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242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242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们小时候没有学,小时候没有学现在学,现在补习,古德所说的亡羊补牢还不算晚。你现在不学,那你一辈子都完了。老了,老了也学,七十、八十还是要学,七十、八十学能带动年轻人,一看老人他都在学,那我们更要学。所以为什么古人容易成就?就是他对於做人的基本的规范,他从小这个模式就养成了。因此,他来接受佛的教育,三皈五戒十善轻而易举,一点都不费力;而且能理解、能认同,觉得佛讲的是对的,应该要做的,决定没有疑惑。功夫的浅深,实实在在讲,跟他认知的广狭决定成正比例。这个认知要广要深,你功夫就深了,你做得圆满。这桩事情实在讲随著你的年龄不断向上提升,给诸位说,提升《弟子规》的认知,到七十、八十恍然大悟,你才知道那个小册子里头几句话妙不可言,人生的妙宝。那个悟入境界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信、解、行、证,你证入了、证得了。
  我今天劝导我们同学,无数次的劝告,要重视基本的戒律。三皈,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五戒十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离开这个标准。《弟子规》里头有戒、有威仪,我们能从这上奠定基础,这出家人学《沙弥律仪》没有问题,你真的能做到。《沙弥律仪》能做到,你才是真正出家弟子;《沙弥律仪》做不到,那你是出了家,穿上这个衣服冒充出家人,不是真的是假的,假的就有罪。所以这个衣穿一天就造一天罪,穿一年就造一年罪,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一般在佛前面传授三皈五戒、菩萨戒,乃至於三坛大戒,都是形式,这要知道。形式是需要,但是形式里头有实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那就是假的,假的就是自欺欺人,自己欺骗自己、欺骗社会、欺骗信徒、欺骗诸佛菩萨。你想想,就是这个罪条是不是阿鼻地狱?
  我们今天许多人麻木了,我们读《净土圣贤录》、读《往生传》,读到莹珂,宋朝莹珂,我们就很深很深的感触。那莹珂比我们有善根,他知道他自己出家,天天在造罪业,肯定自己将来必定堕地狱,生起大恐怖。这才真正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求来了。佛告诉他:你寿命还有十年,这十年当中好好修行,你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他真的是有善根,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走,为什么?劣根性太重,我再活十年不知道又造多少罪业,禁不起诱惑,敌不过烦恼,所以他不要寿命。佛很慈悲,佛就答应了,佛说三天之后来接引你。这是念佛三天,三天之后他真的往生了,他也没生病。这个例子给我们最好的模范,我们如果不学他,将来麻烦可大!
  近代,倓虚老法师常常提到的谛闲老法师那个念佛的徒弟,锅漏匠。这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在香港讲经讲了不少次,我是从录音带上听到,听了我非常受感动。还有他讲早年极乐寺的修无师,念佛往生的,都是我们最好的榜样。锅漏匠、修无法师都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没出家之前都是做粗活的,吃过苦头,吃过大苦头,才知道发愤、才知道用功。现在人麻木不仁,没吃过苦头,不知道。这句意思还没有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下一点钟继续讲。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学习第六首偈:
  【广说妙法兴义利。】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我们把文念一念,「前半说法益物」。就是前面这两句说法,益是利益,物(前面给诸位讲过)是九法界众生,不仅仅是人法界,所以物包括九法界。如果说利人那就是人法界,范围就小,所以用物不用人。「义利者,令众生得离恶摄善故,此世他世益故,世出世益故,福德智慧益故,上四对皆先义后利」。这上面四对,离恶摄善、此世他世、世间出世间、福德智慧,明了义理,如教修行,你自然能够得大利益。如果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所得的义利是三界有漏的福报,我们一般讲得人天福报。如果不著相,这是底下一句所说:
  【住於实际不动摇。】
  这个义利就跟佛一样,你所得的这个利益是超世间的,超出世间不在世间,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的大利益。由此可知,世出世间真实的义利是从妙法来的,谁说妙法?诸佛菩萨说妙法。所以诸佛菩萨这个法宝,我们今天称经典为法宝,不能不学,不能不读。前面跟诸位说过,妙义最重要的是契机、契理,首先要契我个人之机,我才能得利益。我现在生病,我吃这付药要对我的症,这是我服了药病就能好,这才妙。药再名贵不对症,你服了不会好,那这个药对你就是毒药,不但没有利益,它有害。我在国内外常常有同学送名贵的人参给我,还有送灵芝,灵芝真漂亮,送给我,我不能吃。我的身体不需要,吃了那个东西对我有害没有利益,那样名贵的东西对我不是妙法。
  法是药,跟世间的药是同样的意思,一定要对症,法一定要契机。在今天我们是什么根性,这首先要懂,不可以好高骛远。我们不是上根利智,说真实话我们是下下根人,下下根人对上上妙法,我们一点用处都没有;下下根人这一生要能够得度,圆满成就,舍净土就没有第二个法子能成就的。净土法门里面,这下下根持名念佛,我们只能修这个;观想,心太粗、境太细了,没有法子修这个观;观像,没这么大的福报,那要塑造庄严相好的佛像,你有福天天面对著佛像,观像;实相就不必谈了,实相是法身菩萨修的。在我们这个世间,宗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回过头来念佛修净土,他是实相。教下是大彻大悟、大开圆解,这样子回过头来念佛求生净土,他们是实相。也就是说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我们做不到,我们只有老老实实依照祖师大德的教诲,执持名号,《弥陀经》上教的。
  我们懂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持名目的在哪里这一定要晓得,《无量寿经》经题就是。「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德不是修德,修德是经题后半「清净平等觉」。我们要用持名的方法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得觉心,这才能往生。持名不能得清净平等觉,这一生不能往生。一定要记住,不能往生只是给弥陀净土结一个法缘,李老师讲得好,你还要长劫流转,也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你在六道里还要搞生死轮回。你到哪一生、哪一世再得人身又遇到佛法不是容易事情,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古人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你说这个机会多难。现在遇到了,为什么不把它抓住?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自己才有高度的警觉,才能真正发出勇猛精进心,把这个机会抓住,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的方法,各人业障不相同,方法也不一样!
  我自己克服业障的方法,我是用讲经。初学讲经要做充分的准备,全部的精力时间要贯注。我跟同学们说过,我早年初出来讲经,讲一个小时要准备四十个小时,这是克服烦恼很好的方法,你不是这样子充分准备,你下不了台。愈讲愈有进步!第一年最辛苦,时间大概是六个月到十个月,很辛苦。这段熬过去之后,有进步了,这一个小时讲经大概二十钟点准备够了;再进步就是讲一个小时有十个小时准备就行了,愈来愈轻松;慢慢讲熟了,讲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准备就行了,一个小时准备就行了。我大概是三年之后,三年之后我一天用八个小时预备的这个经教,至少可以讲三次,就是可以讲三个小时,三年之后就可以讲三次。那个时候是一次讲一个半钟点,三次是四个半小时,一天八个小时准备就可以了,所以就很轻松,愈来愈轻松。大概到四年以上,四、五年的时候,准备一天,一个星期的课就准备完了;一天一个半小时,一个星期十几个小时,一天时间准备就够了。所以一九七七年我到香港来讲经很轻松。
  刚才老听众李康年来看我,这是一九七七年听《楞严经》的,他们晓得,白天他们陪著我到港九观光旅游,住在香港的人他们都没有去过的,我都去玩过,他们每天陪我;晚上讲经,白天去旅游,非常轻松。前面这个关口很难过,虽然轻松,天天要读经,不一定读我讲的经。现在我讲《华严》,我每天读经不一定读《华严经》。古人所说熟能生巧,一点都不错,而且古大德所教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心在道上,你心里头清净,没有杂念,起心动念都是想到佛的教诲,看人、看事、看物生智慧不生烦恼,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现在这几年因为跟世界上许多宗教交往,所以我还有一部分时间读诵其他宗教的典籍。我读很认真,我不是比较宗教,我不是想看看他们宗教说什么,不是的,我很认真的学习。我读《圣经》,我很认真的学习《新旧约》,我也很认真的学习《古兰经》、印度教的典籍,为什么?都是圣人,我知道都是佛菩萨在那个地区示现,在那个地区教化。我们认真学习,开智慧,这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不同的宗教都得智慧,你自己的后得智才会圆满;你没有参学,固然根本智是不错,后得智不圆满。所以善财童子在文殊会下成就了戒定慧三学,这出去参学。参学目的何在?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圆满后得智就叫做无所不知,无所不知他的基础是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叫做根本智。《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起作用「无所不知」是后得智。
  我们今天读诵这个世间所有的这些典籍,参学,学习这些典籍都是参学,於我们自己修学只有帮助没有损害。我们自己修学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念佛的功夫要知道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觉,我们求这个,这个对我们现前来讲这是妙法。今天这个世界芸芸众生,根性绝大多数跟我们差不多,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妙法广说,普遍的去弘扬,到处去推广,帮助这个世界一切苦难众生。你对这个没有深度的认知,你怎么能做到?许多同学常常也在我面前发露忏悔,这很难得,不容易。说自己的业障很重,罪孽很深,能说出这个话,在一般讲他有良心。只要留这点良心就能够振作起来,怎么个振作法?别人帮不上忙,佛菩萨也帮不上忙,必须要你自己再要提高警觉。你虽然已经有觉悟了,还不够,高度的警觉,你就能够回心转意。像莹珂、锅漏匠那是高度的警觉,没有别的,一句佛号念到底,他就能成功。这是不认识字的好处,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死心塌地执持一句名号;知识分子那一定要在经教上下功夫,经教下功夫一定要记住,一门深入。
  今天上午王财贵居士来访问我,我特别强调一门深入,决定不能同时学几样东西,不可以。这个方法祖祖相传。同时学几样东西是西方人的教学法,东方没有,东方儒释道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科目很多,譬如五个科目,五个指头是五个科目,任何一个科目,在佛法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五个法门无有高下,怎么说无有高下?你只要一门深入,深到这个地方不就全通了吗?你在这里不通,有差别,你再深入到这个地方就通了,佛法就是教我们这个方法。你没有能够旁通,是你的深度不够。古大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切经是手指,到这个根是通了。你深入到一经通了,通到这里全都通了。佛法通了,世间法就通了,世法佛法不是二法,你在没有通的时候,你入的深度不够。
  我跟大家说这些问题,我常常用树来做比喻,树有很多树叶,叶叶都不相同。但是你从树叶入到树梢,那个树梢就有好几片叶子,十几片树叶一个树梢,你通到这边,十几片叶子你就通了。再深入,深入到树枝,枝条、树枝,这个树枝有好多个树梢,这一片就通了。你再不断的深入,深入到树根,整个树就通了,一个根生的,就这个道理。
  从前我在台中学教,李老师教我:你学教一定要学教理,教理是什么?就是一经通一切经通,这个快,上上根人。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你学教义,这个义比理低一层。义是什么?一宗。义理是能通一个宗,佛教十个宗派,你能通一个宗,他教我的方法。所以他要我专心,不准我写笔记,所以我在台中十年没有笔记。理虽然很难,我们懂得,我们在义下手,义也是理,局部的,不是完全的,局部的,没有到圆融。可是你义理要是通达,慢慢就能够进入教理,能通教理;教理通了,世出世间法问题都没有了。这就是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一部经能贯通。
  现在许多人学佛方法错误,方法错误是什么?要涉猎很多很多经,古人讲做大通家。通家做不了,所谓是你一次学十部、学二十部。不说多,就算你十年,你十年学二十部经,在一般讲这是不算多,十年学二十部。二十部怎么样?部部都不通,不是说你能讲就通了,能讲不算,你没有悟入,佛家讲通是讲见性,明心见性。你十年学个十部、二十部,你不能见性,不能见性,你所学到的是皮毛、是常识、是古德的注疏,你没有悟处。如果你十年学一部经,那个可观了,必定有悟处。这个悟是什么?大悟、小悟、彻悟。彻悟是见性,纵然不能见性,小悟、大悟,你能悟入。见性就是教理,没有见性有悟处是教义。这就是我跟王财贵先生特别提到的重视一门深入,重要、非常重要!教小朋友也不例外,一定是一门深入。
  你看李老师教学,决定不可以学两样东西,你同时想学两样东西,他决定不教你。你一门东西学会了,实在讲会了不精。譬如一部经会讲,我那个时候在那里学习要求的标准是讲十遍,我学会这部经要讲十遍,我才能学第二部。实际上,这个方法并不正确,你心还是定不下来,妄想分别执著并没有减少。如果十年只准你学一部,你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淡了,为什么?不会考虑搞其他东西,就在这一门上讲十遍、讲百遍、讲千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部经要讲上一千遍,那你不开悟才怪!这是妙法,这是秘诀,懂得的人太少了。
  所以在中国大陆有一位史居士,早年来看我,我跟他讲,我说你把《无量寿经》讲一百遍,你再来看我。听说最近他已经讲到九十七遍,快要圆满了,很难得,大概是五年的时间能讲一百遍,不容易,这个人听话。他来见我,我会跟他讲什么?再讲一百遍。一百遍讲完再讲一百遍,他会开悟,他将来真的变成无量寿佛。三个一百遍讲完之后,这个《华严经》拿到手他会讲了。一个人一生在一部经上心是定的,守这个方法就是持戒,持戒修定开慧,遍遍都有悟处,不一样!他还是个居士,他没有出家;他想出家,找我跟我出家,我就出了个难题,你把《无量寿经》讲一百遍来找我,他真的讲到一百遍了。
  这个妙法就是巧妙的方法,所以妙法有很多很多种的讲法。佛法妙,契机最妙,活活泼泼灵活运用这方法就更妙,你才真正通义理、得利益。这个利益,简单跟诸位说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到这个时候有没有求?没有求。为什么?没有需要的。一切随缘,随缘而不攀缘,你的心地无论是处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你都能够保持你的清净平等觉,这就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没有入这个境界,你没有法子理解,你体会不到,古人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水你没有喝到口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