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6-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能力。写作上,本文设喻精致贴切,感情充沛,显示了作者放眼世界,关注时事,解读人生,反思战争的深厚功力,角度新颖,立意深刻。但综观全文,作者的心路历程不明显,线索不分明,跳跃之中未能把握感情主线,开头也过于突兀,令人不解。显然,写作时,在力求有新意上还需注意两点:
一、开头要精心营造
如果说,文章的标题是人的眼睛,那么,文章的开头就是人的眉毛,良好的开头无疑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开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开门见山式、直奔主题式、故事引入式、先声夺人式、总摄全文式、特写镜头式、欲扬先抑式、倒叙回忆式、对比映衬式、设置悬念式、渲染情境式,等等。这里可用总摄全文式加一个开头:是谁抹去孩童的欢笑,却让泪水淘尽生命的硝烟?是谁偷走皎洁的月光,却让烈火烧出地狱般的辉煌?是那白色的宫殿,五角的高楼;是那五十颗白星,十三道横杠。以引出全文,使得文章题意清楚。
二、要合理安排线索
文章的线索有如下几种形式:以时间、空间作线索,会使结构合理,条理井然;以关键的人、事、物作线索,会使文章繁而不乱,题旨分明;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会使文章有抑有扬,散而不乱。从线索的数量来说,文章可根据需要安排单线结构或双线结构。这里为紧扣题意,不如设置双线结构,插入阿里以写信的形式告诉母亲自己的所见所闻,以与他心里的变化相映衬,使文章在两线的交叉中有序发展。
2006中国年度最佳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高考安徽卷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我是一本书,……
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了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
请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书写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6)不得抄袭。
'文题诠释'
2006年是安徽省高考语文学科自主命题的第一年,安徽卷的命题人还是决心向全国卷靠拢。“读”这个词,现在用得极为广泛,读自然,可以陶冶我们的性情,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热情;读社会,可以体验人间的温情,激起我们建设家园的豪情;读父母,可以享受家庭的亲情,激起我们报答父母的恩情等等。这显然是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而这同样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安徽卷命题人拥有的一种人文关怀。
安徽卷作文在题型上有所突破,以单字作为话题,降低了跑题、偏题的可能性。提示材料语言优美,包含了一定的哲理。第一段话是几个比喻句组成的排比句,点明了读的范围和内容,明确告诉考生既可以“读” 自然,也可以“读” 社会;既可以“读” 父母,也可以“读”老师;既可以“读” 同学,也可以“读”自我等等。第二段第一句话阐释了什么是“读”,接着是由几个四字句组成的排比段,采用的是递进式的语句展开,阐明了“读”的意义。
安徽卷这道作文题既有很强的限制性,又有很大的开放性。话题作文的特点决定了考生只能在规定的话题范围内写作,但是,话题“读”题目宽泛;比较直露,比较大众化,很贴近学生实际。但同时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怎样切入。写作时,切入的角度要小一点,否则会出现大而空的问题。如有的同学拟“读人生”、“读社会”这样大而不当的标题,致使自己无法写下去,即使写出来,可能也会是一些空话、套话。话题难度不大,要出彩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键是要抓住这样两点: 一是怎么“读”,为什么要“读”以及在“读”的过程中自己确有哪些收获。这方面的问题要结合自身实际,突出重点,深入思考,写出思想,写出个性。二是对“读”本身要加以剖析,不宜只停留在一般认识、了解、熟悉的层面,而要突出层层推进的特点,使认识、了解、熟悉的过程显示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深刻性和独特性,从而使人感到你的这种“读”是富有力度和深度的“读”。
总之,素质教育和语文新课程标准都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开放、多元的个性发展,更加重视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2006安徽省高考作文命题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提倡创新实践,多向思维。
'佳作1'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安徽一考生
你能读懂黄山峭壁上的那株迎客松吗?
云缠它,雾绕它,雨抽它,风摧它,霜欺雪压,雷电轰顶,大自然仿佛容不得它的存在,定要除之而后快。然而,它不低头,不让步,不畏风刀雪斧的剔抉,在数不尽的反击和怒号声中,练就了一身铮铮铁骨,凝聚了一腔朗朗硬气。
一次次,它在风雨中抗争呐喊;一回回,它把云雾撕扯成碎片;它以威严逼迫霜雪乖乖逃遁;它以刚硬驱逐雷电远避它方……
一切生之渴望、生之奋斗、生之抗争,都在这由苍松摇出的命运交响曲中展现出来了。
读黄山松,你不觉得我们的安徽正是一棵伟岸挺拔的劲松吗?
安徽,襟江带淮,千年激荡,几经兴衰,这片辽阔的大地上曾上演过多少群雄逐鹿、惊心动魄的故事啊!
这里曾经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老庄道学,三曹华章,新安文学,桐城散文……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出了多少人世沧桑;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道出了安徽人民的勤劳和艰辛。
“相看两不厌,独有敬亭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些,不正印证了文人墨客们对江淮秀丽景色的向往吗?
众人皆知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却有几人清楚那倚门而立翘首遥望、“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正是咱安徽潜山姑娘呀!“乔公二女秀所钟,秋水并蒂开芙蓉”令诗人充满了无限的向往,而那“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的焦刘之恋不也跨越时空感动今人吗?
文房四宝,徽派建筑,芜湖铁画,黄梅戏,凤阳花鼓……这些,全是江淮儿女智慧的结晶啊!
千年前推翻了秦王朝残暴统治的轰轰烈烈的陈胜、吴广起义,千年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无数勇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无不印证了江淮儿女不畏压迫、抵御欺凌的铮铮铁骨。
黄山松,我读懂了你!黄山松,你是徽魂!
'名师点评' 本文立意深远,作者以“黄山松”为象征物,通过对黄山松的描写,表达了对安徽文化、安徽人民的精神的讴歌、赞美之情。从黄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但能小中见大,虚实相间,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文采飞扬是其另一大特点,整散句交错使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抒情酣畅,气势充沛,扩充了文章的内涵,强化了对黄山松、对徽魂的赞美之情。
'亮点透析'
基础
等级
感情真挚
全文例举了大量的事实,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对黄山松、对徽魂的赞美之情。感情真挚,有说服力。
结构严谨
运用总…分…总结构,以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为主线,串起大量的素材。题文照应,深化主题。
发展
等级
立意深远
作者从黄山松入手,切入口小,以“黄山松”为象征物,以小见大,虚实相间,构筑黄山松与“徽魂”的相似点。文章的立意深远,见解深刻。
善运修辞,有意韵
整散句交错使用,二三段的排比,八—十一段的“引用+排比”的修辞,抒情酣畅,气势充沛,扩充了文章的内涵。
'佳作2'
一次对学生随笔的浏览
安徽一考生
我常常为自己是语文老师而感到庆幸,因为每次阅读学生交上来的随笔时,那清新独特的文字就如夏日逐渐燠热的天空中宁静而清爽的凉风。
1。xxx——政治课代表
我在沙土中读出了石头的微笑,在露珠中读出了大海的味道,在绿叶上读出了秋风的跳跃,在雪花上读出了阳光的舞蹈。
2。 xxx——美术课代表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加上一点绿,犹如平静的湖面上飘荡着修长的柳条;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白色加上一点白,就像洁白的雪花簇拥着飘香的梅花;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加上一点红,好像迷人的晚霞遮住太阳的面庞;我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加上一点蓝,仿佛广袤的海面上漂浮着的蓝水晶;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加上一点黑,就如傍晚的山腰上静驻的树影。
从世界上看似单调的色彩里,我读出了斑斓。
3。 xxx——社会课代表
态度如磁铁,无论你的思想是正面还是反面,你都要受它的吸引。思想如同车轮,它带领你前进或后退。
2005年感动中国的丛飞向我们展示了态度与信念的伟大。这位普普通通的歌手,凭着对孩子对社会的无私的爱,使140多名学生重返校园,甚至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还要求捐出自己的眼角膜。
我从丛飞身上读出了伟大。
4.xxx——语文课代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使我读出了陶渊明的闲适,“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使我读出了屈原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使我读出了周敦颐的独立。
5。 xxx ——劳动课代表
生活就像挂在屋檐下的一串萝卜干,只有在回忆的香油中慢慢浸泡后,方能显出其中酸甜苦辣的滋味。
6.xxx ——数学课代表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我以信息为轴,以行动为点,让点动成美丽的弧线,让线动成优美的曲面,让面构成我美丽的明天。
……
身为语文老师的我,又一次被我的学生所折服。从他们身上,我读出了自己的不足,读出了生命的美好,读出了自然的伟大。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之所以博得了阅卷老师的青睐,原因有三:一是考生写的是身边事、身边人,以语文老师的身份“浏览”“学生随笔”,容易产生共鸣;二是形式出新,6个片断如同电影镜头的叠加,写尽了作者“读”各科教师的感受;三是结构严谨,以“阅读……”开篇点题,中间以对六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感受释题,结尾用“从他们身上……”升华中心,。可见,平淡的素材也能出彩,关键是看你怎么组合素材,为中心服务。
'亮点透析'
基础
等级
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以“阅读学生交上来的随笔”开篇点题,中间以对六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感受释题,结尾再用“我读出了…”升华中心,结构严谨。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以语文老师的身份“浏览”“学生随笔”为线索,围绕“身为语文老师的我”的感受,通过6个片断的叙写,突出了主题,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发展
等级
丰富
材料丰富
选取6个课代表为素材,写身边事、身边人,材料丰富,意境深远。
有创新
构思新巧
为组合好素材,作者运用电影镜头叠加的方法,依次设计的6个片段,写尽了作者“读”各科教师的感受,构思新巧,给人以视觉冲击。
'失误作文'
读书•;读人•;读物
安徽一考生
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获取间接知识的捷径。书是知识和信息的集装箱。人一生中大量的间接知识都要从书本中获取。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辨别能力弱,读书是最好的汲取营养的方法,书就像阳光雨露陪伴着我们成长。读书好比爬山,登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比耕耘,汗水流得越多,收获越丰富。
读书丰富人们的生活。读书有时像一把梳子,可以慢慢梳理你的思绪;有时像一把“开心果”,让你忘掉了现实的烦恼。可以想象,当你在睡觉前手捧一本喜爱的书时,你会很快忘记一天的疲劳,真正体会到“无宁静无以致远”的境界。
读书启迪人们的思想。纵然我们已进入计算机时代,实现了知识、信息的快速交汇,但白纸黑字的稳定性、权威性、震撼力是其他无法比拟的。人类思想上的传播往往通过书本。也正因为书的这种特质,一些有害有毒的思想也往往通过书本来侵蚀人们的躯体。在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正如人有好与坏之分一样,书亦有好有坏。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时,要明辨是非,拒绝黄、毒、邪等不健康的书籍。
读人
读人不是为了“养眼”,而是为了启智。
人乃宇宙精华、万物灵长,不可不读,正所谓“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有人说,一位老人便是一部百科全书。如果说书上读来的知识是陈年的老酒,那么从人那里读来的却是最鲜活的营养。
要说读人,清朝曾国藩无人能比。他在《镜鉴》一书中,把观人的“神”和“骨”看作是叩开人心灵的两扇门。其麾下湘军之所以能威震四方,据说是因为他在招兵时,专招那些嘴唇厚、手掌粗大之男子,这样的男子实在、厚道、有力,即便是当今对于我们仍然有启发。
读人可从别人的言、谈、举止中得到教诲。俗话说“与高人相遇,不可擦肩而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会下神”等。在与人相处中,通过“读”,可以学得别人的长处和优点。
读物
“万物静观皆自得”。自然的造化,常让我们心旷神怡。山的伟岸、水的温柔,画家读之得画,诗人读之得诗。单从读物来说,一般有四境界。一曰欣赏。在茫茫宇宙中,有许多美妙绝伦的事物,超乎我们的想象。二曰启发。有识之士常能从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中,找到智慧的启迪。如诗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逝者如斯夫”等等。三曰抒情。人们在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中,得到情绪的抒怀和升华。较悲凄的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乐观的如陈毅同志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等等。四曰天人合一。现在提倡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想象我们在读物时,把人世间的一切烦恼都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