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的亲戚-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影好了。看电影这种事,是很可以任性的,而且,基本上没有高下之分。我的熟人朋友里,有专看《骇客帝国》这种让我生气的电影的(因为我看不懂,很自卑),有专门追大卫·克隆伯格这类变态、恶心的导演的;我有一搞文学批评的教授朋友只看非常血腥的黑道片、枪战片、警匪片(前段时间这位仁兄还眉飞色舞地对我说,哎呀,杀死比尔,一刀下去,那个血喷起来,那个脑壳,骨碌骨碌地滚,哎呀,刺激哦);至于说特别喜欢用恐怖片把自己吓得两眼发直的人,还不是一两个。我对他们是很佩服的,都是些牛人。
有一句日本俗语,说是男人之间有一个约定——对食物和对女人的口味,旁人是没权力评价的。套用这句话放在影迷身上,我觉得每个人对电影的口味,旁人是没权力评价的。但我为什么要对女友“跑”碟那么不以为然呢?没人规定应该怎么看电影,既然遥控器上有“快进”这个键,就是拿给人使的。
其实,我是联想到她和男人之间的关系上去了。
抛开中间状态,有两种差别很大的男人:一种是一开头就噱头不断,一下子就把人给抓进去,像好莱坞的很多电影,但看完之后什么都留不下来;还有一种像闷闷的欧洲艺术电影,进入缓慢不说,性格还傲慢,从不想怎么取悦你,倒是你得上心用力去感受他,最后,坚持看完,终于明白自己看了一部好电影,很享受。
我这位女友的问题在于,她的理想(而且是很坚定的理想)是要欧洲艺术电影,但她总是没有耐力和定力与之对峙至最后,而且,她总是要被好莱坞电影那份先声夺人的阵势给吸引过去,然后,后悔不迭。我还觉得,她这个问题后面的根本问题在于她太机灵了,没有什么笨拙精神。我认为,对于感情这东西,还是笨拙一点比较好。笨拙了,就不太会权衡,不太会被干扰;笨拙了,也就比较容易包容,比较容易隐忍;笨拙了,时间就会发慈悲厚待你,从而把你希望得到的品质一点点呈现出来。不过,这话我不会对她说,因为,我在她眼里,在感情这个问题上是个憨人。每次她这样评价我,我就憨笑。
2004…4…15
//
…
飞短流长
…
某报社换新老板。上任伊始哇啦哇啦,下面听众稀稀拉拉,很多人以采访为名请假。坐在下面的女人们交头接耳,其中一个给我发短信:“来了新老总,长得还行。”第二天,新老板继续哇啦哇啦,会场上比头一天多坐三成人,女人居多,新老板的施政演说之二时不时被下面的唉声叹气所干扰。我又现场同步接收到短信:“昨天弄错了。把陪同上任的组织部的帅哥错认成老板了。”
跟这件事差不多性质的另一件事,也跟短信有关。一女友新到一单位,开长会,穷极无聊,给我发短信:“头儿长得乖。”过一会儿又来一条:“咦,小样儿,还啃手指甲呢。”第三条:“嘿,小样儿还对我笑了一下呢。”
我不知道各单位的青年领袖们可否知道女人们这样消遣他们?知道的话,鼻子可能多少会歪一点吧。有一次饭局,我对一个曾经是我领导的男人转述以前的女下属对他的概括:“垮下脸像个魔鬼,笑起来是个宝贝。”旧日领导惊骇道:“什么?什么?宝贝?我妈都没有叫过我宝贝。”
想来很多男人都难以想象女人们在背后如何调侃他们,更难以想象其阵势之如何孟浪放肆。一般来说,越是年轻、越是才干出众的男人,就越容易成为被女人们语言消遣的对象。既是消遣,那就多半怎么轻松怎么来,一般情况下,在共同默认其出类拔萃的前提下,只对其才干之外的东西加以评说,比如长相、穿着、手势、小动作、习惯用语等,最后,都免不了穿凿附会一些绯闻。也许,女人们在这样的编排和渲染之中,在男性领导手下的那种工作压力以及性别压力可以得以有效的释放,同时也释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跟爱慕有一点关系的焦虑。
飞短流长似乎可以说是女人们的一个生理需要。我知道,具纯正意义的女人聚会都是不希望有男人在场的,哪怕是丈夫或男友,一概不受欢迎。女人们自己还是知道,在男人面前多少得较着劲,多少得呈现知性之美;至于说飞短流长这种低级趣味,那自有同类会心。
可以让男人放心的一点是,女人们在一起基本上不会谈论或揣测男人的性事。一来这是一个江湖底线,但凡好女人,都不会犯这个忌的;二来,女人对这个问题实际上并无将之放到公共话语里面的兴趣,这也是私人生活的底线。这一点可能也是与男人大相径庭的一个方面。有男人告诉我,男人聚会的话题,一半是时局、国事、民生、经济这些内容,一半是性。这不奇怪。科学家贡献出的男人大脑的扫描图上显示,有差不多一半的区域是性内容。而女人关于性的区域,占整个大脑面积不到1/20,远远小于“想吃甜品的欲望”所占的面积。我想,所谓甜品,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甜品,更重要的是情感,另外,还包括针对男人的飞短流长;可以这样说,女人在吃巧克力、谈恋爱和调侃男人这三件事上,表情都差不多一样甜蜜。
2004…4…28
//
…
再度择偶的男人
…
就这么巧,那天在茶楼里坐定,发现面对的三个男人都是单身,其中一个是刚刚单身。我一坐下,他便问我:“为什么我的眼睛里饱含了泪水?”我顺口接:“因为你是那么热爱脚下的土地。”他说:“扯他妈淡。因为我离婚了。”
聊天自然从这里开始。不谈过去,展望未来。还要婚姻吗?我问。三个都是从婚姻里走出来的男人都说,要,干吗不要?男人嘛,有个枕边人还是很重要的。
我有一拨单身女友,如果合适的话,我可以顺手做媒。其实,我最头疼做媒,人家两人好了,没我什么事;如果两人不好,一起找我撒气。这么划不来的事情我才不干呢。不过,话说到这里了,问一问吧,也是一个话题。
先说这三个男人。全是一朵花的年龄,40岁上下,仪表堂堂,事业有成,地位不说显赫,也是上得了台面的;经济能力呢,放到外面可观的东西至少是有房有车。给他们贴个标签很合适:知识分子加中产阶级。
这样的男人再度择偶,需要什么样的女人呢?
25岁以下的不考虑,“嫩得没味道”;35岁以上的不考虑,“老了点吧?如果感觉好,要再生个孩子的话,不太合适。”
天真的不要,世故的不要,要界于天真和世故之间,成熟但不老气;不要太漂亮,当然也不能丑;比较丰满,但不能胖,瘦的尤其不要,身体上要有吸引力,但不是外在意义上的性感;有情趣,有基本鉴赏力,有女人味,性格温和,豁达,不执拗,不狭隘,安静,顾家,有职业,但不从事抛头露面的职业;痴情、投入,但不能太痴情太投入,否则容易混淆于死缠烂打;责任心稳定,没有过度的物质倾向,知命乐天,温柔可人……
说来不苛刻啊。
这几个男人我还是很了解的,多年朋友了,他们都是好男人。我暗地里想了想我的女友们,竟然没一个符合他们的标准。难道我的女友们都不是好女人?当然不是,我觉得她们虽各有各的个性以及毛病,但都是好女人,她们积极、乐观、独立、坚强,有不少在各自的职业领域里很成功;她们有很明确的自我意识,也有具针对性的牺牲精神,对待一份值得的感情,她们完全可以彻底投入。应该说,在女性世界里,她们拥有示范效应和榜样力量。
遗憾的是,现在这个社会,好男人和好女人很多时候是错位的,没有缘分;就是有机会相遇,各自也缺乏勇气和耐心开展一段注定需要磨合的关系。特别是再度择偶的男人,先画下一个框子,以为比着这个框子去套就能套到幸福。我一直认为,好的关系,应该是在两个比较高的平台上对接并开展出来的,田忌赛马式的思路,可能有助于建立起一种相安无事的关系,但不太可能营造出一段真正好的滋养灵魂的姻缘。
这些话说来都是老话了。但面对自己的朋友,而且一下子还是三个朋友,我的感慨很直接,也比较强烈。他们问我:“我们的想法行得通吗?”我说:“我看挺玄的吧。观念先行,最后达成愿望,这种事一般来说都是挺玄的。”
2005…2…28
//
…
爱情生物链
…
我周围的女友们在追看由赵赵编剧的电视剧《动什么不能动感情》。她们一般是租碟看。电视台也在播,据说收视率很不错。图书市场上,赵赵的同名小说卖得也相当火,发行量已逼近10万册了。
小说和电视剧的好看,一方面应该归功于赵赵从专栏开始并延续下来的语言风格,京味的、利索的、风趣好玩的,另一方面,应该说她的主题正中人心。什么主题?按她的话讲,就是情感关系中的“上赶”现象:A上赶着B,B不待见A,却上赶着C,而C上赶着D,D呢,打A的主意已经很久了……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爱情生物链的问题。
放在小说或影视里,你爱我,我爱你,这样对称的双向回应的故事很不容易讲好的,因为空间太小,体积不大,要在这个分寸里讲好故事,对细节和情节的精微要求都比较高,还很容易用力过猛。所以我们很难看到写得很好的双向对应的爱情故事。当然,写得好的也就非常好,而且,往往,其爱情背后的时代背景命运遭际都有一种异于常态的恢弘轮廓。可以这样说,如果是平淡岁月中的双向对应爱情题材,作家最好不要去惹,那一地鸡毛,怎么写都很难捏出个好形状的。
相反,生物链的故事,一下子就把写作空间扩展开了,格局大些了,撒开了,可以跑起来了,于是,弹性有了,张力有了,故事也就摇曳生姿了。单向的,追逐的,受虐的情感,因先天不足,自然生发一种伤感无奈的气息,这种气息漂浮在似乎可以改变但实则无法改变的愿望之中——我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你也许会爱我吧?——这是爱情故事中最要紧的成分,其味道是人见人爱,因为它契合人性。换一句不太好听的实话解释就是:我们都是好人,我们不愿意看到你倒霉透顶苦难深重,但如果你倒点霉受点苦,那还是很好看的!
生物链有金属的酸味,挺残酷的,但其实也挺享受的。但凡欲望生成但又不能达成的事情,都是挺残酷也挺享受的;而且,这其间是有变数的,感情这东西在一种无法把握无法预料的情形下,渗入到这个链条的各个环节之中,于是,这种环形关系因感情的浸润或者说是“腐蚀”,某些地方某个环节会发生变化甚至是断裂——也就是说,有这样一种“危险”,那就是你上赶的那个人,某一天说不定会回头上赶你。这时,我有80%的把握说,你会哭的,你会很难过很沮丧很空虚,一个游戏就这么被这个家伙败坏掉了,虽然在游戏结束之前,你每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这个家伙回头上赶你。
这种味道这个游戏,放到现实里,从理智的角度讲是人见人躲。谁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一个情感的生物链里面去?心向往之虽不至于,但真的身陷其中也自有一种特别的幻觉,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有点“文艺”,有点“调调儿”,吹风淋雨赏月观花的滋味都不太一样了。其实,也不错的。最近一老友来邮件说他上赶某个女人,“那天,看她从街上走过;她没看到我。我不由自主跟在她的后面走,走了一条街。然后她进了一家超市。我站住了,靠在街边广告牌上抽了一支烟,心里奇怪得要命,很难过,很舒服,很恍惚,很不是滋味又很是滋味……”就是这个东西,不错吧。
2005…6…30
//
…
关系的底线
…
关系这东西,就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破了底线,关系就不复存在了。
但底线是什么呢?太因事而定,也太因人而异了。
夫妻口角的底线是不要嚷嚷离婚,朋友争执的底线是当面说完背后不议,一夜情的底线是不要说我爱你,被人包的底线是不能拿包钱自己去养个小白脸。恋爱的底线甚至不在脚踏两只船,而在于你不能对一只船说另一只船的不是。
这些都是常规底线。所谓常规,也就是说,一旦破个那么一回两回,也似乎没什么要紧的,底线依旧在那里,退回来重新遵守便是。所谓闻过则改善莫大焉。
麻烦的是爱上一个人后,那底线,遥远得如同地平线,看似明确,其实是视觉的一个虚拟。
最近有女友和其男友之间爆发了好几次激烈的争吵。每每女友对我说:“这回铁定分手。他破了底线了。”我就对她说:“先歇会儿,过两天再说吧。”果真如我所言,他们过两天就没事了,和好了,然后又进入下一轮争吵环节。不是说我算得有多灵,而是,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女人爱着这个男人,男人也爱着这个女人。两个人相爱,说什么底线啊?
在感情状态里,很多时候,预定的底线不起作用,人可以一退再退,退到令自己惊讶的地步。你给自己说,他或者她再如何如何,我就必定如何如何。这种情况一般来说都是虚妄的推测,哄自己玩的。
底线是突然出现的,或者说,临界点是突然出现的。我所听说的一个离婚事件里的男主人公给朋友解释他决定离婚是因为某一个早上起来,又看到一条没有拧干的毛巾水嗒嗒地撂在洗面台上。五年了,怎么提醒她都不能把毛巾拧干搭好。男主人公最后因这条毛巾而彻底绝望,而勇气顿生,而不依不饶,而终于离婚。女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就一条毛巾吗?如果你爱我,怎么你就不能帮我拧干了搭好?男人的挫败感更重,不就一条毛巾吗?如果你爱我,怎么你就不能改变一下自己,拧干了搭好?
上述离婚事件的教训是,从一开头就应该避免触碰这条底线,也就是说,从一开头,那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射手座女人就不应该和那个有洁癖易挑剔的处女座男人走在一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其实就是估摸着对方的底线并在彼此底线之上的一种互动往来。无奈的是,很多时候,人是不清楚自己的,更难拿捏对方,当彼此的底线尤其是致命底线呈现之时,也是破裂的那一刻。
青春期的特点之一就是预设底线,然后尊崇这个预设的底线,用一种青春期特有的残酷决断去实践之。其实,这个底线有可能是个蜘蛛网,有可能就是一条粉笔画的线,是一种臆想,刻意尊崇它的后果是让自己后悔莫及。
中年以后的底线是柔软的、结实的、坚韧的,弹性很大,承担包容的空间也很大。但它如果断了,那就是真的断了,无可挽回。而在此之前,甚至没有痕迹。也是,所谓底线,那就是底牌,哪能轻易翻出来?一旦破了,就是覆水难收——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后的事,但凡君子都知道,那就是一句话,沉默是金。
有意思的是,沉默是金,却是做人的一个高度,不是那么轻易可以达到的。
2005…8…2
//
…
激情·感情
…
有人说,结婚不宜早。早了,两个人都率性任性,发生摩擦就一拍两散。一方面是年轻脾气大,另外一方面是心里有底,咱不是还年轻吗?天涯何处无芳草啊。可是,很多人往后走走就傻眼了:世上哪有那么多属于你的芳草啊?想摘的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