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53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53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老人家年岁已经大了,确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那个时候特别提醒他,我说:老人家,如果这个事情不做,五十年之后没有人能做了,要做要赶快,要抓住时节因缘。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很投缘,再说我们是同乡,所以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小时,非常希有难得。
  小乘教就是我们讲巴利文的,现在这是大学里面主修的,就是我们汉文《藏经》里面的阿含部,我们称为四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杂阿含》这四大部。《阿含经》里面有很多很短的,一部经一百多字,二、三百字就是一部经,所以它的经典,你要细细看它的目录大概也有将近三千部。我们这一部分(翻译的这一部分)跟巴利文的经典对照,有人做过这个工作告诉我,他说巴利文的经典大概比我们多出五十几部。从这个地方看,三千多部经典我们只少了五十几部,小乘经汉译得相当完整。我们缺少的分量并不多,希望缺少的能够从巴利文译成汉文,使我们汉文小乘经典也具足,这个好事情!大乘经典的分量超过小乘太多了。部头虽然没有那么多,但是大乘经论的分量重。你看《般若经》,一部《大般若经》六百卷!
  所以,学校里面既然有佛学研究中心,我们希望学校能够增设汉语系的佛教跟藏语系的佛教,它有巴利文、有梵文,这样就相当完整了。这是我今天告诉冯居士,希望能够把我的这个建议先向他们提一提。冯居士听了之后非常欢喜,他说这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我说我现在手头上还有《大藏经》,我可以送学校十套,给这个研究中心。同时我也想到澳洲还有其他的学校,我就想请昆士兰大学代我送。我打算送一百套《龙藏》交给昆士兰大学,他们学校留十套,另外九十套请他代我送给澳洲各个学校以及社团。
  大乘教里面讲得究竟,讲得圆满。小乘教只破我执,法执没破,所以他们的果报在四圣法界,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两个不同的境界,一个是凡夫,就是一品烦恼都没断,妄想分别执著统统具足,就是六道凡夫!如果是对於一切人事物执著放下了,不再有执著了,就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人我执没有了,他还有法我执,那他就不在六道,六道之外有四圣法界,他在那里面去破法执。法执破掉,法执就是分别,分别这个心没有了、断掉了,还会有起心动念。功夫再进一步,把起心动念能够控制住,这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就生到一真法界,《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他就到这边去了,我们就称他作法身菩萨。中国大乘禅宗里面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这个境界。
  所以大乘教殊胜,殊胜在哪里?就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就能够做到破一品无明。大乘教破见思烦恼、破尘沙烦恼比小乘快速,小乘的方法很笨拙。你看大乘教我们观空,这不一样!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我们昨天念的这一段,「此中是大,观身性相同虚空故」,这是大乘教,这个快速,我、法两种执著在这一生就能够把它解决了。也就是我们常讲,你真正懂得事实真相,渐渐明了之后,你在一切法里头你不会执著,你不会分别。然后你就在起心动念这里下功夫,这是大定!他们也著重於参禅、静坐。他那个静坐,那是小定。你看看《六祖坛经》,《坛经》里面讲的这是禅宗里头他怎样修定,他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个定不是身,定是什么意思?心在境界里面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叫做不动,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修的是这种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大乘修定方法很多,八万四千法门,这是我常常讲的!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式修定。像《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修定!修什么?起心动念,把这个东西灭掉。日常生活当中,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接触,在接触的时候修什么?练功。练什么功?练不起心、不动念,高!你在这里头练不执著、不分别,这是低,也是大乘,我们今天学的。我们在第一个阶段是要练不执著,你真会用功。要用什么方法来练不执著?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里面采取的是执持名号,「阿弥陀佛」。眼见色,耳闻声,念头才一动,阿弥陀佛!那个执著的念头、分别的念头压下去了,这功夫。久而久之,不知不觉,我们就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平等观了。你真正能做到平等,我们常讲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已经达到平等,你的慈悲心就流出来,这是权教菩萨。为什么?因为你在境界里还会起心动念。你要更进一步,还是用这个方法,用这一句佛号,执持名号把起心动念伏住。
  诸位要晓得「南无阿弥陀佛」有没有起心动念?有!但是什么?我对其他的事情不起心、不动念,我只在这一桩事情起心动念,用这一法对治一切法,就是念佛的道理,我们要明白。所以念佛是修禅定,这个话不是我说的,佛在《大集经》上讲的。佛赞叹念佛,说念佛是甚深的禅定,这是佛给我们印证。禅是佛家修行的核心,就是修法里面的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只要是佛法,不论是大乘、小乘,你要是离开禅定,那就不是佛法。禅定修行的方法无量无边,「法门无量誓愿学」,无量无边。八万四千不是随便说的,确实有这个数字。你们查《教乘法数》,查《佛学辞典》,真的是八万四千,用什么对治什么烦恼,烦恼八万四千!禅定就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所以念佛是「无上深妙禅」,佛讲的。
  我们今天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的功夫不得力,为什么?没有用这一句佛号对治我们的分别执著,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执著里面,我常常提出两个例子,这两个是执著里面的大根大本,你首先要在这上下手。第一个就是对一切人事物的占有,占有是执著,据为己有,这是错误,为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连我们这个身都不可得,你怎么能占有?身是念念刹那生灭,没有办法,这是错误的,不能有占有、据为己有的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才起来,「阿弥陀佛」打下去,这叫真正做功夫,你真正会念佛。
  另外一个就是控制,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起了控制的念头,这个错了,这都是属於执著。能够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执著。总要记住佛祖常常给我们开导的「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真正修行人一生要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决定不攀缘,随缘不攀缘!你攀缘,你很累;你不攀缘,你很自在,清凉自在,这是你首先会得到的。你身心健康,你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首先要把这个东西,我们用这一句佛号把它念掉,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叫念佛人,这叫会念佛,这叫念佛三昧。懂吗?三昧就是禅定,就是佛在《大集经》上讲的「无上甚深深妙禅」。真的是方便、容易、简单,成就还快速,实在是不可思议的法门。
  我们自己天天做早晚课,早晚课我讲得太多了,早课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我今天一天一定要依照佛菩萨的教诲依教奉行,晚课要反省我是不是真的做到了。这里头最重要的断烦恼。你看看「烦恼无边誓愿断,法门无边誓愿学」,你先要断烦恼!我这种对於一切人事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占有的念头、控制的念头,这说粗一点是什么?是自私自利。今年跟去年比有没有淡一点?比去年淡一些了,有进步。这一个月跟上一个月比有没有淡一点?这一个星期跟上一个星期比有没有淡一点?那功夫要做到真正得力的时候,今天跟昨天比有没有淡一点?每一天都淡个一分,这个功夫就不得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要是我今天跟昨天比不见得比昨天淡。你要是不能比昨天淡,一定就是比昨天还要增加,那你就错了。一般人一年跟一年都很难看得出来,十年、十年比较非常明显,这一般人都能看到、都能够了解。我学佛第一个十年、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你这样看很清楚!有没有进步?是不是真干?
  大乘法里头教我们观身,我们这个身的体性,我们身的现相,都不可得。身有生有灭,刹那不停!这我们在《华严》前面也讲过好几遍。在这一品经里面,前面也跟诸位说过,这也说了好几个小时。就第六意识来看,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这两个就是讲心。业是所造,心是能造,大乘教里面教观「并皆速灭」,速是快速,灭是消失,念头才起,立刻就消失。所以我们现在看这些相,幻相!不是真的。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我这个身体不是同一个身体,前一秒钟已经灭了,后一秒钟是又新生的,我们看到好像是一样的。一般在大乘教,大乘教教这浅显的、初学,佛还讲相续,这是相续相。我们常常用电影,我常常用这个做比喻,电影放映机里面的底片,你看一张接一张,相续相。给你讲真的,真的没有相续,真的是迁流生灭,前面那个相灭了,后面这个又生了,不是像电影的放映机后面有那个胶卷,那个胶卷真的是相续。我们法性、法相都没有这个带子在那里转,没有。所以给你讲真的生灭迁流,哪来的相续!
  为什么前面这个相灭掉,后面生的它会很接近?这里有个道理,因果不空。性相的生灭绝对没有相续,因果有,这是我们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有转变,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有转变,有相续,有循环。这三种现象,这是因果的现象,所以说不空。但是从性跟相上来讲,决定是了不可得。心能现,相所现,能所都是刹那生灭。我们用《仁王经》,《仁王经》是世尊的方便说。《仁王经》上讲生灭的速度,一刹那九百生灭。讲一弹指,我们从一弹指来算,这个弹指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从四乘六十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这佛的方便说,不是真的,真的怎么?比这个还要快。
  我跟诸位做过详细报告,真的实在讲那个生灭速度之快不可思议。我们用数字来讲大家有个概念,是亿万分之一秒,不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亿万分之一秒,你怎么知道它是生灭的?它太快了。就像我们现在看电影,电影里面那个放映机的镜头开关一秒钟二十四次,二十四次我们就以为它很逼真了,我们就有的时候不知道它是假的。现在是亿万分之一秒,一秒钟当中有一个亿、两个亿的生灭,你怎么会知道?所以这是经上佛常讲的「并皆速灭」。心,确实它会现相,那个现相太快了,但是它前一个相灭掉之后,后面一个相又生了,前面一个相跟后面一个相绝对不是相同的,有相似不是相续。但是佛也常常讲相续。讲相续,对初学讲的;讲真实话,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他知道。在十法界里头,佛讲的是权教;在一真法界,佛讲的是实教,真实的,如来亲证的境界。法身大士逐渐逐渐也都证得了。
  这第四首偈教我们观法、观性不可得,所以你就不分别了,你就不执著了。我们今天为什么分别执著放不下?不知道事实真相。事实真相真的透彻、真的明白了,叫你执著你都不会执著。为什么?执著不到。念头还没有起来,已经都生灭掉了,根本就不存在。六百卷《般若》佛讲了二十二年,我读了之后做一个总结,我总结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如果我们的业障习气太重,就是自私自利念头太重,什么都想占有,什么都想控制,你常常念这一句话「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四句话也是《般若心经》的总结。《般若心经》很好,玄奘大师翻译的,两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总结。它还有两百六十个字,我把它总结十二个字,更简单!你就常常记住这一句,常常念著这一句,自然就看淡了。
  章嘉大师教我的看破,你看破了。看破,自自然然就放下,於一切人事物不再有控制的念头,不再有占有的念头,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随缘!有人想得很多:我明天生活,我要是没有衣服穿,没有饭吃,没有地方住,怎么办?你想错了,明天还没有来,明天还远之远矣。佛给我们说,一切众生在这个世间,这前天也讲过人生酬业!连《了凡四训》里面讲的孔先生算命,你看把一个人一生都算得那么准确,这是说明什么?命里有的一定有,命里没有的你得不到,不能强求。这你就放心了。我明天有没有得吃?我有这一分福分,明天自然有,操什么心?这里头有大学问,这里头有真理!所以你参透了,你自然就放下。
  我们今天当然最大的祸患、病根,乃至於招感来的劫难,都是看不破,都是放不下。看不破是迷,放不下是烦恼。迷是无明,烦恼就是见思、尘沙,都是由於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我记得我以前讲过,心是虚空法界,身是刹土众生,这真话,这是《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法性、法身。法性是能现,法身是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能现所现都不可得,都是毕竟空,都是无所有。这个事实真相一定要明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第四首,清凉大师《疏》最后这一段,「前问意云,众生既空,云何如来随其身化」,这是文殊菩萨问的。我们要记住,问的意思我们懂得,大乘教上讲众生既空,众生既然空了,为什么诸佛如来还要随其身,这个随其身是随众生身的教化,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化什么身。这一句问得好不好?你仔细去观察「众生既空,云何如来随其身化」,你问问,你空了没有?空了哪里还有这个念头?这一句话还不是分别执著。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没有空!所以诸佛菩萨才应化。果然要是空了,应化这个事情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地方解释也很好。这下面接著。
  「今释意云」,现在解释这个意思,「以彼不知身本空寂,教如是观,故说如来随众生身而教化也」。这是什么东西不空?妄想分别执著不空。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是什么?因果。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我们把它归纳这讲六个字,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性是心性,能现的,相是所现的,都不可得、都是空的;理也是空的,事也是空的,因果不空。这我们常讲的,阿赖耶里面含藏的习气种子(唯识里面称种子,也有讲习气),这个种子习气它不灭,遇到缘它就起现行,这个现行就是果报,所以叫因缘果。这个东西麻烦,必须要看破,必须要放下,你才能真正得到解脱,你真正能得自在。这个事情,佛菩萨虽然慈悲帮不上忙。中国谚语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你自己起心动念,不是别人,没有别人教你;分别执著也是你自己,自作自受,那还有什么话说!
  佛今天教我们,佛的确有特异方便,特是特别,异是不一样的,这个特异方便是什么?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就是说,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也行,这不可思议!也能超越六道轮回,也能超越十法界,生极乐世界就是生华藏世界,极乐跟华藏不二,这就是特异方便。所以现在修净土的同修愈来愈多,可是,许许多多同修修行功夫不得力,这有人来找我,希望我把净土五经一论再讲一遍,我也想想,这也有道理。《华严经》很长,等到《华严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