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国-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代的大酒店一般大门都绘有彩画,设红绿杈子,悬翠绿帘幕,挂红纱栀子灯。三园楼在进门后有一条主廊,中间一个天井,南北的长廊及楼上都是一个个精致的小阁子,一到夜晚,灯火辉煌,几十个浓妆艳抹的妓女聚于主廊上,以待酒客召唤,望之宛若神仙。内行的人说:“大酒店的娼妓只是伴坐而已,另有所谓奄酒店,谓有娼妓在内,可以就欢,而于酒阁内暗藏卧房也。”这种酒店的标志是在门首的红栀子灯上加盖一顶箬笠。
第二章杀丐疑案
杀丐疑案
草菅人命,官府岂有公道可言;可怜蚁民,皇帝曾无仁爱挂念。
太宗初即位时,由于太祖死得不明不白,市井中颇有些流言,但皇家的事谁敢管,没多久朝廷内外便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由于习惯于太祖的英明,大臣小吏对新皇帝还是有几分不服帖。这一天,东京的繁华街市人来车往,熙熙攘攘。有一个乞丐沿街乞讨,讨到一个小店门口,店主刚从外地来京,不知此地规矩,一时不肯施予,那乞丐便靠在门上大骂,店主见势不对,加倍给钱,又施礼又道歉,那强讨饭的还不依不饶。原来东京的乞丐成帮,类似黑社会,入帮者多是无赖,一般人可惹不起。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忽然人丛中跳出一名大汉,一刀刺死了恶丐,扔下刀就逃走了。人们吓得一哄而散,待官兵来到,凶手早不知去向。 吉州窑黑釉贴花瓷碗 从这件贴花瓷碗看,聪明的永和窑匠师对路旁脚下俯拾即是的片片落叶发生了兴趣。于是,他们开始实验了,直接将树叶贴在坯体上,施釉后,将叶子揭去入窑烧。当人们捧起这只黑釉碗饮茶时,就会看见有一片活灵活现的叶子沉在碗底。 第二天,这件大案吵到了朝廷上。太宗大怒,严令道:“竟有人敢在都城白日行凶,这是五代的乱世习气,绝不能放纵!必须严加搜索,限在五日之内破案,否则惩治有关官员!”开封尹(东京最高行政长官)诚惶诚恐,催逼下面办案,不久便破了案,说是因那恶丐欺人太甚,店主的家人按捺不住愤恨而杀的,凶手已捉拿在案。案子审理清楚,报给皇帝过目。太宗微微一笑,说:“你们能这样用心,不错。但是,还要复查一下,不要冤枉人啊。而且下次把凶器带给我过目。”过了几天,开封尹再次求见,把复核的案卷和刀一道呈上。太宗扫了一眼案卷,紧盯着开封尹问道:“肯定审清了?”开封尹自信地说:“肯定审清了。”这时,太宗对身后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说:“把我的刀鞘拿来!”小内侍拿来刀鞘,再把凶器往鞘内一塞,竟正好吻合,开封尹一下惊呆了。太宗拂袖而起:“你们如此办案,平日又怎能避免妄杀无辜!”原来这是皇帝亲自导演的一出戏。大小官员平日欺上瞒下,只会严刑逼供,屈打成招,没想到今日上了皇帝的当。太宗借恶丐区区小命,在朝廷树立了威望,而官员办事不得不更加仔细小心。 以市井小人物作为主人公的宋代杂剧 宋代杂剧往往取材于民间,以市井小人物, 如周身挂满眼睛招幌的卖眼药的走方郎中、手臂刺青的走街游民等,作为剧中主人公。这种演出形式虽偶尔也在正式宴饮的场合里被召来助兴,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在街头的棚子里受到市民们的追捧的。此为宋人所绘《眼药酸图》。
〔宋代的泼皮无赖〕
城乡衣食无着的贫民沦为游民,大批老实正直的游民,无路求食,只得饿死路旁。迫于生计,游民往往成为城中丑恶一族,开封及临安的泼皮无赖皆以万计。或沦为富人的玩物,成为男妓,涂脂抹粉,盛装打扮,善做女红,称呼亦如同妇人,以之求食,其为首者,号“师巫行头”。或以乞讨为生,甚至结帮成团,其团头得以致富。或成为盗贼,以城市的下水道为窟,自称为“无忧洞”,甚至偷藏骗来的妇人,自称为“鬼樊楼”(樊楼是东京有名的大酒楼兼色情中心)。或依傍富人做走狗,成为无赖流氓,凶恶者结成黑帮,与官员勾结,成为不可一世的黑势力。或以坑蒙拐骗为生,设置骗局,邀人至其家喝酒,妻妾满堂,财宝堆床,屋宇华丽,然后假说钱物丢失,逼来者赔偿,或诱其赌博,将其财物骗光,受害者再访其处则已封门走光。就是能干的府尹对这种丑恶现象也无可奈何。
第二章杨家将名传千古(1)
杨家将名传千古
可怜杨家一门忠义,到头仍报国无门。杨家本是麟州(今属陕西神木)的土豪,为众多的草头王之一,后接受了后周的封号。杨业便是小说中的杨老令公。杨业自幼就好舞枪弄棒,武艺精湛,弟兄们成群结队出去打猎,杨业所得猎获物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常自信地说:“将来我当了将军,带兵打仗,也像今天用鹰犬逐野兔一样所向披靡。”杨业后来投了北汉,成为北汉主的养孙,改名为刘继业。他在北汉当了二十年将军,屡立战功,人称无敌。
忠心耿耿为大宋
宋太宗亲征北汉,苦战之后北汉主出降,杨业仍在城中坚持巷战。太宗早就听说了他的英名,想把他收罗帐下,可杨业不肯,直到北汉主出面,他才痛哭一场放下了武器。投宋后,宋太宗命他复姓杨,名业,特别给予赏赐与勉励,仍命他在代州为宋守边。从此,杨业又忠心耿耿为宋而战。代州的冬天十分寒冷,将军一般穿着毡衣皮裘,还要躲在帐中烤火取暖。而杨业每日穿着单衣坐在露天督促士兵练武,旁边也不设火炉,身后的侍卫常常冻僵倒地,而他却照样谈笑自若,仅此一点就令士兵敬佩不已了。太宗亲征辽国大败后,辽兵十分轻视宋军。第二年,辽发兵十万来攻雁门,杨业领几千精兵,绕到敌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大败辽兵,从此辽兵一见杨业的旌旗便望风而逃。为此杨业得到皇帝的特别嘉奖,而这时原来的嫡系宋将几乎是屡战屡败,所以对杨业又嫉又恨,便常常向皇帝打小报告说杨业的坏话。皇帝看了这些奏书一概不问,只是把它们封好又转送给杨业,杨业自然感恩戴德,对皇帝更为忠心了。 一门忠义杨家将 杨家一门忠义,男女老少个个能征善战,杨家将的故事千古流传,传统戏曲、年画多有表现,清代杨家埠年画《杨家将》绘佘太君点兵、新帅点名、穆家寨饯行、双挂印四个情节。 四郎探母 此年画画的是《杨家将演义》里的故事:宋辽交战,杨家将因潘仁美暗中作梗,损失惨重,杨四郎被辽兵所擒,幸喜未被认出,遂隐姓埋名,后又与辽国的铁镜公主成婚。15年后,四郎闻听老母亲佘太君押粮至雁门关,因思母心切,向铁镜公主吐露实情,铁镜公主十分同情,便盗得出城令箭,使得四郎顺利出关,母子遂得重见。
出师未捷身先死
雍熙三年(986),宋第二次大举攻辽。宋军分三路,宋太宗原布置东路与中路缓慢进军,牵制辽军的主力,而潘美、杨业的西路出雁门,迅速插入敌后。杨业的儿子杨延昭为先锋,作战非常勇敢,攻城时臂上中箭,仍猛如狮虎,把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宋西路军很快攻占了云、应、寰、朔四州,东、中路却沉不住气了,也迅速进军抢功,可很快大败。宋太宗得知主力大败,急令西路军后撤,并命令他们把四州百姓迁入内地。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敌军势大,不能正面迎击。让百姓先走,我军派三千弓手在谷口阻击,再以骑兵在中途袭击,军民必能平安撤回。”众将早就对杨业嫉恨在心,都撇着嘴冷笑。监军王仗着钦差的身份,阴阳怪气地说:“带着数万精兵还如此怯懦吗?只要鸣鼓正面迎击就行了!”几个将军都跟着附和。杨业着急地说:“万万使不得,这是必败之策!”王瞪起了眼珠:“你号称无敌,如今遇敌不战,是不是有什么企图啊?”杨业脸涨得血红,吼道:“我杨业不是怕死,而是如今时势对我军不利,虽白白牺牲士兵生命也不会成功!我不过是太原降将,本该死,而皇帝不但不杀,还授我军权,我立功都是为了投答皇上。今天你责备我不肯死战,我就先于诸位去死吧!”临行,他哭着对潘美说:“请诸位在陈家谷口设伏等候,待我转战至此,便两面夹攻救我。否则,便无一人能生还了。” 杨业领军拂晓出发,不久便遇上敌军,全军奋战,且战且退。潘美等直等到中午仍未见杨业来,王说:“肯定是杨业打败了辽军,不能让这小子一人抢了头功啊!”诸将一听,带兵就往谷外跑,潘美三令五申也制止不住,只好随着奔过去。可只跑出二十来里,就遇上了前方的败兵,全军顿时大乱,再也不听指挥,转身就往关内逃去。杨业转战至谷口,已空无一人,杨业禁不住抚胸痛哭。这时杨家旗下只剩下百余名亲兵,杨业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与我一起死也没用,你们快奔回去报告天子吧!”亲兵痛哭流涕,无一人肯去,跟随杨业返身再战。七十三岁的老将王贵亲手射杀了数十人,箭打光了,还举着空弓肉搏至死。百余人皆奋战至死,无一人生还,儿子杨延玉也倒在血泊之中,杨业受伤数十处,被辽兵俘虏。杨业仰天长叹说:“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本想破敌立功作为报答,谁知被奸臣嫉恨,逼我走上绝路,致使全军大败。我还有什么脸在异邦苟活下去!”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幽州城内南北合好 此年画画的是《杨家将演义》里的故事:辽国萧太后与杨六郎于雁门关交战,难分胜负,佘老太君奉旨助战,大败辽军。萧太后无奈,递表乞降。萧、杨两家骨肉团圆,宋辽两国亦归和好。
第二章杨家将名传千古(2)
杨延昭注水冰城 公元999年,契丹入侵,杨延昭当时在遂城,城小兵少,形势万分紧急。杨延昭临危不乱,有一天夜里,天气非常寒冷,杨延昭灵机一动,命令军士提来一桶桶水,从墙头上向外墙泼下,水泼在城墙上,马上结成一层冰,水越泼得多冰也结得越厚,等到第二天天亮,遂城已变成一座冰城,有了这层冰,契丹兵再也无法攻城,只得退兵。从此,便有了“铁遂城”之说。杨延昭智勇双全,深沉刚毅,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深得士卒拥戴。守边二十年,辽兵对他十分敬畏,称之为“杨六郎”。此图出于清末民初马骀的《历代名将画谱》。
一门忠义
杨业妻子佘太君,本是能征善战的一员女将,曾助杨业立过战功,这时毅然上书提出控诉。宋太宗十分痛惜,特地下诏褒奖杨业,潘美因见死不救降级,王等革职,并录用杨家其他几个儿子为将。史载,杨业有七个儿子,除延玉与父同死之外,其他诸子都曾为国戍边,其中最著名的是杨延昭,以智勇双全著称,在北方守边二十多年,契丹人称他为“杨六郎”,不敢轻易来犯。延昭虽得到真宗的当面褒奖,但仍是朝中嫉恨者多,为此得不到提拔。延昭的儿子文广也是一员猛将,曾精心制定了夺取燕云的计划和阵图,但报上朝廷如石沉大海,空怀壮志而卒。杨文广的妻子姓慕容,也是一名善战女将,后被小说演义成穆桂英。杨业的弟弟杨重勋和重勋的曾孙杨畋也都做过宋朝的武将。杨家的确可称为“一门忠义”。而杨家将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至深,并不是因其能征善战,而主要是因其“报国无门”。 可作升降和移动的望塔 登高远望,侦察城楼内的敌情,这种望装置的优越之处在于:一是观测点的高度能用绳子控制,随时调整;二是底座有轮子,机动性能好;三是观测小窗的设置,便于观察和保护。
第三章将门虎女(1)
曹皇后是宋代名将曹彬的孙女,仁宗时聘入宫,册封为皇后。曹皇后性情仁慈,生活不求奢华,喜欢在禁苑内种谷养蚕,还写得一手好字。
祸起萧墙
宋庆历八年(1048)元宵节三日后的一天夜里,宋仁宗与曹皇后正在宫中睡觉,忽然被外面的嘈杂声惊醒,只听到屋顶上传来瓦片被踩碎的声音。两人急忙披衣起床,仁宗冒冒失失地要到外面去看个究竟,曹皇后赶紧拉住仁宗,说:“外面情况不明,千万不要出去,恐怕有人谋反,还是快派人去通知都知王守忠,命他速速引兵入内保驾。”这时,喧闹声越来越近,其中还夹杂着女人的哭喊声。仁宗有点慌了,曹皇后也感到事态严重,她对仁宗说:“王守忠兵马未到,贼已逼近,不可不防!”仁宗已有点六神无主,一切悉听曹皇后安排。曹后把宫内的内侍侍从召集起来,编成队伍,分守宫门。一个内侍插嘴道:“说不定是宫中的乳母殴打小女孩,才会有女人的哭声。”话音刚落,皇后便大声斥责道:“叛贼在殿外杀人,你还在这里胡说八道!” 将门虎女曹皇后 曹皇后是宋代名将曹彬的孙女,仁宗时入聘后宫,册封为皇后,曹皇后性情仁慈,生活不求奢华,《宋史》称她性慈俭,重稼穑,尝于禁苑种谷养蚕,还善书飞白书。 反对变法的宣仁太后 宣仁高太后(1032…1093)为宋英宗之后,宋神宗之母。神宗死后,高后立幼孙哲宗,并垂帘听政,起用旧党司马光,推翻熙丰新法,贬斥新党,史称“元更化”。元八年(1093),高后死,哲宗亲政,又起用新党。为打击旧党,新党曾说了许多有关宣仁太后的坏话。
第三章将门虎女(2)
指挥若定
曹皇后估计贼人可能会进攻宫门,她知道宫门沉重厚实,一时难以攻破,但就怕火攻。于是便命令内侍速去取水备用。果然,叛乱者开始放火,曹皇后指挥大家用水灭火,力保宫门不失。为了鼓舞内侍的士气,曹皇后将每个参战者的头发剪下一缕,宣布明天将以此论功行赏。众人听了,作战更为奋勇。正在相持之时,王守忠率兵赶到,很快就将叛贼镇压下去。曹皇后命令将为首分子速交刑部正法,不许株连他人。曹皇后在这场突发的内乱中临危不惧,指挥若定,展示了将门之女的大智大勇,令仁宗大为叹服。 富有华贵气质的宋仁宗皇后像 据《宋史》记载,北宋仁宗赵祯先后有两位皇后。始为郭皇后,后为曹皇后。此图所绘为曹皇后。皇后身着交领大袖花锦袍服,头戴龙凤花钗冠。北宋宫廷文物、图籍均为金人掠去,因此这幅画像应是南宋宫廷画家补绘的。
〔宋无外戚女祸〕
宋朝虽先后出现了九次太后垂帘听政,但在强大的政府压制下,始终未危及皇权。如执政时间较长的真宗刘皇后,便受大臣层层设防。内宫女德亦以不干政为荣,代代后妃相沿,形成传统。从皇帝到大臣,对后妃、嫔御的干政都十分警惕,妃嫔直接对官府下令,往往行不通,她们的升迁及俸禄,都受到外朝监督,皇帝滥官外戚,往往遭到朝官的抵制,也受到一定约束。宋朝制度严格防止后妃与大臣及外戚交往,宫禁十分严厉,外戚不得随便出入宫廷,即使是皇后亲人也难得一见。外戚的权势受到严格的限制,皇帝对外戚伸手要官,也常常加以限制。宋朝重文轻武,而一般不给外戚做文官,特别是不能授予显要的侍从官,不授有实权的郡守、监司。但这一惯例在徽宗时遭到破坏,高宗初沿前朝弊政,任命邢皇后父邢焕、孟太后侄孟忠厚为侍从官,遭到群臣激烈反对,在群臣的坚持下,高宗只得撤回成命,另授予二人武官系列官职。
第三章包拯判案(1)
包拯判案
说不完的包公故事,清正廉明的包大人垂范后人。但历史上的包公并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