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间环境逆缘多,善缘几乎见不到,逆境恶缘把我们阿赖耶识里面不善的种子全都诱导出来。这外面诱惑我们,我们不是没有善因,奈何现前没有善缘来诱导,诱导我们的外缘都是不善的。这一桩事我相信每一个人,学佛的同学,乃至於不是学佛的同学,也都能够体会得到,都能够看得到。我们现在睁开眼睛看这个世界,竖起耳朵听听外面的音声。江逸子老师画地狱变相图,他告诉我:地狱变相图很好画。我说:这个话怎么说?他说: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六根接触的六尘境界全都是,那怎么不好画!有道理。极乐世界难画,没看到、没听到,总不能凭空想像来画,这个话说得有道理。画极乐世界,只有多听经、多读经。现前我们接触不到极乐世界,不但不能接触,连极乐世界的边缘都沾不上。
染著,是现代社会,有些人告诉我已经变成现代文化,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变成现代文化,现代人他接触是理所当然,认为这是正常的。我们中国人讲情理法,理没有了,情没有了,样样都讲法,好不好?诸位要细心去想想,不是好事情。人间、人生确确实实系在一个情义,有情有义。过去在历史上,此界他方,此地或者其他国家地区,仁义之人他的一生表现,那些事迹叫可歌可泣。这个世界上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描绘这些事实,人世间的真善美慧表现在这里。如果说情义都没有了,只有法,这个世间还有什么味道?法真的是枯燥无味,机械式的,处处都是框框架架,怎么样叫人把情压抑住,要适合它的框架。你说人在这个世间活得多辛苦,活得多可怜!难怪佛经世尊常常感叹著这六道众生为可怜悯者。我们没有觉得众生可怜、众生可悯,可是细细去思量,真的,人情没有了,义没有了,理没有了,处处用这些法律,人活在法律里面,那真的是可怜可悯。
中国人并不是很重视法,古代有讲究法的,但是不被社会所重视。我们中国诸子百家里头有法家,而中国人所采取的、尊重的儒家,儒家讲礼,礼比法好,因为礼里头有人情,礼里面有道义,礼也是法,不过它通人情、通道义,所以中国人喜欢。古圣先王治国平天下,他用礼,礼就是法,他说礼,他不说法。所以有人犯法,违犯国家的法令规章,审判的时候,这里头有情有义有理,合乎情义理性的,法律也网开一面,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
修行,我们的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灵性,修净宗的无不是希求西方极乐世界。净宗同学最重要的是肯定确实有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有阿弥陀佛在遍法界虚空界接引往生的众生,这要肯定、要信。蕅益大师跟我们讲《弥陀经要解》,《要解》注得好,文字不多,印光大师对这个注解的赞叹说:即使古佛再来,为《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赞叹到极处了。早年,演培法师问过我,他说:净空法师,你对於印光大师这个说法,你觉得怎样?是不是太过分一点?演公是修弥勒净土的,他不是修弥陀净土,所以他说出这个话。他知道我是修弥陀净土的。我向他老人家说:我同意印祖的看法,印祖所说的绝不过分,他讲的真是恰到好处。
我们知道印光大师是西方大势至菩萨再来的,这个注解得到大势至菩萨如此的赞叹,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准是观世音菩萨再来,只是他一生没有暴露他的身分。这是我们知道的,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不暴露身分的多,暴露身分是极少数,而且有特别的因缘,没有特别因缘,通常绝对不会暴露身分。像夏莲居老居士也是没有露身分,那不是普通人,那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到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贯穿全经,古大德没这个说法。《弥陀经》不长,但是它有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序分具足信愿行,正宗分也具足信愿行,流通分文字不多,还是具足信愿行,信愿行三资粮贯穿全经。头一个「信」,他讲了六条,第一个要信自己,这是信心的根本;我们学佛不能成就,信心不能建立,不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头一个要信自己?《华严经》所说,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从哪里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真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识是自己的真心上面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真心带著妄想分别执著就叫做识。所以真妄不二,真心能现,妄心能变。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一切人事物,包括无尽的自然现象,变幻无穷,这个变是识变的,现是真心。就像我们今天面对著电视这个萤幕一样,能现相,真心;你看到里面的相千变万化,那是识变。
性跟识,说实在话,不能说一,也不能说二,你说两个是一样的,有毛病,你说两个不一样,也有毛病。所以佛跟我们讲「离四句绝百非」,你就明了了。你明了你也说不出来,所说的都是方便说,说这一面漏掉那一面,说那一面漏掉这一面,你没有办法同时把方方面面都说到,不可能的。所以我们从言说里头要细心去体会,那就对了。所以自己才是根本,要信自。如果没有自信心,佛菩萨帮不上忙,什么人都帮不上。所以第一个要建立自信心,要信自己,信自己的心现,信自己的识变。
第二这才信他,他是释迦牟尼佛,他是阿弥陀佛,不是指别人。相信他是个明心见性之人,是个圆满觉悟之人。而我们自己呢?是在迷惑颠倒,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我们信他,我们才会接受他的帮助,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得利益了。佛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佛菩萨教导我们的,有理有事,我们跟佛菩萨学习,学什么?就学这个。末后,教我们信因信果,因果是自然的定律、是自然的现象,佛菩萨也没有办法离开因果。《华严》,诸位看看清凉大师的判教,五周因果,《法华经》一乘因果,佛法离不开因果,世间法也离不开因果。
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们要问,因果在不在万法之中?当然在。既然万法皆空,因果何以不空,哪有这种道理?我们细心观察一棵树,这棵树长成,种子是因。像这桃树,桃核是因,我们把它种在地上,它长成树,长成树桃核没有了。桃核是因,长成树是果,因变成果,因没有了。果将来它又结桃,桃里头又有桃核,果又变成因,变成因它脱离了,果就没有了。所以因果也是空的。既然是空,何以说它不空?说它不空,另外有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因果转变不空。你看因会转变果,果又转变因,它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因果相续,循环不空,所以它有这三个。我们讲因果不空是讲它的转变、相续、循环,是讲这个。这三种东西不空,所以世界相续,业果相续,众生相续。这就说明为什么会有世界,为什么会有众生,为什么会有业果。我们把这些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你的信心才真正建立,才知道我们在六道里头为什么会受苦。
像昨天晚上学生们来问的:这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贫富?我们中国人讲得更详细,富贵贫贱,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国家地区普遍都存在这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自然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人间,你仔细观察畜生,畜生道有,为什么大象身体那么大,为什么蚂蚁那么小,这不平等!为什么有些畜生,确确实实我们去看牛、羊,生在澳洲,这个畜生有福,没有人去伤害它,它的生活很自然;绝对没有人为去约束它、去管它,没有,都是放在野外的。这些动物生在台湾,我们在台湾住了多年,就很可怜,生活空间很小,处处都是有人管理著,它不自由。这边的人爱护动物,跟动物是朋友,没有伤害它的念头。可是在有些地方,它就没有这么幸运,没有这么好运,为什么?人要吃它,要杀它。
早年,我在美国,我住在加州,加州的池塘很多、小湖很多,有野鸭子、有鸿雁,水鸟很多,它们生活得自由自在,人看到了,拿东西喂它。可是有些东方人,刚刚到那边去,看到那个鸭子那么肥,没有人的时候他们就抓了;抓了几次之后,鸭子它也很聪明,它就不到这个池塘来,别的地方去了。这是我们看到不平,都不平等,这里头有因有缘。你要把这里面的理事因缘参透,你恍然大悟,众生看到的是果,你没有看到这一切众生他过去造的因。
所以学生们问,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宗教劝人为善,常常拿因果报应来吓唬人?因果报应不是吓唬人,你要认为这个说法,那就错了。圣贤人绝对不吓唬人,圣贤人只把宇宙之间一切事、一切理,刚才讲了,一切因、一切果给你说明白,让你了解有这么些事实真相。这真相怎么来的?怎么演变的?它的果,业果是相续的,这不是吓唬人,事实。佛经上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你吃它半斤,你来世要还它八两;因果相续,因果循环,一丝毫差错都没有。如果我不愿意还这种债,只有一个方法,我不欠债,我就不要还,我要欠债的话,哪能不还?所谓是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我真正了解明白通达了,我从今之后不再欠人命,不再欠人钱,我的日子就好过,我不要还命债,也不要还钱债,你说这个多自在!明白这些道理。
出家,这也是一个行业,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要尽到你的责任。这个行业是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示范,好老师,每天跟大家上课八个小时,一年到头没有放假。三十岁开始干这个工作,八十岁圆寂,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三百余会。我们看他对於他的职业,敬业的精神,工作的积极,我们明白了;你干哪一行,你要认真努力把这个行业的工作做好,这个工作对社会产生贡献。那么接受四众的供养,你才能消化得了,为什么?社会是互助的,永远是互助的、是合作的。我们一个人生活在这一天,你要穿衣服,你要吃饭,衣服是你自己做的吗?布是你自己织的吗?原料,我们穿的是布衣、棉衣,那个棉是你自己种的吗?不是的,有种棉花的人,有收成的人,有织布的人,有贩卖的人,有做衣服的人,我们才穿上这件衣服,你要想想看多少人在为你服务。
整个社会是个互助合作的,哪一个行业都不能缺少,缺少,你的生活就带来不方便。我们每天要吃饭,饭从哪里来?菜从哪里来?你去想一想,从农夫耕种到这碗饭摆在面前,多少人在工作,我们才得到这餐饭,才穿这一件衣。住这个房子,那个服务的人就更多,钢筋,钢筋是从矿里头提炼出来的。谁去挖矿?谁去提炼?谁去制造?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只图方便,他有没有想到这么多人替我服务,我用什么回馈大家?你要没有回馈,回馈的工作做得不圆满,偷工减料,将来都有果报,有得还的,不只是欠钱欠命。
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工作,都是为整个社会,为一切人民来服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都尽分,我为人人没有尽到分,没有认真,没有努力,我就欠人人的债务。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他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上,他全心全力贡献出来,做到尽善尽美,他不欠债。他对於社会上每个行业、每个人,他都对得起。一生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我们看懂、看明白了,恍然大悟,要向他学习,我今天必须要把我自己的工作做好。
现在出家做这个行业,供养很丰富,供养得多。想想释迦牟尼佛,佛当年在世接受四众同学的供养,只有四桩事情。饮食,每天去托钵,还不是一家给的,好几家,每一个人给一点,这才有一钵饭。你看《戒经》里面讲,托钵托七家,七家,不能到第八家。七家给的饭很少,吃不饱也就算了;你再超过七家,你贪心起来了。如果托钵两三家看看够吃了,能吃饱就不到第四家,不生贪心,不讲究饭菜的好坏,不讲究这些,没有分别心。这教你什么?教你转境界。把所有一切境界到我面前都转成平等,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与性德相应,与大自然的法则相应。大自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要起了分别执著,我就错,违背自然法则。大自然没有染污,没有执著,『无染无所著』。
『无想无依止』。「想」是起心动念,粗的就是分别执著,因为他前面已讲了染著,这个想就是起心动念,无依止就是无我所;无想是无我,无依止是无我所。我跟我所放下,这样才能够与性体、性相、性德相应。相应就是现在人所讲的一句话,回归自然,现在人说这个话是很接近,但是现代人对於这句话的解释认知,跟佛菩萨那有很大很大的差距。不是到深山旷野建一个小房子,到那边去隐居叫回归自然,不是这个意思。那怎么样?他还是著相,他不被世间都市里头繁华染著,他被外面那个清净悠闲的境界染著,还是染著。真正「无想无依止」,什么境界都一样,《华严》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在繁华不染著,在清净也不染著,繁华跟清净是一不是二,那叫真正解脱。
得到解脱的人,他住在这个世间,没事!没事就不住世间,还住世间是什么事?帮助众生离苦离难。众生的苦难从哪里来的?从迷邪染来。那么觉悟的人用什么帮助他?为他示现觉正净,为他说明觉正净。示现觉正净是做给他看,让他看了之后,他觉悟了,这是根性利的人。中下根性的人,他看不懂,必须要跟他讲解、跟他说明,中下要用言教。上根利智的不用言教,示相他就懂得,一个表示,他就明白,根利的人。那示现的是什么?就是这两句话所说的,无染、无著、无想、无依止,示现的就这几桩事情。理事都包括在其中,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不染不著。
顺境、善缘,境都是讲物质环境,缘是讲人事环境。顺境,我们今天居住在图文巴这个环境,顺境;善缘,我们住在这里是善缘。从政府到居民,我们相处得都很好,我们对面是基督教,我们有往来,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我们互相帮助。我这里有活动,在这个地方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很多从布里斯本来的,从黄金海岸来的,自己都开车来。到我们这里开车需要很大的停车场,我们这里停车场不够,我们自己的停车场顶多大概只能容纳五十辆车,这就满了。对面的老牧师告诉我们:你们有活动,没有地方停车,尽量到我的操场来。我们对面就是他的操场,他办了一个学校。我们合作,这就说什么?我们的人事环境好,物质环境也非常殊胜。住在这样环境里面,人不想离开;不想离开,对这个环境就贪恋,就起贪心,就染著。
所以在这个世间,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有需要我们的处所,我们还是去。这个需要有短时间的、有长时间的,我们斟酌情形,确确实实我能帮助那个地区的众生,做一点好事情,於他们有利益,我们很乐意去。并不是贪恋这个地方,不能放下,那就错了;不能放下,将来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看得破,放得下。「无想无依止」,就是放下,就是看破。现在我们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还是看第二首:
【无染无所著,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咸称叹。】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无忧喜之杂染,安住舍故,故无所著」。第六句是「恶想都绝,不依止名闻利养故。七八二句,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