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

第5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第5章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1201-1400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净土宗常常提到彭绍升居士,清朝干隆时间的人。这个人要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高干子弟,他的父亲是干隆皇帝那一朝的兵部尚书,相当於现在国防部长。彭居士聪明绝顶,不到二十岁就考中进士,他要是作官还有问题吗?真正是少年得志,父亲是部长。不作官,去学佛去了,真有成就。他有一部论,《华严念佛三昧论》,是他写的,近代黄念祖居士有详细的讲解,《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说《华严经》就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就是他说的。《往生传》里头有他,他念佛往生净土,好像《净土圣贤录》里头也有他。这些人是看穿了,看清楚了,世间荣华富贵不值得一提,不是真实的。真实的东西在佛法里面,你要是真的在佛法里头得到受用,得到利益,所谓了生死超三界,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世间法里头没有的。世间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还逃不了生死轮回。一个政策错误,多少人受害,你要负因果责任。
  我当年学佛,我学佛第一年就遇到章嘉大师。那个时候我一个人在台湾,年纪很轻,二十六岁,将来从事於哪个行业好?我向章嘉大师请教,章嘉大师教我弘法利生。他告诉我,他说你的志愿是在为苦难众生服务,牺牲奉献,帮助苦难的人。他就给我说,从政不如学佛。他就讲得很明白,从政,你一个政策错误(这是很难避免的),多少人受害;他说,你走佛教这条道路,弘法利生,有百利而无一害。我想想他老人家的话很正确。所以,我走出家这条路,他老人家替我选择,替我决定的,我很感恩他。这个决定正确!至少这一生没有做恶事,没有造恶业。这些年来,嫉妒、毁谤很多,我甘心情愿接受。为什么?那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果报现前,我应当欢喜接受,这是消宿业。正是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要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业障怎么能消得了?重罪轻报,所以我感恩。我也希望这个业障在这两、三年都能够消尽,我能够契入华严境界,业障不消除,没有办法契入。现在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0三集)  2003/12/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03
  诸位同学,请看「光明觉品」,文殊菩萨所说的偈颂,第一首:
  【若有见正觉,解脱离诸漏,不著一切世,彼非证道眼。】
  这是第一首。诸位仔细看看,这首偈有没有问题?『若』是假设,假设有明心见性的,有一个人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解脱离诸漏』,就是断了烦恼,烦恼断尽,他证得大自在。『不著一切世』,一切世间法他都不执著了,我们在经上常讲的,不分别、不执著。在九法界里头没问题,这个讲法是正确的,但是在圆顿大法里面讲,这个说法有问题。你看最后,『彼非证道眼』,他没有证道,为什么?我们看看清凉大师的注解,看大师是怎么样给我们介绍的。
  注解里面,「谓菩提体德,超绝一切」。大师举《佛地论》来说明,「佛地论明,佛非漏非无漏,亦应於世,非著非无著,今乃见佛,内离诸漏,外不著世,则有漏可离,有世不著,取舍未亡,此见违理,故非道眼,证道眼者,无分别故」。这几句话说得很明白,菩提之体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本性不是物质,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一个能量,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宇宙的本体。不但一切物质是它变现出来的,非物质也是它变现出来的。什么是非物质?虚空不是物质,虚空也是它变现出来的。佛法里头常讲虚空、法界,法界就是我们现代科学里面所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在佛法里称为法界。这里面刹土,刹土是我们今天讲的星球、星系,星球里面所有一切的生物与无生物,这就全部都说尽了,从哪里来的?自心显现出来的,而且是自然显现的。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森罗万象跟自己是一体。所以,能现的性体超绝一切,不但超物质也超非物质,说什么都说不上,它是一切的本体,这一句是总说。
  佛法里面,我们学习终极的目标就是回归自性,把宇宙万有的本体找到,这门功课就圆满了,才是真正毕业了,在佛法里面他的果位就是佛陀。正如同现在大学里面的学位一样,最高的学位是博士,在佛法里头最高的学位就是佛陀。所以佛陀是学位的名称,人人都能成佛,人人本来是佛,你看看这多公平,真正的平等。菩萨是次一级的学位,像现在大学里面的硕士,阿罗汉是最低的学位,学士。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我们要搞清楚。他不是神,不是神仙,你把他看成神仙,那就完全错了;佛不是上帝,上帝只能有一个,不能有两个,佛是无量无边。就好像学校里博士班,前几天我们参加昆士兰大学和平研究所的学生毕业典礼,我们看到博士班毕业的学生二十多个人,硕士、学士,那一天总共好像有四百多人。
  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上帝也可以成佛,上帝是政治里头的领袖,他也可以在大学拿个博士学位。所以,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佛教里面也有神,那些神都是护法的,都是来当义工的。那些神里面也有不少拿到学位了,神里头有罗汉、有菩萨,也有佛,佛是倒驾慈航,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佛法里面这些事相,我们搞清楚就没有迷信了,这一定要懂得。
  《佛地论》上说,佛不能说有漏,也不能说无漏。为什么?《坛经》里头有句话说得好,有漏、无漏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是六祖答覆印宗的,你们想想这个味道,六祖是真的悟了。印宗法师问的,不是问有漏、无漏,他不是问这个问题,他问的是禅定、解脱。能大师回答,「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是没觉!佛法是大彻大悟,你还有分别,你还有妄想,你没觉悟。你看看,你提出来的不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吗?你没有觉悟。觉悟的人怎么样?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妄想没有了,试问问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问题了。离妄想分别执著,你才能见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可思、不可议。
  大乘经上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处灭就是没有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之处消融了,不能说,说不出来。古大德有个比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喝一口水,人家问这水热不热?你说很热,他没有尝过,究竟热到什么度数,不知道;你说不热,不热到多少度数,也不知道。必须自己亲自尝一口就明白了,说不出!所以,凡是你能够思惟的,凡是你能够想像的,你能够说得出的,都落在相对里头。在佛法里面我们讲圣,圣的反面是凡,佛的反面是众生,菩提的反面是烦恼,智慧的反面是愚痴,都是对立的。对立的如果没有了,你怎么说?说不出!所谓是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只可意会,未可言传。这是真正的道,你怎么能说得出来!
  现在这一首偈子,『若有见正觉』,有见就有无见,有解脱就有无解脱,乃至「不著一切世」,一切世有,你不过就是不著而已,你还有著,还有不著。所以说「取舍未亡」,取舍未亡是你的妄想执著还没放下。所以,这些思想、这些言论违背了性德。何以故?性德里头这些东西统统没有。六祖惠能在《坛经》里头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清净心中,就是你的真心,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你要是执著「真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你这个话错了,为什么?你的真心里头有个「什么都没有」。「此见违理」,所以「故非道眼」,你没有见道。为什么?「证道眼者,无分别故」,真正证道的是什么人?真正证道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
  无论是宗门教下,乃至於念佛人,念佛念到什么程度?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证道了。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跟教下大开圆解,是同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在《华严》里面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发心住。我再给你说菩提心,这十几年来我们常讲,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真有。有没有这个名字?没有。有没有这个分别?没有。有没有这个执著?没有。有没有这个念头?没有。但是这五种心确实存在,确实起作用,虽然它存在,虽然它起作用,绝对不落在分别执著里头,决定不落在起心动念里头,你就真正证道了。在这个位次上,你就是圆教初住菩萨。
  你还有这个心可以证得,「我现在得真诚心了,我现在得清净了」,「我」,你看你四相没有除,你还执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还是凡夫一个,没脱离!你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你依旧用的是心意识,用心意识就是凡夫,就不是圣人。圣人离心意识,心,不落印象,阿赖耶识,不用阿赖耶识,不落印象;第七识末那是执著,你不执著,不用第七识;第六识是分别,你不分别。所以你不用第六识,不用第七识,不用第八识,转八识成四智,你不用它就转过来了。这个东西就在日常生活里头,要真练,真干!那你就是真正学佛,你在这个世间叫游戏神通,你真得大自在,於一切法确确实实不分别、不执著。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还不是示现八相成道,还不是为大家讲经说法三百余会四十九年,这是怎么回事情?他有没有著世间?给诸位说,他没著,不但没著,他一个字也没有说过。这个话我们听了不懂,一个字没说,说了四十九年,天天都在说。他真的没有说,他要说了他就有妄想、分别、执著,那叫无说而说,说而无说,没说一个字,没动一个念头。那他说的那些经算什么?那些经叫随顺众生。你们众生叫这是一枝笔,我也拿起来说这是一枝笔,这是蓝色的。是你们有这个分别执著,我随顺你的分别执著,我自己有没有?没有。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应化在世间,就是这样的,所以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要不顺他,你就没有办法帮助他觉悟,没有办法帮助他回头,这叫做善巧方便。
  佛菩萨他们能做到,他们确确实实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没有起心动念过。就像我们敲钟、击鼓一样,佛经上世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你叩它,它鸣,它有声音,它那个声音、那个反应,它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来、菩萨为一切众生示现说法,就跟钟鼓一样,众生叩他,那叫感,他的应叫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是有心的,应是无心的,有心就造业,无心不造业。所以佛跟大家讲法,用一个方便的话来说,佛说诸佛菩萨是净业,实际上净业也没有。为什么说净业?因为你们凡夫造的业是染业,佛菩萨什么都没有造,哪来的染?染、净都没有。有染才显净,有净才显染,它是对立的。一个没有了,那一边也没有了,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很多很多话佛是不得已而说的,你千万可不能执著,一执著你就错了。
  这首偈如果是在九法界里面,正确,一点误会都没有,在大乘圆教里头就讲不通,哪有这么多废话!哪有这么多知见!这些地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去观察。这首偈是反显,从反面显示菩提超情,正觉就是菩提。菩提是梵语音译,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正觉,觉是觉悟,觉悟上加个正,与性德完全相应。如果与性德相违背的,那个觉是邪觉,我们叫邪知邪见,它是与道德完全相违背的,那个要造罪业;正觉是功德,成就无量功德。九法界里头可以这么说,没错,你说「解脱离诸漏」,九法界行。二乘人、权教菩萨,把八十八品见惑断了,把八十一品思惑断了,有能断、有所断,有能、有所,没见性,能说不著一切世间法。我在一切世间法里面,不分别、不执著,九法界里头行,讲得通,一点问题都没有,没有过失。在一真法界就不行,你要有这些知见,你决定没有办法证得一真法界。证一真法界,这些知见统统没有了。所以,前面讲任运、自然,没有一点点意思在里头;有一点点意思在里头,一真法界就没有办法求,你还是在九法界里头。
  不但一真法界法身菩萨如是,我们现在明了,在《金刚经》里面佛举了例子,小乘初果须陀洹。我们原先总以为《金刚经》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也就是圆教初住菩萨的境界,不是小乘境界。但是佛在经上讲,须陀洹已经不著证须陀洹的相,这个我们念了之后,感到非常讶异。小乘须陀洹就不执著断证的相,这个希有!然后好好再想想,真有道理,他如果执著的话,他就没有办法证得初果。初果是圣人,凡夫才有执著,有能证、有所证;能、所这个念头断掉了,这才叫真的是圣人。所以,我讲《金刚经》的时候跟诸位同学们说,四圣法界,这是九法界里头的,四相破了。
  因此,小乘须陀洹不执著证须陀洹这个相,才能超越六道轮回,生到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相似位。在这里面更进一步,把四见也断了,这才能脱离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华藏跟极乐。四相、四见统统破了,换句话说,於一切法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境界里头,宇宙是一,法界是一。整个法界里面,我们今天讲的「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本来平等,本来和睦,你要再加一个平等、和睦,那你就迷了,那叫什么?叫知见立知,佛说是无明本。法法具足,一样都不欠缺,你就是不能加一点意思在里头。它原来就是和睦的,原来就是平等的,原来就是包容的,我们讲这么一大堆,讲仁慈、讲博爱,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说了就变成一点意思加在里头,错了!所以这些话在九法界里讲没有问题,在一真法界里头,动这个念头你就堕落了。
  可是,凡是证得、契入一真法界的人,他再不会起心动念,所以他不会落在九法界里头,那叫什么?那叫念不退。三不退里头,「位不退」,位不退像小乘须陀洹就证得了;大乘法里面,此地讲的信解菩萨,信解菩萨是十信位,初信菩萨就不退了,就证得位不退。「行不退」是讲大乘菩萨,绝对不会退堕到二乘,大乘菩萨永远是牺牲奉献,不像二乘,二乘帮助别人是有条件的。大乘帮助一切众生没条件,换句话说,绝对不会退到有条件来帮助人,他是无条件的,真正的菩萨,所以行不退。证得初住位是「念不退」,念是起心动念,他不会再起心动念了,还会起心动念,那不是法身菩萨。还会起心动念,在念佛法门里面讲,他绝对没有到理一心。事一心里面,不分别、不执著,是事一心;不起心、不动念是理一心,这个难!我们一般人没有法子控制。到不起心、不动念,给你说,晚上不会作梦,作梦是起心动念,这是最容易能够觉察到的。你还会作梦,你就晓得这功夫多么多么难!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把分别、执著尽量的把它降低,尽量的把它淡化,对我们念佛往生就有很大的帮助,这桩事不能不知道。如果分别、执著太浓,过分的在意,对自己修行往生肯定造成障碍。下下品往生也暂时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最后那一念,那一念里头没有,於一切法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才能往生;有一点点分别、执著,那又回来了,又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