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人和中国女孩-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lastic or paper
Gold or silver
Diamond or texture
Everything cheap or expensive
Well measured by adding profit to the cost plus
Six per cent of sales tax
For feelings we do
Or do not have
Suddenly my head spinning
Empty stomached
Blank minded
As if my brain was drained like
An egg without white and yolk
Only a shell
Walking out of the mall
Into fresh air and
February icy rain
I stand; empty handed
After shopping
Without feeling
第三辑 艺海拾贝——中诗…西诗与新诗…古诗月夜的笑
她笑了
月夜的笑
天一样黑的头发引向外空间
那宇宙,无穷
闪光的飞船样的双眼
超光速地领我
回到那
月夜的过去
那夜的
和那月夜甜笑的开始
好像我可以跟随她的脚步
回到过去的起始
她笑了
月夜的笑
A Moon Night Smile
She smiled
A moon night smile
Sky dark hair leading
To the outer space
The universe; infinity
Twin sparkling shuttle eyes flying
Warp speed
To that
Moon night pas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ght
The moon
And the beginning of that
Moon night smile as if I could follow her steps
To where
Everything begins
She smiled…
That moon night smile…
第三辑 艺海拾贝——中诗…西诗与新诗…古诗歌女孩等五首
歌女孩
歌如家酒醉,曲似园月浓;
天涯词漾水,涟涟梦乡影;
歌切恨曲晚,夜孤望天明;
一样愤世心,两处奈何情。
我的版权
我是一只孤鸦
站在无人争夺的
矮枝,向着江水
默默地
看鹰在天上疾飞
看鸭在水里懒游
只不看
无所作为的自己
我是一只鸦
头上有特别的黑羽
悄悄地站了
偶尔过路人
留下一瞥厌恶
自己也扔去一脑袋的
不屑一顾
这就是我
黑鸦鸦的版权
没人能把我
当成别人
也没人想把我
当成自己。
没有方向
船,缠缠绵绵
不走方向
像心情
水里打旋
只见水里的笑,好柔
只见眼里的天,好蓝
酥手,比水近
不知方向,不敢
就比天远
心像游鱼
窜窜地跃跃欲试
近了,更近
就觉了玉指的娇柔
水样的柔
却比水暖
心就像鱼
跃出水面
她笑了,甜唇
也没有方向
像水,
圈圈园园
四面八方
都甜。
痴了
想吻,不敢
只轻拍柔指:
你看,鱼出了水面。。。
流浪
我如船的旅程
帆总想飞翔
望河水弯弯
岸上山青青
天上鸟儿唱飘了云裳
春水是路不是天
无论顺流而下
或是逆流而上
小溪里流来的乡情
是船边的浪花
时而拍打久经风浪的胸膛
鸟儿的歌声
飘然吹满帆儿
不能飞起的翅膀
夜晚满帆看天上星星
粼粼春水里,
看笑歪脸的大月亮
不眠的夜晚就不是寂寞
却是放飞思念
月光里倾听
远古长安
柔肠百转婉婉箫唱
没有帆
船不能远行
有了帆就有
月圆月缺的梦短
和流水追月的情长
就懂得
鸟儿的翅膀不能
作装饰粘在帆心
只应该在天上
自由飞翔。
我是说我幸福地流浪
任鸟儿自由地唱着高飞
帆儿尽情地走着遐想。
春捂秋冻
春天亮开媚眼
就撩得湖水起了绿心
阳光其实只是度量自己的心情
冷暖自己的孤寂
林子里每一棵树
穿了过年的新绿
温暖里一见钟情
急切切
千万只小小的绿手
祈求太阳唯一的爱情
阳光的诗句敲着
被雨水,
风雪和沙尘磨亮的眼睛
因为有人说,
眼睛就是魂灵
石头在春雨中脱掉
经年不洗的泥衣
裸露出实实的心情
任阳光, 雨和霜肆意
搅拌不眠的白天和夜
却呐呐地自言自语:
真应该是春捂秋冻。
第三辑 艺海拾贝——中诗…西诗与新诗…古诗后记
初夏的夜晚总是在安静的背后隐藏着紊乱,春天的绿色要变成勃勃生机,空气里就有一种焦急。
原以为家人都睡了,可以静心来写这一篇后记。突然娇女儿的哭声响来,夫人也高声叫我,让我把女儿抱到她自己的房间去睡觉。
我把女儿从妈妈的身边抱起来,亲了她的面颊,问她怎么回事,她委屈地哭着说:“我这一天很糟糕”。问她为什么,她说:“我睡不着觉,妈妈跟我急”。我笑了,笑我怀里这个夸张的,泪眼淋漓的小脑袋。其实邻居在院子里为孩子开生日派对,搞了一个好大的充气的房子,她同邻居的孩子们在里面跳呀,叫呀,摔跤呀,玩得好开心。然后妈妈又带她去了公园的沙滩。整整玩了一天,把他妈妈累得倒头就睡,可她还是精神无比地折腾妈妈。
我就把计算机让给了她,叫她就玩游戏,玩累了,她会自己去睡觉。
终于静了下来,我的世界是满满的,好像时间被生活的小事切成很小很小的段段,刚好小到不能写出任何成段落的文字来。刚写了这几个字,女儿又跑出来,说她玩烦了,就爬上沙发,偎在我的怀里,看我敲字。 儿子也都在沙发上睡着,小儿子打起了呼噜。周末妈妈允许他们睡沙发,也就可以看着电视进入梦乡。女儿这也就困倦了,瞌睡起来。我给她盖好了被子,起来去厕所,想着每一天都是多得溢出来的事情,把时间挤得像沙丁鱼罐头。回来时,女儿已经横横地躺着睡了,脸上有一丝笑意,看来梦里并不“糟糕”, 只是沙发上就没有了我坐下来的位置。
初夏的夜晚爽静静地还有一丝凉意。看到大儿子的腿长长地踢出来, 就给他盖好。大儿子一蹿一蹿,迫不及待地要长成大人,我的鬓角也就一点一点地白起来。给孩子们盖好被子,我拿了手提电脑就上了楼,来到儿子的房间里,躺在床上,继续写起来。
其实这不应该是后记。 开始写字,这应该是个幼稚的但不很糟糕的开始,是前言。
一个人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自以为是的日子好象就在昨天,不知不觉日子就满了,满满地装不下梦,装不下思想,装不下诗和文字。有时连自己都消失在工作,家庭,房子,车子,帐单,支票,税务之间了。想着,写着,就困倦了,看看表,已经将近早上一点。这就存了文件,合上电脑,倒头睡去。
醒来的时候太阳高照,出奇地静怡,窗外树叶静静地像画出来的绿色, 只见几朵小花在窗前探出头来,笑出粉色的花瓣。我搬到客厅,又半躺半坐地倒在沙发上,把这微型索尼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小女儿还没有醒,妈妈也没有起来。这两位噪音大王贡献了家里百分之九十的声音。大儿子在读刚买的一本科幻小说,小儿子比着一个笔记本的大小在裁剪一张纸,嘴咧笑着告我他在做诗集,要订好了卖钱。上个月他写关于颜色的诗,我帮他改好,迫不及待地带到学校,在班理读了,老师很喜欢。 这就雄心壮志,要把所有的颜色都写成诗,做成诗集。我一笑,没有理他。开始继续我的文字。尽情利用这一点安静。一旦女儿一醒,妈妈一蹦,这家里就消灭了安静。
也就想起网上看到的一个诗人的诗句:“长大了,我幸福吗?” 他对比着小时候的幻想和成年的现实,问出这样的问题。我其实早已不再问自己是否幸福,仿佛这是一种幼稚。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态度,不代表成绩。看起过去的这点可怜的文字,想想过去的十几年,就觉得自己刚刚懂得生活,懂得人性,懂得爱。
四十岁以后才觉着能够随心所欲,虽然自己的时间被生活填满,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自信,一种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的感觉。不再被梦境所奴役,不再被思想所拉拽,不再被感情,理智,人生,这样无比巨大的事情所捆绑。懂得了小事的美好和记忆的珍贵,更懂得了把握现在的道理,也就把过去都作为珍藏,而不是负担和懊悔,把将来只留给上帝去策划和安排,自己就专注地游走现在,想走到哪里就走到哪里。当然这一种走法已经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在实地上,在密密的生活森林里, 哪一片片零散的阳光,调节着花朵的颜色,不是更丰富,更美好么?
文字也就成了点缀着森林的鸟唱。第一声啼叫虽然粗哑,但开始了一个新的,今天的黎明。
2004年5月30日
书评一个男人眼里的女性群体
在这个出版业欣欣向荣的年代,要拥有一本个人的散文集,并非难事。当第一次看见这本叫做《美国女人和中国女孩》的书之时,仅仅认为是浩瀚渺茫的个人文集中的沧海一粟。可是一旦翻开,欲罢不能。
这不是一本写给女人看的书。作者以他独特的视角,动人的笔触记录了一个知识青年的奋斗经历:当工人、考大学、学英语、公派出国,最后他留在了美国,他成为了一个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有了衣锦还乡的资本。可是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是当今年轻人很少能够理解的苦与痛。
因为有了浓厚的人生阅历,作者才有了审视女人的独到目光。万水千山走遍,他发现,美国女孩是大峡谷般的开放,中国女孩有如桂林山水般的含蓄。同样是十八岁,美国女孩长成了女人,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自己爱的聋哑男人,她幸福而艰难地生活在爱情的包绕之中,可是此时的中国女孩,大概还在为了一张象牙塔的通知书奋斗在高考现场。
这不是女性个体间的差异,这是文化与文化间的巨大反差。到底应该潇洒地生存,还是小心翼翼地把最后的贞洁推迟到最美的一刻尽情绽放?
时代还在发展,《美国女人和中国女孩》终究要过时。因为我们看着两种文化背景成长下的两种女孩正在意识形态下不断地靠拢。但是最起码在近十年之内,在女人和女孩的概念还有着明显差别的今天,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夹带着欢笑和泪水的个人回忆,带来了一次对女性发展的重新思考。在现实主义的背景之下,它的意义源远流长。
可是最重要的是,读书的人,并非女性而已。
书评寻找丢失的我们
翻看这本小说,最打动我的是作者前言里的最后一句话――寻找丢失的我自己。
可能是出于习惯,我首先去找作者的个人简介。我不相信那些风花雪月的描写,那是年轻人衷情的东西,已过不惑的我相信的是现实的经历。
生于五十年代末的作者赶上了上山下乡的尾巴,是文化大革命最年轻的一代。由于我们经历了类似的故事,考大学、初恋、结婚,直到今天,所以我对这本书有了一种异常亲近的感觉,好像它记录了一段相似的历史。
作者在不经意之间给我讲了一个个平淡却感人的故事。作为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男人,受到感动似乎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于是这次成了一个意外。
从他的故事里,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初恋的时光。那时候我也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样子,天真、青涩,还自以为浪漫。我们这一代的人,不会像今天的大学生一样去酒吧约会,因为那时候的北京城里压根没用酒吧。我偶尔去女朋友家里听歌,听张明敏唱的《外婆的澎湖湾》。听的时候我总是紧张地抓着裤子,仿佛可以把粗糙的布料拧出水一般。
看到作者写他约女朋友看电影时的情景,我忍不住笑了起来。那个年代的男孩子大多比较晚熟,我们就是其中的代表。
虽然条件艰苦,我们那个年代的男人大多有一种骨子里的清高。说实话,用“凤毛麟角”来形容八十年代初的大学生一点也不过分。
就因为清高,我才读得懂作者在描写和女朋友分手时的心境,他并非没有机会,可就是要命的骄傲给自己带来了终身的遗憾。看看他,再比比自己,不也一样吗?我有时候想,如果我当时有了我儿子今天追女孩子的一半劲头,那么个人历史就会重新改写。
后来,作为访问学者的我出了国。和作者书里写的一样,给富人家修理草坪、买二手车、去中餐馆刷碗洗盘……海外游子的苦闷,作者没有写,可是我不会看不出来。那是一种刻骨的思乡,我相信,就算是今天已在美国成家立业了他,仍然还带着这种浓浓的乡情。
《美国女人和中国女孩》,我觉得以这个名字来命名这本个人散文集有些不合适,它更像是一本小小的历史,用一个侧面记录了一代人思想的成长。就在成长的足迹中,看到的同龄人,都能找回丢失的我们自己。
书评好爸爸手册
认识李同青,完全出于偶然。当时觉得这个人实在有点意思,读物理、做生意、娶外国老婆,还写书。
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身边还带着一高一矮的两个儿子。不会说半句中国话的小孩被爸爸取了两个颇有洋味儿的中国名字:达龙、达伟。
李同青来了中国,只要有可能,不管是北京、天津,不管时机是否合适,也不管要会见的将是什么样的朋友,他总喜欢带着两个秀气的混血儿一起去。反正两个小家伙也不懂中文,听着老爸跟朋友侃山就像是听天书,自顾自地在一边吃烤鸭,而且食量惊人。
只有一个地方他没有带儿子去,那是他要去谈生意的山西。理由非常简单:太苦了,小孩子吃不消的。后来听说小儿子达伟因为没能跟老爸同行还别扭了好一阵子。
再后来的一次跟李同青在一起吃饭,美国那边的长途打来了,接到小女儿电话的李同青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突然在电话里嗯嗯啊啊起来,他的语调柔柔地,不停地重复一句话――I love you; my baby。说到肉麻为止,我和旁边的人不住地呲牙咧嘴。可只要电话那边动听的哭声没断,李同青就决不放下电话。那天一个越洋长途打掉了他手机卡里所有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