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

第16章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第16章

小说: 拂去珠穆朗玛的尘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鋈硕砸欢卫返墓毕住N乙桓鋈嗽谌巳褐雄壽Q着,孤单而不寂寞,仿佛在自己的家里,开始喜欢上拉萨的自在朴实。西藏是个适合思考的地方,因为你的思路会简单清晰,可是在这里你不必思考,你的心会指给你你要去的所在。


第四部分玛吉阿米的传说(1)(图)

八角街的玛吉阿米 安东摄    

  玛吉阿米是拉萨又一个美丽的传说,神秘的拉萨不仅仅有高高在上的神灵,也有人们传唱的美好爱情。  所以当我们结束了环保的工作之后,马上有人建议去玛吉阿米。来西藏就不能不去的地方。今日的玛吉阿米是一个来西藏必去的酒吧。  我来之前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拉萨的主要酒吧,网上的一篇文章想必是很藏化的人写的:  “拉萨的酒吧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供给游客去的,大多集中在八角街一带,围绕着老城区零落的分布。  拉萨的主干道之一的北京路,就在东段,靠近八角街的一段上,也有很多家专为游人开放的酒吧。其中岗拉梅朵也是比较久的一家。此外就是专为藏族人开的酒吧。到这一类酒吧里的人则是一头扎进深深的生活的海洋里面的大众百姓。这类的酒吧大多位于拉萨的西边,与各样的饮食消费的场所挤在一起。有几家人气特别的旺盛,比如音乐厨房,红杏,蓝梦之类的。进去后,与内地的酒吧也难有区别,除了格外多的在这里生活的老外在里面。这里的酒水的价钱自然的比前一类的地方贵许多了。在拉萨本来就消费高的环境下,也不奇怪。  在龙王潭公园的对面,有几个也十分活泼的酒吧,人气很旺。有一次走进去,发现环境十分的另类,音乐也好象偏通俗了点。关键还是里面的人看我的眼神有点那个。我其实也奇怪他们怎么看起来如此的年轻。后来走出来才知道,原来那几个酒吧都是专门为中学生开放的。”  我还听说西藏有个著名的情人酒吧,店主是个绝世美男子,凡是女子见到他的,都不愿意把眼睛挪开,我有个朋友去年来西藏的时候带了不少人去捧场,回来的时候我问她:“怎样?”她告诉我:“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没有传说中好。”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能期望太高,传说也是一种广告。因为我们不能从历史中把玛吉阿米拉回现代,所以这看不到的向往就更有几分魅惑。  所以我们当然还是只去玛吉阿米。玛吉阿米就位于八角街里面一个角落里。据说那个黄色的老房子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八角街漫游的过程中,人们会不由地将视线聚焦到八角街东南角的一个亮点——一幢黄色的小楼,而这幢黄色小楼看似普通,却有着不凡的历史和典故。在八角街白色“盛装”的建筑群中,惟独它身披黄色“外衣”,显得格外注目。因为,黄色在西藏代表着神圣的宗教色,除寺庙或高僧大德所居建筑物才能应用外,普通民宅大都是白色外墙再加以粉饰。  当年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是在夜晚的时候,偷偷的从布达拉里跑出来,化装成平民,在这里与他的情人之一玛吉阿米幽会,并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在那东山顶上》。现在你若到了这间酒吧,翻开菜单的第一页,就会看见这首诗歌: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尖,  每当升起明月皎颜,  那玛吉阿米的笑脸,  会冉冉浮现在心田。”  也有人说诗中的“玛吉阿米”,指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意为圣洁母亲、纯洁少女、未嫁姑娘,或可引伸为美丽的遗梦……


第四部分玛吉阿米的传说(2)(图)

玛吉阿米露台的太阳伞 安东摄    

  这个故事很多人都知晓,只是我原来就很好奇:“身为达赖的仓央嘉措怎么也会有自己的女友。”而对西藏历史比我渊博的好友,嘿嘿一笑说道:“那是因为一般的灵童都是很小的时候就被选中,进入寺庙由高僧大德来教育成长。但是六世达赖他被选中做转世灵童的时候已经很大了,十四岁的他喜欢在草原上骑马,喜欢交游,当然因为已知人事,所以他具有了朴素的民间的情感。所以才会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呢。”  好一个民间的朴素情感,才让我们有了这么多想象的空间吧。  与历世达赖喇嘛有所不同的是,仓央嘉措不仅是西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宗教精神领袖,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西藏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仓央嘉措的情诗,像风在西藏四处流芳,似歌在西藏人人颂唱。  这个酒吧细说起来,最早并不是中国人开的。大约是两个在西藏大学读藏文的美国女孩子吧,最早选中了这个独特的地点,一个聚集了文化底蕴、民族传统、商业气息与无限传说的老房子。之后这两个美国女孩离开,另外一个具有眼光的藏族人,泽郎王清将之收购。一直经营到现在不说,还进一步的发扬光大。在北京和昆明都开了分店,生意红火的很。听说北京的分店就在建国门附近,出了地铁走不远就到了。那条街是秀水南街,许多的大使馆鳞次栉比。据说那里有来自雪域高原的独具风味的烤羊腿、烤蘑菇、人参果、青稞酒、酥油茶……;这里有蕴含西藏古老历史和藏传佛教精髓的木雕、彩绘、玛尼石堆、转经筒……;这里有康巴汉子的热血豪情,这里有牧羊姑娘的轻歌曼舞……  北京的分店我还没有去过,拉萨的倒是先睹为快了。在玛吉阿米三楼的露台上,你可以看到八角街上熙熙攘攘往来的游人,看到为了生活而辛苦奔波的芸芸众生。让姚哥给我留张影吧,据他说这张很有韵味,可以放大。在那个露台上,还诞生了晨晨在天堂不小心坐死了一只鸽子的故事,而那只鸽子晨晨一口咬定就是美丽的斌斌小姐,非要成就一段姻缘。都是玩笑,但在那样一个浪漫的地方编织一些美丽的爱情故事未尝不可。于是,笑声中我们在玛吉阿米度过了一段美妙的午后时光。


第四部分依依惜别的深情(图)

归来又见阿峰 安东摄    

  时光飞逝而过,十几天很快就过去了。终于要离开,终于要结束19天的旅程,心中满是不舍。  此行对于我,对于很多人,都将是一次难忘而特殊的行程,它绝不是一次轻松的旅游,而是一次特殊的带点沉重意味的环保旅途。我们能做的很有限,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环保之旅倡导一种环保理念,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行列当中。  阿峰来接我们。在首都机场见到他时,大家紧紧拥抱在了一起,雪域群狼又齐聚了,我们相约第二天一起到姚哥家包饺子。嫂子做的馅真好吃,只可惜我包的不怎么样。但有什么关系呢?  回来的几天一直有点“醉氧”。高原上的人突然到低海拔的地方时容易犯困,当地人称之为“醉氧”。每天昏昏沉沉睡上10个小时,还不解乏。而且,大脑反应迟钝,常常想不起来东西放哪儿。更要命的是,发疯似的想念西藏,想念珠峰捡垃圾的点点滴滴。看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回来好一阵了,齐齐还发短信说:“真想再回到拉萨,回到布达拉,再次把自己融入雪山、蓝天、喇嘛庙……因为那里充满质朴、简单、快乐和浪漫。如果可以,我想让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再次荡涤在美丽的藏地。”  邮箱里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文字,去年她去西藏的时候写下的:  “回到北京感受才成为一种心情浮现,就好象冲开的茶水,慢慢的杯底的茶根漂上来,香味溢开去。  可以写下来的东西都不是最有分量的,却是最清浅和清晰的,还有好多的思绪要去整理。可是我记得,我真的记得,那在高原上一边喘着气一边赞叹美景,在雪地上缓慢的奔跑而留下的脚印,在湖水里印下的脸庞和伴随着波涛的笑声,由于修路堵在路上6小时的自娱自乐,八角街疯狂购物拼命砍价,脖子、手上挂满藏饰,重新回到内地贪婪的呼吸氧气时的畅快和怀念高原。那是一种完全放松的心情,只在画卷中行走,而7天的纯净洗去了过往的种种疲惫。  回来之后,北京的朋友说,你的皮肤现在是最健康的颜色,扔掉了所有的包袱和垃圾,看起来宛如新生。而我笃定的点头称是,因为明白每一次的离开都是为了回来,每一次的结束都是为了开始,每一次的休憩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如果一生只有一次旅程,那么去西藏吧,美仑美奂,绝无厌倦。”  我心有戚戚焉,所有去过的人都会和她有同样的想法吧。只是她是旅行,而我是使命。而我们这次经历了更多的内心洗礼。  回来的时候,又看了很多关于西藏的书,看到对几次进藏的黄宗英老人的采访,记者说高原反应真可怕。老人说,可那儿是个不去会终生遗憾的地方,尤其是摄影师更该走一走。回来后也要注意醉氧反应。有个小伙子回来后老睡觉,就是醉氧了,我说千万别让他睡着,睡着就该起不来了。高原反应并不可怕,一个人为做一件值得做的事去受苦找累,是特幸福的。提到北大的那次山难,她又说我想向北大那些登山探险的年轻人敬个礼,人类发展史贯穿着人类勇敢者的探险史。  不知为何,我的心变得如此脆弱,在山上都没有放声大哭的我,看到这里就趴在枕头上失声痛哭起来,让泪水洗掉多日的疲劳和压抑的思绪,西藏,我愿一醉千年,我还会再去。


第四部分没有结束的故事

  回来以后,记者们是最忙的,忙着编稿子和洗照片。我们几个环保志愿者就回到原来的生活里去。不停的被人问到珠峰的情况,也接受了几次记者采访。和性情相投的队友们不时的组织一两次聚会,大家都脱掉了冲锋服,穿上了或休闲或正式的美丽时装,一次相约唱歌,看到高婷居然还穿着那双登山鞋,在北京30多度的高温天气,大家一起看着她笑。  而随着时间推移,每个人的节奏加快,聚会的次数也会开始变少,我心中了然。  珠峰仿佛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  直到有一天,王骥给我打电话,我赶过去惊讶的发现还有其他客人,居然是刚从巴基斯坦回来的西藏登山队的两位大哥,登山队队长桑珠大哥和已经登顶13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次仁多吉大哥,他们是和受重伤的边巴扎西一起来北京疗养治伤的。在我们回来北京的第二天,仁那的骨灰就被吉吉抱回了祖国。  他们告诉我们,5月27日,在巴基斯坦北部乘车进山途中,主力队员次仁多吉、边巴扎西和仁那以及翻译普布次仁乘坐的第一台吉普车遭遇滚石,仁那头部受重伤,虽然直升飞机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但是仁那还是经抢救无效不幸罹难。边巴扎西头部受重伤,现在正在恢复当中,而次仁多吉伤到了左手手指,医生说骨折错位了需要动手术,但他坚持不做手术,希望能慢慢养好。  6月2日晚,仁那的遗体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姊妹城市拉瓦尔品第火化。   也许是天妒英才,雪山之子就这样长眠。  我看向次仁多吉,他的眼中除了失去队友的伤痛外,还有淡然的笃定,每个人在选择登山的时候,就都明白自己选择了什么。而登山运动的实质,就是在生与死的边境线上,达到生存的极限和生命潜能的顶峰。那是无比辉煌的顶峰,是对生命的伟大超越。我由衷的向英雄们致敬,他们是真正的男子汉。  很多人和很多事是不会忘记的。  这是生命中最深刻的印记。因为这次我们经历了严寒、缺氧,面对了死亡和病苦,而我们依然盛开。  行走在这个城市的时候,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我常常会有莫名其妙的感动,被这份真实。而也想告诉周围的人,好好活着,爱护环境。  如果以后有机会,我还会再做志愿者,为我们的珠峰带来洁净。西藏,拉萨,珠穆朗玛已经在我的血液和灵魂中,让我不能忘怀。  做为一本书,到这里就该结束了,但是做为一种精神,永远不会结束。  而会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你记不记得我不重要,只要你记得这些人和这些人的故事里的东西。  祝你平安喜乐和吉祥!  扎西得勒!


第四部分作者跋一:另眼看珠峰

  江宁    对于这次的行动,毫无疑问,我只是个旁观者,而对于环保,我想,我们绝不应该只是个旁观者。  所以俗气了,不能免俗,且该人同此心,当我们为英雄们击节叫好,当我们被雪山的故事引发遐想无限,当我们又面对每天的生活的时候,我们是知道的,环境的污染不止在珠峰发生,更在时时处处发生,所以环保活动的主办者说,我们的行动是想唤起所有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而本书的想法也正在于此。  再说说主角,吕雁是我的硕士同学,本科是比我高一级的师姐,大二时候就听说我们系有个师姐为了登山训练,休学一年,落到我们级,校庆时候的卓奥友登山队里就有她,我一向佩服为了理想敢于牺牲一些东西的人,更何况登雪山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远如天方夜谈,我也从内心仰视能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情的人。那个时候她对我来说是远不可及的,我甚至从心里把她想象成一个五大三粗的女侠,别笑话我没常识,我真的以为只有这样体格超常的女性才能和那么伟岸的山峰联系起来,我这样自认为柔弱的人是可以原谅自己没有攀登勇气的。  后来她做了我考研的对手,我听说的时候,有些害怕和她竞争,我想连那样的山峰都能征服的人,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考研前见到她,却让我失望,是对自己失望,那样一个和我一样瘦小的女子站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很失望的发现,原来她并不是什么超人,原来我也曾经有机会去登上那山峰,可那时侯的我连参加山鹰社的勇气都没有。  皆大欢喜的做了同一个导师的学生,又选择了同样的事业,命运的线仿佛把我们连的很紧密。  看到公司招募志愿者的消息,我打电话给她,她报名的那天,我们也不知道会如何选拔,但是我知道她会中选,不仅仅因为她的雪山经验,还因为我知道她一直是环保的卫士,也会是团队里的最佳协作者。果然如此,她被整个团队认为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子。  当她出发的时候,我的心里是沉甸甸的关注。每天的短信联系,询问着行程和归期。  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是有一种东西叫做纯粹的。  她归来的时候,周围的好友都是用震惊的目光,激荡的心灵来看那些触目惊心的垃圾照片和她的讲述,那一刻,我想,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我知道活动的组织者会有众多的资料和活动来向世人敲响警钟,但,还会有更多的人会被来自群像中的最柔弱心灵的声音打动。  于是有了这本书。是她用她的眼睛,她的灵魂,代替我们经历的这次旅程和对珠峰对环境对生命的思考。  我们不是有多少深度的人,我们也不想用这本书为自己博取多少名声,我们只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引来更多的呐喊和行动。有人说过,一个企业是否真心在做慈善,还是想作秀,大众是能够看的出来的。我相信,我们的努力也会被很多人体会,只是我们真的只是很微弱的光芒,需要更多更大的火焰来照亮天空。  人类是具有无限潜力,包括创造力和破坏力的生物,如果我们的决心大到敢上珠峰焕秀色,就绝对能让我们周围的环境变新天。我们回归的不仅仅是那座名叫珠穆朗玛的山峰,而是我们心里对于环保的更高意识。  不想说什么大的口号,只想说,其实吕雁和其他志愿者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