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我自寻我道 >

第106章

我自寻我道-第106章

小说: 我自寻我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百六十章 炽手可热

大明世祖二十五年正月,本来年年到了这个时候,南京邸报上尽是些歌功颂德的文章,以显示大明国在世祖皇帝的领导下如何地繁荣昌盛、如何地生机勃勃。

但是今年,从正月初三开始,南京邸报头版头条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环境问题的文章,历数了十余个风景名胜如今的变化,并独创性地提出了水资源安全、自然生态安全等等全新的安全概念。文章在结尾部分大声疾呼,不能将老祖宗传下来的大好河山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

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小老百姓看过也就看过了,随手把邸报一丢,该干啥还是干啥。谁知道环境是什么东东啊?这是官老爷们操心的事才对。

但是这篇文章在官场上却引发了一片震动。

问题不在于这篇文章的内容是什么,问题在于这篇文章是发表在什么时机,又是发表在什么地方。

南京是什么地方?是天子脚下!南京邸报可以说是天下第一大报,代表的可是朝庭中的最新动象,是以南京邸报头版头条上发表的各类文章天下各报无不转载。而南京邸报在正月里发表批评性文章,则是大明国有史以来的首例。

要变天了么?

这是从朝庭官员的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

上到太子、下到各部堂官、侍郎、书吏纷纷行动了起来,找熟人、找朋友、找亲眷、找同年打探消息。

但不论再神通广大的人,哪怕他的触角已经伸到了皇宫之中,他也只能知道,当天世祖皇帝看过邸报之后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什么意见也没有发表。

于是人们的心里更加的不安起来。个别联想能力比较丰富的,已经联想到历朝历代开国皇帝在传位二代皇帝之际杀戳功臣的故事。

嘿嘿,好借口哇。历代开国皇帝胡乱杀戳功臣在后世都没有留下什么好名声,可用一个含含糊糊的破坏环境之类的借口来杀人,可也算得上是师出有名了。什么叫破坏环境?下定决心要杀人的时候就算你吐一口痰在地上也可以告你破坏环境,还可以以此来震慑四方。

以已经赋闲的四大元帅为首,各拥兵一方的武官们纷纷开始学习陶渊明同志,在邸报上发表诸如‘采荷西池塘,悠然见姑娘’之类的诗句,以示自己胸无大志,平安喜乐的心态。

而文官们则纷纷依着各种推论,靠拢各位看好的皇子,示忠心、表态度,以期能买到个潜力股。

几个有希望争夺大位的皇子这段时间里表现的却很低调,一边很谦逊地闭门谢客,另一边却一天往皇宫里跑三四趟,见了世祖皇帝却什么话也不提,单单只是向世祖皇帝请安问好罢了,当然在闲聊之中,顺便也会提一提工作上的成绩,或者讲一讲哥哥或弟弟做的小错事。

不过不要误会,他们不是打小报告,只是信息不够灵通而已,他们不过是不晓得哥哥或弟弟已经将这些做的错事都遮掩得严严实实,还以为皇上老爹都已经知道了,所以过来帮助兄弟求个情讨个饶。皇室家族嘛,历来就是这么兄友弟恭的。

但不知道为什么,皇帝却一点表示都没有,每日里该干啥干啥,驻军也没有调动,更没有掀起一场政治风暴的打算。但南京邸报上关于保护环境的文章却是每日一篇,而且篇篇都是头版头条。这不能不让每一个官员心里都七上八下,每一位皇子的心里都患得患失。

终于有人发现,或许应该换个角度来观察了。

在南京邸报上打响头一炮的是北清太学院知名教授、教务处主任朱喜,而后的几篇文章也是出自与朱喜交好的那帮文友之手。这个朱喜,会知道点什么呢?

于是在那几天里,朱喜家门庭若市,连带着朱喜的老丈人周作人家中也多了许多嘘寒问暖的人。

要知道周作人虽然是文坛泰斗,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他那倚老卖老的态度,平常年份也就在春节之前会有几个受了慰问文化界人士任务的官员迫不得已来走一趟,提上点礼物问问身体状况再打个哈哈。而今年朝庭六部的大小官员几乎都来了一遍,还外带着几个大字不识的文盲武官拎着大箱大箱的礼物要来拜师。

周作人突然之间发现自己变得如此地炽手可热自然老怀大慰,心情舒爽之下居然突破了几年来的瓶径,在某日午后真正地临幸了十三姨太,虽然时间不到一盏茶地功夫,但以他的年龄来说也是十分地了不起的。

但让周作人不爽的是,来客总是在三兜两转之后,便把话题引到他的女婿身上,而他的女婿朱喜最近几日不知又中了什么邪,无论多大的官员来访,都躲在屋子里死活不肯起来,说是生病了。

周作人当即放下脸来,冲入朱喜地住处撂下了一句很象秦淮河上老鸨说的狠话:你就是病得快要死了也得给我起床接客。

朱喜苦笑着回答道:今日若是起床接客了,怕杜远与卓非凡二位王爷晚上便得来找我麻烦了。

周作人一听这话,立马流出了一头冷汗,从此也闭门谢客窝在家里装病了。

无论是心急如焚上窜下跳,还是故作平淡其实心里却忐忑不安,但除了每日一早看到南京邸报上又多了一篇保护环境的文章之外,没有一个人知道世祖皇帝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所以只有等,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地等世祖皇帝把底牌亮出来。

但是他们不知道,其实连世祖皇帝也不知道底牌是什么,但是他却很清楚,这件事是杜远和卓非凡搞出来的。

这个执着的疯子顽固地坚信杜远和卓非凡是上天派给他的助手,他们会帮助他完成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业,使得他成为古往今来成就最大的一名君王。所以世祖皇帝也在等,很耐心地抱着很大的希望在等。

大明世祖二十六年正月十六,大明朝的两位异姓王爷杜远和卓非凡递交了一份奏折,奏折的题头是《论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利用》。

宫内世祖皇帝的起居注对于皇帝当天的的记载只有精炼地四个字:龙心甚悦。

世祖皇帝不能不高兴。

他很明白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力会给一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变革。当一个划破时代的技术兴起,代表着一个新的权利阶层的兴起,而整个社会形态都会发生改变,而且无论谁也阻止不了这种改变。哪怕是一个皇帝,他除了适应情况并改变旧有的社会结构之外,他也不能逆流而行。否则,新的权力阶层将选择一个代理人来代替他的工作。

蒸汽机是世祖皇帝最想造出来的一部机器,正因为有了蒸汽机,西方世界才有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世祖皇帝前生的工作只不过是在镜头前面卖弄风骚而已,他了解蒸汽机的运作原理,但他却不能够凭空将蒸汽机造出来。

可是杜远和卓非凡能。在正气山庄他们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工业体系,若不是为了避免冲击中原粗浅却庞大的手工作坊,将作坊主逼到自己的对立面,那么从正气山庄里源源不断流出的质优价廉的棉纱等等产品早覆盖了整个大明国的市场。

在世祖皇帝看起来,杜远和卓非凡拥有了蒸汽机就等于他也拥有了蒸汽机。前世世祖皇帝是一个极度自恋的女人,而在这一世,他又是整个大明朝至高无上的独裁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便是他的行事标准和座右铭。

蒸汽机能够带来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能够催生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可以改变社会形态。

一想到这些,世祖皇帝便不由得激动起来。他一直便将自己视为一个救世主,所以他对能不能长生不老或者王朝会不会万世永存之类封建皇帝最希望做到的事完全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如何开疆拓土,如何在历史书上写下重重的一笔,如何带领着汉人雄霸地球。当然,如果有通往月球上的航班的话,他也不介意随便称霸太阳系。

当他看到杜远和卓非凡递交上来的这份奏折之后,激动地浑身颤抖,甚至想仰天长啸才能够缓解心中的兴奋之情。然后在第二天,自兵败西蜀以来十余年都未曾早朝世祖皇帝破天荒地举行了一次早朝,专门讨论杜远和卓非凡的这篇奏折。

到了这个时候,群臣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杜远与卓非凡这两个家伙搞的鬼。

心里虽有抵触的情绪,但是嘴里赞颂之声却是滔滔不绝。没办法,要在春节前后在南京邸报上连续发表这样的文章,这两位年轻的王爷身上没有皇帝的默许甚至支持是绝对不可能的。

更何况这两位年轻的王爷惊才绝艳才高八斗,无论是哪一方势力也不想得罪这两位深得皇上宠信的异姓王,以致将他推入了敌对的阵营之中。

于是又是从上到下的开会、研究、讨论、学习。于是在一片颂扬声中,杜远和卓非凡的这项建议被顺利地通过。

原先因为杜远和卓非凡自愿躲进北清太学院教书而对这两个人放松了警惕的各方势力重又绷紧了脑中的弦。

世祖皇帝早已经退居幕后,但他的能量却是最庞大的。无论是朝堂上还是江湖中的哪一方势力碰触了皇帝的逆鳞,在弹指间便会灰飞烟灭。而这两个年青人,讲得通俗一点便是皇帝最亲信的狗腿子,拉拢了他们,便等于在神秘莫测的皇帝身上装上窍听器。

于是,杜远和卓非凡的王府之中,又热闹起来了……

第四卷 水煮京师

第一百六十一章 整顿官企

什么样的朝庭命官油水最多、风险最小?

漕运总督?错!大明朝立国二十五年,有二十一人当过漕运总督这一职位,平均差不多一年一个。他们的下场也是差不多,都是在午门外或者是菜市口被一把锋利的鬼头大刀结束自己的生命。

盐运使?错!十年前可能是这样,但现在大明朝正准备改革盐铁专卖制度,现在虽然油水多多,奈何麻烦也是不少。谁也不想丢掉这份油水颇丰的差事,而那些盐商们也不希望他们垄断行业的局面被打破。既要安抚住手下、又要打击盐商、还得让世祖皇帝满意。盐运使这份差事已成了烫手的山芋,谁都不想落到自己手上来。

猜中了吗?还没有?唉,只好告诉你了,咱们大明朝的第一肥缺便是官办企业的总办!

千万别看不起官办企业的总办,也千万别以为总办的官职不高。某些大型官企的总办的品级可是正三品,与从二品的巡抚和布政使也只差了一级。按现代的话来说,也相当于副省级的高官了。

当上了这一类企业的总办,便相当于为子孙三带都置下了丰厚的家当,便是后人再不争气,两三代之内也是花之不尽的。若是运气再好些,遇上个摇摇欲坠快要破产的大型官企,那便可加好了。将官企以破产清算、连营购并等等新型资本运作形式一捣古,三文不值两钿地便出了手,其中的好处费便足可富比王侯了。最妙的是,还能落上一个改革能臣的美誉。

若是本身能力再强些,将官企委一个亲眷买下,然后再向上头递上一张写着“职下至任职以来,未能将官企扭亏为营,深感有负圣恩,日夜辗转。请允辞职”的折子。再然后摇身一变,便成了著名的实业家。

以是官场之中,人人都想升官不想去职,唯独官企总办的辞职率却是大明国最高的。

还有一点,亦是官企总办们心照不宣的。那就是的所有官企历来都是亏损的。即使是不亏损,也得找门路想办法让它亏损。

官企乃是大明朝的一大敝政,但奈何世祖皇帝偏偏喜欢创立官办企业,纵然是办一个倒一个,但此时天下升平,国库资金雄厚得很,所以白花花的银子仍是输血一样不停地流入官企,然后辗转又流到了官企总办的口袋里。

其实世间也不是没有清官。似昔年监察院御使贺博,当年初入官场之时,仗着世祖皇帝的宠信,便自不量为地想拿官企这一大明朝的毒瘤开刀。

贺御使不吃请、不受贿,所有上门来求情的人不论是朝庭大佬还是亲朋好友他是一律地不给面子,铁面无私地冲到了某官企的财务室里。

但小山一般的帐本着实耀花了贺御使的眼。贺御使虽是大儒,但他却不通算术。贺御使虽刚正,但他手底下人却未必清廉。光世祖十五年上半年的帐目贺御使便查了一年多也没查完,好不容易查到有数百两银子的吃喝帐目可疑,贺御使便兴匆匆地拿着证据提审那总办,妄图打开个突破口。

哪知那总办倒也光棍,在公堂上直言不诲地认下了这笔帐,并且不用贺御使诱导,他还承认光是世祖十五年上半年起码有数万两的吃喝帐目有问题。

说完那总办便从袖子里拢出一张纸条递了上去,贺御使一见之下,便汗如雨下。原来那帐目上记得都是某某皇子、某某大臣、某某亲贵在那半年之中来官企吃喝的次数和清单。

若是那总办要拼个鱼死网破,将这张条子递到了世祖皇帝面前,那贺博刚正不阿的名声自是打出来了,但却也等于将自己推到了所有朝中大臣和王室亲贵的对立面。

官企这潭水深得连贺御使不敢再查办下去,仅是半年的吃喝单便牵出了朝中三分之一的官员,若是清查下去,说不准查到皇帝老子头上也未可知。所以当天晚上,贺博便灰溜溜地敛羽而归。

而现在杜远和卓非凡要面对的,便是这帮家伙。

也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吧。杜远原本是想借着机会将煤炭行业握在手中,但哪知世祖皇帝对他们两人看中得很,一刻也不希望他们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虽然准了杜远与卓非凡创立大明石化商社的折子,却不允许他们去山西。反是从工部将官办企业分了出来,交由他们俩管理,并且还要求他们清理调查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其实官办企业年年亏损,世祖皇帝也不是不心痛。奈何他觉得重工业投入巨大,凭借着民间投资是万万胜任不了的,而且就算有了民间投资也未必能搞得出什么名堂来。

杜远和卓非凡二人的出现倒正好给了他一个摆脱这个大麻烦的机会,他相信这两位上天为他派来的助手一定会替他解决这个难题。再加上他又想见杜远与卓非凡杀败太乙国师,所以便将请调报告给压了下来。

杜远和卓非凡在南京城里混了小半年,也不是那对着官场一滩混水只知挠头,而什么也不懂的初哥。何况在后世他们也见多了所谓的国企改革有多么艰难,对这个任务是十分的敬谢不敏的。奈何皇帝老子意志坚决地很,对于杜远“只要派他们出马,一两年内便能见成效”之类的诱惑性话语完全无动于衷,反是滔滔不绝地发表演讲,反复交待杜远与卓非凡要以大局为重云云。

杜远与卓非凡还有在场的众位大臣只好一边洗耳恭听一边频频点头,做出如闻纶音如醉如痴的样子来。没办法,谁叫人家是皇帝呢?谁叫这个皇帝又有喜欢演讲的嗜好呢?

杜远与卓非凡欲哭无泪,只得哭丧着脸咽下自己种的苦果,勉勉强强地接了圣旨。

一回到府里,杜远与卓非凡便发现不对劲了。

原来杜远与卓非凡虽然也是倍受重视,但各方大佬和各位皇子为了不给人留下拉帮结派的印象,或者是觉得火候未到,不想这么早地出马以免碰钉子之后脸面受损。所以杜远与卓非凡可以左右逢源大打太极拳。

但世祖皇帝圣旨一下,几位从世祖皇帝还是流寇的时候就跟着他干没本钱买卖的资深元老,还有七八位有能力争夺皇位的皇子,外带着十几二十名王爷国舅之流的人物便似约好了一般,齐刷刷地来到了杜、卓二人的王府。

当然,他们不会空手来的,只是带来的礼物也太贵重了些,光是银票加在一起便有十多万两,其它金银玉器、古董字画之流更是堆积如山。贵重得连杜远这般贪心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