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09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09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院的事情。他也点头,也能承认。
  佛教不管审判,佛教只管教学,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悟了你就回头,悟了问题才真正解决。为什么?不造业了。不悟决定造业,就是《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你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分别执著是造业,有惑、有业,下面就有报!惑业苦是个循环,我们上次讲过。无明依业,业依苦,苦又依无明,永远在那边轮回不息,互为依缘,都没有自性。无明无自性,业也无自性,苦也无自性,所以它是个幻相。可是你要是不觉,你堕落在这里面,你真受苦!你不了解事实真相。
  末后第三,「唯所依者」,我们把文念一念。「谓揽无性成彼法者,是则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唯无性理而独现前」。这一段说,揽无性成彼法者,就唯所依来说,也能把一切诸法都包括尽了。确确实实,宇宙之间万事万物各个无自性,所以才能成缘起。「而未曾不灭」,这就是前念灭后念生,前念灭,不生,后念生,不灭,不生不灭。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这个不生不灭不是一桩事情。或者我们拿电影银幕显现的画面,用这个来做比喻,大家好懂。放映机打开,这一张幻灯片打出去,另外镜头关上,再换第二张,前一张不是后面一张;前一张灭了,不生,后面一张立刻就现前,它不灭,但是前一张不是后一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整个宇宙并皆速灭,我们妄心、妄法就跟电影镜头开关显示出快速移动的画面完全相同,它不是真的。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还是要用一点时间来谈谈。
  诸位同学,我们还接著来读这一段,「唯所依者」,这段文意思很深,很不容易体会。「谓揽无性成彼法者,是则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我们就先看这段。「彼法」是一切诸法,也就是佛经里所讲的「一切有为法」,这一句这个名词,我们一定要有很清楚的概念,一切有为法就是一切诸法。一切诸法只能够显现,佛经里面也讲能够成立,或者是能够显现、能够变现,全都是因为无自性,就是这一句所说的「揽无性成彼法」。
  「是则彼法无不皆尽」,世间所有一切法统统都包括尽了,「而未曾不灭」。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记住前面他所说的,「妄境依妄心,妄心依本识,本识依如来藏」,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妄心是第六、第七,妄心实在讲就是前七转识跟心所法,这都是用妄心。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意识的执著,它不断!它所依的是第八识,本识。本识里含藏无量无边习气种子,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这些东西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如果有形相,佛说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哪怕它的形相再小,尽虚空容纳不下,好在它不是物质。但是这些习气种子会带著走的,它不会消灭,迷的时候它决定存在。只有觉悟之后,悟了之后它有没有?还是有,有怎么?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是它自己不会起作用,遇不到缘!觉悟的人,无明的缘断掉了;这些种习还在。
  诸佛菩萨觉悟之后,用它来做什么?用它来倒驾慈航,普度众生。你们想想,诸佛菩萨,他要是阿赖耶识里头没有人道的种子,他怎么能到人道来现身说法?没有饿鬼道的种子,他怎么可以到饿鬼道现身说法?也就是说,十法界的种子习气他都有,但是他绝对不会堕落在十法界。他有地狱种子,决定不堕地狱,但是有这个种子,他可以到地狱现身说法,度地狱众生,妙不可言!种子习气是一样,用途不一样,迷的时候,你要堕落在里头,去受报;觉了的时候不受报,拿这个东西来帮助苦难众生。
  这还不是我们现在所要讲的,现在所要讲的,要懂得什么叫「彼法无不皆尽,而未曾不灭」,我们要来研究研究这句话。这句话就是像我前面讲的电影银幕上的画面,跟这句话的意思很相像。那个画面为什么不灭?我们知道,放映机的底片是一张接著一张,我们叫相续相。其实我们要看这银幕上,我们才起心动个念头,银幕上这个画面已经不见了,是不是这样的?现在的医学告诉我们,我们眼睛看,感受外面境界相,确实是有一段时间。时间虽然很短,大概还不到电影放映的速度,电影放映速度是一秒钟二十四次,也就是二十四分之一秒,一秒的二十四分之一这个速度。我们眼睛看东西的速度,大概印象存在的速度应该在十分之一秒左右,所以它二十四分之一秒的速度移动,它已经移动,已经不见了,我们眼睛的印象还在。
  这桩事情我们可以能够测验得到,譬如我们看太阳,太阳落山的时候,红太阳,光线已经不强了,我们睁开眼睛可以看它。你看它看一会儿,你把眼睛闭了,闭的时候那个红太阳还在面前,诸位有没有这个经验?眼睛闭了,外面境界相当然是灭了,可是我们眼识留的境界相还能留一会儿,可以留几秒钟。我们有这个经验!从这个经验上我们就能体会,我们的眼识作用,看外面的印象可以留一段时间,不是速灭。实在讲它也很快,也是不到一秒钟它就没有了,但是比起实际上妄境跟妄心的起灭的速度来讲,我们是慢得太多太多,它太快速了。
  现在要问,境界相为什么会有?佛在这里告诉我们,依妄心,一切法从心想生。决定没有妄境,妄境是从心想生,这个太细太细,太深太深了,从心想生。心想依本识,本识里面阿赖耶含藏的种子习气,种子习气一个一个出来的时候,那就是报,你才晓得种子习气有多少!佛讲无量无边,如果它有形相,形相再小,像微尘、像极微之微,遍虚空都容纳不下,佛讲得有道理。
  所以,我们的妄心现的妄境,就算中国人所说,古人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就算是七十岁,他的妄境能够现七十年,刹那刹那生灭,阿赖耶识这一类的种子在这里就报掉了。寿命长的到八十岁、九十岁、一百岁,甚至於一百多岁,他这一类的种子习气多,报尽就没有了。必须是另一类的种子又起来,就像我们仓库储存东西一样,现在仓库很整齐,一个箱子一个箱子,这一箱子东西用完了,报尽了,另外有个箱子。可是麻烦在哪里?报的时候它又储存,永远报不尽;旧的东西报尽,新的东西又储存了不少。我们想想假使七十年,活七十年,这七十年的境界相是你心心所变现出来,报尽了。你这七十年又造了多少业?你在这里面又起心、动念,又分别、执著,又造善、造恶。於是这个现象就是起惑、造业、受报,受报又起惑、又造业、又受报,永远在那里循环,而未曾不灭,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妄心生灭的速度,《仁王经》上所讲的,「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在讲席里面说那是世尊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比这个速度不知道要快多少。我们晓得电影银幕上现那个景象是幻灯片打上去的,银幕上的相是境界相。放映机的幻灯片就好比是妄心,妄的境界是依妄心,这你就好懂。妄心依本识,本识就像我们摄影机摄制的过程,影片从哪里来的?怎么产生的?阿赖耶识里含藏的种子习气,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就是妄心,能现妄境,我们念头起灭的速度太快,一秒钟不止两个十万八千次,不止。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就像放映机里面的底片那个镜头的开关,放映机的底片是本识,镜头开关转动就是此地讲的妄心,七转识,速度太快了,所以外面境界相,你不知道是假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外面假相是自己心里变现的,本来没有!你的心善,变的善境界;你的心恶,变的恶境界。我们今天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菩萨教我们断恶修善。断一切恶,恶的境界没有了,三途的境界没有了。那我要问,现在我断恶修善,我们现在这个境界还有没有?恶的境界还有没有?告诉你还有。那我断恶修善不是没有效果吗?没错,是没效果。你没断得干净,拖泥带水;如果真断干净,这个境界就变了。自己做得不够彻底,这才是事实真相;果然做得彻底的话,样子马上就变了,境界相马上就变了。虽然做得不彻底,如果有相当功夫,他也有受用。
  虽然现在这个世间是乱世,他心不乱,他所居住环境是安稳的。两个人同在一起,两个人不同境界,一个人是住乱世,一个是住净土。就好像佛菩萨跟我们在一起一样,佛菩萨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住实报土,我们住娑婆秽土,真的是境随心转。我们看他跟我们一样,住在娑婆秽土,他不一样;他看我们住的境界,在他的心目当中,这是实报庄严土,无论到哪里,到地狱也是实报庄严土。我们今天跟佛菩萨在一块,佛菩萨住的是实报庄严土,我们把实报庄严土转变成我们自己的娑婆秽土,境随心转,各人转各人的。佛菩萨不能把他的境界给我们享受,没有办法,偶尔现一现让我们看一下,这是可能的。用他的神力来变现一下,让我们看看他的,一会儿就没有了,彷佛梦中境界一样。
  懂得这个道理,对这个道理能肯定,能不怀疑,我们修学的信愿自然就生起来了。你要是不懂这个道理,真信切愿生不起来,怎么想发心就是发不出来。然后你才晓得,这个大经对我们究竟有些什么利益,自己就明白了。难得它把诸法实相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我们的信心、愿心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愿心建立之后,永恒不退!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你都是勇猛精进,你都是法喜充满,它有这个效果在。
  知道事实真相了,你想想看,人与人之间还有什么过不去的?还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说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己妄心所变的妄境,就跟作梦一样。我们作梦也是的,梦里头也有好人,也有讨厌的恶人,也梦到冤家对头,全是自性变现的;离开自性之外,一法都不可得。你要醒过来好好的想一想,梦里面的好人是自己,梦里面的恶人还是自己变的,你的心就平等了,你的心就清净了,不会在梦中现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又再造业,作梦还造业。这些都在我们眼前,都在我们生活当中,一定要落实。佛家常说观照,这是入门,随文入观,我们天天念,要随文入观,我们常常听,要随声入观,改变我们的妄心。从哪里改变起?善恶都是妄,我们先断恶存善,从这开始,然后再进一步,离染修净。为什么?善恶都是染。我们能够断恶修善,断恶不执著断恶,修善不执著修善,这叫净业!事上是断恶修善,念头上不起分别执著,这修清净心;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纵然是在乱世,纵然是在极不善之处,你的心清净,外面境界还是清净。
  清净的,但是它很乱!那就像什么?像我们看电影一样,你看到芸芸众生造业受报,可是你很清楚,我的银幕上是一片空白,丝毫不沾染。我们的心就是银幕,共业、别业就是银幕上的画面,无论是什么画面,决定不沾染清净心,诸位去好好想这个道理。现在一般人进电影院的机会是愈来愈少,为什么?因为电视取而代之。看这个趋势,我想大概五年,电视可能就像电影一样很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电脑。电视太笨重,一定要放在家里,电脑可以随身携带,有大、有小,随身携带非常方便,无论在什么地方,你还是能够看到画面。画面显示在萤幕上,萤幕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法性。你看到萤幕你就能想到佛经上讲的这个道理,就在这里印证。森罗万象在萤幕里面呈现出来,那是什么?妄心、妄境。妄心、妄境所依的本识,本识所依的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萤光幕,什么东西都没有,它无所依。
  底下一句说「余义同前,上通答释成前难竟」,前面所问的「难」到这个地方答竟了。这一句里面,清凉大师有注解,注解里面重要的是讲这三门,「妄无不尽」是初门,「理无不现」是第三,这两个合起来就是第二。这是答前面三个意思。
  现在我们看下面第二个大段落,「别对诸不相知,及通前难者」。前面的问答我们要记住,「初水流转,喻前二对不相知」,前面十事五对,这个要记清楚。第一,它是前二,前面第一个是讲「业不知心,心不知业」,第二个是讲「受不知报,报不知受」。水流转是比喻这两对,这两对不相知,各不相知。「答趣善恶难」,我们前面讲的,这是引业,引导你到善道,或者是到恶道去受报,确实「业不知心,心不知业;受不知报,报不知受」。所以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受报,我们不晓得前世造的什么业因,道理就在此地。这些事情在前面有过详细的讨论。下面又说,「以善恶趣流转体故」,水流的比喻。
  第二,「大火喻」,第二、第三对,第二对「受不知报,报不知受」,第三对「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答前诸根受生如火依薪,有生灭故」,受生有同异差别,这都是属於满业,前面给我们讲得清楚,过去生中你所造的善业跟恶业。善业里面,譬如喜欢布施,喜欢财布施,这一生的满业果报里面得财富;喜欢法布施,这一生的果报得聪明智慧;喜欢无畏布施,这一生当中得健康长寿。这三种布施不是人人都具足,你看我们看到有的人健康长寿,他生活很清苦,也没有什么聪明智慧,我们就晓得这三种善事他修了一种。有些人很聪明,智慧很高,没有财富,我过去的老师,方东美先生就是的,智慧真高,一生当教授。在台湾告诉我,《大藏经》刚刚出来的时候,想买一套,没有钱!靠薪水过日子,靠钟点费过日子。好在他们夫妇两个都是教授,方老师是哲学系的教授,他的夫人是外文系的教授,教英语,两份收入,还可以过得去。有聪明智慧,没有财富。我们学佛之后晓得,过去生中修法布施,没有修财布施。
  财、法、无畏三种布施统统具足,那得大福报。我们在中国历史上看到一个人,那真是可以做代表,干隆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人真是非常聪明,也长寿,做了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福报那么大,从哪来的?过去生生世世,在佛法里讲,至少是十世以上累积的这三种布施的福报。不是一世能修成功的,累劫修成,一世修不出那么大的福报。这里头就讲到因果。
  再看下面一段,「次以长风喻前因缘,答前好丑」。好丑是前面五对里面第三对、第四对,第三「心不知受,受不知心」,第四「因不知缘,缘不知因」。觉首菩萨在这里给我们答覆,众生受果报的时候,有端正的,有丑陋的,不相同,就是好丑不相同,长风在此地比喻。「遇物鼓扇,现诸相故」,风吹动物,物动才知道有风动。在我们佛门里面,惠能大师最初到光孝寺参学,听印宗法师讲《涅盘经》,听众里面在争论是风动、幡动,这个公案很出名,大家都知道。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风动、幡动是境界相,执著在境界里头,争论不休,谁也不肯服谁。为什么?都说出一套道理,都没有说错!说风动没说错,说幡动也没说错,谁都不服谁。真的就像瞎子摸象一样,你不能说他错,他摸的地方不对,各人执著一端。摸到大象尾巴的,象像什么?象像扫帚。摸到象腿的,象像什么?象像个柱子。都没说错!不知道完全的,它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