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

第29章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第29章

小说: 破冰之旅 作者:张胜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立的阿捷,早已变成了一个骨瘦如柴、踽踽而行的小老太婆了。可十年的大刑,
她也到底在家中“监外执行”完了……
    一场噩梦醒来,共和国的经济被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全国总人口却发展到了近
十亿。十亿人要吃饭,要穿衣,要住房,要上学,要就业……总之,“人口大爆炸”
辐射的冲击波已经实实在在逼到了每个中国人的面前。
    1977年12月26日,在广东汕头市召开的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座谈会上,第一次
提出了人的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一齐抓”的理论阐述。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53条规定“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正式将“实
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79年9月25日,《人民日报》郑重其事地报道了为马寅初先生平反的消息:经
党中央批准,北京大学党委作出决定,为马寅初及他的《新人口论》彻底平反,恢
复名誉。决定指出,《新人口论》观点是正确的,许多主张是可行的,1958年和19
60年两次对他的批判是错误的。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
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从理论到实践,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说明了计划生育的重要
性与迫切性。为控制人口生育而发表公开信,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尚属首次,它
是党中央关于推动计划生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决策,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同年,中央还发出一号文件,开始倡导“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这项政策在
广大城市及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得以顺利实施。
    至此,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  少生一亿人与节资二万亿元

    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迅速而有效地展开,首先得益于一个群众性的全民运动。
    1978年10月29日,中共中央正式批转了《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
会议的报告》,明确要求“县以上要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办公室,配备精干得力的工
作班子,人员列入行政编制。在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同时指明在公社。
街道一级亦须配备计划生育干部。文件下发的当年,广东、河北、河南、天津等14
个省市,计划生育办公室即单独设置,成为各级人民政府的一个专门办事机构。
    1980年,协助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方略的全国性群众组织——“中国计划生育协
会”正式宣告成立。迄今为止,其各级基层组织已发展到五十多万个,已接纳会员
二千多万人。各地基层协会在会员中广泛开展“四带头”活动:一、带头学习。宣
传计划生育方针政策;二、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发挥表率作用;三、带头联系群众,
切切实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四、带头勤劳致富,为计划生育工作造就更坚实的物质
基础和更有利的舆论环境。很多基层协会还定期开展优生优育及避孕节育咨询服务
活动,并积极主动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对独生子女的各种优惠政策,同时及
时纠正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侵犯育龄人合法权益的各种不良现象。
    1990年5月29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其成立十周
年纪念大会,党的总书记和政府总理联袂发来贺信,对协会十年来卓有成效的工作
给予了高度赞誉并寄厚望——
    “在你会成立十周年之际,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计划生育工作者,
以及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贡献的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广大
计划生育工作者,在艰苦的条件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了
很大成绩,党和政府感谢你们,人民感谢你们。
    “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它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马克思主
义关于人口生产和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理论为依据的。我国计划生育既要控制人口增
长,又要提高人口素质,努力促进优生优育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你们从事的工作是光荣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业。
    “面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再接再厉,继续抓紧抓好,一
刻也不能放松。计划生育协会是协助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种很
好的组织形式,希望你们紧密依靠群众,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把计划生育工作
做得更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支持计划生育协会和广
大计划生育工作者的工作。
    “我们庆贺你们今天的成绩,更期待着你们为明天作出更大的努力。”
    由于有了这样一个从上到下遍布全国密如蛛网的群众性组织的参与和介入,由
于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持久不衰的宣传攻势,无论你随手翻阅各种报纸、杂志,或
晚餐之后全家人端坐在电视机荧屏前;也无论你漫步大都会街头,或深入到荒僻的
乡村农舍,你抬头看一眼琳琅满目的广告牌、标语牌或墙报栏,有关控制人口、少
生优生的信息都会扑面而来。计划生育在我国已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家庭一项
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不论你持赞同态度或持抵触情绪),并且收到日益明显的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
    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由60年代的5。68,降至70年代的4。01,到80年代又降至2。
47;
    在60年代末之前(1959年至1961年因天灾和人祸造成人口锐减特殊时期除外),
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始终徘徊在30%上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则一直维持在20%以上;自
1978年至今,人口自然增长率已控制在11%至14%之间。参照世界人口统计资料,人
口自然生长率平均水平,全球不发达国家是》24%,亚洲地区是22%,说明我国的人
口自然增长率已明显低于不发达国家及亚洲地区的平均水平;
    自1978年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我国全力推行计划生育,全国共少
出生一亿多人。有专家测算,在我国抚育一个孩子,从婴儿出生到16岁,在城市需
要2。13万元,在农村需要1。05万元,这少生的一亿多孩子,仅抚养费就使国家节省
了二万亿元;
    计划生育已肯定地令人信服地使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状况,由“高出生、低死亡、
高增长”类型,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直接导致我国的“11亿人
口日”至少迟到了5年。
    十多年来,我国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是辉煌而举世瞩目的,对于稳
定亚洲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自1980年始,每
年向我国捐赠1000万美元资助人口计划生育事业;1983年把首届联合国人口奖授予
中国;1988年11月28日,国际“争取更好世界协会”在美国纽约举行隆重颁奖仪式,
授予中国计划生育协会该年度的“稳定人口奖”;二十多个国家先后来华考察,纷
纷赞誉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具有“远见卓识”!

                        2  一场“生育率的革命”

    计划生育可以称之为一场“生育率的革命”。
    总和生育率(TFR)是评价计划生育成就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
策短短的十多年里,总和生育率从6左右奇迹般地下降到更替水平(2。2)以下,这
在中外人口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实现这一转变,往往都花了上百年的
时间。因之,在‘中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学术讨论会”上,世界著名人
口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斯雷·寇尔欣喜地指出,中国生育率发生了急剧
变化,“出现了令人震惊的下降”。来自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六十
多位人口学家、学者和研究人员,一致作出如是评价:中国是世界上生育率下降最
快的国家。
    我国计划生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赖于各地各级政府创造性的工作,以及
他们所积累的极其宝贵的创造性的经验。
    地处黄海之滨的江苏省如东县,用改革开拓思想统揽计划生育工作,保证了人
口生产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全县工农业总产值十年翻了两番,人口出生数十年累
计少生20万人,1988年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9。74%,计划外怀孕率已降到2。5%以内,
并杜绝了多胎生育。
    如东县人多地少,全县总人口111万,农业人口占了90%以上。农村实行联产承
包责任制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使农民们对劳动力的需求迫切起来,极大地刺激
了群众的生育欲望。县委、县政府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之
后,带领广大干部登门上户做思想工作,向群众讲清节育的道理,帮助群众改变生
育观,同时组织医务人员下乡广泛开展节育优生知识咨询服务。更为得力的措施是,
每逢农忙季节,各乡各村协调组成劳务助耕队,帮助劳弱户和已落实节育措施的农
户抢收抢种,保证不误农时,这就切切实实解除了少儿少女庄户人家的后顾之忧,
使广大群众逐渐将计划生育变为自觉行动。如东县已连续四年无多胎生育,计划生
育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9%以上,目前,据统计全县共有14000个家庭符合生育二胎的
规定,而实际要求生二胎的只有4800个家庭。
    如东县创造的另一个奇迹是成功地有效地控制了外流人员的计划生育。如东县
地处沿海,商品经济发达,据统计全县外流从事各种经济活动人员多达三万人。一
段时期,这部分人犹如断了线的风筝,无人管,也无人管得了。如东县委、县政府
经过周密的调查和整顿,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管理办法:县计划生育委员
会协调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对外出人员逐一登记造册,督促其外
出前落实好节育措施;派出专人或去函与外出人员所在地政府密切联系,要求当地
政府协助管理督促;与此同时,对流入本县的外地人员严加管理。实行两地双向跟
踪管理办法后,做到了人员“流”到哪里,管理就跟到哪里,基本堵塞了漏洞,消
灭了死角。
    全国计划生育工作红旗单位——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计划生育率已达到99。9
9%,他们的做法是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计划生育合同公证。目前,
全区已有26248对育龄夫妇签订了合同并进行公证,从而极大地加强了对人口增长的
宏观控制能力。
    自1988年1月始,金州区在农村广泛实行计划生育合同公证。具体做法是:围绕
人口控制目标,由当地乡镇(街道)或村(委),同本地已生育两胎以上的育龄夫
妇、政策允许但尚未生育两胎的夫妇、新婚夫妇分别签订合同书。合同中载明按政
策规定允许育龄夫妇生育的胎次、生育的时间和应采取的节育措施等内容,同时白
纸黑字写下奖罚条款。对自觉履行合同的,给予颁发独生子女保健费,同时报销节
育手续费;对于违反合同规定的,则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育龄夫妇签订合同书时,
必须按规定交纳保证金或相应的抵押物,并自请担保人;合同期满,保证金、抵押
物连本带息返还本人;如当事育龄夫妇违反合同无力交纳罚款,担保人负有代行偿
还罚款的义务。
    金州区实施的这套计划生育合同公证管理办法,显示了法律和人际关系的双重
制约作用,对人口增长的宏观控制取得明显效果。自1988年以来,全区已有4751名
育龄妇女主动采取长效节育措施,长效节育率达80。04%;另有77名计划外怀孕的妇
女主动到医院采取补救措施;全区没有发生一例计划生育合同纠纷。
    武汉钢铁公司是拥有五万多名育龄女职工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目前全公司已
有三万多对育龄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其中生一个女孩后主动领证的夫妇占49。6
%,独生子女领证率已连续六年达100%;计划生育率自1983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
99。98%,1988年达到100%。
    武汉钢铁公司创建了一套双承包、双考核制度:既承包物质生产任务指标,又
承包计划生育人口指标;同时考核生产和计划生育两项工作。计划生育考核包含独
生子女领证率、计划生育率和一胎率等六项内容。完成得好坏与奖金、干部政绩直
接挂钩,逐月考核,记录在案,年底兑现。1987年全公司共有78个单位全面完成承
包合同,总计获奖金二万六千多元,只有一家单位未完成合同,则受到处罚。公司
明确规定计划生育要做到五纳入:纳入公司的总目标管理和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要议
事日程;纳入各级经济承包责任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评比考核;纳入
职工的生活福利待遇。
    为了造成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优生优育优教的大环境,武汉钢铁公司专
门创办了一所孕妇学校,每季度招收一百名学员,进行轮训学习,让孕妇们较系统
地了解和掌握孕期。产期、产褥期、哺乳期和新生儿教养等知识,掌握数胎动、测
量宫底高度和听胎音等技能,提高孕妇家庭自测和监护的能力。该公司还坚持举办
每月一次的计划生育讲座,讲授内容包括胎教与优生、妇科常见病等,使生育科普
知识教育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系列化,几年坚持下来,共举办了六十多期,参加
讲座的近4万人次。武汉钢铁公司的一整套办法,既有针对性、实用性,又有科学性,
不但有效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且确保了人口质量的提高。
    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克鲁普斯卡妮扫盲奖”和“全国计划生育先进
县”的山东省五莲县,从1978年至1987年,十年间全县累计仅增加15000人,平均人
口自然增长率为7。3‰,低于北京8。8‰和天津10。27‰的自然增长率,仅略高于上海
6。4‰的自然增长率(上述京、津、沪三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系1988年的统计数据),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奇迹!
    显然,山东省五莲县大力抓好扫盲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知识,对转
变被农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几千年形成的旧有的生育观念起了很直接的催化作用。
农村实施生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中流行的口头禅是“各种各的地,各赚各的钱,
多生孩子自家养。”五莲县委、县政府在向群众宣讲计划生育政策时,采用具体事
例强化了人均意识的教育。比如安排工作任务,尽量按人头算出具体指标,使人们
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人口增长过快与各项经济工作的直接利益关系,明白多生孩子
并不是“自家养”的事,而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对于违反计划生
育条例和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坚决进行公开处理,以儆效尤,收效甚好。
到1987年,全县青年晚婚晚育率达80%以上,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9。1‰;到1988年
上半年,全县已有22510对育龄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有四百四十多对符合二胎生
育条件的夫妇自愿不再生育。
    五莲县在努力转变人们生育观念的同时,花大力气健全计划生育工作网络。近
几年来,全县已投资一百七十多万元,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