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9-爱的觉醒-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旦接受了某个权威的引领,良善就不可能存在了。权威是非常复杂的东西。多少个世纪以来,人类已经立下了无数的权威律法,譬如自然律,譬如我们所顺从的自己过往的经验,以及掌控我们生活的一些琐碎原则。此外还有教会的规范,被我们称为宗教的组织化信仰之中的教条。我们现在所说的良善,跟任何形式的权威都无关。
请检视它,仔细思索一下。良善并不是乖顺。如果你臣服于一种信仰、观念、理想或原则,并不意味你就是善良的,因为那只会制造冲突对立。良善无法透过别人,透过宗教导师、教条或信仰而达成;它只能在“全观”的沃土里生长,而其中是没有任何权威的。良善的本质其实是一颗没有冲突的心。良善也意味着强烈的责任感。你不可能心怀善意,却允许战争发生。因此,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一定会为他的生命负起全责。
我们现在正在探讨的是,如果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受到教会、信仰、宗教权威人物的压制,他还有可能是善良的吗?只有当身为人类一员的你真的变得善良时——彻底的善,而非部分的善——我们才能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社会。这件事有可能发生吗?我们有可能活在世上,结婚生子,整日工作,同时还保有善心吗?我们现在所说的“善”暗示了强烈的责任感、关怀、全观、勤勉以及爱。“良善”这两个字包含了上述所有的意思。对你们这些愿意听我说话的人而言,你们能做得到吗?如果不能,你们就是接受了现有的社会。若想创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一个本质善良的社会,你必须拥有巨大的能量。要做到这一点,你必须学会全观;也就是汇聚你所有的能量。人类拥有许多的能量,当他们“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他们会立刻起而行之。
是什么东西让人无法彻底良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人类——你——无法彻底良善?如果懂得观察的话,你势必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且,你就是这个世界,世界和你是同一回事。你创造了世界,你创造了社会,你创造了宗教以及它们的教条、信仰、仪式、界分和派别。人类一手创造出了这一切。难道不就是这些东西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吗?到底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还是因为过于关切自己的性爱、恐惧、焦虑、寂寞、需求、想要认同某样东西的欲望,而阻碍了我们的善性?如果是上述所有的心态阻碍了我们,它们就是没有价值的。假设你已经认清自己很想拥有这份善良的品质,那么你必须知道,来自任何一方的压力——包括自己的信仰、自己的原则或理想——都会阻碍善性,然后你就会舍弃它们,而没有任何的托辞或矛盾了。
全世界各地的动乱和失序,对生命而言都是一种威胁。它正在四处漫延之中。因此,任何一个对自己、对世界认真的观察者,都必须探索上述的这些问题。科学家、政客、哲人、心理学者或宗师们——不论他们是来自于印度或是你自己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各种理论,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其他的人也都解决不了。所以我们必须靠自己来消融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就是问题的制造者。但很不幸的是,我们并不愿意去看自己的问题,我们不愿意深入探索为什么我们活得如此自私自利。
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我们是否能带着善意、美和神性活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能,那我们一定会默认日益增长的危机和混乱,并且会祸延子孙及其他的众生。
现在我们可不可以探讨一下“认识自己”这个主题?因为个人就是世界的缩影。世界各地的人类——无论肤色是什么,宗教信仰是什么,国籍是什么——在内心里都是痛苦的。他们都经历了巨大的焦虑、寂寞、深沉的沮丧、忧郁和一种生活无意义的感觉。全世界的人在内心里都有同感,这就是现实,这便是真相,这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因此,从心理层面而言,你即是世界,世界即是你;所以,你一了解了自己,便了解了整体人类的结构及本质。这绝不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想法,因为一旦了解了自己,就能超越自己,那时生命才能进入截然不同的次元。
什么东西能令我们真的转变?更多的惊吓?更大的灾难吗?还是需要不同形式的政府?新的自我形象?其他的理想?这一切你们都试过了,但仍然没什么改变。我们的教育越是复杂,我们越是变得文明——这里指的是离自然愈来愈远的文明——我们就越失去人性。那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既然所有的身外之物都无法帮助我,包括一切的神在内,很显然的,我只有靠自己来了解自己了。我必须看见自己的真相,然后从根本上改变自己。良善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如此我们才能创造出一个美好的社会。
点亮自性之光:具足自身的能量点亮自性之光(一)
我们可以无止境地一直讲下去,一个结论接着一个结论地探讨下去,只要能从这些枝辞蔓语之中生出清明的解脱行动,就算是说上一万句话也是值得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害怕行动,因为我们充满着困惑、失序、矛盾和不幸。不过我们衷心地希望,即使充满着混乱,某种清明的品质还是会出现;这份清明的心性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它永远不会被遮蔽,它不是由别人促成的、引发的或随时可以被夺走的,它不必透过意志费力地达成,它没有任何意图,它不会结束,所以也没有开端。
如果我们稍微能意识到内心的混乱,多少都会渴望拥有这份清明的心性。现在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看看我们是否能顿然发现到它,以至于你的心智及情绪都变得非常清晰,毫不混乱,没有任何问题或恐惧。能够发现自性之光,可以说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因为有了这份光明,就不必再仰赖任何人,那时你就彻底自由了。内心的困惑或失序,即使透过多年的层层分析和探索,也未必能理清。你可以从因果的角度进行理性分析,也可以完全跳出因果,直接面对它,而不必假借任何高智力的权威作为中介。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学会冥想。“冥想”一词早已被滥用,如同“爱”一样,它早就被玷污了,不过它仍然是个美好的词语:它蕴藏着丰富的意涵。我指的不是这个词的本身,而是它背后蕴含的巨大的美。我们将进一步地探索,看看那个一直处在冥想状态的心是什么情况。为了替冥想奠下基础,我们必须先了解生死是什么。了解生与死的非凡意义“即是”冥想。冥想并不是去探索某种深层的神秘经验,也不是重复诵念咒语,不管这个咒语有多么神圣、古老。持咒虽然可以静心,但也会让心变得迟钝、愚笨以及进入催眠状态。那还不如服用镇静剂算了。重复诵念咒语、自我催眠、依循某种修行体系或方法,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冥想。
“经验”一词暗示着一种发现的过程。我昨天有一个经验,它带给我的可能是快乐,也可能是痛苦。要想完全和那个经验贴近,你就必须先发现它。但凡是能够被发现的东西,势必是已经存在的,因此,经验从来都不是新鲜的。实相则是永远无法被经验的:这就是它美的地方,因为它永远都是崭新的,它不可能是昨日已经发生过的事。昨日发生过的事必须彻底遗忘,或者整理清楚之后立刻放下。仍旧从成败的角度一再回顾它,或是把那份特殊的经验拿出来炫耀,企图说服别人,都是很愚蠢的事。你对“经验”这两个字必须十分小心,因为凡是能够被你记起来的经验,都是早已在你身上发生过的事。这意味着必须有一个思想者、观察者在那里保留住已经发生过的经验。
只要有一个充满着记忆的“我”或思想者存在,实相就不存在了。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他已经体验了实相,不要轻信他的话,不要接受他的权威操控。
我们都很乐于接受能带给我们承诺的人,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中无光。但是没有人能赋予你内在之光:没有任何宗师、老师或救世主能做得到。过去我们已经接受过许许多多的权威,我们把信心放在他们身上,而他们不是剥削我们,便是彻底失效。所以不可轻信,甚至要谢绝所有精神上的权威操控。没有人能给我们永恒不灭的内在之光。
追随别人就是在企图模仿。追随不只暗示着否认了自己的清明自性、自己的探索能力、自己的诚意,甚至还暗示着只要追随某人就会有奖赏。实相可不是一种奖赏啊!如果你真的想了解什么是实相,那么任何形式的赏罚都必须舍弃。服从权威暗示着恐惧,所以若是害怕自己无法达成剥削者以真理或悟道之名所传授的方法,而去努力地修炼自己,那么你就是在否定自己的清明自性和诚直。假设你说你“必须”冥想,你必须依循某种特殊的方法或某个修行体系,你显然是在用那个体系或方法来限制自己。也许你会得到那个方法所承诺的结果,但终究还是一堆灰烬,因为你背后的动机仍然是成就欲,而成就欲的根源便是恐惧。
你和我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权威性。讲者的心中没有任何权威欲。他一点也不想说服你或要求你服从。你一旦服从于某人,就等于是在毁灭他。门徒往往在摧毁宗师,而宗师也往往在毁灭门徒。你可以在历史中和日常生活里看到这个真相:当夫妻互相掌控对方时,就是在毁灭对方。那种情况是毫无自由、美和爱可言的。
如果我们不打下正确的基础,一个富有秩序、深度和脉络清楚的基础,我们的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扭曲、虚妄、不实,如此一来它们就毫无价值可言了。建立一个正确的基础和秩序,便是冥想的起点。我们的人生,从生到死,时时刻刻都在作战,虽然结婚、生子、功成名就,但内心或外在世界仍旧是个战场,无论在家里、办公室里、团体里、社区里,我们都在无止境地奋斗。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人生。痛苦、恐惧、绝望、焦虑,巨大无边的苦难,时时笼罩着我们,这便是我们的人生。也许有一小部分人已经观察到这种失序的状态,但并不企图寻找外在的借口,虽然外在的肇因确实存在。也许这一小部分的人已经观察到,并且认清了这种失序的状态,他们不但在表层意识有了这份认识,而且在内心深处也产生了觉悟。他们既不接受也不拒绝这个失序、困惑、令人惊骇的乱象——包括我们自己内心的以及外在世界的。
点亮自性之光:具足自身的能量点亮自性之光(二)
大量的著作曾探讨过潜意识的问题,尤其是在西方世界。人们赋予了它过多的关注,然而它跟意识是同样肤浅的。你不妨自己观察一下就知道了。如果你观察过它,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潜意识,也不过是种族、文化、宗族以及自己的企图和欲望的残滓。它是潜藏在底端的。而意识心则充斥着日常的例行琐事,譬如上班或性行为等等。强调孰重孰轻乃是徒劳无益的事,因为两者的意义都不大,但意识心可以获得技术上的知识以求取生存。
这个在表层意识和深层意识不断进行的争战,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那是一种失序的生活方式。要一个陷入这种状态的心去静坐冥想,根本是幼稚而毫无意义的事。冥想就是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中找到秩序;不是透过努力而达成的,因为每一份努力都会扭曲心智。若想见到实相,心必须彻底清明,没有任何扭曲,没有任何冲动,没有特定的方向。
因此我们必须打下正确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先有美德才行。秩序便是美德。这份美德和我们所接受的社会道德毫无关系。社会已经在我们身上强加了许多道德禁令,但社会不就是每个人制造出来的产物吗?社会的道德观告诉你,贪婪是可以被允许的;你可以奉上帝之名、国家之名、理想主义之名而杀人;你可以在法律的保障之下放肆地与人竞争,彼此羡妒。这样的道德其实是不道德的。因此,你必须在内心里彻底否绝这样的道德,才能获得真正的美德。这便是美德之美。美德不是一种习性,也不是日复一日可以修出来的东西。刻意修炼只是一种机械化的、无意义的例行公事罢了。美德意味着认清混乱的原因是什么。混乱往往出自于我们心中的冲突,出自于独断的欲望、野心、贪婪、羡妒和恐惧。这些都是内心及外在世界混乱的肇因。要想觉察到它们,你必须和它们接触。只有当你不否认它们、不合理化它们、不归咎别人时,你才接触得到它们。
秩序不是你可以蓄意建立的东西——一旦放下了混乱,秩序就出现了。美德本是一种秩序,你如果理解了混乱的整个本质和结构之后,它就出现了。我们观察一下自己的心,自然会明白它有多么混乱和矛盾:譬如我们心里明明充满着恨,却认为自己有爱——这便是失序的开始,一种二元对立的状态;而美德不是二元对立的产物。美德是一份自然素朴的品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我们随时都可以将它拾起来;它不是那个重复再三、被你称为道德的陈腐传统。道德传统是个机械化的、无价值的东西。因此我们必须先建立起秩序,这也是冥想所要下的一部分工夫。
秩序意味着美,而我们的人生实在太缺少美了。美不是人为的;它不是现代或古典画作中的美;它不在建筑物中,雕像中,云朵中,绿叶里,或是在水面上。只要心不再困惑而彻底清明时,美就出现了。只有当自我彻底被否决,当这个“我”不再有任何重要性时,秩序才会产生。终结“我”的活动便是冥想的一部分工作;或者应该说,这才是“唯一”的冥想方式。
你一直活在思想之中。你赋予了思想太多的重要性,但思想总是陈旧的,它永远不可能是新颖的,它只是记忆的延续罢了。譬如你曾经在某处生活过,显然你对那个地方还保有某些记忆。但这份记忆已经是逝去的、结束的东西。它是一种老旧的产物,然而只有当这些老旧的记忆终结之后,新的东西才能产生。因此,死亡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需要去理解的事。让你所知道的每一件事都消逝掉。你有没有试着这么去做过?试着摆脱掉所有的已知,所有的记忆,纵使是几天也好;摆脱掉你的欲望,心中没有任何争辩,没有任何恐惧;让你的家人,你的房子,全都从心中熄灭;让自己变成一个无名氏。只有当我们变成无名氏的时候,才能处在没有暴力的状态,成为一个内心没有任何暴力的人。因此每一天你都要大死一番,这不是一种概念,而是真的要做到的事。请找个时间试试看。
我们累积的东西真是不少,不只是书籍、房屋、银行存款,也包括了曾经被某人羞辱过、奉承过的回忆,一些特殊的经验,或是透过患得患失而达到的成就和地位等等。让上述的这一切全都熄灭而没有任何争辩,没有任何自我对谈,没有任何恐惧,只是放下就对了,找个时间试试看,你就明白个中滋味是什么了。在心理上做到这一点——不需要放弃你的妻子、你的衣裳、你的丈夫、你的小孩或是你的房子,而只是在心理上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对任何事物都不生执著之心。其中便蕴含着无比的美。这也就是爱了,不是吗?因为爱不是一种执著。执著一出现,恐惧便产生了。而恐惧不可避免地又会变成独裁主义、占有、压抑和掌控。
冥想乃是了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