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空英豪-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离别时,参谋长带领大家对着被飞机炸开的大坑深深的鞠了三个躬,算是对战友的悼念,也算是对战友的告别。
安息吧,战友,你的忠骨留在了闽西的大地,你将与山河长存,与日月同在。你没有留下任何的东西,将你高大的身躯融于祖国的大地。你并不孤单,松林会陪伴你,山溪会陪伴你。
再见了,战友,我们一定完成你未完成的事业,走好以后的路。
参谋长一行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事故的现场。
第一百一十六章:蓝天忠魂(五)
李可勤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离开了人世。消息传到东北后方,李可勤的爱人小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结婚才五年多的时间,就丢下她,丢下两个可爱的女儿走了,这让她今后的日子怎么过?两个女儿,大的三岁,小的还不到一岁,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小江一个人的肩上。
S师的家属干事李凤霞代表D团的领导去看望小江,并送去了唯一的遗物——那块被摔坏的上海牌手表。李凤霞是赵俊生团长的爱人,赵团长特别给她打电话,让她代表团里去看一看。自从D团到福建轮战后,后方家属的工作,都是李凤霞忙里忙外的关照,被大家称为飞行员家属的贴心人。
见物思人,这快手表还是他们结婚时小江送给李可勤的,手表还在,可是人却不在了。小江接过手表,好像还能感觉出有丈夫的体温,好像丈夫并没有走,仍然战斗在他心爱的岗位上。
小江不想到前线去了,丈夫走得非常干净,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去了也看不到什么了,只能给组织上增添麻烦。另外孩子还小,她走了,也没人照看,带着两个孩子去也不方便。
李干事进行了一番安慰工作,其他的善后工作按照军队内的有关政策办,并没有更多复杂的事情。
可是在查找事故原因时,却给领导出了一个难题。
空军的每一次事故无非是四个原因:技术、天气、飞机、身体。可是李可勤的事故这四个方面都沾不上边。事故原因找不出来,就不能吸取教训,当然也就不能继续进行飞行训练。
停飞已经快一个月了,再不飞行,全团有一半的飞行员的技术间断都超过时间了,那将意味着不能担负战斗值班的任务了,这对全团的战斗力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全团的事故分析会开了一个又一个,提出一个理由,否定一个,没有一个理由是可以让大多数人信服的。
飞机是全团最好的一架飞机,平时很少出现故障,从现场收集来的残核中也找不出能证明故障的证据。因为所有的残核没有一个是比较完整的,根本就无法分析某一个系统是好是坏。
飞行员的技术也是很棒的,飞行中也很少发生问题,当天的飞行有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只是普通的上升、下滑和转弯,没有更复杂的动作,又是两架飞机,有长机可以证明。这些动作对于一个老飞行员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至于天气,似乎有一点问题,当时天空中有云,而且还有很高的云柱子,是不是进到了雷雨云中,飞机被雷电击毁而发生了严重事故?但是李副大队长以党性保证,没有进雷雨云。而且说,他是长机,他在前面带队,要进雷雨云,也是他先进去,他为什么没有事,而僚机却出事了呢?
关于后面他看到李可勤进了云,那也是层积云,云中是不会带电的。我们平时飞复杂气象,飞的就是这种云,是不会有危险的。
说到飞行员的身体,那也是很好的。李可勤三十多岁的年纪,身体壮得像一头牛,平时连头疼感冒也很少得。当天值班时,也没有反映身体有不舒服的感觉,不会在空中短短的半个多小时,身体就突然变坏。
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飞机的接地方向,具李副大队长介绍,他跟着李可勤进云时,飞机的飞行方向是朝西,为什么事故现场飞机的接地方向是朝东?在空中飞机整整转了180度的角度。如果是飞行员操纵转的弯,说明飞行员还是有意识的,那为什么后面不继续操纵飞机,而让飞机撞地呢?
如果是飞机自动转了180度,那只能是在空中做了一个滚转动作,类似于复杂特技中半滚倒转的动作。飞机滚转180度以后,又自动进入俯冲,直到接地。但那样的话,飞机接地的角度就会很大,速度也会很大。从事故现场来看,飞机撞地是速度确实很大,但是角度并不是很大,这又不符合常理。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李可勤撞地身亡呢?俗话说,事出有因,总得有个原因吧?
D团的事故找不出原因,这件事也使当时代管的福空的领导很头疼,他们派出了专家组进驻D团帮助查找事故原因。专家组里有气象主任、工程部长、航医主任、技术检查主任等,牵扯到可能出事故的方方面面都来了人。
他们对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也都觉得贴不上边。工程部长查阅了事故飞机的档案,飞机确实是一架好飞机,从出厂到现在,还没有再进厂修理过,平时也很少有故障,从残核中也分析不出什么问题,也不能妄下结论。
气象主任查看了近期的气象资料,特别是事故当天的气象资料,也没有发现什么漏洞,还有长机证明,也不能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何况当天战斗起飞时,对天气的把关他也点过头,是他批准起飞的。
技术检查主任更没有什么话可说,飞行员的技术完全胜任这个任务。
最后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航医主任身上,如果他也认为事故的原因与飞行员的身体无关,那他们就白来了,事故就仍然是一个无头案。但是一般的说是飞行员的原因,也不能使大家信服,因为飞行员的身体确实很壮实,在前期的事故分析中已经否认了这一点。
航医主任认真的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事故的最大可能是飞行员出现了短时间的意识障碍。”
此话一出口,真是语惊四座,不亏是航医主任。为了能使大家理解,航医主任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其实人都会出现短时间的意识障碍,不管多么健康的人,都会出现。我们有时候会突然不知道要干什么,挺几秒钟后,才会想起来,这就是意识障碍。有时候,我们的大脑里会出现一片空白,这也是意识障碍。当然这种意识障碍有时出现的时间会长一些,有几十秒钟,有时会短一些,只有几秒钟。在地面,这种意识障碍不会出什么问题,但是在空中就不一样了。几十秒钟的时间,飞机的状态会出现很大的变化,等到飞行员清醒时,很可能就来不及处理,或者无法处理,这样就会造成事故。”
这种说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解释,没有别的解释可以使人信服,与会的同志只好接受。是不是找到了真正的原因,只有李可勤知道,只是他已经不能说话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蓝天忠魂(六)
因为短时间的意识障碍而造成了严重的飞行事故,这一结论是空军事故史上的首创,不要说新同志,就是D团的所有老同志过去都没有听说过。不管怎么说,李可勤是为了祖国的安全而献身的,是为了空军的事业而献身的,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的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
不过出了事故,总得找出一个原因,没有结论是不能飞行的,只要活着的大多数人认可就行。空军所发生的一等事故,除非飞行员在空中报告了是什么原因外,一般的结论都是“可能”,“最大可能”等等,是否属实,谁也说不清楚。
张志宏又想起第一次单飞双机复杂特技的情景来,如果当时在昏迷的情况下,自己也不明不白的玩完了,那事故的结论不会找到带队长机杨大队长身上的,一定是他张志宏的什么原因。
每一次事故,每一个事故通报,都会在张志宏的头脑里产生一次震撼。飞行的行业是危险的,但也是事在人为,作为一个飞行员,有时命运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要想保证安全,必须谨慎又谨慎,对每一个飞行动作都要准备好,对每一个特殊情况的处理,都要想周到,才能把发生事故的概率减到小之又小。
有了结论总比没有结论强,这样,D团在进行了一番安全整顿后,就可以正常的开飞了,只是训练的难度要适当的减小,有些难度比较大的课目就不再训练了。因为轮战的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多了,按计划,再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部队就要归建了,领导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再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再加上出来的时间也很长了,人员的思乡情绪逐渐增大,这种情绪也不利于高难度课目的训练,还是以保为主。
快要回去了,有家的老同志需要采购一些福建的土特产,在不影响战斗值班的情况下,团领导也允许大家出去采购。
连城有几样东西是北方没有的,樟木板、樟木箱,有一种天然的香味,放置衣服可以防虫,这是必买的;藤椅做工精细,坐着舒服,也可以考虑;其他还有桂圆干、桂圆肉都是好东西,有老人孩子的都需要。
张志宏虽然还没有家,但很快就会有家的,不管和李娟的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总是要做些准备,也有必要采购一些土特产,所以他也像老同志一样,在闲暇的时间,外出采购。
那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集市贸易还不是很发达,要采购土特产,必须深入到农户家中。有时要走出去十多公里,翻山越岭,才能找到所需要的东西。
一天,张志宏、陈大壮、林超等几个比较要好的同志,在赵副大队长和李中队长带领下,向一个叫樟树峪的地方走去,听说那地方盛产樟木,价钱也比较便宜。
一路上,他们边走边欣赏闽西的自然风光。自从来到连城机场后,已经有多半年的时间,看闽西的风景多数是在空中,还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一看这里的山形地貌。
其实,这里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山青水秀,树木成阴。高大的云杉遍布山山岭岭,遮天闭日。时有清泉流淌,清泉流过的地方,长着茂盛的竹林,随风摇摆,婀娜多姿。裸露的岩石上,长满了映山红,正是开花的季节,红的、粉的、紫的,争相斗艳,装点江山。
山路上,时而出现几个挑担的山民,女人居多,大多背上都背着孩子,赤着双脚,也不怕山石荆棘。低洼处有一小块一小块的水田,长着稀疏的稻苗,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宝地。
背风向阳的山崖凹陷处,摆着一排排的瓦罐,据说,里面全是死人的遗骨。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人死了不是马上掩埋,而是砍一棵很粗的树,锯下近两米长的一段树干,纵向锯去四分之一,余下的四分之三的树段再挖出一个槽,槽的大小、长短可以放下一具死尸,然后把死人放入,再把原先锯下的四分之一的一块盖上,这就是一个棺材。死人装进去后,要把棺材放在避风处,让里面的死尸慢慢腐烂,到最后,只剩下白骨时,再打开棺材,取出里面的白骨,放入瓦罐中。
比较富裕的人家,这时才把瓦罐作为棺材,埋入土中,在地面修上富丽堂皇的坟墓,立上墓碑。若是贫穷的人家,就只能将装尸骨的瓦罐长期放在山崖上了。时间长了,大家放的多了,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看到这些,张志宏不禁又想起李可勤来,他也长久的留在了这个地方,只不过完全不是当地的习惯。这里的风景是美丽的,这里的山民是朴实的,与他们为伍,应该是欣慰的。
到了樟树峪,这里真是名不虚传,周围长满了樟树,大大小小,有的老树有好几百年的树龄,树干粗壮,两三个人手拉着手,才能抱住树干;枝叶茂密,可以遮挡几亩地大小的地面。小的,树干也有30多公分的直径,也有十多二十年的历史。
大树已经成了村民镇村之宝,是不能随便砍伐的,当地政府也不容许乱砍伐。小的太嫩,也不适合做家具。村民们说,要早几年来,还可以买到好的樟木板,现在很少了,如果要买,再往深山里走进去几十里,兴许还能买到,附近是没有了。
已经走了这么远了,再往里走,光靠两条腿,是不行的,大家只好幸幸的往回走。
藤椅到是有卖的,雪白的山藤,精细的手工,编出的藤椅很漂亮,坐上去也很舒适。只是听说藤椅到北方很不适用,因为北方气候干燥,而藤条就怕干燥,藤条只要变干了,就会断裂,那整个藤椅就不能用了,所以大家也没有再考虑藤椅的问题。
虽然大家无功而返,但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们看到了闽西的大好风光,也领落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体验了山民们生活的艰辛,这是在北方所看不到的,也是不出营房就能够看到的。
第一百一十八章:蓝天忠魂(七)
连城的秋天,从万物生长的情况看,显示不出来,只不过气温有所下降,酷暑高温的天气少了,干燥凉爽的天气多了,特别是早、晚,在习习微风的吹佛下,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对成天担任战斗值班的将士来说,气温的下降真是老天对他们的恩赐。
秋天,也是复杂气象训练的好季节,危险的积雨云天气过去了,冷暖的交替,天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层积云,一层一层,像散落在空中的棉花,云中平静而无颠簸,这就是理想的复杂气象飞行的天气。
李可勤的事故对四机穿云的训练有一些耽误,现在总算安定了,D团的领导决定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完成四机穿云的训练。
四机穿云也不是什么复杂的课目,主要是飞的四机间的配合,只要四机协同好了,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
真是心想事成,天工也真作美,飞行计划刚做上四机穿云,就来了可飞天气。椐气象台预报,云底高度1000米,云顶高度3000米,云下能见度大于10公里,这是一个难得的四机穿云的好天气。
按照常规,方方面面都作好了复杂气象飞行的准备,吃完早饭,除了战斗值班的人员早已到机场外,其他飞行人员按部就班的进场飞行。
四机穿云的难点是四机的云上集合,因为不是云中编队,在从云下穿到云上时,四架飞机必须在云下分开,每架飞机之间要取出1500——2000米的间隔,这样才可以避免在云中相撞。
云下分开好分,四机的长机保持上升方向不变,二号和三号机各向外转出15度角度,四号机在跟随三号机转出15度后,再向外转15度,也就是对一号机来说,要转出30度,都往前飞行一分钟,再转回和长机相等的航向。只样,四机之间就取出了安全间隔。
穿到云上后,再向一号机靠拢,集合成斜队队形。斜队也就是三个僚机全在长机的一侧方向,至于在那一边,这要看解散着陆时长机的转弯方向。如果长机是左转弯进入着陆航向,那三个僚机就要编成右斜队,反之,则是左斜队。
如果出云后有一架飞机看不到其他的三架飞机,都不能贸然集合,一避免在集合的过程中相撞,所以说,云上集合是这个练习的关键。
老同志介绍经验说,出云后要想很快的看到长机,出云的瞬间是关键,在飞机出云的瞬间,向长机出现的预计方向看,由于有云的衬托,会很快发现,如果飞机飞得很高了,和蓝色的天空融为一体了,就很难发现。
轮到张志宏他们的四机了,杨大队长、李中队长、陈大壮他们四个人是老搭档了,只要是四机活动,他们总在一起。战斗值班如此,飞行训练也如此。
四机按照双机起飞的动作,双双起飞,在收好起落架、襟翼后,杨大队长在云下做了一个360度的转弯,使四机集合在一起,对向穿云上升的方向,开始爬高。
当接近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