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206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06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起读经这桩事情,现在这个世间很少看见,真正会读经的人没有不开悟的。读经一定要依圣教,要依规矩,循规蹈矩是持戒;一心诵念是修定;字字句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念错,没有念漏,是修慧。读诵决定不能想经里头的意思,不可以分别,不可以研究,你要一分别一研究,「这一句讲的是什么意思,这一段什么意思」,那错了,那不是读诵,那是研究。研究归研究,读诵归读诵,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目的是得根本智。研究没有三学在里头,研究只能够学到一些常识,戒定慧学不到。所以,会读经的人,这个我们也讲过很多,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
  甚至於听经亦复如是,问题你会不会听。会听的时候,恭敬,至诚,不杂分别、妄想,专心贯注,这个用音声来摄心。所以会听的人,听久了,一心不乱就现前。决不要分别,听懂就懂,不懂没有关系,不理会,聚精会神听下去,专心一致。人能够常常用一心专注,用久了,三昧现前;三昧现前之后,功力再往上加深,智慧就开了。古人会用这些方法,成就的人很多,现在的人心乱,心定不下来,静不下来,这个问题严重。所以,现在人的病比从前人深,严重不知道多少倍。今天这些经教能不能救得了?没法子了。所以,印光大师实在不得已,用因果,你知道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有果报,所以不能够不谨慎,报应现前,后悔莫及。
  但是这个只能解决现前的问题,不能解决永恒的问题,永恒的问题还是要念佛。因果教育在现实的社会里,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安心,让你心安理得,理得心安。尤其在动乱的社会当中,你能够心有主宰,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利益就很大。从这个基础上,如果遇到净宗法门,死心塌地去学习,这一生决定往生,往生净土才真正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掉了。真正要往生,你就真正要放下,世法、佛法都要放下,放下不是在事上放下,是在念头上放下。念念之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每天受持只有一部《阿弥陀经》或者是一部《无量寿经》,选一种就可以了。一定要成就三昧,三昧不能成就,一定要达到功夫成片;三昧是一心不乱,有事一心、有理一心,这个要是做不到的话。三昧是真正把见思烦恼念断了,尘沙烦恼、无明烦恼都可以念断,那是很深的功夫。真诚到极处,专注到极处!二执,人我执、法我执,都可以念掉,三毒就更不必说了。二执破了,三毒没有立足处,自然就没有了,会念!
  所以,我也想到了,怎么样办?要带著有缘的同修来读诵。这个带著读诵,现在有所谓「有声书」,我看到这个名字我很欢喜,我们把重要的经典,不要太多,几种就行了,用文字打成字幕,蓝底白字,你看起来很舒服。一部经书一个光碟,光碟成本比印书便宜多了,大量流通,就是文字,没有人像,有声音,读的声音。你可以听,你跟著念也好,不必跟著念专心听,非常有受用,慢慢听,你就熟了。我想做这个东西来代替早晚课诵,叫你专听,听经,听经文,不是讲解,讲解你另外找时间。早晚的时候,时间也不要长,半个小时,顶多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是最理想。你听一部经,听一部《弥陀经》,听一首赞佛偈,大概半个小时差不多。念的速度不快不慢,音声柔和,用电视机或者放电脑里面都可以。当作早晚课,早晨半个小时,晚上半个小时,对於现在有工作的人来讲非常方便,一个小时嫌太长。
  祖师的教诲很有受用,过去祖师大德他们教化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人心比我们淳厚,善念多、恶念少,善业多、恶业少;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是恶念多、善念少,恶业多、善业少。所以,李老师教我学印光法师,大有道理。为什么?印光法师是近代人,民国初年人,他的这些文字教现代人的,最契现代社会根机。我们在他的《文钞》里面选几篇,做成有声书,我很想做这个东西,做出来之后大量流通。把它做成光碟,没有影像,没有讲解,就是读。《文钞》我第一遍读的时候还没有出家,在埔里跟忏云法师住茅蓬,忏云法师拿了四本《印光法师文钞》正、序编,正编上、下两册,序编上、下两册,要我看。
  除这个之外,还给我做了一门功课,《弥陀经要解》、《弥陀经疏钞》、《圆中钞》,三大师的(《疏钞》莲池大师的,《要解》蕅益大师的,《圆中钞》幽溪大师的)要我看,这因为都有注解,叫我把注解科判用图表画出来。我第一次做这个事情,做完之后,我对於佛的经典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这个图表画出来之后,看到这一部经它的结构,章法、结构、层次、条理,有条不紊。做出来之后,把经文系上去之后,才知道这个经典,你加一个字多余的,少一个字就断掉了。文章能够做到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少一个字,这到家了!这是我在忏云法师那个地方的时候学得来的,他给我一个范本,让我好学,这个范本是弘一大师的,弘一大师研究经教写的这些科判。我第一次明了经典里面的章法、结构、思想、体系,这个东西就是现在人讲的科学方法,佛经里头有,三千年前就有。
  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我们给它做了一个很详细的科会,现在也印得很多,很多地方诸位都能看得到。科判就是解释经的,你一看一目了然,所以这些经我们都想做读诵的本子。我们也希望这个愿望能够在今年年底之前实现,我们就可以流通。先选择几种,要找同修,哪一个普通话讲得标准的,讲得很流利的,音调很好听的,找几个人来读诵。以前徐醒民老师很感叹的跟我说,他曾经回到家乡,家乡也有一些念古文的,他听了,念得不错,他说过去那种腔调、韵味没有了。是真的,儒家读书的韵味跟道教的不一样,道教读经的韵味跟佛教又不一样,好听!听到之后,确实让你的心地清凉,妄想、杂念自自然然消除了。徐老师还能够背几首古文,我也想请他到这儿录音,来做几片。
  另外,他告诉我,李老师有读古文,还有吟唐诗,过去录的有几个录音带,你把它找来。我们把这些文字也用这种方式做出来,把它的音配进去,做成光碟,引导现代人听听古人读书的那个韵味。都能治病,治妄想,对治贪瞋痴慢,这是善法,纯善之法。所以这些病,我常常说贪瞋痴慢是我们内心里头最严重的病毒。去年SARS的问题,我讲了好几次,我们自己内心有病毒,严重的病毒,外面就很容易感染;贪瞋痴如果要是淡薄,你就不容易感染病毒。慈悲能够化解病毒,慈悲心能解毒,人的心地清净、慈悲,这些传染病不会染著。第二种人,这个染著的,多半是什么?善根福德薄;善根福德薄,烦恼习气重,容易染著。
  没有一桩事情没有因、没有缘的,事情的发生那是果,果必有因,必有缘,你要找这个,才能治病,才真正能够解决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那就变成底下这一句,常沦恶道,这是果报。沦到恶道之后又起三毒,你这个事情麻烦不麻烦?受报,如果受报不造业,这报就完了,就报尽了,好事!受报的时候他又造业。譬如我们讲个最简单的,前世没有修财布施,这一世得贫穷果报,贫穷是恶报,不是善报。贫穷怎么样?贫穷心里不甘心,见到富有的人生嫉妒、怨恨,怨天尤人,老天爷不公平。不但一般人不能免,读书人也不免。
  我相信我们学佛的同学,很多人读过《了凡四训》,很多《了凡四训》这本书后面,附著有「俞净意遇灶神记」。你看俞净意先生,他是秀才,书念得很好,贫穷潦倒,怨天尤人,受这个恶的果报又再造恶业,造得非常严重。算是他的良心还没有昧,还有一点天良,还有那么一点善根,灶神来帮他忙。腊月三十,过年的时候,这一家几乎也没饭吃,人家过年,他们在家里面这么样苦,夫妻两个痛哭流涕。为什么一个读书人,自己也觉得自己平生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为什么会有这种报应?这时候外头来了一个人敲门,打开一看,是过路的人,很难得,坐下来聊天,他就诉苦。这个人就告诉他,你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是罪业。
  他自己听了,非常恐怖,很多事情根本是内心的事情,外头都不知道。外面掩饰得很好,里面都是恶念,都是不平,都是怨恨,被人家一言说穿了。所以,他觉得这个人是神明,这个人不是普通人。说完起来之后,他就走了,走到他厨房里面就不见了,他晓得是灶神。从此之后,改过自新,他的改过自新比袁了凡彻底,他受的教训比袁了凡遇到的严厉;袁了凡是遇云谷禅师,他是遇到灶神。这样一回头,认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不错,后来的果报超过了凡先生。这篇文章大家都能看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确实有其人,历史上有记载的。所以,受苦又造三毒,他又造业,果报就相续。
  『大火猛焰恒烧热』,这一句是形容,清凉大师讲「因果俱烧」。因不善,果不善,不善果里头又有不善的因,我们现在讲的话叫恶性循环,用在这个地方再好不过。恶性循环,你还能够脱离恶道吗?你还能得到人身吗?人身是肯定可以得到的,你的罪业要消尽,罪业消尽要论劫数算,不是千年、万年,少则数劫,多则数十百劫,这个麻烦大不大!
  末后这一句是对治的方法,怎么样救恶业?总的来说,清净心。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总的纲领、原则就是教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你就能得度。自净其意就是此地讲的『净心』,我们怎样落实?古大德常常教导我们,首先学佛的同学一定要肯定、要认知,人在这个世间一生皆是命,命运注定,这个要相信。但是佛法不是宿命论,命运是你自己造的,所以权在自己手上掌握到,你自己可以改造命运。不善的果报,是你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行为所感召的;善的果报,那就是你善心、善念、善行所感召的。你能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明白,从今而后,我不再造恶,不但不再造恶,恶念不起了。
  怎样叫自己恶念不起?读圣贤书。印光大师一生教人,这三本就是他老人家提出的标准的好书。《安士全书》他非常赞叹,周安士先生作的,他也是虔诚的佛教徒。这个人很聪明,他是秀才,他不想考功名,一生大概家庭小康,生活能过得去。一生积功累德,处处劝人回头,劝人向善;换句话说,一生自己就做义务的社会教育,一生干这个事情,非常难得。所以,我们今天要做,为善不求名、不求利,只知道行善,绝不想到我将来要得到什么好处,这叫真善。好处一定有,我们同学当中有几个人真干,干的时候真有效果。财施,并没有想得财富,年年收入增加;法施,年年智慧增长;无畏施,年年愈来愈健康,健康长寿,真的有效果!佛教给我们,最基本的,一定要做到,「净业三福」,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
  我们今天特别提倡《弟子规》。《弟子规》分量不多,教儿童的。并不是说这个东西只教儿童,儿童学了之后,到老死都不能离开,天天要遵守。那是什么?是儒释道世出世法里头的根本戒,它是属於戒律,世出世法的根本戒;儒家的礼、佛法的戒律都建筑在这个基础上。这个东西究竟是什么?给诸位说,就是净业三福的前面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的落实。里面任何一句,你细细思惟,是不是孝亲尊师的扩充?所以我说它是净业三福的根,是十善业道的根,是五戒、十善的根。根要是没有,你学了三皈、五戒、十善你都不能落实,都做不到,你没有根!你现在把根找到,要在根上去培养,然后断恶修善自自然然很容易做到,不难!
  世出世间法,佛教导我们从什么地方落实?从十善业道。你看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里头。十善业是入佛之根,我们学佛的根本,没有十善你怎么学?怎么学都学不成功,没根!《十善业道经》不是叫我天天念的,不是要我们讲得天花乱坠的,是要做到。不杀生,要做到决定没有害人的心,没有害人的意念,这是不杀生的消极;积极的是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要帮助他破迷开悟,不但不伤害他,要救他。每一条有消极,有积极。不盗,决定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但没有这个念头,积极的要帮助他消灾积福,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方法教给他,他就能自求多福。
  凡事不敢为天下先,功成身退,要懂这个道理。好事做完了,赶快退下来,隐居、教学。大名、高位、大利,决定不能常保,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所以古人讲的功成身退,是大有道理在。我们在历史上,有很多帝王开国的时候,政权稳定了,杀功臣。这些有功劳的人、帮助你打天下的人,为什么到后来有这种下场?你为什么不退,不辞职?为什么不退位?你辞职、退位,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古圣先贤所讲的他没有领悟到。最具代表的有两个人,春秋战国时代,你看越王勾践,那真正叫复兴,复兴是太不容易了。国被吴灭掉,他又能复兴,复兴的时候还复仇,把吴灭掉了,得力於两个功臣,文种、范蠡。范蠡聪明,功成身退,改名换姓做生意去了,陶朱公。文种就不懂这个道理,文种说他对越王勾践做那么多事情,建功立业,没想到最后越王勾践赐死,让他自杀,这是不知道功成身退。
  无论在哪个行业里头,要知道让贤,要知道培养贤人,要知道尊重贤人,特别是尊重,尊重是普遍的。寺庙里面的当家,寺庙里有一句谚语说,「当家三年,猪狗都嫌」,没有一个不讨厌你的。所以从前古时候,寺院的执事只做一年,一年就退了,总辞。从方丈到所有一切工作人员,腊月三十总辞,总辞完之后就选举,所以选举制度最早是在佛门里面。选出来之后,第二天初一,这些新的执事上任,一年一换。连选有连任的,并没有期限,但是一年一定要总辞一次,要新选一次,这个制度好。
  对人一定要有忠、要有信,这两个原则。忠是什么?你看中国「忠」这个字,心在中,不偏不邪这是忠,没有偏心,没有邪念,这叫忠。信,要讲信用,妄语是大戒,不可以口是心非,心直言直,世尊在楞严会上的教诫,你才能成无上道。心里头永远没有委曲的相,那就是忠。报人以德,不报人之怨,人家有德、有恩给我,我一定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别人侮辱我、毁谤我,甚至於陷害我,绝不报复,不但不报复,怨恨的心都没有。别人有过失,有时候我们自己可以承当,如果自己有过失,我不会把过失推给别人,自己勇敢承当,改过自新。推诿过失是最不道德的事情,自己命里面的福德会大幅度的亏折;如果能代人受过,你命里面的福德会大幅度的提升,绝不吃亏。古大德常讲「吃亏是福」,这个话讲得很有道理。真的吃亏是福,表面上看是吃亏,实际上你命运里面的福慧增长。
  别人有好处、别人有功,我们绝不分他的,分人之过,不分人之功。别人的好事我们帮忙,只要这个事情对社会、对众生、对正法有利的,他是我的冤家,是我的对头,我也要帮助他,一切要以社会、众生、正法为主,不依个人。如果他做的是不善,是恶事情,对社会、对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