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百业经 >

第15章

百业经-第15章

小说: 百业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也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

    中午,小驼背著衣持钵到了已经介绍的施主家化缘,可谁也不理他,他又

    没吃到饭。阿难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心生怜愍,

    去宽慰他:“你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

    手持二钵到城中化缘去了,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

    带给小驼背比丘。到了祗陀林时,因小驼背的业力现前,来了很多恶狗抢

    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再去化

    吧赶回来已过午了,下午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小驼背又没吃

    到饭。目犍连(Moggalla…na)听说小驼背罗汉已经是四天没吃饭了,心里

    很不是滋味,就想去给他化缘。第五天目犍连就持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

    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一钵准备带回来。又是到了祗陀林,突然飞

    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得尽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没能护住钵中的饭

    食。(师言:本来目犍连在佛陀的教法下是神通第一,即便是整个三千大

    千世界的众生与他对抗的话也会败在他的手下的,但众生业力的显现,目

    犍连对这几只乌鸦也是束手无策。)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已经过

    午了,也就只好空空地回来了。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舍利子(Sariputta)

    听说小驼背五天没得饭吃,就去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给你好好供

    养。”第六天,舍利子持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的,一钵自己吃了,带着

    另一满钵往祗陀林来,以小驼背的业力突然来了一群非人,他们抢走钵一

    会儿就不见了,舍利子无奈(在佛陀教法下,舍利子尊者是智慧第一,业

    力现前时,他也无可奈何),觉得再去化缘吧过午了,只好空钵回来了。

    小驼背罗汉又没吃到饭。他又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给你好好供养。”

    第七天,舍利子又持两个钵到城中化缘,化了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

    另一钵就顺利地带到了小驼背的房前,可是因为小驼背罗汉的业力现前,

    全部的门窗都封死了没法进去。这时,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

    罗汉洗脸受供,他洗脸后准备用斋,可手刚一伸,钵就落在地下一直堕落

    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显示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

    回来再让他吃,小驼背取第一口食,刚到嘴边被非人抢走不见了。取第二

    口又被非人抢走了,舍利子就亲自持钵亲手喂他,而他的口却紧闭着,舍

    利子再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怎么都打不开。过了一会,已经过午

    不能食了,他的嘴又好好地张开了。舍利子万般无奈,最后问他:“你现

    在是否很痛苦,有什么感受?”他说:“其它没什么,只是口干,最好给

    我一口水喝。”舍利子就取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众多非人把灰撒进水

    里成了一钵灰汤。最后,小驼背罗汉知道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

    灰汤,显示种种神变取入涅

    (Nibbana)了。时有天降冰雹、打雷各种瑞相。尔后,诸比丘将他的遗

    体做成塔,并做种种供养。

    众比丘往世尊前合掌请问:“世尊,小驼背造了什么业,在七天中众

    比丘都竭尽全力也没能使他得救,虽得罗汉果位却是饿死而取入涅的?

    唯愿演说。”

    佛告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业力所现,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于

    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界蕴处,所谓:‘纵经百千

    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那是很早以前,有一位大

    施主,娶了一位妻子,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那位大

    施主就去世了,他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可她的孩子很反对,告诉母亲:

    ‘父亲广行布施,而我们不能这么做,你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部布施

    (Dana)给别人。’多次这样警告他母亲,但母亲仍作广大布施。他心生

    恶念:我已警告她多次却不听,不如把她杀了。有一天,他真的把母亲关

    在一间房子里,不给吃的,不给喝的,母亲哀求他:‘你把我放了吧,以

    后一定听你的话,不再布施了,这样活活地饿死真太难过了。’他恶狠狠

    地答道:‘我会把你的尸体放出来,那是等你死了以后,在你还有一口气

    前,不要想我会把你放出来。’他居然忍心把自己的母亲关了七天,一口

    饭也没给,一口水也没给。七天后,他的亲戚朋友们都闻风而至,呵责他,

    让他立即释放他的母亲,等他被迫放出母亲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

    们问她:‘现在你需要什么?’她说:‘想喝一口水。’儿子听了,觉得:

    把水里撒进去灰,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于是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

    了灰,母亲喝了一口灰汤,就去世了。众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这

    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罗汉。因他用这样的手段杀了母亲而于

    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现在虽然他已是最

    后有者不再转生轮回(Samsara)了,但也是喝了口灰汤涅的。”(译者:

    这都是他往昔业力成熟,所以今生无论是智慧(Prajna)第一、神通(Abinna)

    第一的大阿罗汉都无法救度。业力成熟现前时,上师加持也有点困难,就

    象生米做成了熟饭,再也没办法让饭变成米一样。前天我们在县上买屠夫

    的牦牛放生,有一头牦牛,首先我们找到卖主他不愿意,找屠夫也不肯,

    晚上讲价到十二点多,加七百元还不肯,第二天早上再加了钱勉强可以,

    刚准备去拉牦牛,又一位屠夫来说:如果这样……恐怕以后不方便,又不

    答应了。我们再找到办婚事的小伙子,把他说通了准备去拉牦牛时,他父

    亲来了,我们对他说市场上有牛肉卖等等,说了好半天勉强答应了,他母

    亲又来了,死活不答应。没办法,这一头牦牛最终还是被宰杀,这是众生

    的业力现前,已经是想尽一切办法都解救不了。所谓的“众生业现前,如

    来亦无力”)。

    世尊复告曰:诸比丘,他还有另外的一个因缘。那是在贤劫人寿二万

    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施主,家有双胞胎,长

    大后对迦叶佛教法生起了信心,两位都出家了,后来他们都成了说法上师,

    得了许多供养。一位心地纯善的,就把自己所得的财物供养僧众,尤其对

    那些生活水平困难的出家人长作供养。另一位不但不随喜,还反对说:‘你

    不要把我们的财产全部供养僧众。’那位纯善的法师就劝他:‘我们这么

    充裕,而许多僧人那么困难,作为一个具悲心的出家人,有什么理由不作

    上供下施?’这位纯善的法师讲得他没法回答,还是一直做供养;另一位

    实在无奈就劝他到别处去说法。因此,僧众没人供养,受到很大的违缘。

    僧众中又派人请他们两位回来,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Maccharayati)法师

    听到后,生气地说:‘这些僧众原来是我们对他们做供养,现在,我们到

    了别处还是纠缠不休让我们做供养,整天都是没吃没喝的,简直象饿鬼

    (Peta)一样。’他当时这样恶骂(PisunaNavaca)僧众(BhikkhuSangha),

    那位善良的法师好言相劝说:‘你这样恶口骂僧众很不应理,应好好忏悔

    (Khamapana)。’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如此,生了很大的后悔心。在临死

    前他发愿:愿我对僧众恶口相骂的恶业不要成熟,愿我将来在释迦牟尼的

    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并获证罗汉果位。”当时那位人格不好的吝啬

    法师,就是如今的小驼背比丘,他因恶口骂僧众的果报,使他五百世中转

    生饿鬼。后来,无论转生为哪一道的众生全是饿死的。又因他临终发愿将

    来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罗汉果,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对我生欢喜

    心,出家后摧毁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宣说。(译者:通

    过这个公案,可能大家会有很大的感受。这位小驼背比丘已得罗汉果位,

    可是在他业力成熟时,连智慧第一、神通第一的圣者都救不了他。在座的

    各位,若真正对业力不可思议有甚深的定解;或有一定的认识,则在以后

    修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病痛、嫉妒、辱骂、诽谤、加害等违缘时,会

    立即生起忏悔心,觉得是自己的业报就不会生烦恼,并且会高兴地对待,

    会象《修心八颂》中所讲的“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那样。

    另一方面,有些人遇到违缘;请上师加持、僧众念经都不能遣除就觉得上

    师没有加持力,僧众也没有加持力,这样本来就因业障重才不能遣除违缘,

    又加上个邪见,真应该好好忏悔前愆,殷重地发个殊胜究竟的大愿,否则

    将会受苦绵绵无绝期的。有时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乞丐以及那些被屠宰的傍

    生,欲救不能时,总是内心又悲愍又想到业力现前时无法改变,这是因果

    不昧的真实道理。所以,大家在平常的生活细节乃至广大众生的共不共的

    苦乐中,都应该静静地思维观察其中的道理所在。对因果不昧这个道理能

    有解行,即是自己得了如意宝(CintaMani)。)

正文 (32)一只大虫—盗用僧物  恒时受报

    (32)一只大虫

    —盗用僧物恒时受报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外有个不净粪池,池中有个奇形怪状的动物:

    头是比丘头,身是大虫身。(译者:有人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怪物,这是

    孤陋寡闻及不懂业报的缘故。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造什么奇怪的业就有什

    么样的业报。如曾经四川江油市的一位姑娘,三年中昼是姑娘夜变毒蛇;

    去年新加坡的一位九十五岁的老人,头上长出牛角,其照片在我手中;前

    几年有个对婆婆很恶的妇女去拜九华山时,拜着拜着手变成了猪蹄等等。)

    这个大虫身上有许多似针似毛的小虫寄生在它的身上啖食着它,又有难以

    忍受的臭气恒时熏着它,使它难受极了,它实在难忍就痛苦地在粪池中大

    哭大叫。

    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具足种种功德,如来悉知一切众生的根基,

    时时刻刻观察着众生的苦乐。此时,世尊以智慧观知这个大虫应该授记了,

    借此调化舍卫城的众生因缘也到了。于是佛就作了一个加持,使那个粪池

    的臭味弥漫整个舍卫城,城内所有的人都觉得奇臭无比,追究根底才知道

    是城外那个大粪池里散发出来的,便都自然而然地集中在粪池边查其原

    由。看见了一个奇怪的动物:比丘头,大虫身。他们都自忖:它究竟是前世

    造了什么业才会这样?有些觉得稀有,有些觉得讨厌,有些觉得可怜等各

    种感受。此时,释迦佛陀知道该去调化众城民了,就率众比丘一同向城

    外走来。远远地他们都见了佛陀,纷纷议论。未信佛法者趁机轻毁道:“你

    们看,本来世尊规定出家人不得看集会,可今天他却亲自率众比丘来此观

    看……。”而信仰佛法者满怀欣喜道:“大家看,今天佛陀亲自光临,肯

    定会有一个精彩的授记,或者将有一个殊胜的法缘……。”在众人的议论

    中佛陀已经来到了粪池附近,知道有各种根基的人都集中在此,世尊想:

    为了让更多人相信因果,我应该与这个受苦的众生进行对话,让它亲口说

    一点觉受给众人听。为此,世尊特意对这个傍生作了加持,再入一个能令

    它回忆前世,且能说人话的禅定。(师言:现在并不是说瑜伽士、空行母

    等没有神通,如果他们说地狱、中阴的众生跟他们说话了,那至少也能入

    这个定,诸佛菩萨专门有这样的禅定,否则与牦牛等世间傍生不能对话而

    与地狱众生对话恐怕要有困难。)过了一会儿,那个大虫就能说话了,佛

    陀慈祥地问它:“贤首,你是三藏(Tipitaka)法师吗?”它说:“世尊啊,

    我是三藏法师。”“你真的是三藏法师?”“真的,我真的是三藏法师。”

    “那身口意所造的恶业会不会成熟?有没有报应?”“身口意所造的恶业

    确确实实会成熟,一定有报应。”“那报应是怎样的感受?是安乐还是痛

    苦?”“世尊,恶业感召的痛苦不堪忍受。”“你以前曾依止哪位恶知识

    才致于此?”“不是因为恶知识;而是因为没能调伏自心的缘故。”(师

    言:我们每个人在修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调伏自相续,象这个傍生所感

    受的痛苦,并不是因为善知识如何而是自心未能调伏,所以说:是心作佛,

    是心堕地狱,调伏自心甚为重要!)众人们听了这番对话都疑惑不解:“这

    三藏法师是何人?到底造了什么样的恶业?都暗自怀疑低声耳语,想请问

    世尊又惧世尊之威严,望而却步。就找到阿难问:“刚才说的三藏法师究

    竟是谁啊?到底造了什么恶业?”阿难说:“我也不知道,你们去请问世

    尊吧。”众人都说我们惧于世尊的威严,还是劳驾您代为请问吧。阿难便

    去世尊前恭敬合掌请问:“世尊,这个众生能忆前世又说人话,它到底是

    谁呀?”世尊说:“它是往昔造恶业的三藏法师转成了今天这样的傍生。”

    阿难紧接着问:“世尊,它前世造了什么恶业以至于转生成这样一个傍

    生?”世尊复告曰:“在久远劫前,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普胜如来出

    世。在他的教法下有一位大施主对佛法生起极大信心,后来舍俗出家。出

    家后精进修学,精通了三藏,人们都称他为三藏法师。人人对他恭敬供养,

    他财物圆满,本人也很发心,将许多财物供养僧众,僧众因此生活得比较

    圆满。有一年,在洛日的地方准备结夏安居⑴(Vassa)三个月,会集了有学

    ⑵、无学⑴的僧人共七万七千位。安居时需要有一位具福报又能干的安居

    执事员,负责安居僧众的生活、纪律等里里外外的一切事务。他们都觉得

    三藏法师财富比较圆满,与许多施主有很好的联系,多方面因缘比较成熟,

    是这次安居中最理想的执事员。(有关戒律中规定:在安居中请执事必须

    经本人同意方可,否则不得实行。)他们就到三藏法师前征求他本人的意

    见,问他:‘我们七万七千僧人准备集在洛日山安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