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97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97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道理我们从每天照镜子有没有能够领悟到?能领悟到,你看镜子是不是善知识?镜子是不是佛菩萨?是!你因它而觉悟,你因它而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每天照镜子,有没有能作如是观?有没有能够记起这首偈?「譬如净明镜,随其所对质,现像各不同,业性亦如是」。这首偈应该要把它记熟,每天当你照镜子的时候,把这首偈念一遍。或者我们看电视、电脑的萤光幕,面对著萤光幕里面的色相,也要想到这首偈所说。或者是《金刚经》上的偈子更简单,更容易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你看电视,你是在修般若波罗蜜,修般若波罗蜜就是禅宗,你在那里修禅,看电视也是修禅。面对著色相而不著色相,从萤光幕上就看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能够见到一真,原来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一真法界。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著,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三途;如果离妄想分别执著,真的它是一真法界,染而不染,不染而染。染是什么?染是你个人;不染呢?不染是法性,法性、法身决定不染。
  我们从这个地方再想想,世尊教导我们的「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你可不能怪别人。为什么?那个人也是我们自己心想变现出来的,境界也是心想变现出来的;再跟你说,诸佛如来也是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心想是感,佛菩萨他就有应。佛菩萨是自性觉正净,自性觉正净有形相吗?没有!随著我们的心想他现相。所以,能大师才说「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空有是一不是二,这叫妙,妙法!大乘法称为妙法,道理在此地。
  所以我们要修行,从哪里修起?从自己起心动念处修起。我们要帮助,现在常讲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从哪里做起?从自己起心动念做起,这个道理很深。但是现在科学家做的试验我们看到了,江本胜博士的试验我们大家都看到,从这个试验里面我们深深的领悟到,整个宇宙依正庄严随著自己的心念生变化,自己的意念就是识,唯识所变。我们的念纯净纯善,整个宇宙、一切众生都变成纯净纯善,一真法界净土现前,不可思议。那我要问,我变纯净纯善,他没有变纯净纯善,你也没有变纯净纯善。没错,我们同生在这个地方,各人有各人不同的法界,这是真的。这个各个不同的法界重叠在一起,虽然这是不清净,这是染污的,但是与能现的如来藏自性毫无交涉,能现的还是清净,所现的还是清净。那个不净呢?不净是识变的。
  识变不要说是芸芸众生,不谈那些,谈自己,我们自己念念那个法界都不一样,这个道理《华严经》前面也说得很多。我们用电影的影片来做比喻,每个念头就是一张影片,张张不一样,显示在银幕上,银幕是什么?法性。所以性相是一不是二,性不碍相,相也不会染污性。就像我们看电视的萤光幕一样,这里面的色相再多,怎么样变化,丝毫都没有染污萤幕;萤幕是心性,色相是心想。由这个我们就了解,为什么不想善?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好,「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苦」。十法界没有一个法界不苦,十法界里面,菩萨法界、佛法界,无明没破,他有苦;六道里面,苦就更多,三苦、八苦。菩萨这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世间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不同维次空间,也就是讲十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一个念头是一个法界,一个生灭就是一个法界,像我们看电影的底片一样,每张底片就是一个法界,那是一个念头。那个念头才生就灭了,前念灭了后念又生了,前念不是后念,后念不是前念,你才晓得「一切世间」的意思,无量法界。
  科学家所发现的宇宙之间不同维次空间怎么来的?妄想生的。科学家说得很好,从理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量的,是无限的。而实际上,现在科学家他们的探测,已经知道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空间;确实有十一种存在,理上讲是无量无边,这个跟大乘经教里讲得很接近。我们知道这些道理,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要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就用什么样的想法。你要是过菩萨的生活,法身菩萨,纯善无恶,「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令毫分不善夹杂」,你就离一切苦,受一切乐。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没有别的,就是那个境界里面所有一切众生,个个都懂得断恶修善,而且都达到纯善无恶,没有毫分不善夹杂。我们念佛的同学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要懂这个道理。
  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是没错,这是总的原则,总的纲领。你现在年纪轻轻,你还有能力为社会服务,你还有能力护持正法,你现在也不为社会服务,放弃了,也不护持正法了,回到家关起门起来念佛,你能往生吗?你想想能不能?佛在经上怎么说的?《无量寿经》好好去读。《弥陀经》,这是我们一般净宗同学的日课,你每天一定要念的,《弥陀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话你懂不懂?佛在经教里面常常念著「善男子,善女人」,你有没有具足这个善的条件?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讲得很多,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净业三福。
  净业三福里面,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前面两句落实在《弟子规》,后面两句落实在《十善业道》。试问问你,《弟子规》跟《十善业道》你做到没有?你要没有做到,你不是善男子,你也不是善女人;换句话说,净宗是大乘,大乘你没有分。孝亲尊师是修行的根本,儒的根本在此地,佛的根本也在此地,没有弟子规你哪里会有十善业道?你要真有十善业,弟子规就圆满了,你要真修!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是上善,你能去得了吗?第一条具足了,再提升到第二条,第一条念佛可以往生到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第二条要是做到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是方便有余土,「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方便有余土。第三条是大乘福,如果你都具足,你都修成功,「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为人演说」,为人演说是自行化他,生实报庄严土。
  我讲《观经》、我讲净业三福,讲了很多遍,讲得很详细。修净土的同学这是基本的常识,你都不知道,你念一辈子「阿弥陀佛」,不能往生。古大德说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在一种特殊情形之下,你所处的环境非常艰难,障缘很多,你没有机会为社会服务;很想为社会服务,没有机会,没有机会护持正法,这个可以。你不是没有心,不是没有愿,而是缘不足,条件不具足,这样念佛行!如果有这个条件,你不去认真学习,你要逃避现实,这个不可以的,这种存心是不能够往生,这我们要晓得。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我们要认识清楚。佛教,经典上常讲的道场,什么是道场?讲经说法的场所叫做道场。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道场有没有建筑物?没有!什么是道场?佛在一棵大树底下坐在那个地方,学生围绕著四周围,听佛讲经说法,有问题提出来研究讨论,那个地方就叫道场。道场没有固定的,天天搬的。到后来这些国王大臣护法,他们提供园林、房舍,可以遮避风雨,可以长时间在这边讲经,就形成我们现在观念当中的道场,道场是天天在教学的。
  佛法传到中国来,当然第一个重要工作是翻译,译经这个地方是道场,经翻译出来之后要讲解,要依照经典教训来学习,这个场所叫道场;在中国称之为寺院庵堂,它是教学的场所,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目标是对现前这些活人,不是为死人服务,跟学校一样,它就是学校。学校里面有老师上课,除老师之外,还有很多工作人员,我们现在学校有教员、有职员。你说学校没有职员行不行?没有职员不行。所以我常常讲,教员是弘法,职员是护法,弘护是一体,护法的功德跟弘法的功德一样大,一丝毫差别都没有。
  我常常用钟表做比喻,钟表的功用是什么?报时的,报时就是两根指针,我们一看指针,晓得现在是几点几分。那两根指针就好比是教员,他们是在台面上讲经说法的;职员呢?职员是里面这些机器,少一颗螺丝钉,它报时就不准了。所以里面的那些齿轮、那些螺丝,就像我们今天讲的道场里面的职员、义工,义工就像里面的螺丝钉一样,少一个都不行。这个团体上上下下所有一切人、工作人员,都是护持正法,都是弘扬正法,你说这个工作我们要不要做?这就是服务大众,大众来听经的,来服务他;护持正法,使如来正法永远传流下去,不至於断灭。这种工作叫积功累德,积功累德第一殊胜就是这桩事情。
  可是我们现在道场义工很多,真正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不多!如果你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在道场上,我们做一份工作,一定尽心尽力把它做好,使一切人进入这个道场都能生欢喜心,都能得法益。这就是普贤菩萨十愿里面「随喜功德」,你能懂这个意思吗?像一个钟表一样,指针那是功德,里面所有的机器,所有的齿轮、零件、所有的那些螺丝,都是随喜功德。随喜功德跟那个指针的功德一样大,它是一个整体的,不一定要我们自己上台去讲经,我们修随喜功德跟上台讲经没有两样。你看蔡老师每天上台讲五个小时,很辛苦,我们修随喜功德,没有他那么辛苦,功德一样大,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真正懂你就晓得,积功累德人人都可以做得很圆满,都可以做得很好。可惜的就是你不懂,你不知道怎么做法。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宝首菩萨偈颂第三首:
  【亦如田种子,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业性亦如是。】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这一首「田种生芽,喻能生者。田喻业,缘也。种子喻於识种,因也。此二相待无性,故不相知,由不相知,方能生於后有苦芽,故云自然能出生也」,我们看到此地。佛用农田耕作来做比喻,这个比喻也很好懂,『田』是田地,耕作一定要有『种子』,种子『各各不相知』,自自然然能生芽,种稻长出稻米之芽,种豆长出豆芽,种果树,种子就生出树苗。纵然是同一种,我们讲稻米,同一种,这个种子撒在田里,种子各各不相知,自自然然每一粒种子都会长成一个芽,都生出芽来。
  或业性,『业性亦如是』,这个里面,佛在经教里头常常用一句话说明,说这个现象,这句话就是「法尔如是」。《楞严经》上说得清楚,佛不说因缘生,也不说自然生,佛说法尔如是。法尔,接近自然,不是自然,所以佛在《楞严》上常常讲「非因缘,非自然」,业性本来如是。最重要的是要破我们的疑惑,因为疑惑一定会生妄想分别执著,生妄想分别执著,你对於事实真相永远疑惑,永远不能够明了它的真相。只有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真相就在面前,一丝毫隐瞒都没有,这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大彻大悟。
  觉悟的人怎么说?他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原来就是。寻师访道是想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明白、搞清楚,到处去请教,赵州和尚八十岁还到处去请教,为什么?这个疑团没破,诸法实相究竟是什么,不明了。开悟之后,原来真的是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无有一法不是。我们看清凉大师在这里说的比喻,田种生芽比喻能生,田比喻作业缘,种子比喻作识种。阿赖耶识里含藏著习气,这个习气也叫做种子,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就好像植物的种子一样。我们稻米的种子就像阿赖耶识里头的识种,田地是缘分,如果把它种在田里面,它自自然然就会生芽,生芽是果报,果就现前,所以因、缘、果。
  「此二相待无性」,这个二就是业因跟业缘,像种子跟田地,都没有自性,所以不相知。由於不相知它才能生「后有苦芽」,什么叫后有苦芽?实在讲,世尊是举这个比喻说我们这些六道众生,如果把范围扩大一点就是十法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苦。后有,后有是讲果报,你看有因、有缘,后面就有果,只要不出十法界就没有真正的乐,所以这个果报称为苦,苦芽,惑、业、苦,迷惑、造业、受报。『自然能出生』就是果报,这个道理世尊在一生四十九年教学当中常常讲,为什么常常讲?这里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听众里面常常有新来的,新来的听众他初听,以前佛讲经他没听说过,重要的这些事跟理,佛就不能不说。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常常跟随佛的这些学生也要常常讲,如果不常常提示,众生业障深重,非常健忘,常常把这个要紧的事情忘掉了。另外还有,虽然明白这些道理,境界现前自己做不了主,依旧被烦恼习气牵著走,所以就不能不常说。
  佛法如是,中国古圣先贤教人亦如是。古时候圣贤教人,所谓「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个百、千就是重复,不断的要重复。现在有科学这些技术这么好的工具,我们要善於利用。教与学,世出世间法所说的原理原则完全相同,「贵以专」,佛家常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容易开悟。悟要怎么开?诸位一定要晓得,悟是从定里面开的,所以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千经万论皆如是说,你还怀疑吗?
  一部经,在中国古时候,一生就学一部经,往往大彻大悟,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教下讲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里面讲理一心不乱。你受持一部经,我们净土有五经一论,你受持一种,你天天读诵,天天思惟,天天依教奉行,一生决定不改,这个人就很可能开悟,悟入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深的就是理一心不乱,浅的是事一心不乱,成就了,不能搞第二部。古时候有人相信,有人依教奉行,现在这个世间恐怕找不到了,我们没听说过,一部经。
  佛法的教学跟世法不一样,一门就是持戒,为什么?你不再贪图其他的,你统统都放下了,持戒没有别的,放下而已。你选择了一门,一门什么?你心定了,千经万论他也不想去沾边,就这一部够了,没有第二念头,久而久之豁然大悟。这一悟怎么样?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一切法门通,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事一心不乱也通,不能全部通,通了一部分,到理一心时全都通了。世间教学讲「贵以专」,教之道贵以专,学之道也是贵以专,不同於现在的学校。
  你学一门要不要参考书籍?不需要,参考书愈多你的妄想愈多,你们想想对不对?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人这个说法,那个人那个说法,到底哪个对,我要跟哪个学。中国人讲师承,印度人也讲师承,师承什么意思?跟一个人学。我在台中,李老师很慈悲,我是以他为师,他老人家不敢承当,替我介绍了一个老师。老师是谁?印光大师。他说我们是同学,我们都是印光大师的学生。印光大师不在了,《文钞》在,你天天读《文钞》就天天接受印光大师的教诲,专修净业。
  我学《弥陀经》,我听老师讲《弥陀经》,我非常用心的来听讲。《弥陀经》讲完之后,老师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