅、开元,随曹改易。
    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及玺书册命,皆按典故起草进画;既下,
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
制敕既行,有误则奏而正之。凡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而奏之。国有大事,若
大克捷及大祥瑞,百僚表贺,亦如之。凡册命大臣于朝,则使持节读册命之。凡将帅有
功及有大宾客,皆使劳问之。凡察天下冤滞,与给事中及御史三司鞫其事。凡百司奏议,
文武考课,皆预裁焉。
    主书四人, 从七品上。  主事四人, 从八品下。  令史二十五人,书令史五
十人,传制十人,亭长十八人,修补敕匠五十人。
    右散骑常侍二员, 从三品。  右补阙二员, 从七品上。  右拾遣二员, 从
八品上。  起居舍人二员。 从六品上。  右常侍、补阙、拾遣。掌事同左省。起
居舍人,掌修记言之史,录天子之制诰德音,如记事之制,以记时政损益。季终,则授
之于国史。
    通事舍人十六人。 从六品上。通事舍人,奏谒者之官也。掌宾赞、赞受事,隶光
禄勋。晋置舍人、通事各一人,隶中书。东晋曰通事舍人。隋因晋制,置十六人,从六
品上,又为通事谒者。武德初,废谒者台,改通事谒者为通事舍人,隶四方馆,属中书
省也。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
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凡军旅之出,则命
受慰劳而遣之。既行,则每月存问将士之家,以视其疾苦。凯旋,则郊迓之,皆复命。
凡致仕之臣,与邦之耋老,时巡问亦如之。
    令史十人,亭长十八人,掌固二十四人。
    集贤殿书院: 开元十三年置。汉、魏已来,职在秘书。梁于文德殿内藏聚群书。
北齐有文林馆学士,后周有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隋平陈之后,写群书正副二本,藏
于宫中,其余以实秘书外阁。炀帝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厢贮书。自汉延熹至隋,皆秘书掌
国籍,而禁中之书,时或有焉。及太宗在籓府时,有秦府学士十八人。其后弘文、崇文
二馆皆有。玄宗即位,大校群书。开元五年,于乾元殿东廊下写四部书,以充内库,置
校定官四人。七年,驾在东都,于丽正殿置修书使。十二年,驾在东都,十三年与学士
张说等宴于集仙殿,因改名集贤,改修书使为集贤书院学士。其大明宫所置书院,本命
妇院,屋宇宏敞。永泰元年三月,诏仆射裴冕等十三人,每日于集贤书院待诏。
    集贤学士。 初定制以五品已上官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每宰相为学士者,
为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  学士知院事一人, 开元初,以褚无量、马怀
素、元行冲相次知乾元殿写书,及在丽正,乃有使名。张说代元行冲,改院为集贤,以
说为大学士,知院事,说恳让大字,诏许之。自是,每以宰相一人知院事。
    副知院事一人, 初,宰相张说知院事,以左常侍徐坚为副知院事,因为故事。
    判院一人, 初在乾元殿,刊正官一人判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