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

第14章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第14章

小说: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部分长途跋涉的垃圾(1)(图)

垃圾山和我们的垃圾车 老鹰摄    

  这一天仍然是清晨6点起来,吃完早饭于7点整,车队从日喀则出发,前往拉萨。一路睡得昏昏沉沉,又是7个多小时的跋涉,车队驶进拉萨市区。我们又回来了!   下午休息之后,我们去八角街逛了逛,又找了个地方吃晚饭,说是西餐和藏餐结合,吃完大家都感觉没吃饱。第二天全队在拉萨休整,部分队员会到仁那家祭奠慰问。  这次我们从珠峰带下来的垃圾可谓是人类史上最荣幸的垃圾了,不仅到过全球最高海拔的珠峰,还经历过最长时间的旅行,当然它们最终的命运还是和所有的垃圾是一样的,就是被处理掉。  6月5日,作为送给第34个“世界环境日”的一份厚礼,我们全体志愿者在拉萨举行清扫成果转交仪式,把从珠峰海拔5200米至8000米清扫的400余袋垃圾转交给当地政府机构,运往垃圾处理厂进行分类和无公害处理,西藏自治区环保局副局长李维星、体育局副局长张江援出席了转交仪式,他们表示,此举是对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的最好回应。  拉萨的这座垃圾处理厂2002年建成,投资5000多万元,位于曲水县聂当乡尼浦沟,我们开车近1个小时才到。车子一开进占地面积很大的垃圾处理区,我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座巨大的垃圾山横在面前,一股股恶臭扑鼻而来。垃圾山上有六七个人,原来他们是专门雇来分拣垃圾的。  这里是西藏最大的垃圾填埋中心,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替代原来的简单填埋。所谓卫生填埋,就是在垃圾填埋场最底层铺设抗腐蚀、抗老化能力非常强的进口防渗膜,像大口袋一样将整个填埋区包裹起来,上面再铺上黄土、沙子、碎石,这样可确保垃圾处理过程中的渗滤液不会污染到周边土壤。垃圾压实过程中产生的渗滤液将通过主沟流入调解池,再将其处理成符合国家排放标准的清水排放。  我们运垃圾的卡车停在垃圾山前,赵大哥、馒头哥、老鹰哥和晨晨跳上卡车,卸下400多袋垃圾。  卸下之后又开始打开垃圾袋,对垃圾进行简单分拣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垃圾样品带回北京,不久之后这些千里迢迢从珠峰带下来的垃圾还将在全国很多城市巡展,以提醒更多的人关注环保。


第四部分长途跋涉的垃圾(2)(图)

高山用的燃气罐 安东摄    

  当打开那些垃圾袋时的气味啊,真是难以形容,已经不能仅仅用恶臭来描述了。但大家仍然强忍着倒出一袋袋垃圾。有些是从6500米以上的地方被西藏登山队带下来的,装的是各营地的生活垃圾,包括一些已经腐败的食物残渣,经过这么多天的密封和长途跋涉,气味可想而知。也有不少是从高山营地带下来的高山垃圾,像燃气罐、氧气瓶之类。我们还看到了一整箱健力宝饮料罐,奇怪的是易拉环都没有打开,罐底却都裂了。原来由于大气压的原因,这些碳酸饮料在高海拔地方爆裂了,因此登山旅游者白白带上去却一口都没喝到,还制造了垃圾。其他像酒瓶、塑料袋、电池、罐头盒、饮料罐等都是最为常见的垃圾。  两个小时后,我们完成交接工作,乘车返回市区。可能是待久了,那味儿竟让大脑有点晕沉沉的。回到饭店,每个人第一个动作就是冲到洗手间拼命洗手。我洗了三四回又用杀菌的净手凝露擦了又擦,仍然感觉手不干净,好几天吃饭的时候不敢碰入口的东西。  这一天下午,我们还要驱车前往美丽的圣湖纳木措湖进行清扫,并在周围安放安利公司赞助的垃圾回收桶,以方便游人和维护圣湖的洁净,相信这种环保理念和以激情、勇气参与环保的精神和责任一定会感染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关注环境、热爱环境。  此次清扫活动不只是呼吁全社会关注珠峰生态状况,还给世界一个纯净的珠峰,更是以此作为出发点,让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珠穆朗玛是世界的,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呵护,环境是大家的,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公民素质的体现,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呵护美好的地球家园!


第四部分母亲的声音(1)(图)

斌斌和我在拉萨的西餐厅 姚哥摄    

  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终于回到了安全的拉萨,当我从音信全无的珠穆朗玛下来,我马上就想到了我亲爱的母亲,一定还守候在电话机前等待我的声音。  电话拨通了,听到妈妈的声音,她用家乡话说的第一句就是:“你在哪儿?”  我酝酿了许久不知道究竟要说什么,这么多次的登山经历让我学会了坚强和在父母面前掩饰自己的感情,让他们相信我们已经长到足够大。  “我在拉萨,我很好,我一切都好。”这是每次都要说的话。  依然记得,当自己入选了玉珠峰的队伍后告诉家里的情景。我说一直很想去登一次山,为此我努力了1年,现在我终于入选登山队了,我真的好希望和这些登山队的队友们一起去玉珠峰,他们会很好地照顾我,我会很安全的,不要为我担心。1年来,每次电话里我总要说起一些山鹰社的朋友,父母已经对我这些队友的名字耳熟能详,我这样做也是为了让他们放心。父母听完了,什么也没说,只是让我注意安全,然后默默地每天在电话机旁守候等着听到我的声音。  而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能如此理解和尊重我这个独生女儿登山的选择真的很不容易,他们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父母。  我们社的一个小伙子,给家里打电话只说自己在北京,一切都好,最近很忙,没办法常打电话,但是父母哪里知道他那时在西藏登山!1995年他登宁金抗沙峰的时候摔了腿,因为骨折在医院躺了几个月,谎称自己去了海边,但是后来还是说漏了嘴,于是家人再也不让他登山了。  这一刻在拉萨,我握着话筒,所有种种宛如昨日。而不变的是父母对我们的牵挂。


第四部分母亲的声音(2)(图)

在西藏登山学校的岩壁小试身手 姚哥摄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我们年少而痴狂的梦想在外打拼,而年迈的家长在家守候。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敢说的太详细,只说自己去登山。因为他们懂得越多就越担心,而一位作家写到:“所有的登山者都认为幸运是站在自己这边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登山的时候,都无法言说自己究竟是在对生命负责任还是不负责任,因为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让它如田野里的花朵尽情盛开一次呢,还是怕亲人的担忧而选择一种更为谨慎的方式生活。而这次,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因为我们是为了环保而来。  但是说真的,直到我们所有人都从珠峰下来,回到安全的所在,见到这些亲爱的伙伴,一个都不少的在身边,我才真正的松了口气,这时候才敢给家里打电话。  所以很多时候登上珠穆朗玛峰不仅是对生命极限的挑战,也是对当事人人生态度的一大考验。万科董事长王石是中国著名的登山者,他刚从西藏回来的时候面对媒体表示,这只是他的个人爱好,千万不要过分拔高。王石强调,他是以平常人的平常心登顶的,但他毕竟做了一件绝大多数平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王石从珠峰下来的时候说慢慢地越登越高,危险性也越来越大,这就引发出一个问题,你对股东是不是负责。对此,我有我的看法。我认为,既然登山是你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你的业余生活,因此就不能为了工作,牺牲业余生活。王石是目前登上珠峰年龄最大的中国人。这也是他的生活,他的快乐。  即使我们已经长大到足够在天空飞翔,我们也如同大树的影子,走的再远,也永远离不开树根。  我希望,我一直希望我是父母的骄傲。


第四部分给圣湖美容(1)(图)

“牦牛在放牧” 姚哥摄    

  5号下午我们驱车前往纳木措湖,由于道路正在维修,并且接近纳木措景区时开始下小雪,于是看似不远的路程走了六七个小时。  在藏语里,纳木措是“天湖”之意,海拔4718米,湖水最深处为33米,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纳木措、羊卓雍措和玛旁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藏语中“措”即湖,四川藏民称“海子”。  纳木措湖被连绵起伏、横亘千里的念青唐古拉山环抱着。念青唐古拉海拔7177米,终年白雪皑皑。在西藏,几乎所有的雪山、湖泊都是有生命的神灵,若雪山和湖泊在一起,则雪山为男神,湖泊为女神。毫无疑问,念青唐古拉山就如同头缠锦缎、身披雪甲的英武之神。而纳木措则如同一位美丽神女,偎依在念青唐古拉雪峰的身旁。在西藏的古老神话里,在本教或藏传佛教的万神殿中,在流传久远的民歌里,纳木措和念青唐古拉雪峰不仅是著名的神山圣湖而且还是生死相依的恋人。  纳木措滋润着四周辽阔的大地,使念青唐古拉山更加生机勃勃。念青唐古拉雪峰因纳木措的依偎而显得更加英俊伟岸。  而念青唐古拉山的雪山冰川是纳木措源源不断的水源,纳木措由于念青唐古拉相伴而愈发妩媚动人。


第四部分给圣湖美容(2)(图)

远处的一抹蓝 姚哥摄    

  据地质考察,念青唐古拉雪峰和纳木措圣湖彼此相伴已有7千万年。面对雪山圣湖,你感受到的是那份亘古不变的坚持与相守,是那份天荒地老的属于彼岸的守望。  我们的车驶入纳木措景区了,由于湖水滋养的缘故,景区内的草场远比其他地方的丰美肥沃。刚下过小雪,路旁的山上全披上一层薄雪。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太阳从云层中露出来,夕阳的余光洒向草场和雪山,甚为美丽。草场上不时出现一群群吃草的牛羊,也许是侧逆光的缘故,羊群全身竟被一圈白光笼罩。  全车的人都被这景象折服了,纷纷掏出相机、摄像机捕捉这美丽的瞬间。前排的晨晨掏出家用小型摄像机,对着远山和草场,只听他口中进行着解说:“大家可以看到白雪覆盖的群山,远处的草地上,牦牛在放牧……”  牦牛在放牧!全车的人都笑翻了。  雨雪初霁,天空中几片薄云,我们期待着,兴奋着。突然,远处出现了一抹蓝,在雪山和草场中间,如大地捧出的一泓珠宝。蓝得明媚而含蓄。蓝得迷朦而清新。车一转,又看不到了。终于我们的车驶近圣湖,她像一个穿过岁月走来的女人,明澈、宁静,就这样出现在我们面前。  只是短暂的十几分钟,太阳落下去了,此时已是8点多钟。


第四部分给圣湖美容(3)(图)

纳木措湖的傍晚 老鹰摄    

  太阳一落山,海拔4700多米的圣湖周围立刻变得异常寒冷。穿上羽绒服还冻得瑟瑟发抖。在寒冷中我们在湖边帐篷搭起的饭店吞下几碗挂面,各自钻进4人一间的帐篷。帐篷里的床褥有点湿湿的,刚下过雪的缘故,帐篷布被大风吹得呼呼作响。因为有在珠峰大本营住的经历,在如此氧气稀少的高海拔地区以及天气寒冷伴有大风的情况下,大家居然也能勉强入睡。  迷迷糊糊中,外面的狗叫了一夜,好像还有人哼了一夜歌。由于天黑寒冷,我又怕狗,所以一夜没起来上厕所。后来据王骥坦白说,由于从珠峰下来就一直咳嗽,那晚也没忍住。他们帐篷门口蹲了一只狗,王骥每咳一声,那狗就吠一声,然后整个湖边所有的狗就都一起吠叫起来。唱歌的事就没人承认了,不过嫌疑最大的是齐齐,同帐篷的凯文和小关都认为声音是从他那个角落发出来的,齐齐却说自己睡着了。也许是梦中在哼唱呢。


第四部分给圣湖美容(4)(图)

湖边的牦牛 姚哥摄    

  据说来纳木措一定要早起看日出,否则等于白来。于是每个人都期待着清晨日出的胜景。六点不到,姚哥他们就挨个儿爬起来穿戴整齐出去了,我躺在被里进行剧烈的思想斗争,外面好冷我好困。正在这时,他们回来说外面下小雪了,今天没有日出。没了负担继续躺着,却再也睡不着。起来走出帐外,看到章珂老师正拿火腿肠喂狗,叫了一夜的狗此时服服帖帖地跟在章珂老师身后。  远处一片白茫茫,分不清哪是天空,哪是雪山,哪是圣湖。  雪停了,藏民牵来两头牦牛,牛背上披着绚丽的毡子,原来是供人骑着拍照的。看齐齐骑上去没事,我也大着胆子上去,还骑着走了几十米远,留下几张珍贵的“文成公主进藏”的照片。我选的是那头公牛,看似温顺一些。  之后袁媛骑上那头母牛,王骥正给她拍照呢,忽然母牛发威一跃,袁媛竟从牛背上摔了下来!众人大惊,上前一问还好,人没事。小姑娘被吓到了,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好几转。看来牦牛是不能随便骑的,我想起来也不禁有些后怕。  天气仍然阴沉沉的,非常寒冷,我们都穿上厚厚的羽绒服。


第四部分给圣湖美容(5)(图)

金巴喇嘛帮助清理垃圾 安东摄    

  9点左右,大家开始清扫纳木措湖边的不可降解垃圾。圣湖远看洁净美丽,走到湖边却发现有很多不和谐的污物。  纳木措湖是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湖,这样的大湖自净能力应该是很强的,但我们沿湖清扫的时候,发现各种各样不可降解的垃圾,有塑料袋,瓶子,甚至还有电池。而且因为人类居住的原因,岸边的湖水居然泛着白绿色的泡沫和污物,其中很大程度是含磷的化工洗涤用品给湖水造成的污染。我不知道随着人类生活对圣湖的污染加剧,以及周边环境的恶化对湖泊造成的生态循环的影响,纳木措湖若干年后还能不能保持其秀美的容颜。  纳木措湖是一个咸水湖,我们在湖边饭馆喝的水就略带咸味。这种湖的形成通常是因为湖泊位于内流区,就是说湖水只进不出。河流带来了盐分,因为没有出口,盐分在湖中沉积,当气候变得干旱,流入湖泊的水量不抵湖泊蒸发的水量时,水面就越来越萎缩,湖泊开始经历从淡水湖、到微咸水湖、到咸水湖、最后到盐湖的过程。  听起来好像跟环保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湖泊的形成和发展与周边环境的改变和影响息息相关。我相信谁也不愿看到曾经美仑美奂的圣湖纳木措湖有一天被污染,而且因为人类对自然的无尽掠取,造成西藏地区气候越来越干旱,使得纳木措变成一个盐湖。


第四部分给圣湖美容(6)(图)

林妹妹和我在湖边清理垃圾 王骥摄    

  我的担心只是一个假设,希望它不会变成现实。让人欣慰的是,今天环保队员在湖边清扫垃圾的行为,感染了很多藏族同胞加入我们的清扫行列,一起对圣湖进行垃圾清扫。他们有的甚至比我们还“敬业”,为了清理湖水中的塑料袋竟然穿着布鞋涉水进行打捞。我想能够让生活在圣湖边的藏族同胞具备基本的环保意识,我们此行的目的就达到了。  清理干净垃圾,我们还在湖边建了几个安利环保垃圾箱,以方便游人丢弃垃圾,保护圣湖环境。  清扫垃圾只是保护雪山圣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要保护整个生态环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付诸于行动。  经过一上午的活动,看着变得洁净的湖水岸边,我们欣慰地离开纳木措湖。像来时一样,路上下起了小雪,仿佛不愿我们离开。


第四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