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帮会史 >

第7章

中国帮会史-第7章

小说: 中国帮会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吊郑君达,———自然是偷偷摸摸而去的。———走近墓边,只听得有两个女人的声音,在那里嘤嘤地哭泣,带哭诉苦,凄惨得不忍卒闻。蔡德英听得出是郭秀英和郑玉兰的声音,走上前去,叫一声:“嫂嫂!  ”郭秀英连忙抬头看,见是蔡德英和几个不相识的,心里益发难过起来,哭得也便更悲惨了。  这时候,君达的儿子道德、道芳在旁边,这两个孩子还认识蔡德英他们,迭口叫着:“伯伯!  ”蔡德英等看见这孤儿寡妇,个个心酸。祭奠一番,正待离开,忽然一队清兵风驰电掣地跑了来。  原来张近秋因为火烧了少林寺,马福仪和陈文耀又死了,便把一切功劳,都拉在自己身上,清廷见他办事能干,便命他做了湖北的督抚,今天蔡德英等祭奠郑君达墓的事,又给暗探探着了告诉了张近秋,张近秋一听蔡德英等又来了,乃调动三军,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杀奔前来。  蔡德英等看见,知道厮杀是免不了的,便准备动手,郭秀英和郑玉兰看见官兵多,自己又是弱不禁风,才把道德、道芳托给蔡德英,逃走去了。谁知逃不多远,给清兵看见,拼命追来,郭秀英,郑玉兰恐怕受污,便投河自杀了。所以,郑玉兰和郭秀英便成了洪门中的“三英”之二。尸体飘飘浮浮,一日给谢邦恒见到,便把这两具尸首葬在三叉河边。  蔡德英等十数人到底不是清兵的敌手,厮杀一场之后,终究只得逃走。这回张近秋可一步也不肯把他们放松,便拼命地追。  蔡德英等逃至欧家庙,正好珠宝寺吴天成等五人和谢邦恒、吴廷贵也来了。蔡德英这才放了心,商议分三路反攻清兵。蔡德英、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方大开、黄昌成六人为一路。吴士佑、方惠成、张敬之、杨杖佑、林大江、谢邦恒为一路。吴天成、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和吴廷贵为一路,调度完毕,分路进发,或藏山下,或在河边,或在林中,过了半个时辰,只见张近秋率领人马前来,藏在山下的先发箭,一声呐喊,大家冲了出来,可怜张近秋没有做得几日官,便给洪门英雄击死了。于是清兵溃散,洪门势力渐强,加入的不乏其人,渐渐地使清兵头痛脑涨了。


第二部分红花亭

  做书的现在要在此地分开一条岔路来写了。也许读者看了会觉得零乱,不过作者有作者苦衷,虽然作者的写作技巧太劣,但是伟大的洪门事迹,也委实太复杂了。  当郑成功派蔡德英、马超兴、胡得帝、李式开、方大成向闽、粤、桂,一带活动的时候,另外又派了一位智勇双全,博学多才的陈近南向云、贵、川一带进发,这陈近南天生一副铜筋铁骨,学识又高,办事谨慎精明,所以他在云、贵、川十分活跃。而且,能得到士大夫阶级的信任。  各位要知道,在明末清初洪门萌芽时代,对于专讲空话,纸上谈兵的士大夫阶级是比干实际工作的人看得轻,洪门所需要的是热烈的忠心,宝贵的义气,讲的是仁、义、礼、智、信。那时的士大夫阶级,着实有些意志不坚,所以洪门中并不仅征求这种人材。而士大夫阶级居然受陈近南熏陶,这就可以证明陈近南的本领了。  话休絮烦。康熙九年八月十五日,陈近南在四川雅州开精忠山,一时热血份子都翕然来归,陈近南便率众弟兄在四川各山地隐藏,训练,准备待机出动。  当时,精忠山有烧四牌名方宾良的,因为他老是歪着头给人讲话,人家便送了他一个绰号,叫做“弯帽根”。后来,人们平常都只呼他的绰号,而不叫他的名姓了。这“弯帽根”的加入精忠山,内中是有人指使的,指使他的是四川建昌镇台马赓武,方宾良便是他的心腹,因为他听见洪门这个组织厉害,特意派“弯帽根”加入以作内线,刺探究竟的,这也是“弯帽根”有本领,他装腔作势做出许多服从洪门的举动来,连陈近南也给他瞒过。  陈近南日日对众演说亡国的悲惨,激励大家反清复明,数月以来,个个都言听计从,独有这“弯帽根”不受感化,反把洪门的内幕统统去向马赓武告密了,马赓武一听洪门要造反,这还了得?便派大兵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把陈近南包围,总算吉人天相,陈近南终于逃了出来。一直到湖广的白鹤洞中出家了。  陈近南的出家无非是掩人耳目,他知道四川洪门弟兄尚多,便密令各弟兄分散活动,务必前仆后起,百折不回,不屈不挠。这些弟兄是清兵越杀他们,他们的决心便愈坚,丝毫不怕。马赓武把洪门围攻了一场,而洪门的弟兄却更多起来了。  陈近南在白鹤洞出家,自号“白鹤道人”,纵使清廷如何严缉,陈近南已改名“白鹤道人”,神不知,鬼不觉,谁还知道?所以陈近南在白鹤洞中,假痴假呆,活动得依旧相当厉害,而白鹤洞在那时,便成为洪门一切机密大事的聚会地,陈近南便成为洪门的主持人了。  这白鹤洞后面,有一个洞,既深且宽大,可容一百多人。洞里有一个亭,匾上写着“红花亭”三字,洪门中人议谈事情,都在这“红花亭”上讨论的,而“红花亭”三字,便成为会议的代名词,道中人听说“红花亭”三字,便知道今日有事开会。外人是无论如何摸不着头脑的。  “红花亭”三字,洪门中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海外洪门开香堂时,必定以“红花亭”居中,在香案上,放在最高位置。由此,便可见“红花亭”在洪门中的崇高了。


第二部分神圣之战

  蔡德英等分途向襄阳进发,在路上晓行夜宿,非止一日,一天来到襄阳。  他们此来目的,是来投奔万云寺主持万云龙的,即洪门中的达宗,这万云龙俗家名字叫作胡得起,浙江太昌府人氏,本来做潞王的部将,武艺高强,真个有万夫不当之勇,因为潞王在山东独立,清兵进伐,杀得潞王的军队瓦解冰消,这万云龙任他本领再高强,也是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了。气愤之余,才入万云寺为僧,暗地里仍旧做他的反清复明工作。这万云龙和陈近南交情很好,无异手足,平时极有连络,也是当时洪门的领导者。  闭话少叙,却说这万云龙看见蔡德英等前来,自然十分欢喜,连忙吩咐小和尚煮茶备饭,派弟兄四出放哨,以防给满奴知道,不在话下。  这万云龙虽在万云寺出家,可是外界的事也屡有所闻,比如少林寺被焚,众弟兄惨死等等,万云龙都知道一点,不过总未能够证实,现在蔡德英等来了,连忙问起,才知道完全是实,这一怒,发可冲冠,后来知道张近秋、陈文耀两个也已死掉,才算出了一点气,叹一口气道:“国仇私仇,不知报复,非为人也。”  这天夜里,万云龙率领蔡德英等去拜陈近南,这陈近南和蔡德英,也是很要好的朋友,相见之下,欢慰的情形,当然是意想中的事,陈近南见群贤毕集,便入红花亭,分派坐下,由蔡德英报告少林寺被烧一番经过,大家更把个满清恨如切骨,当时大家公推陈近南做洪门的主持人,万云龙掌握兵权,为全军统帅,蔡德英等前五祖为先锋,吴士佑等中五祖为左翼,吴天成等后五祖为右翼,至于黄昌成和妻钟文君、周洪英、谢邦恒、吴廷贵等都作为后备,公决以后从速训练,广招兵将,要买人心,准备向满清挑战。  于是,大家退出红花亭,各人去做各人的事,按下不提。  一日,有一少年专程往访陈近南,自称为明室之后,崇祯之孙,名朱洪竹,陈近南听说之后,一声启请,少年入内,陈近南让坐,问朱洪竹根底,宫中事情,流落经过,朱洪竹一一对答,半点不错,待讲到流落经过的事,不免声泪俱下。陈近南见他举止谈吐,绝非俗人,才又集洪门弟兄于红花亭,立朱洪竹为王。  由此,洪门实力更大,经一番训练之后,士气极旺,万云龙与众弟兄商榷,认为可以发动了。在康熙十二年五月十三日,由陈近南发号施令,洪门大军,向武昌进发,清兵见这支兵马,勇不可当,未战先已气馁,所以一路上大府小县,克服了不少。  清帅闻报,急得两脚发跳,眼看着洪门大军指日就要逼近武昌,武昌若失,湖北便完了,才调动了全省精良军队,由于成龙———武昌守将———率领抵敌,起先洪门军士因为士气振旺,战事上还站在主动地位,后来便渐渐地有些支持不下,于成龙调度有方,武艺又高,到后来,终究寡不敌众,洪门的军队给于成龙击败。而朱洪竹、万云龙两位,也在这一战中殉难了。  这时,清兵如狼似虎,追袭不遗余力,洪门弟兄就此溃散,陈近南机警,依旧逃到襄阳,在白鹤洞中做他的工作。  人心不死,虽杀戮之惨,亦所不惧,三月后,洪门弟兄又活动起来,渐渐地又恢复了旧观,风起云涌,陈近南因为初次举义失利,所以不敢再意气用事,除掉广招弟兄之外,又叫众弟兄操练武艺,不得间断,屯兵积粮,二十年如一日,直至康熙三十七年,再攻武昌,此时清廷正在兴旺时代,洪家弟兄又告惨败,弟兄相继逝世,只有陈近南再三督勉新起弟兄,以百折不挠之精神,四处活动,候机再图大举。  没有多久,陈近南先生也仙逝白鹤洞中,临终把洪门事务重托给后五祖吴天成等,阖眼时还以一生努力,未能兴复一寸土地为憾事。


第二部分天佑洪

  康熙五十二年,后五祖吴天成、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五人也相继死去,此刻领导洪门弟兄的,叫做苏洪光,这苏洪光原在洪门中当一个头目,一身本领,志向很高,极得洪门弟兄的爱戴,和清兵大战小战,不下数十起,清廷认为是个心腹之患,屡次出赏缉拿,怎奈此时洪门势力逐渐强盛起来了,三教九流的人都有,说不定那个贴赏格缉拿苏洪光的人也是洪门弟兄,所以虽然清廷缉拿得凶,苏洪光还是苏洪光,连一根汗毛都动他不得。  有道是怕的生老病死苦,在雍正元年,这苏洪光得病去世了。  这里,相传有这么一桩奇事,真实与否,姑且勿论,不过忠魂不散,或许会演出这件借尸还魂的事来的。不是作者忒嫌怪诞,实在是灵魂这件事,慢说是作者不敢决定有无,即使中外有名的科学家,也不敢断定怎么说,这件借尸还魂的事既经先人传了下来,不妨录下来对诸位一谈,苏东坡有“姑妄言之”一语,我却请读者不如“姑妄听之”了。  却这苏洪先生死了之后,尸首置在床上,脸上盖着纸钱,家人与众弟兄悲悼号哭。“寿星唱曲”老调文章,不用多赘。这天三更时分,月色朦胧,星光暗淡,西风落叶,凄惨万分,突然间东天展现了一片红光,一颗星亮得刺人眼睛,伴着苏洪光尸首的人正有些睡眼惺忪,突然见此红光,不免到中庭一望,那光和星只一会儿工夫,又便没有了,这些人又走了回来,此时,已是三更三点,月儿渐渐西沉了。  大家正想打一个磕睡,忽然见尸首蠕地动了起来,自己把盖在脸上的冥钱拉掉,睁开两只眼睛,坐了起来。这一来,吓得众人丧魂失魄,叫了起来。而苏洪光忽然讲起话来,说道:“我到底活了!”说罢,大笑不已。众人更加奇怪的是:这说话的声音完全换了个人,一口京白。胆大地说道:“苏大哥!您怎么啦?”  “苏大哥?我不是苏大哥,我见王承恩。”尸首说。  大家格外奇怪,“你是王承恩?王承恩不是同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了吗?”  “对了!我就是吊死在煤山的那个王承恩,我死了已经几十年了。”  这一下引得众人不知如何说好,而复活的王承恩却侃侃述其遇难经过,和怎样遇着达摩祖师,可怜他一片忠贞,阴魂不散,才叫他借尸还阳,帮扶洪门。说得头头是道,众人哪敢不信,于是大家传了出去,引为奇迹,这复活的王承恩自愿领导洪门革命,运筹帷幄,比苏洪光在日,精明十倍,洪门弟兄,一个个服从命令,听候指挥。  这时,这复活的王承恩既不能再用“王承恩”作名字,又不能叫苏洪光,却怎么办?好个聪明王承恩,换了一个名字,叫做“天佑洪”(洪门称为威宗)。因为他是个复活的人,没有父母兄弟,才有心倡议抛弃家族观念,奉天为父,地为母,日为兄弟,月为姊妹,这意思很明显,就是说,洪门中的弟兄等于一个爷娘生下来的兄弟,大家应当更加协力同心,反清复明了。  这天佑洪在雍正年间,便成了洪门的主持人。而此时清廷对洪门十分注意,简直叫洪门弟兄不能发展,天佑洪有鉴于斯,才另外想出一个名目来。名义上虽与洪门两字不同,而实际却仍旧是一家,这就是“天地会”的创始。


第二部分天地会(三合会)

    清廷因为对洪门的注意,使洪门弟兄活动上受到了极大的威协,于是天佑洪才把洪门改为三合会,又名天地会。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施格列著的《天地会研究》一书(商务版)中,对于天地会的起源,说:“天地会的起源,中国史藉未见载记。天地会也不大注意这点……”等语,实在可以说是一个错误。    雍正、乾隆中,洪门中弟兄更为清廷注目。这时,华侨在南洋一带的日众,天佑洪才派部将林烈向海外南洋等地发扬三合会,树立洪门在南洋一带的基础。    这时,天佑洪等洪门弟兄等鉴于清廷防范洪门十分严密,活动不易,才用一部分弟兄假意去给清廷妥协,给清廷服务,实际上用以刺探消息,充分活动,这被派出去的一部分洪门弟兄,组织了一个“清门”。


第二部分清门

  其时在雍正三年,这被派出去给清朝妥协的一批洪门优秀分子,为首的有三个人:  翁岩,字福亭,江苏常熟人,原籍山东东昌府聊城县鼓楼街。秀才出身,后弃文习武,在河南少林寺习艺,雍正二年加入了天地会。为会务奔走甚力。  钱坚,字福斋,江苏武进县人,迁居安徽歙县,本来经商,仁义慷慨,有大志。  潘清,字宣亭,浙江杭州武林门外哑叭桥人,为人见义勇为,人家都称他作“小孟尝”。  这三个人,都是奉了天佑洪的密令,假意投降清廷的。  有人一定要问这三位怎么能够跑到清廷那方面去做事的了,原来这中间有一个机会。因为那时清廷征钱粮,每当征齐运到北京去的时候,时常发生变故———给人截劫,虽然屡次派官兵护运,也还不得安全。清廷才下诏求人,要想征求一个能干的人来负这运粮的责任,翁、钱、潘三位便借此机会,学毛遂而自荐。自称能够保证所运送粮米的安全。清廷当然乐用。却没有想到这一批人正是他们的心腹之患。所以“清帮”又叫做“粮米帮”。  这样,清门便借运粮为名,去刺探各州各县的消息。  为了要叫清门中的人不忘记他们的本来面目,为了要表示他们永久和洪门合作,当时的清门便用了一个“替天行道”的口号,这替天行道四字从字义上看来,是何等冠冕堂皇,实际上呢?这“天”字既不是真正的青天,也不是朝廷的天子,乃是代表天地会、天佑洪的。“替天行道”这句话,就是说清门是天地会天佑洪的同志,他们每个人都和天佑洪一样——不甘屈服在异族人的膝下,做顺民,做汉奸。  清门的组织法,共分四十八个字,前廿四字,后廿四字。(就是四十八代)帮内称呼用师徒名义,是利用佛门中罗祖教行事,所以清门中除掉“替天行道”这句口号之外,还有一句话叫做“带发修行”,实际上他们真正在修行吗*9芽这无非是一个幌子罢了,完全是以推翻满清为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