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远不会有进步,为什么?你的缺点人家再也不会告诉你,你怎么能改进?你怎么会进步?
所以讲台是磨炼人的,教学相长。而且人都有毛病、都有习气,毛病习气是什么?懈怠懒散。我也有,比别人稍微轻一点,因为我喜欢读书,但是杂、不专不精,被李老师这一训练,这才稍稍上一点轨道,得一点利益。这种毛病要改,怎么改法?讲经是个好方法。为什么?逼著你非要专心用功不可,你要不专心去准备,你下不了台,那很难为情!这种求学比做学生严格,学生考试可以骗老师,老师一个人好骗,上台去讲经,听众有几百人,你没法子骗人。这么多老师在底下,你怎么骗得了他!一定要非常认真、要谨慎,逼著你非用功不可。
初学讲经的时候很难,那一关必定要突破,突破之后就顺利。我自己讲经的经验,初出来讲经,讲一个小时要准备四十个小时;换句话说,一个星期只能讲一次。两次我还能够讲,但是太紧张,所以一个星期一次。在那个时候,时间大概一个半小时,一个星期一次,半年之后慢慢就熟了,驾轻就熟,我准备一次,十几个小时就够了,初搞的时候是四十个小时,慢慢就到十几个小时。讲到一年之后,差不多讲一次,我用二、三个小时准备就够了。一年半下来之后我很轻松了,我准备一天可以讲三天,每天讲的时候可以讲三次。我的时间也就加长,最初一个星期讲一次,一个星期讲二次、讲三次、讲四次,到最后是一个星期讲七、八次。七、八次怎么讲?一天讲两次,上午、下午。准备轻松了,我准备一天就可以讲一个星期,愈讲愈熟!
最困难的时候是第一年,第一年那个苦头你要不吃,后头哪有这么轻松愉快。很认真,把第一年突破,往后的日子就好过了。多少人讲经的失败,头一年这个关口不能突破,灰心;另外一个就是法缘,讲经时候听众愈来愈少,自己感觉到不好意思,这样退心大有人在。我也遇到,但是我有一个长处,脸皮厚,不在乎,有没有人听没有关系,只要我上台讲,一个、二个也好,不在乎,为什么?练习,我统统把它当作练习。
所以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那个时候是圣怀法师、谢道莲居士他们两个人邀请,邀请我到香港来讲《楞严经》。我也很欢喜,因为《楞严经》我刚好一遍讲圆满,现在讲第二遍那很轻松,对我没有困难。在这边是一个星期讲六次,讲六天休息一天,连续讲四个月,四个月好像经只讲了一半,没讲完,我们签证的日期到了,进来只给我四个月。借畅怀法师的图书馆,就是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借那个地方讲经。前面两个月是在这边,后两个月就搬到香港蓝塘道光明讲堂,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在他那里讲了两个月。
来的时候头一天畅怀法师到机场接我,我们第一次见面,以前没见过面。晚上吃晚饭,他就告诉我,他说:净空法师,我们香港人对你很生疏,你没有名气,没有人知道你,你讲经心理上要有个准备。我说:怎样?他说:香港听经的风气不兴盛,一般都是第一天人会来得多一点,来看看,最后一天圆满,大家来捧捧场,当中没有人来。他说:你要知道,可能一个听众都没有。我说:这个没有关系,没有听众,有桌椅板凳摆在那里就行了。我说:我们是学讲经,练习,我们也不是什么大法师,有名的法师。他说:这样行,这就没有问题。我说:我不在乎听众多少。
到第二天开始讲经,真的讲堂来的人满满的,他那个讲堂很小,没好大,一百多人就挤满了。如果来一百五十人,大概连楼梯口、门口都站满人,那真叫人挤人,小圆凳子挨著,椅子不能放,法缘很盛,畅怀法师也很欢喜。到第二天人还是这么多,一直两个月都是这么多,畅怀法师很开心,告诉我,他说:法师,你的法缘很殊胜,从前老和尚到这里讲经,都没有这么好的法缘。那我也没想到,这个经真是刚刚讲完一遍,驾轻就熟。所以晚上讲经两个小时,一个小时翻译,翻广东话。以后到蓝塘道,听众要求不要翻译了,他们能听得懂我的话,连续听两个月就能听懂。我慢慢我也能听懂他的话,我不会讲,他也能听懂我的话,他也不会讲,我们各人讲各人的,彼此能沟通。白天这些居士们非常热心,带我去观光、去旅游,所以香港拐拐角角的地方,你们住香港人都没有去过的,我统统都去玩过。四个月的时间,每天白天没有事情带我去玩。所以我对於港九这些地方很熟,都去过。
这就是开始学讲经一定是以学生的心态,不要以师心自居。一定要谦虚、要恭敬,每个听众都是老师,你不能把他看作学生,不可以把他看作信徒,那你就错了。诚诚恳恳的请大家批评指教,真的改过,我们才会有进步。我跟诸位同学说,我讲经前面三十年都是抱这个态度,一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态度,我都是做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哪里敢说讲经。我没有证得初住位,尘沙、见思、无明没断尽,别说没有断尽,说实实在在的话,一品都没断。我这一生的成就,充其量到最高的成就就是智者大师讲的圆五品位而已,这是我一生努力自己有一点把握可以能达到这个境界,再往上去那就要断见惑,断见惑就是圆初信位,很不容易。真正修行证果,那要到极乐世界,不到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我们这一生无始劫来的习气很不容易断掉。所以这一点我们自己,特别是学讲经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要谦虚、要明了。
古德常讲「人贵自知之明」,自己要了解自己,不可以太过分。所以人最难得的是守本分,有自知之明能守本分。我们对於世出世间的事理,大乘佛法,真的是只懂得一点皮毛,谈不上深度!佛菩萨对我们的教诲,我们很认真努力在做,也只做到几分之几而已。譬如三皈、五戒十善、六度四摄、普贤十愿,我给自己打分数能打多少分?大概四十分、五十分勉强,只能到这个程度。当然我还是天天在努力、在提升。就这一点点,要是在古大德的面前,我们连做学生的资格都没有,勉勉强强做个旁听生,为大众服务,在这个道场里面做义工打杂,行,祖师大德的学生没分,充其量旁听。
今天我还受许许多多人的尊敬,非常惭愧。使我们想到在这个时代修行人没有了,就是我这样修行四、五十分的人已经就很少了。我们为整个时代悲哀,也给自己警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要大幅度的向上提升,才能报佛恩,才能报众生恩,怎么可以傲慢?所以我们看看现在年轻人,学了一点点佛法,实在说他比我比不上,但是他的气焰,那个威德、那个傲慢,那比我高得太多了,这个现象不好,这个现象说明他很难成就。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谦虚、真诚、恭敬当中求得。
真正学佛,一定要从放下下手。世出世间法都要放下,你才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在佛法里头才能扎根。我二十六岁才学佛,深深感觉得太迟了,如果能早十年那就不一样,这是各人时节因缘不相同,二十六岁才遇到。好在这是过去有这么点善根,认识之后如获至宝,这是我初学时候的状况。对这门东西非常喜爱,到寺庙去借经书看,虽然看不懂,但是有兴趣,兴趣不衰。星期假日找这些善知识请教,看到经论里头疑惑的地方去问、去请教,这是归功於好学。所以这首偈我们的学习,在今天讲抓住因缘,认真去练习,不能够在讲台上学习,你就不会成就。
李老师从前教我们,最重要的要能跟人结善缘,为什么?希望人家请你去讲经,到哪里?到他家里。他家里小客厅,三个、五个同修,十个、八个就很多了,听众。一个星期一次或者是两次,最好是一次,不妨碍人家家庭,或者是每个星期一,或者每个星期二,一个星期一次定上时间讲一部经,随意定,跟人家缘好人家会请你。在你家这部经讲完,那个听众同学:下一次讲完到我家里去讲。你才有地方练习,要不然到哪里去练?
跟护法结缘,跟听众结缘,老师教我们是教得很周到。我们到人家的佛堂,不管是寺庙或者居士们的佛堂,见到佛我们都拜三拜,我们拜三拜在许愿。第一拜,我跟这个道场常住有缘,结缘;第二拜,我跟这个道场住持结缘,主人,希望他将来能请我;第三拜,我跟这个道场信徒们结缘,我有听众。我们到人家道场大殿上礼佛三拜,人家也三拜,我们的心愿不一样,这李老师教的,你的法缘才会殊胜,真有效!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不懂这个,你没有这个心,你没有这个诚意。所以初学的时候,哪里有请哪里就去,就是讲经这个机会绝不放过,天天在讲台上练。以后我得到韩馆长的护持,她护持我三十年,我所要的,天天让我有讲台练习讲经的机会,其他的我一概不要,统统放下。这是早年跟我的这些同学们,你们都亲眼看到的,很可惜怎么样?你们没有学到,你们看到了,你们没有学会。要学,为什么?这个世间弘法的人愈来愈少了。
修行、弘法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放下名闻利养,我常讲的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个要放不下没法子,不但障碍你弘法,障碍你修行,障碍你开悟,所以这十六个字要知道。这十六个字是我们出家修行、弘法的大病,大毛病、大障碍,你要不放下,你怎么能成就?放下,你有大成就,你得大利益,你真正能成就大功德,那个成就绝对不是你能够想像得到的,你所想的是眼前一点名闻利养。眼前这一点名闻利养,说老实话,还是你命中有的,你用心不善,用心不善是什么?打折扣。天天亏折,年年亏折,本来这个名闻利养你可以能够活到一百岁的,享一百年的,结果怎么样?五十、六十你就走了,享尽了,没修!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是罪业,没有修功德。不但功德没有修,甚至於福德都没有修,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折福,你说这个事情多么可怕。
世出世法,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别的,他认识机会,他抓住机会,这个太难得了,所以他成功。一般人不能成就,机会在那里不认识,没有抓住,错过之后,后悔莫及!有人提醒也疏忽了,为什么?名利把它冲掉了。人家提醒,那真是一念光明,有道理,名利现前忘掉了,敌不过名闻利养。还有一个很大的障碍,正是佛经上讲的,菩萨最大的障碍是疑惑。你看这个烦恼,贪瞋痴慢下头就是疑。今天纵然我们对佛菩萨不疑,我们对经教不疑,我们对善知识怀疑,这要命!
说善知识过(这不是我们学生,别人),别人在我们面前说老师的过失,我们听了之后怎么样?疑心马上起来,信心动摇了,对善知识那个尊敬的态度降温,到最后舍弃了,谁吃亏?自己吃亏。只有坚定不移的人他成功,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我自己的经历都可以给诸位做参考,我亲近三个老师,三个善知识,有没有人毁谤?多得很。毁谤方东美先生是哪些人?老乡。方先生桐城人,距离我的老家,用现在这个距离来说大概三十公里这么近,我们同乡,在台湾我们的同乡不少。我跟他老人家学,所以就有很多人说他在家乡所犯很多很多过失,我听了之后,如果我们是舍弃、不学了,那这一生就完了。我听了之后,我们遵守古大德的教诲,人纵然有过失,那是他以前的过失,他现在没有过失,我又何必管他以前的。这个要知道。
常常念著别人过失,这心地就不够厚道,你就缺德了,你还能有成就吗?别人在我面前说,有意无意的,这叫两舌,挑拨离间,破坏师生的感情,对他未必有利,说说而已;我们如果听了,要是没有智慧,肯定就上当了。再想想这些说话的人并不常常跟老师在一起,我是每个星期都跟他见面的,我有很多问题请教,他都能够给我解答,真善知识,我们不能上人当。我跟章嘉大师,还有出家真的是有身分、有德望受人尊敬的法师来跟我说:章嘉政治和尚,你怎么跟他学?那不是普通出家人。他说这个话是什么?他也没有亲近过章嘉大师,人云亦云。我们是真正亲近,大师的德行我们非常仰慕,大师的威仪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李老师,我亲近的时候毁谤的人很多,种种毁谤,这个事情李老师告诉过我,为什么?他怕我听到之后退心,就是他知道有人在我面前毁谤他。我不会听,我不会接受,我还是跟定老师依教奉行,一点都不怀疑,才能在佛门里头扎下根,才会有进步。
这桩事情,以后我们读《华严经》,读《四十华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头讲得好,善财童子出来参学,文殊菩萨就教他不能够见善知识的过失。即使善知识真的有过失,我们不学他的过失,我们学他的道法,他有道、他有法,我跟他学这个,过失我不跟他学,这就成功了。这是讲的什么?善知识真的是有过失,我们都要用这个心态,我要学他善的,我不学他不善的,只要他有东西给我学,那我就死心塌地老老实实跟他学,决定是尊师重道,你才学到东西。印祖常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对老师不能不敬,不敬得不到利益。
又何况善知识里面有权、有实,他对於某一类根性的众生,他的教学方法不一样。也许你看到有过失,其实不是的,那种根性的人必须要用那种方法他才能得度,善巧方便,把善知识善巧方便看作过失,你无知。所以清凉大师在最后说,你亲近这些善知识,权实难分,也许他是佛菩萨应化来的,你不认识!他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他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方法,那是善巧方便。戒律里头,条条戒律里头有开缘,你不能说他破戒,这个道理你一定要懂得,你才不生疑惑,你才会真正有成就。
我有一个老朋友前年过世了,也是小同乡,他这个故事我曾经说过几次。在抗日战争当中,他是我们国家的特务工作人员,在日本占领区里面活动,被日本人发现,日本宪兵队发现,南京,他们三个人(他们是戴笠的部下)被发现了,日本宪兵队抓他们三个人。他们一直逃,逃到南京雨花台中华门外有一个寺庙,逃到寺庙见老和尚,求老和尚救他。老和尚很聪明立刻把他剃头,剃了头之后给他穿上海青,正在那边念佛,就钻到念佛队伍里面去绕佛。日本宪兵队来包围这个寺庙,怎么查没查到,走了,这三个人救了,所以对老和尚这个救命之恩念念不忘。
日本投降之后,他们又回到南京,想起这个老和尚,要报恩,三个人办了一桌酒席供养老和尚,把老和尚接来,老和尚也非常欢喜。想到那个时候救命,老和尚真是有智慧。所以日本人他对佛教很好,这个国家是佛教的国家。结果老和尚一来之后,他们才发现一桌是荤菜,有酒有肉,这一下搞得很不好意思,可是老和尚怎么样?从从容容,没关系,来来大家坐、大家坐一起吃,吃得很高兴。这三个人想,老和尚真的了不起。这不是破戒,是开戒,为什么?他不是有心的,他没有想到。这个举动把三个人折服了。
像这些要是被佛教徒看到,这老和尚在这里吃肉又喝酒,这成什么话,那不就造很多毁谤!这就是在什么场合度什么样的众生,用什么样的方法,善巧方便。这些都是军方公务人员,平常他们都不接触佛教的,有这个机缘,给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