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398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398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学《弥陀经》,我听老师讲《弥陀经》,我非常用心的来听讲。《弥陀经》讲完之后,老师还当著我们同学对我赞叹(那时候我还没有出家),「他得利益了」,指著我,「他得利益」。确实,我听他老人家讲《弥陀经》,我看古德的注解,看蕅益大师的《要解》。《要解》还有两本注解,两本注解都注得不错,我都收起来做参考,圆瑛法师的《讲义》,宝静法师的《亲闻记》。以后我又学一样东西,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你们同学都知道,这我都讲过。我讲过《疏钞》,讲过《要解》,我就守著这么个小圈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专修《弥陀经》。
  我对於蕅益大师的《要解》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那时候我常常讲,我自己没有道场,没有常住的地方,所以我被环境所逼,哪个地方请我,要求讲什么经我都答应,不能专。如果说我在早年,四、五十岁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专门道场,我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跟诸位说,我就专讲一部经,我不会去讲两部经。来跟我学的,无论你跟我多久,我们共同学习就是一部经。缘!有因没有缘不行,因遇到缘才能结果。
  所以我们今天有这么一个小道场,而且我们有几个小讲堂,我建这些小讲堂干什么?便利於我们的同学,你要是专攻一样的话,你有几个同参道友一起喜欢学这一部的,你们天天在这个讲堂。我们这是净宗学院,净宗只有五经一论,六个讲堂够了。一个讲堂一种,喜欢学哪一部的进哪个讲堂,各个有成就,这个学院真正是个正统的教学。如果对大众讲,我们有大讲堂,自己平常修学用小讲堂,志同道合的几个人,对某部经论有兴趣;有兴趣就是过去生中有缘,这一生当中再加强,他就会结果。
  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念多少年,考试及格,你就算毕业,你学到一点技术能力。佛法不是,佛法在净土宗,净宗修学的成就有上中下三等,下一等的,功夫成片;中等的,事一心不乱;上等的,理一心不乱,这三个等级统称一心不乱。净土宗的成绩是从这个地方讲的,你得一心,契入净宗的境界,你在这个地方得念佛三昧,真正尝到法味了,法喜充满。随著你的功夫,你的智慧不断增长,其他法门逐渐也通了。通了的时候,你要不要学?功夫成片的时候,你是才得念佛三昧,功夫很浅,如果要学多了的话,可能你这一点小定功很容易失掉。到事一心不乱,算是稍稍有了把握,得定了,不太容易被外面境界所转,可以涉猎。真正进入理一心不乱,那就像龙树菩萨一样,释迦牟尼佛所讲的一切经,他三个月就完全通了,理一心不乱,这些菩萨给我们做的示现,真实教诲。怎样快速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过於修戒定慧,捷径!真实成就。
  也许有同学要问我:你搜集这么多经论,放在这儿干什么?不但佛法,还有不少是世法。我搜集这么多东西不是我要看的,知道的人不多,少数,有几个人知道。现在是乱世,唯恐这些东西失传。古时候,你看北京房山石经你就知道了,古人唯恐这些东西失传,把它刻在石头上,埋在深山里面,希望后人有缘能够发现,传之於后世。那时候都在动乱的社会里,怕东西丧失。可是那个工程太大,多少人工作,时间差不多将近一千年,这一部完整的石刻的《大藏经》。我们看了非常感动,那个工程真是不亚於万里长城,你看古人对於文化保存、珍惜的用心。但是如果当地发生一个大地震,那全毁掉了。
  最好的方法,现在印刷术进步,大量的印,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这个世间无论怎么样动乱,这个法宝会丧失,总有地方保存,比那个石经还要可靠。所以我们,包括计划当中,我们印《大藏经》,因为有些本子有版权,有版权我们就没有办法用。早年台湾跟日本没有签版权的协定,台湾印刷厂曾经印了《大正藏》,我们附印,他印一千套,他来找我,我印四百套,他印六百套,好像印过两次,两次就是我们印了八百套。以后我们印《龙藏》,《龙藏》现在一千套出来了,明年还有一千套,这个明年就是今年,我们现在出来的是去年的,零四年的一千套,零五年有一千套,零七年有两千套,所以我们印四千套。加上过去这个八百套,我们自己印的是四千八百套。这当中,在我们没有印经之前,我们还买了几百套,那个多半都是赠送给大陆,大陆的多,在海外比较少,我们送了大概也有五、六百套。这是我们从赠送《藏经》,我们的总数超过五千套,能够放五千个地方,这我们心就安了。这个世间不管怎么样的动乱,总会有地方保存;这个地方也算是保存的一个处所。
  所以你们喜欢看的,供养给你们去阅读,你们不看的,珍惜好好的保存,为后代著想,希望正法久住世间。我们自己修学最重要的是成就,学教,目标要定在大开圆解,学净土,一定要定在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乱。这才算是真正成就,绝对不是广学多闻,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广学多闻对於自己没有真正的利益。
  这首偈,清凉大师后面注解还有两句,「亦本识为田,名言为种」,这是第二个说法。《钞》里头我们念一念,「田喻业缘者」,这前面所说的,「即六地经云,业为田,识为种,无明所覆,爱水为润,见网增长,我慢溉灌,生名色芽」,我们读到这个地方,实在讲,这是讲六道众生。前面「田喻业缘,种子喻识种」,这个注解是注前面这一段的。「六地经」就是《华严经?六地品》,这在后面,我们还没读到。业比喻作田,识是种子,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业习种子。阿赖耶里面习气种子是因,现在造作这个业是缘,田是喻缘,因缘一合,它就会起现行,果报就现前,善就有善业,恶就有恶业。
  《钞》里面说得更详细,「无明所覆」,覆是盖覆了真性,我们没法子见性。六道众生烦恼、习气做主宰,妄心做主,无明是妄心;真心就明了,明心见性,真心就是心性,是光明的,是没有染污的,是清净的,是具足无量智慧、德能、相好。我们今天自性、智慧、德能、相好统统不能现前,什么原因?无明盖了,把它障碍住,虽障碍住,要晓得,前面第二首偈我们读过,自性没有失掉。无明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像镜子里面的影像一样,我们著了相,而把明镜忽略掉,没有想到本净。像我们看电视,整个注意力都注意到萤光幕的画面上,就没有注意到萤光幕。萤光幕如如不动,从来没有染污,真正清净;萤光幕比喻能现的心性,影像是所现的幻相。幻相的根是什么?幻相的根就是无明。
  「爱水为润」,你看这里说个爱,说个见,说个我慢,这正是末那识,我执,四大烦恼常相随!我爱、我见、我慢,无明是什么?我痴,这里所讲的就是第七识末那,末那是染污。染污的相是什么?就这四种相,无明,愚痴!我痴;我爱;我见,我见就是我执,执著有个我;我慢,只要执著有我,我总比别人强,别人总不如我,我慢就生起来。儒家也知道,你看《礼记.曲礼》里头就讲「傲不可长」,就说明儒家晓得。我慢是与生俱来的烦恼,这不是现在学的,这四种东西都是与生俱来的,痴、爱、见、我慢,四大烦恼常相随,这就「生名色芽」。名色诸位能不能懂?名是精神,色是物质,就是我们这个身。为什么叫名色?他来投胎,投胎的时候,这是个胚胎,还没有长成人的形状。但是他是活的,这个胚胎是活的,他有精神,他有物质,就称之为名色,十二因缘里面讲的。名色就是来受胎,就是投胎,我们一般讲投胎,在母体里面,这时候不能叫他做胎儿,他还没有形成人的样子,所以称之为名色,名色是芽,刚刚生芽。
  我们看大师下面的注解,「谓」,谓是假说、假设,「若不造业,识不成种」。所以种是什么?种是造业,你所造的,前面讲的,业有善、有恶、有无记,业总共讲的这三大类。只要你造作,业习就在阿赖耶里头落这个种子,种子不是物质,没有形相。每个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起心动念就造业;起一个善念,造的善业,起一个恶念,造的是恶业,要小心谨慎!只要造业,阿赖耶识里头就落种子,这个种子我们常常讲印象,决定是有,有这个印象。印象很淡薄的时候你忘掉,有可能,虽然你忘掉,它并没有消失,无意当中也会起现行。譬如人作梦,你为什么会作梦?梦中所现的那些境界,全是阿赖耶里面的习气,遇到缘起现行。那个时间比较短,我们现在得这个身体,这一生时间比较长,这个长我们一般讲相续相。而大乘教里面给我们说不是相续,是迁流,那说的意思说得更深,我们不太好懂,说相续我们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要紧是不造业,不造业可不容易,什么人不造业?法身菩萨,明心见性了,他不造业。六道凡夫造染业,四圣法界造净业,所以十法界里面都在造业,染净不相同。不造业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叫真净,十法界跟六道是相对的染净,这个道理我们懂。我们现在能不能不造业?不能,你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吗?起心动念就造业。为什么会起心动念?无量劫来的习气,想断断不了,这是为什么出不了轮回的第一个因素。佛教我们出六道轮回,先不要做恶业,不要造染业,你造善业、造净业,你就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头没有苦报,为什么?他是善业,他是净业,所以他没有苦报,也就是说,苦苦、坏苦、行苦他都没有。可是他还要不断向上提升,把善业、净业也不去执著,不著相了,他就到一真法界去了,他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的,就是带业往生。真正在这一生当中,你看我们的善恶习气都没有办法断,那叫带业,带什么?带善恶习气,往生极乐世界。这个缘太难得太难得,彭际清居士讲「这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因缘」,我们遇到了,无量劫来希有难逢,这下碰到了。如果你能够认识,你能够抓紧,你这一生成就,这个成就比阿罗汉、比辟支佛、比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高明太多!你从六道里面超越,不是超越六道,而且超越十法界,这个机会到哪里去找!你想想看,我们要不要彻底放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你要说,要多长的时间薰修?《弥陀经》上讲的,若一日到若七日,就能成功;还有例子,《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头有这个例子。由此可知,我们真正要想求生净土,有足够的时间,不迟,要把握住!所以有人来启请,希望我能够把《弥陀经》跟《大势至念佛圆通章》能够提早讲一遍。也就是说我们的《华严经》暂时停讲一、两个月,这一、两个月的时候讲一、两部净土经,也未尝不是好事情,尤其在现在这个环境当中,往生净土比什么都重要。可是往生净土有往生净土修学的方法,这一定要很正确,不能错会了。错会了怎么样?盲修瞎练,不能成就,有正确的修行方法。这个我可以考虑。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七六卷)  2005/3/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76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宝首菩萨偈颂第三首看起:
  【亦如田种子,各各不相知,自然能出生,业性亦如是。】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明的,这一首是「田种生芽」的比喻,田比喻业缘,种子比喻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习气,这个意思前面我们说过了。我们看他第二个意思,「亦本识为田,名言为种」,这一句《钞》里面有,我们看《钞》里面的开示。「今约本识含於种子能起现行」,我们从这里看,「故以本识为田,若初地中亦云,於三界田中,复生苦芽,则约当果生处,亦得名田,显义无方也」,我们今天从这个地方读起。
  这是就阿赖耶识,阿赖耶识里面含的种子,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种子没有形相,实在讲这些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如果你要是心细你就能看得出来。譬如在顺境里面生欢喜心,遇到别人赞叹你,你欢喜心就生出来。人家赞叹那是缘,你那个欢喜心,就是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讲七情五欲,情欲是阿赖耶里面的习气。你仔细想想,阿赖耶的习气在哪里?你到遍身去找,找不到,就像《楞严经》一开头,释迦牟尼佛叫阿难,问阿难:心在哪里?他还真不错,还找了七个地方,我们恐怕找不到七个地方。
  当年达摩祖师问慧可,慧可说他心不安,达摩祖师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慧可回光返照,「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心在哪里。你想想,你那个喜怒哀乐爱恶欲在哪里?找不到。有没有?真有!外头要有缘,一引诱,它就生起来了;生起来的现象就是现行,你就表现出来。如果遇到逆缘,别人侮辱你,别人毁谤你,你马上瞋恚心就生起来。你瞋恚的习气在哪里?外面别人侮辱、毁谤,那都是缘,外缘,你阿赖耶里面的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这很明显,岂不是识种遇缘起现行?就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从早到晚不知道要起多少次;种子起现行,现行变成种子,种、习互相薰修,这个事情是个麻烦事。现行薰修又变成新的种子,种习薰修这是循环的现象,永远不会中断,这就是轮回的道理。
  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轮回从哪来的?就从这儿来的。其实你要细心去观察,都不是真的。确实《般若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哪来的真的?真的应该可以找到,有个实体,没有!确实万法皆空。《金刚经》上讲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不是真实的;「如露亦如电」,这句是把真相说出来,露水跟闪电都是比喻时间很短促,用比喻。到底那个时间短促到什么样的程度,佛法常讲不可思议,短到什么?你没办法想像,你也说不出,因为你一句话才说出来,生灭的次数不知道有多少!诸位想想《仁王经》上的比喻,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我们说一句话,那弹多少次的指了,你说有多少个生灭!佛这是方便说,我们就随著佛的方便说,我们这一句话,弹多少次指?总是百千万的生灭,这就是用《仁王经》上这个例子,这方便说。
  所以实在讲,佛「不可思议」这一句是真实语。这里面还有更深的意思,你果然到不思不议,真相你就明了;正因为我们有思有议,思跟议断不掉,就是妄念不断,前念才灭后念又生,速度之快,几乎是生灭同时。佛以本识比喻作田,遇到缘果报就生起,我们喜怒哀乐都是果报,从这个地方诸位细心去体会。只要细心,佛给我们所说的业果甚深你不难体会到。所以『业性亦如是』。
  『各各不相知』,前面讲得很多,为什么?它没有自性,业因没有自性,业缘也没有自性,所现的果也没有自性,『自然能出生』,叫法尔如是。我们也曾经遇到,同样的缘,果不相同。果什么?譬如欢喜,欢喜有程度上的不相同,瞋恚也有程度上不相同,有人比较淡薄,甚至於有人如如不动。到如如不动,所谓是八风吹不动,这个境界里头也有功夫浅深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他这底下有一句「显义无方」,业性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现在我们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