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史玉柱 >

第8章

史玉柱-第8章

小说: 史玉柱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今天来看,史玉柱的这项计划也是近乎完美的:第一,准备阶段完成主流媒体的宣传准备工作,包括报刊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POP是PonitofPurchase的缩写形式,指的是购买地的促销广告,这是国内外一直广受关注的广告形式)、宣传册的印制、宣传品的定制以及珠海培训会的筹备工作。第二,实施阶段主要将广告进行铺开,投放单位为各地的晚报、中学生报和青年报。第三,在渠道的扩展计划上,除了按照传统的思路发展电脑经销商,还要开辟以书店网络、百货公司网络、教育系统网络(包括各地各级的教育委员会和直属中学)为对象的直销网络。而在促销的方式上,则采取了展览会和研讨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
  按照正常的思路,好的项目加上好的推广,如此天衣无缝的布置,可谓是“天下无双”。就在坐等丰厚利润滚滚流入巨人大厦的美梦还没有醒来的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史玉柱又遇上了一个大麻烦,而这次的遭遇也带来了史玉柱所作出的一个重要决定:离开这个让他欢喜让他忧的电脑业。
  2.遭遇重挫:巨人泪别IT
  多媒体教育软件的投放并没有如史玉柱想象中的顺利,不仅没有带来他认为的“革命”,反令史玉柱在这上面栽了一个大跟头。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多媒体教育软件依靠的是中文之星的支持,操作十分繁琐,而且缺乏硬件载体使得这一套看似完美无缺的软件无法适应市场,在市场上找不着方向的史玉柱已经有些欲哭无泪了。
  之前史玉柱还曾尝试进军手写电脑。史玉柱深知技术对于企业的推动作用,他一次次抓紧推进汉卡的更新升级,足见他对这一观点的深刻理解。手写电脑在当时看来,无疑是一项十分先进的技术成果。在今天看来,16开纸大小的手写电脑和现在轻巧的PDA相比的确有些笨重,但在当时,却是炙手可热。据说,当时巨人的手写电脑的销售并不是在珠海进行,而珠海这座新兴城市的一些企业却带着政府领导的“紧俏物资”的批条慕名前来购买手写电脑。到1993年底,随着手写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跟进,巨人实现产值1。3亿元,纯利达到3500万元。
  然而,这样紧俏销售的局面仅仅持续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随着大量企业的涌入和更为小巧的掌上电脑的推出,巨人的手写电脑的市场被一再地蚕食和吞并,1993年平均一台手写电脑的销售利润达500元,到了1995年已经迅速锐减至50元,仅够维持基本的成本以及日常开支之用,并且还需要提供繁杂的售后服务。
  史玉柱的这两次市场遭遇并非技术的失误,而是没有强大的硬件支持,相比国际知名的软件公司微软的成功,我们不得不看到比尔·盖茨相比史玉柱而言潜在的巨人优势——硬件支持。如果在美国,也许史玉柱能和比尔·盖茨一争高下,因为在当时的环境里,美国有着实力强大的硬件生产厂家,而在中国,市场却不尽如人意,缺乏相应的硬件匹配技术的史玉柱只能从一次次软件的开发中赚取短期的利润,然后一走了之。这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一个有着远大企业梦想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也是无奈的。
  史玉柱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是反思,也不仅仅只是不停地开发市场需求的软件,因为硬件支持问题始终是一个制约巨人软件产业发展的瓶颈。而以巨人当时的资金水平,也不可能自创一个硬件生产平台,这成为史玉柱的一根软肋,一处无以言说的温柔的伤口。要抚平这处伤口所付出的代价无疑远远比再次承受一次伤口还要来得惨烈。深喑这个道理的史玉柱有些不舍但是却又异常坚定地选择了退出IT。既然无法解决硬件问题,与其在软件行业泥足深陷,守株待兔,不如抽身而退,去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
  从此,史玉柱卸下包袱,开始为巨人找寻另一段可行之路。
  新东方有一句校训:“追求卓越;挑战极限;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伴着这句话,俞敏洪,这个有着三次高考落榜经历、屡次留学申请失败的普通高校教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成为中国的“留学教父”,甚至70%的哈佛、耶鲁的中国留学生在见面后都要叫一声“俞老师”。在他谈到他的成功经验时,他说道,之前的种种遭遇,其实是生活在让他懂得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而主动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轨迹。在他著名的成功三段论中,他谈到了逾矩、敏感和宽宏。而逾矩;成为首要的关键。
  逾矩,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它是考验你在绝境处是否及怎样逢生的技巧和能力,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毅力和成就欲望的人,才能最终达到人生的另一座高峰。而在攀岩的过程中,逾矩所成全的,便是我们过人的胆识和敏锐的洞察生活的经验。
  史玉柱抛开自己的专业所学,以及巨人在软件行业已经打下的还不算浅薄的根基,去寻找另一条康庄大道,这与早年的俞敏洪,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说,史玉柱的社会声望高于俞敏洪,但对于大众而言,对俞敏洪的了解似乎更为精到,知道俞敏洪的人都敢不假思索地说他是办新东方的,是做英语培训的,但是知道史玉柱的人却不见得能说出史玉柱究竟在做些什么,巨人在作些什么。在某种意义上,史玉柱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名字仍然显得十分神秘。这大多是由史玉柱在经历了这一连串的风浪之后开始巨人的多元化战略所致。

  第四节 多元化战略的始作俑者(1)

  史玉柱和他的伙伴当初以电脑软件开发起步创立“巨人”公司,面对许多创业的艰辛和困难,他们不断地激励自己得以生存、发展和成功,应该说是可敬可佩的。如果一直迈着踏实的步子继续走下去,巨人会不会成为今天南方的“四通”或者深圳的“华为”我们实在不敢妄下定论,或者连史玉柱自己也不敢夸下海口,唯一可以看到的是,走上多元化转型道路的巨人确实走出了它的万分精彩与无限辉煌。
  1.占领高回报行业战略
  在中国,暴利行业已经不是什么神秘的字眼,而高回报行业与暴利行业似乎只是经济学家和社会政策学家们把玩的一种让公众看不明白的文字游戏。或者借用逻辑学的公式,暴利是高回报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而高回报则是暴利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如此以来,似乎有将问题复杂化的嫌疑。因而,对于高回报行业,我们姑且看作是暴利行业的优雅的代名词,之所以是姑且看作,因为高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暴利行业则不尽然,它存在着许多的准入机制,风险性自是低了不少,甚至是无利不往。而它的暴利性质之所以为公众所诟病,更多的是由于它暴利的由来——近似于完全垄断的托拉斯王朝。比如现在提到最多的电讯、铁路、电力等等。
  用时下常用的搜索引擎,比如雅虎、百度或者Google,键入暴利行业,一定会得出不计其数的搜索记录,其中对于暴利行业的范围定义,无疑不会将超出诸如能源行业、医药行业、保健行业以及一些新兴的IT业等等之外。根据《法制早报》推出的2005年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能源、医疗、教育、殡葬、教材、高速公路、有线电视、房地产、网络游戏和美容整形被评定为十大暴利行业。而排行老二的医疗,便囊括了史玉柱所看好的医药与保健品。
  保健食品又称功能食品,日本是公认的功能食品创始国。1962年日本厚生省首先提出功能食品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又从法律上赋予功能食品的定义:“功能食品是具有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止疾病、恢复健康等有关功能因子,经设计加工成对人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我国直到1997年6月施行了《保健品食品管理办法》。《办法》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使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一类食品。此定义包含三个要素:1、它不能脱离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2、它必须具有一般食品无法比拟的功效作用,能调节人体的某种功能;3、它不是药品,不是为治疗疾病而生产的产品。可以说保健食品是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一种特殊的食品。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长寿有了更高的要求,消费意识也逐步由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变。
  对于保健品行业的超级利润率,怕是没有人不心中有数。直到今天,保健品行业依然在市场横行无阻,大肆地攫取利润。一位保健品产业的业内人士说,保健品不同于其它药品,靠的就是广告效应。如果没有广告,保健品市场就会减少2/3多。但是支付广告需要高额资金,而这笔广告费用最终将会转嫁到产品身上。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保健品的广告越多,其产品的零售价格和成本的落差越大。
  有证可循的是,2005年6月19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大哈佛代高乐”骗局。广告中所宣传的“美国增高新药”——“哈佛代高乐”,其实不过是吉林省龙井市草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营养补充剂五维赖氨酸片。正是这样一种普通的营养补充剂,经过总经销商湖北新东科药业有限公司篡改广告审批内容后,给它戴上了“哈佛大学研制”的帽子,再加上子虚乌有的权威部门官员和专家的推荐,从而使一盒不过10元左右的五维赖氨酸片,摇身一变成了每盒售价近500元的“哈佛代高乐”。吃上两个疗程就得近万元。
  还有一个最近的案例。说的是前不久,桂林市工商局屏风工商所在查处一起虚假宣传案件时,意外截获了银锭路某保健品店的一本进销登记本。并且记录了店主2005年1月至6月的进销货情况,其保健品大部分为在广州、长沙等地批发市场购买。从记录上看,批发价与其零售价差别极大。如“益壮”口服液保健品,批发价每盒(10支)仅10元,零售价却为80元,利润率高达700%。
  如果将历史的时钟往回拨上十年,只怕这个行业还是朝阳中的朝阳,利润中的利润,那么前途自是光明地不由分说。史玉柱的这一步,可谓是走对了未来发展的基本方向。
  2.寻觅:史玉柱赴美挖掘第二桶金
  此时,巨人大厦开工的巨资无疑对于时下的巨人是一个填不完的无底洞。史玉柱的巨人大厦梦一天没有破灭,史玉柱便还要四处地开发项目,获得资金,建造这座美轮美奂的巨人帝国。
  史玉柱说,“巨人要寻找新的产业,并向之靠拢。”
  这时的史玉柱在政府的帮助下快速获得赴美签证,并开始频频前往美国,从洛杉矶到华盛顿,从波士顿到纽约,史玉柱抱着必胜的信念踏遍美国,四处找寻投资商。而就在这个不经意的当口,一次偶然的机会,史玉柱竟遇见了自己的同乡兼大学校友袁彬。袁彬在大学毕业后便留美深造,现在已是生物化学专业的硕士了。“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正巧那时的袁彬有回国走走的打算,于是他便和史玉柱一道飞回了珠海。
  回到珠海的史玉柱与袁彬时常坐在史玉柱的办公室里,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由于大门紧锁,员工们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老板在和这位来自美国的客人谈论着些什么。私底下流传着许多猜测性质的小道消息,有的在传史总准备从IBM进口硬件,和微软、英特尔谈软件合作,有的则认为史玉柱准备将软件技术全数转让,然后坐收利润分成和股份分红,一时之间,什么样的传闻都有。然而当史玉柱在数天之后走出他的办公室向所有的员工展示和介绍他书架上所摆放的一瓶瓶的生物制品时,不禁令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
  然而对于员工们那异常惊讶的眼神,史玉柱依然显得十分的从容淡定。他开始眉飞色舞地向大家介绍这种在美国和日本已经风靡有如狂潮的生物制品。史玉柱的这一表现其实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了他的态度:他要做这个项目。
  而这个项目真的成为了史玉柱发迹的第二桶金,并且伴随着脑黄金的名字,史玉柱再度成为媒体追捧的对象。
  3.号角鸣起:史玉柱策划三大战役
  2000多年前的战国初期,魏国大商人白圭曾经提出“吾治生产(做生意)犹孙、吴用兵”的说法。根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白圭做生意,“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捕捉商机迅捷,“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同时“与用事僮仆同苦乐”。正因为他经商如用兵,讲求谋略,建立了一支上下同心的团队,因而受到了包括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众多商人的推崇,成为天下商人的祖师爷。
  从已经低靡不振的计算机行业退出,转而投身高回报率的保健品和房地产业,这样的大转弯似乎让人有些惴惴不安,巨人从一个专业的计算机的领域跨入到一个全新的对于他们自身来说也是有些陌生的领域,成功的几率究竟有多大,谁也不敢打包票。况且那个时候这种转型成功的案例也是少之又少。在同一时期,国内唯一可考的便是1994年从羽绒品制造转型到家电制造的格兰仕。格兰仕今天的成就无疑是有目共睹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国人的心目中,格兰仕成为了微波炉的直接代名词,就像提起电子词典便即刻联想到文曲星这个品牌一样。格兰仕的正式转型是在1994年,所以对于同时代的史玉柱和巨人集团来说,并无多大的参考价值。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谁也无法预见成败,预见真英雄。唯有经历了时间的历练才是最好的证明。事实证明格兰仕赢了,而史玉柱也并没有输。
  此时的史玉柱将巨人的整体产业定位为:以电脑作形象,巨人大厦作投资,保健品出效益。史玉柱将巨人的发展分作三大体系:电脑、医药和保健品,这也是巨人集团历史上所谓的“三大战役”。


  第五章 脑黄金战役

  第一节 转型:进军保健品市场(1)

  如何从绝望中寻找希望,关键在于找到自身的突破口,化被动为主动,化腐朽为神奇。
  有人评价说巨人的突然转型是史玉柱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必那只是无端的揣测而已,也有人说史玉柱告别电脑业是看见国外保健品市场的火爆而内心蠢蠢欲动的结果所致,想必这也只是片面之词。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没有一年前的巨人生物开发公司的成立,恐怕史玉柱的所有作为都将被视作一次头脑发热的决定。史玉柱的远见卓识仿佛是葬身金字塔的神秘埃及法老,永远无法被人们所参透。
  1.伏笔:一年前的巨人生物开发公司
  史玉柱之所以将那些瓶瓶罐罐展示给他的员工,并不厌其烦地向员工们介绍,其目的无外乎要让他的员工们明白,这个项目有着多么美好的发展前景。
  史玉柱的这一举动并非只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他一定时期的酝酿。
  1993年8月史玉柱一手建立的巨人生物开发公司便是一个明证。早在那个时候,史玉柱已经将目光瞄准了保健品这个行业。
  在史玉柱看来选择做保健品可谓是理由十足:其一,保健品市场成倍数增长趋势,他预言这将是21世纪发展最快的三大产业之一,可以说,在早已迈过了21世纪这个世纪分界线的2006年,我们仍相信史玉柱的这番思考是正确的。当你打开电视机、翻开报纸、走进商场、超市或者药店,随处可见的便是种类繁多、功效神奇的保健品。保健品的市场发展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