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三大段业果甚深,我们从长行看起,从第一行长行看起: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宝首菩萨言:佛子,一切众生等有四大,无我无我所,云何而有受苦受乐,端正丑陋,内好外好,少受多受,或受现报,或受后报。然法界中,无美无恶。】
这是长行这一段文,这段文里面一共有四段,第一段就是能问所问的人,『文殊菩萨』跟『宝首菩萨』。第二段是确立一个前提,这是世尊常常教诲的,佛弟子都肯定、都承认的,就是『一切众生等有四大,无我无我所』。这一句的意思,一切众生只有四大的假名,这是从物质上说的。世尊在《般若经》上常常讲,一切众生的色身,叫五蕴身,五蕴是「色受想行识」,众缘和合而现起这一个现相,这个现相我们称为身相,所以这个身是假有不是真有。
色里面说为四大,这个四大是地水火风。我们在学佛经教听到这个名词我们就知道,世尊给我们所说的这物质现象,地。它这四个字都是形容,地是个固体,我们现在讲物质的形态,地是固体。水大跟火大,我们知道火是讲温度,水是讲湿度,现在科学家讲电,跟佛讲的非常非常接近。可能佛说的也就是科学家今天讲的物质基本形态有这么四种,四种特性。现在讲到最小的物质,原子、电子、粒子,无论小到什么程度,一定是这四种现象。再小,在显微镜里面能观察到,你能看到它是个物质,它是个物质我们就称它为地大。它决定带电,带阳带、带阴电;带阳电,就是佛经里面四大的火大阳电,水大阴电。它一定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这个动就用风来说,所以风是动的,决定没有一个物质是静止的,它都在那里动,它有运动,而且这个运动还是有规律的。这是物质的四种特性。
五蕴里面除了物质之外,那是精神。精神方面佛说了四个,四蕴。受,感受,苦乐忧喜舍的感受,这精神方面。想是念头的起伏,我们讲思想,你有思惟,你有想像。第四行,行蕴。行是什么意思?行是行动,就是说无论是物质现象也好,是精神现象也好,你的受也好,你的想也好,都不会止於一个境界,都不会止於一处,它是动的,它止不住的,这就叫行。行蕴是讲,心法也是动,物质是动的,思想、感受也是刹那不住。最后说一个识,识是什么?识是你的精神、物质到底从哪来的?总有一个来处。为什么会有这个物质现象,有这四大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精神的现象,有这种感受的现象,苦乐忧喜舍感受;有这思想,我们一般讲的是见解、思想,都包括在想蕴里面;而且它不住,刹那不停。这个物质现象不断在变化,我们在上一堂课讲过,变化速度之快无法想像。它的存在那真是亿万分之一秒,它的存在,才起立刻就灭,前面一个灭了,后面一个生了,永远不住,永远不停,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所以佛最后给你说出来了,识。
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无量无边,佛说这些种子如果是有形状、有体积,哪怕是它再小,像科学家所说的这个宇宙的原点那是亿万兆分之一,尽虚空也容纳不下。好在这个物质现象跟精神的现象都不是真的,刹那不住,并皆速灭,这是阿赖耶里头含藏的种子习气。旧有的种子无量无边,新薰习的种子也是无量无边。这是说明宇宙的现象,佛经里面讲的诸法实相,无论是物质、精神这两方面都是并皆速灭,哪有我?哪有我所?你要去找我、找我所,都不可得!无论是哪个宗派,这是大乘学者都承认的。佛在经上常讲!
又何况这文殊菩萨他们这一类真正觉悟者,不仅听佛说,他们亲证了。我们今天是解悟,听佛这么说的,没有证得,菩萨亲证这个境界。觉首、财首,我们现在念到宝首菩萨,这第三信位,我们要知道这是大乘,这不是小乘。大乘信位菩萨他们断证的功夫,七信以下相当於小乘;第七信位相当於阿罗汉,初信位就是须陀洹,二信、三信他们断证功夫应该是在小乘二果斯陀含,但是他们所知障轻,智慧,阿罗汉都不能跟他相比。你看看,他在华严会上,当然华严会上这些菩萨都是诸佛如来大权示现,不是真的初信位菩萨、二信位菩萨、三信位菩萨,不是真的,示现的。为什么做这样的示现?为教化众生。
我们这些人虽然不是大乘圆教根性,可是也沾了一点边。清凉大师给我们讲《华严》十种机,就是这十种人他具足有听《华严》的条件。我们算不算这里面?当然那最后一个就说我们,最后一个是说大心凡夫,大心凡夫也是《华严》的当机者,他听得懂。大心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心量大能包容,如来在经典上常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凡夫里头,确实他是凡夫,为什么?一品烦恼都没断,可是心量真大,起心动念他都能想到全世界的众生,这样的人那这是《华严经》的当机者,他来听这个经,他能听得懂,他能有受用。在佛法里面讲发菩提心的众生,菩提心发了,但是未必能证得。
初信位菩提心就发了,没证得,什么时候证得?证得就是初住位,跳了一大截。十信位在学习菩提心,发了之后在学习没有证得,这个心就是我们常讲的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十信位的菩萨都有;虽然都有,还有夹杂,不纯!所以说没有证得。这个心一发就是圣人,圆教十信位的菩萨不会退转了,他们这个位次确确实实是在相似位,相似位在十法界里面就是四圣法界。我们六道凡夫是观行位不是相似位,相似就是虽然不是真的,它很接近。我们这个观行就距离很远,连相似都达不到。
所以观行位里面,就是真正用功依教修行,真的依教修行,真干!认真努力在干,这是观行。如果是遇到净土法门,念佛求生净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是相似位,他要生净土那是生方便有余土;分证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庄严土。念佛不能往生,那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名字位中」,名字位是什么?有名无实。所以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很感慨,放眼我们现前这个世间,不学佛的人咱们不问,我们专讲学佛四众同学,在家二众、出家二众,天台大师六即佛我们是属於哪一个阶段?细心想一想,我们都是大师所说的名字中人,名字位中,也就是说有名无实。有名无实念佛都不能往生,刚才说过,念佛往生至少那个位子最低的是观行中人。真干!
我们很想真干,为什么干不出成绩出来?这一点要晓得,佛法里面一入门就传给你三皈五戒,我们三皈五戒受了,我们是观行即里面,还是相似即里头,还是分证即?统统不是,我们是名字即中,有名无实。为什么?你想想看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是皈依觉,觉而不迷,我们今天依然是迷而不觉,皈依佛这一条没有。法是正知正见,我们现在依然是邪知邪见,邪而不正,皈依法这一条也没有。僧是清净,净而不染,我们今天依然是染污,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大家都知道,现在这社会是个大染缸,我们每天泡在里头染,愈染愈严重,皈依僧这一条也没有。三皈有名无实要知道!知道之后人家问你有没有皈依?我们不敢讲。我在形式上受了,实际上没有,讲老实话,五戒也是一条都做不到,这怎么能往生?阿弥陀佛再慈悲,把我们拉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那边的人都侧目而视,我们跟他格格不入。你怎么办?所以阿弥陀佛也省事,不来了。我们怎么办?
我们这一生想不想到极乐世界去?不到极乐世界去,在六道里面,那自己得想一想,我们自己这一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善业多还是恶业多?自己问自己,不要去问别人,果然善业多,还不错,来生三善道受生。如果说恶业多,那来生就三途去了,你说这多可怕!我们要问一问,为什么古人念佛都能往生?现前这个世间念佛往生的人还算不少,我们时有所闻,细心去观察这些往生人都是我们一般所说的老实人。老实很难得,老实人是好人。我们自己细心检讨,我们不是老实人,老实就好了,为什么?老实人不胡思乱想,老实人不胡说八道,老实人不胡作妄为,所以他念那一句佛号他能够带业往生。你想想我说的这个不老实,你承不承认?
胡思乱想、胡说八道、胡作妄为,不老实。不老实你就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大德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这个心散乱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三桩事情,身口意都不老实,所以「喊破喉咙也枉然」。天天念佛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这一生去不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那真的要想在这一生要去?不是没有办法,办法真有,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真是慈悲到极处,知道我们根性很劣,业障很重,对我们这一类的众生也都照顾到,我们要懂得感恩。
真正要救自己,从哪里学起?我们在经教里面读得太多了,三皈五戒要以十善为基础。十善,我们都能说得出,身不杀生、不偷盗、在家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我们都能说,没做到!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从小没有接受过做好人的训练,这一点,那我们就大大的比不上古人。今天我们这科学技术、物质文明是超过古人很多,但是伦理道德这方面的教育远远比不上古人。伦理道德是从小就培养你做一个好人,我们没有接受过这训练,所以我们做人那个根,根本坏掉了,我们深深感触到痛苦不能成就的因缘。
现在我们自己要想成就,这我常讲的我们要从根本做起,从头开始学做人。这桩事情佛在戒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无有是处」,这佛说的。中国佛教确实只有大乘没有小乘,这古大德也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为什么中国不学小乘就学大乘?中国儒家、道家代替了小乘。儒家讲的伦常大道,行!现在学佛的人小乘没有学,这个儒道也没有学,没有根,所以你不成就。我们明了这个因缘之后,这才特别强调要学做人的根本。所以我们办「仁爱讲堂」,办「幸福人生讲座」,讲五伦、讲五常,讲《弟子规》,讲《十善业道经》,从这上面认真来学习。
《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经》分量都不大,《十善业道经》要从分量上来说,在佛经里是小部经。怎么个学法?要像小学生的办法来学习,背诵、默写,《弟子规》总共只有一千零八十个字,一定要全部都能写得出来,一个错字不能有。《十善业道经》比较长一点,重要的经文老师会给你指出来,重要的几段经文也要能够默写。全经要能背诵、能默写,要懂得经里面的意思,你要能讲得出来,有疑问要问,要学会问。问难就是破疑生信,我们的信心才能建立起来。能讲然后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统统做到。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弟子规,不违背十善业,都能与十善业与弟子规相应,我们就有根了。从这个根就能建立起三皈五戒,三皈五戒这是正式的佛弟子。
你看看你要是没有《弟子规》、没有《十善业道》的条件,你不能入佛门。好像佛教的小学一年级,进一年级也要考试,你不及格你就不能进去。由此可知,《弟子规》、《十善业道经》好比佛教的幼稚园,这个幼稚园小班、中班、大班,念个三年再参加考试,入小学。我跟大家讲的是实话,那我们现在这个小学,实在讲这从小学的,我们小时候没人教,我们生不逢时,我这个年龄是生在战乱的时候。我一出生,出生在中国,那个时候清朝亡了,民国刚刚兴起,时局动荡不安,军阀割据,内战从来没有止息过。我十岁,中日战争爆发,著名的八年抗战,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生都生活在战乱当中,天天逃难,书也没有念好,每天都在亡命,所以没有人教。正是《无量寿经》上佛所讲的「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
这一生当中真的是在这社会上疲於奔命,谋生非常不容易,没有遇到好的善知识,迷惑颠倒。我算是很幸运,二十六岁遇到方东美先生,这是个善知识,那个时候我是发心跟他学哲学,他给我讲哲学概论,把佛法算一个单元「佛经哲学」,这是哲学概论最后的一个单元。我非常惊讶,因为从前我对於佛教有很深的误会,我认为那是迷信,那是多神教,所以从来就不接触。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接触过基督教,接触过伊斯兰教。抗战的时候学校虽然利用寺庙的建筑,这寺庙里出家人都散掉了、都逃散了,政府用这个寺庙就做为学校,住在寺庙里面上学,对於佛法都不懂。所以方先生这一介绍,这是接引我入佛门。以后随著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师学习,这才知道这里面有好东西、有宝,真的是法宝。这法宝不是假的是真的,希有难逢,这世间所有一切物质之宝没有法子跟它相比。我二十六岁遇到的。
三十三岁走出家这条路子,我跟诸位同学说过,这一条路子是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我仔细想一想,他给我选择的有道理,我就接受。一直到今年五十多年了。五十多年我走遍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我对於佛教教育非常留意。这些年来不但佛教教育,涉及到一切宗教教育,整个宗教都在衰微,什么原因?都是疏忽了基础,基础就是伦理道德的教育,疏忽了这一点。所以现在要普遍来补习,我们希望《弟子规》的教学、《十善业道》的教学能够普及到全世界。只要是人能接受这两种教育都得大利益,都能够改善他的生活,改善他的命运,能使全世界每个人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国古大德说得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什么?就是教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就是人跟人的关系,你说多重要!这是第一个要学习的。人跟人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平等对待是个理念,变成行为是诚恳对待、敬爱对待,彼此互相照顾,互助合作,幸福美满的生活就现前。这个教育你说多么重要。
佛法讲得太高,《华严》里面讲的「无我无我所」。无我无我所是什么人?阿罗汉以上,当然经里面「文殊问宝首菩萨」,那是没有问题,宝首是大乘圆教三信位的菩萨。我们知道初信位身见就破了,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初信位的菩萨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我们今天凡夫谁不执著这身是我,身外之物是我所有的;我的眷属、我的房屋、我的田地、我的财产,什么都是我的,这个我的就是我所,我所有的。你只要有我,只要有我所,后面文殊菩萨讲的十事五对,那你当然具足。菩萨在此地这一问一答,就是说这个事相,世间这个事相跟如来所看到的真相怎么融会贯通?主要是说这个问题。这很重要,这是真实智慧,你要能融会贯通了,那你就是大乘菩萨,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在《华严》里头学这个本事,所以真得受用,决不能离十善业,要想十善业修得圆满,决定不能疏忽《弟子规》,这是我们特别强调。
这两年古晋丹斯理李金友的山上建了一个报恩念佛堂,我们有几位同修发心在那个地方主持。他们告诉我有几位同修想出家,在这个山上出家,好!那地方我去过,修行环境是很难得的一个道场,地方虽然不大。我提供他们的意见,希望你这个道场做到世界第一道场,什么叫第一?如法的道场。不是说你香火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