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140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140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染无所著,无想无依止,体性不可量,见者咸称叹。】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无忧喜之杂染,安住舍故,故无所著」。第六句是「恶想都绝,不依止名闻利养故。七八二句,体虽叵量,具相好故称叹」,具足相好。清凉注得很好,但是这个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当然《华严》都是对法身菩萨说的,法身菩萨统统都做到了。我们今天看这些佛菩萨,要有向往之心,所谓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要有认真效法学习之心,那就对了。
  「忧喜」这是略说,具足的说就是五种受,苦、乐、忧、喜、舍,这是欲界众生他统统有的这五种受。佛说这五种受都不正常,心有忧喜,身有苦乐,舍受是什么?舍受是心没有忧喜,身也没有苦乐,这个时候当然很好。为什么叫做舍受?他的时间不长,你不能够永远保住。如果永远保住舍受,那就叫禅定,就叫三昧。所以三昧就是这个境界,你能够保持,你能够不失掉。顺境善缘里面,心没有喜、身没有乐,不分别不执著;逆境恶缘里面,心没有忧、身没有苦受,这个境界好!这个境界,圣人境界,圣人能把顺逆善恶他统统转,他能转境界。我们一般讲他能够化解,我们化解不了,要学这个本事。
  他怎么化解?实在讲,这个化解的道理我们也懂,《金刚经》上就很清楚,顺境逆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善缘恶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可是我们在境界里头常常把这两句话忘掉。这两句念得很熟,讲经的时候会讲,谈话的时候也会用、也常常说,可是境界现前,忘掉了,还是堕落在苦乐忧喜舍里头,还是放不下。我们不要说跟佛,佛太高,咱们跟法身菩萨比,甚至於跟我们现在读的这段经文,十信菩萨比,我们不如他们。为什么?他们能放下,我们放不下,他们能用得上,我们用不上。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念起,不觉,他们念起,他就觉。念头才起来,马上就觉悟,立刻就转;我们念起来的时候,不觉,不觉随著妄念发展,收不回来。这是我们不如他们的地方,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的地方,要能转,要转得快,要觉得快。
  第六句里面说,「恶想都绝,不依止名闻利养故」。清凉说得很清楚,就在事相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帮我们指出来。我在前面讲的是「无依止」,是离我所,我所有的,不要把我所有的放在心上。我尚且不可得,哪里来的我所有。名闻利养是我所有的,五欲六尘是我所有的,世间人如是分别执著,觉悟的人晓得「万法皆空」。《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常常想常常念,常作如是观,不知不觉就会放下。这是什么原因?大乘正法薰习时间久了,就好像古人这衣服香气是用香料薰的,薰个十几、二十个小时,衣服穿在身上就有香气。我们今天佛法薰习的时间不够,抵不过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薰习的时间太长,那就是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坚固的执著,起心动念它就冒出来,这是它的力量大。为什么力量大?薰习的时间长,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我们天天读经、天天学习、天天在研究讨论,一天都不舍弃、都不空过。在现在这个社会,古时候人十年、八年它就产生力量;现在跟诸位说,我的经验是二十年、三十年,二、三十年才有这个力量,自自然然没有一点勉强。为什么?薰习的时间够,就是我这衣服穿起来,大家都能闻到香气,薰习的时间够。「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古人教导我们的,你不通过实习,你对这两句话,你所认知的就不够深刻;通过学习之后,才知道这两句话真实义趣。真的明白,你才会看重,你才会认真努力的学习。尤其古人讲得有道理,一门深入,你开始学,学一门,不要想到第二门,想到第二门,你就分心,你就不专!
  真正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学起,天天念,念兹在兹。《弟子规》不长,我们现在要学习的话,一天至少念两遍,早晨念一遍,晚上念一遍。要念多久?不要限时间,真正做到,你就不要念。你里头还没有做到,非念不可。这是我主修的功课,其他的选一两门助修,行!主修功课天天要念,一天决定不能少过两遍,我相信有个三年到五年的薰习,你才能做到。就是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会想到,我应该怎么做法。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提得起那个觉,不怕念起,就怕觉迟,你才能觉。你没有这样长的薰习,不觉!不觉,你的毛病习气就又现行,你这一生什么成就都没有,不能不重视。
  辅助你的课程,选修的是什么?我觉得《了凡四训》是最恰当的,《了凡四训》每天念一遍。它也不长,从头到尾念一遍,它只有四篇,本文只有四篇文章,念一遍顶多半个小时;念上三年,起心动念你就会想到因果。这两样东西保证你不堕三途。你用这两个基础,真正都做到,念佛求生净土,凡圣同居土是靠得住。你不是学佛,你是世间的善人,我们中国人常讲的君子,这两样东西把你薰习成善人、君子,何乐而不为之?
  善人在这世间,一般人讲吃亏,我告诉你,保证不吃亏。今天一般人讲,怕照这个做,照这个做我在这个社会上没有法子立足,我将来这日子怎么过?这谚语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有一年我在香港,亚视来访问,做电视访问,何守信先生来问的,他是一个很著名的电视导播好像是的,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我说:这一句话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它是错误的。他说:怎么错?我说:释迦牟尼佛他不为己,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孔子、孟子一生都没有为自己,不但行为上没有,念头上他都没有,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在佛门里面历代这些祖师大德都没有为自己,起心动念都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看看天没有诛他,地没有灭他。这就证明你只要不为自己,念念为众生,你去试验看看,看天会不会诛你?地会不会灭你?不但不会诛灭,还保佑你。我一生不为自己,天也没有诛我,地也没有灭我。误导,真的误导很多众生,不应该再有这个念头,不应该再去说这个话。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都教导我们舍己为人,从来没有说是教导我们损人利己,没有!我们要想想,舍己为人好还是损人利己好?己,不外乎这个身,肉身,这肉身在这世间能活几年?为这个肉身造种种罪业,不值得。世间人造罪业,为这三寸之舌就造下许许多多的罪业,贪图美味。真的三寸舌,到喉咙底下就不知道,再不辨这酸甜苦辣咸,没有这个辨别,辨别这个只有舌头三寸。你说为这个造多少罪业,不值得!
  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外国人比我们中国人就强,外国人吃东西简单,请客也不过两个菜、三个菜,在我们中国人,「这怎么能拿得出手」。外国人最多的菜,国宴,我参加过,也不会超过四个,四道菜很丰富了。哪有中国人十几道菜,没有十几道菜拿不出去。讲求色香味,外国人不讲求,多半都是很清淡,为什么?让你自己调。你看你自己面前有胡椒、有盐,考究一点的是有酱油、有醋;这通常在外国,他只有胡椒、盐、糖三样,你自己调。中国馆子里面加了有酱油、有醋,甚至於有麻油,这个调味就很丰富;外国通常只有胡椒、盐、糖,他有这三种。实在讲,少造很多业!所以他们的厨房干净,没有油腻。
  他们的烹调也很简单,只有烧烤、水煮,没有中国的花样那么多。主食多半都烧烤,我们中国人不习惯,中国人吃那东西,吃几天火气都上来;青菜水煮的,没有油、没有盐、没有味道,那是你自己一定要调味,你要加盐、加胡椒调味。这饮食简单。为三寸舌造这么多的业,不值得!中国人什么都吃,特别在广东南方,奇奇怪怪的动物都吃。外国,真正我们讲的开化文明,他们吃的东西,平常我们所看到的牛肉、鸡肉,这两种是他们的主食,在其他的吃得多的是鱼,也只有三种;中国吃的肉食那就太多太多。这是举一个例子,单单是为这个舌头造这么多业。
  如果你要想到这个身,身不是自己,自己的灵性是永恒的,身是自己的一个附属品,也是所有,我所有,不能称这是我,我的身,行!就像衣服,我的衣服,这讲得通;要说我,错了,在身上找不到我。决定不能为这个造罪业。远离五欲六尘,不是说不要它,随缘就好!佛菩萨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这样就对。
  『体性不可量』。体就是性,性就是体,为什么说两个?说两个有两个的讲法,体是性体,这个意思,性是能现,体是物体,是所现;能现的是性,所现的是物质,我们佛法讲色,所有一切物质之体。物质从哪来(包括虚空)?心现的。心就是性,能现的心性不可量,不可量是不落在数量,它不是数量,不能用数量来说,这是不可量的意思。为什么?它没有大小,你要说大,无穷大,没有边际。中国人常讲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两句话说得好,大没有边,小没有内。没有边好懂,没有内不好懂。我们读了《华严经》才知道什么叫没有内,以前读这一句是含含糊糊的。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小是微尘,大是宇宙。宇宙是心现的,微尘也是心现的,所以它的体都是性。因此,整个宇宙不大,一粒微尘不小,微尘跟宇宙相等,这就难懂。怎么叫其深无底?微尘里头有世界,微尘里头有宇宙,那个宇宙跟外面宇宙一样大,微尘并没有放大,宇宙也没有缩小,什么原因?法尔如是。
  这一桩事现代科学家发现了,那用科学家的说法能解释,但是科学家还没有佛法讲得这么透彻。科学家现在说我们这个宇宙是爆炸的,这个现象是个爆炸的现象,宇宙现在还继续不断的在膨胀,膨胀当然就是爆炸的现象。那爆炸当然有个东西,什么东西爆炸出来的?科学家称这个东西叫原点,原应该是原始,宇宙原始只有一点。这一点很小,小到真的像我们佛经讲的微尘,这是我们无法想像的。科学家告诉我们,他们是从数学里头推算出来的。这个原点多大?钟茂森博士有一篇讲演,这是根据美国太空总署发表的。这个原点,他说我们的头发,假如我们的头发是这么粗,这是好讲话,把这根头发切断,切断它也是一个平面,这个平面就有直径,直径上可以排这个原点排一百亿个。那是宇宙的原点,每一个原点爆炸就是现在的宇宙,这很像佛经上讲的微尘里头有世界。
  那我们想想,假如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宇宙,是一个原点爆炸的,我们想想,现在我们宇宙里头,这个里头有没有原点?肯定有。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宇宙,宇宙里头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宇宙,其小无内,永远没有止境。佛说,谁能入这个境界?普贤菩萨,明心见性才能契入这个境界。这个是心性的作用,这个作用是自然的,不是造作的,佛法里面讲法尔如是。法尔如是的意思,本来就是这样子。所以心性不可量,心性所现的色相也不可量,心性所现的色相就是物质,心跟物是一不是二。我们学佛的人,大概《心经》常常念,诸位都在《心经》上念的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那个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他讲的空就是我们讲的体性。佛在经上讲的心性跟物质是一不是二,色即是空,心性就是物质;空即是色,物质就是心性;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心性没有两样,是一不是二。我们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把它分成两个,以为是两个,这就在里面产生错觉、产生误会。这个错觉误会,就误导我们的观念,误导了我们的心性,就变成造业。所以,宇宙是和谐的。
  你看连那些学生都问:和平能不能有希望?连现在学生对这个事情都关心,和平有没有希望落实?所以我让他们观察身体。身体是许多不同器官组成的,器官是许多不同细胞组成的,细胞是许许多多不同原子、粒子组成的,用佛法讲,许多微尘组成的。《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合是组合;你们看它们组合成这个身体,身体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细胞,每一个微尘,用佛法讲微尘,它有没有冲突?它有没有矛盾?它有没有对立?没有!从这个里面我们看器官、分子到微尘,这身体是无量无边,它们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你在这里头看清楚,你就开智慧。
  然后想到一个身是这样的,这个地球也是这样的,这个太阳系也是这样的,银河系也是这样的,整个宇宙是和谐的。和平怎么会不可得?和平是正常现象,动乱是反常的现象。我们从这地方建立信心,正常现象是本有的,本有决定可以恢复;反常是本来没有的,没有一定可以能够化解。你从这个地方生信心。这个地方建立信心,这是真的,你的信心不会被外面境界影响,你的信心不会改变,你的信心不会退失,从这个信心里面生智慧。《金刚经》说得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智慧才能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肯定先解决自己问题,所谓是自度而后才能度他,「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佛在经上讲的;你自己本身问题没有解决,你想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没这个道理。一定要先度。先度,佛在经上也常常教我们观身,这是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一个很好的方法。你细心观察你自己的身心,你会开智慧。身心小宇宙,小宇宙跟外面大宇宙完全相同。它里面的复杂,我们几十年讲经常常说,身心是小宇宙,世界是大宇宙,这里面复杂的情形,平等平等。大宇宙不会比我们小宇宙多一个,小宇宙不会比大宇宙少一样,你能够冷静细心观察,真的会得定、会开慧。
  契入这个境界,你要问有什么好处?好处可大了,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真的能吗?能。你要不相信,你看了凡先生。我常常教人念《了凡四训》,了凡先生的命被孔先生算得那么准,一、二十年当中,一点都不错,他一点怀疑都没有了,什么妄念都不生,为什么?打妄想没有用处,真正叫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所以他心地清净,一个妄念都没有。跟云谷禅师在禅堂坐了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云谷禅师看到这个样子,一生当中难得见到这么一个人,这不是凡人能做到的,所以就问他:你的功夫不错,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你修什么?了凡先生说:我命运被人算定,我起妄念也没用,所以干脆不起妄念。云谷禅师就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你还是凡夫。
  什么是凡夫?虽然不起一念,堕在无明里头,就是说只有定没有慧。这才详细的盘问他,来教他,这人可以教。你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我说了凡先生叫标准凡夫,他一生被命运拘束,不折不扣,不增不减,完全照著命运生活。他是个读书人,年年要参加考试,考试的时候得第几名,没错,孔先生给他算好了;一年你有多少收入,一点不差。你想多一点没有,想少一点也没有。这就是什么?定数!孔先生给他算的是定数;云谷禅师教他的是,定数之外还有变数。你要懂得,他不懂变数。
  变数是什么?就是你做的善恶,你行善,往好的那一方面变;你作恶,往坏的这一面变;你作善作恶都不大,所以你变数就不大,那个命运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