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虑了几分钟,然后拿起箱子要走。 “您是觉得我这儿价钱太高了吗,先生?”老板问道。 “不,那倒不是。”克诺克先生回答道:“我只是嫌您的旅馆大低而已。” 克诺克先生之所以再三犹豫之后决定要走,很可能是因为嫌老板的定价过高,或者是自己囊中羞涩,但无论哪种原因,他都没有直接表露出来。当老板对他正面提出问题后,克诺克先生做出了很委婉的回答:“我只是嫌您的旅馆太低而已。”我们都能看得出他背后潜含的意思:以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受不起这么价格昂贵的待遇,这里也有暗暗贬讥老板贪心过重的意思。 虽然克诺克先生的回答不像常规方式那样袒露直率,但他说话的方式的力度并未因此而减轻,而且立场明确,大有绵里藏针、以柔克刚之势。结果,由于借用了老板语言当中“价钱太高”之“高”的双关语义,反其道而用之,更令前后两句话相得益彰,妙趣横生。 在一家食品店里发生了下面这幅情景: 一个小男孩站在低低的柜台前面,凝视着一盒打开了的巧克力饼干。 “喂,小孩,你想干啥?”食品店老板跟他打趣问道。 “哦,没什么。” “没什么?我看你好像是想拿一块饼干。”老板说。 “不,你错了!先生,我是想尽量不拿。”小男孩顽皮地回答。 老板不禁被他的机智和可爱逗得哈哈大笑,于是送给他一盒饼干,作为“嘉奖”。这位聪明的小男孩也正是利用了这种异曲同工的幽默技巧。本来他对美味望眼欲穿,馋得直流口水,但并不直说,而是直话曲说,“实话”巧说,表面上看去似乎是否定了老板的话,实际上等于将自己的意图变了个方式表达出来而已。 小孩子似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以幽默力量来沟通,或借此达到目的。例如,小孩可能向父母要求一样他并不想得到的东西,以期得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如下面这段对话: 爱丽丝:“妈妈说不准我养狗。” 朋友:“你不该这样直截了当地要。向你妈妈要个小弟弟,她就会买只狗来给你了!” 另外,从孩子的新观点上,也可以获得幽默力量。例如: 父亲责骂女儿大吵:“你不是答应我要安静的吗?我不是跟你说好,你不安静的话就要挨打吗?” “是啊,爸爸,”女儿表示同意,“但是我没遵守我的诺言,因此你如果不遵守你的诺言的话,也没关系!” 有时通过孩子,可以帮助我们看见自己的缺点,从而学到如何轻松面对自己。 周末,父子两人结伴到森林里露营。 “好了,很有趣吧?”父亲问。 “我想是吧,”儿子说,“只是下次,我们是不是可以带妈妈和蕃茄酱来。” 有时候,小孩的幽默力量比大人们更早预见先机。 有一位父亲把自己当年的结婚照片拿给小女儿看。 小女孩看着照片,先是疑惑不解,继而突然眼睛一亮。“我明白了了’她说,“就是这个时期你把妈妈带回家来,帮我们做家务的。” 孩子们可以借助幽默来看他们父母的角色。 小孩:“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北极探险家。” 爸爸:“好极了。” 孩子:“可是我想立刻开始训练自己。” 爸爸:“怎么个训练法?” 孩子:“我每天要一英镑钱买冰淇淋,这样我将来就能适应寒冷的天气了。” 再如下面这个幽默故事: 妈妈上完夜班回家,拉开灯时,发现地毯上洒满了瓜皮果壳,并有一张醒目的字条。妈妈捡起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妈妈,对不起,我困了,明天一定打扫。” 妈妈忍受不了脏,便拖过吸尘器忙乱了一阵。 打扫完后,妈妈上床睡觉,只见枕头上又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妈妈,谢谢您!” 做奶奶的也有发挥讽刺性的幽默力量的必要。例如某女士有四个孙儿,来与她同住了一个月。 她告诉朋友说:“孙儿们来,带给我双重的欢乐!” “怎么说呢!” “他们来了,我很快乐;他们走了,我也很快乐。” 爷爷和奶奶,姊妹和兄弟,嫂嫂、弟媳和姐夫、妹夫以及成打的姑姨叔伯舅,都是属于范围更广的大家庭生活的一分子,或者我们 自己扮演这些亲族角色时,都会给我们提供一起笑的机会。 避开正面冲突,巧借他物,加以发挥,实质上是旁敲侧击。当事人巧妙利用某一事件或场景为基点,将自己的观点用常规的逻辑顺序推导出来,从而在讽刺、挖苦中叫人感受愉悦的幽默方法。 最好的证明莫过于行之有效,我们先来分析一则例子: 茶馆老板和妻子结婚两个月,就生了一个小孩,邻居们赶来祝贺。奥米尔别克也来了。他拿来了自己的礼物——纸和铅笔。 老板谢过了他,并且问:“尊敬的先生,给这么大的小孩儿赠送纸和笔,不太早了吗?” “不,”奥米尔别克说,“您的小孩儿太性急。本该九个月出生,可他偏偏两个月就出世了。再过五个月,他肯定会去上学,所以我才给准备了纸和铅笔的。” 包括奥米尔别克在内的所有当事人,甚至包括广大读者在内,对茶馆老板的“早”得贵子无疑是有类同的看法的,只不过大多数人是心照不宣而已。而好事的奥米尔别克偏偏要当众揭出老板夫妇的丑。在这当儿,老板的发问给了他一个借题发挥的机会。为了达到讽刺和幽默的效果,奥米尔别克首先否定了老板的疑问,并紧接着根据事情的表象亮出了自己的看法:不是老板或老板娘行为的不检点使孩子这么快出生,而是“您的小孩儿太性急”。这样似乎得出了虚假的结论,但这并无妨于含沙射影术的运用;接下来,奥米尔别克在这一谬论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推测,并终于证明了自己之所以要送给小孩子纸和笔的“远见”。
第三部分让生活的轮子平稳地滑动(1)(图)
幽默是一个人品质、能力、智慧的象征,是一种修养。它应当深沉、高雅而不流于滑稽;它应当温和、含蓄而不流于粗俗;它应当稳健、自然而不流于矫揉造作。幽默是用来治愈人的,而不是用来伤害人的。幽默是爱,不是伤害。 有的人也许会认为,可以把伤人的幽默用在婚姻生活中,因为听众是他深爱和关系密切的人,当刺耳的话语说出后,也许会得到包容与谅解。其实不然,如果你不去抑制它,反而毫无顾忌,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因此,在两性幽默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不伤害对方为宜。 要做到这一点,自嘲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人们往往以嘲弄他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高人一等,比别人聪明,却往往使得他人极为反感。如果我们反过来通过笑自己来学会幽默,即自嘲,那么结果就会大为改观。例如这位怕老婆的丈夫: “狄恩,你家里谁是一家之主?” “我妻子掌管孩子、钱财和家务,而我为小狗制定法律。” 这位丈夫坦率的自嘲,幽默而又风趣,既道出了自己在家庭中受制于妻子的境况,又不伤夫妻和气,幽默的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 在婚姻家庭生活里笑你自己,让每个人都知道你不仅有人性,还有幽默感,像下面这些自嘲的话语都可以使用: “我太太逼得我天天喝酒。” “你算幸运。我太太逼得我走出去。” “我太太得了一种罕见的怪病。她的手臂愈来愈短了。我为什么知道它变短了——因为我们刚结婚时,她的手可以环住我的腰。” “我戒酒了,为了太太和我的肾脏而戒掉的。” 以自嘲的幽默方式化解矛盾,调侃自己,而不是去损害对方、挖苦对方,于一笑之中使各种不快在顷刻间烟消云散,实在是一种高明之举。除此而外,还可以和配偶一起笑,而不是取笑对方。譬如: “我丈夫是个乐观主义者,他从来没想到事情最坏的一面,但是当不幸发生时,他会使它坏到极点。” “我尽量帮你调出你想要的颜色,但是油漆店里的人告诉我,当先生订购特别混合的颜色时,需要有太太签名的同意书。” 这些话远比抱怨之辞更能让人愿意接受。 一位满腹辛酸的家庭主妇说:“有时我宁可被爱过之后而遭遗弃,因为这也要强过为六个孩子复习功课。” 但实际上她愿意侍弄孩子而不愿被弃。这句幽默言辞既包含了抱怨,叉渗透出了一些淡淡的满足感,其目的只是为了引得她的丈夫与她一起笑。
第三部分让生活的轮子平稳地滑动(2)
上面这些幽默的言辞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在婚姻或家庭生活中夫妻对于现实或对于对方的不满或抱怨,但不是直接地抱怨和发牢骚,也不是刺伤人的粗俗的幽默,而是以温和的、风趣的言语,轻松地将家庭生活中的矛盾与无奈,把自己在家中的境况婉转地表达出来,让人在细细品味之余不禁哑然失笑。 在现实生活中,饶舌的妻子总在寻找机会打趣、调侃一本正经的丈夫。 试看这样一则幽默: 一天,丈夫外出,穿了件崭新的白外衣,没料到遇上倾盆大雨,把全身淋透,成了个落汤鸡。正好他路过朋友家,于是向朋友借了件黑外衣穿回家。 到了家门,看门的狗狂吠不止,并扑向他身上。丈夫很生气,正想拿起一根木棒打它时,妻子出来说:“算了吧,别打它。” 丈夫生气地说:“这条狗真可恶!连我也认不出来了。” 妻子说:“亲爱的,你也要设身处地为它想想,假如这条白狗跑出去变成一条黑狗回来,你能认得出来吗?” 妻子把丈夫的遭遇与狗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即把丈夫比作了狗,这不是嘲讽他,而是夫妻间一种亲呢的举动,丈夫不但不会怪罪她,反而会被这种歪理逗笑,心头的不快也会化为乌有。 善于进行歪曲推理制造幽默,会使家庭气氛其乐融融,从而让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夫妇之爱。 有一天丈夫对妻子说:“真糟糕,我的胡子越来越白了,头发却还是黑的,这多么难看,别人一定认为我的头发是染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妻子说:“那还不简单,你这嘴巴用得最多,而脑袋用得最少,所以胡子先白了。” 丈夫一句一本正经的家常话,却让妻子找到了进行幽默的灵感。妻子没有正面作答,反而把说话与胡子、动脑筋与头发这种毫无内在本质联系的事物,巧妙地牵扯到一起。这不是奚落,不是挖苦,而是一种调笑,一种戏谑。夫妻间能进行这种大胆的幽默方式,即一方调侃对方而不开罪于对方,足以证明爱之深切,夫妻关系能经得起这种言语上的“冒犯”。 丈夫悄悄地告诉妻子:“哈里这人真不是东西,刚才在路上遇见他,但他却没有理睬我。这人太高傲自大,好像我不如他似的。” 妻子安慰丈夫说:“别生气!哈里有什么了不起,你当然不会不如他,你刚才不是也没搭理那个笨蛋吗?” 妻子的安慰话,让人忍俊不禁。她的答语,好像在夸奖丈夫的高明,实际上却说明了丈夫与哈里那个笨蛋毫无二致。但这种歪曲推理术,却也起到了安慰丈夫、逗丈夫开心的作用。这也是夫妻之间一种关爱的体现。 由此可见,夫妇之间运用这种幽默方式,不但活跃了气氛,愉悦了性情,而且表现了一种夫妇之爱,使得家庭生活妙趣横生。 机智灵巧地捧上幽默,让对方陶醉其中,爱情就好比一棵娇贵的小树,要随时浇水、施肥,才不致枯萎,最终长成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大树。聪明的恋人或夫妻也十分善于随时把握时机,灵巧地捧上柔情蜜意,让对方陶醉其中。 灵机成趣贵在灵机,摆好架势谈情说笑,再怎么甜蜜的话语都在意料之中;而灵机一动,在不经意之中给对方送去一片关怀与爱意,不但体现了智慧与幽默,而且可以成功地给对方一个惊喜。特别是对那些敏感的女人,在旷日持久所形成的枯燥与苦闷中,你的灵机一动的幽默情话不是晴天霹雳,那也是闪亮的火花,足以震荡爱人的心扉。 一位年轻的大学讲师在热恋中也手不释卷,陪女友聊天时手里也捧着一本书。 女友钦佩他的勤奋,却不满于他的迂腐,她灵机一动说:“但愿我也能变成一本书。” 男友不解地问:“为什么?” “那样每天就可以让你捧在手上了。” 男友品出了女友心中的不满,也灵机一动,风趣地说:“那可不行。要知道,我阅读速度挺快的,不几天就要换一本新的。” 男友的一席幽默话让女友品味出浓浓的爱意,这胜过任何装腔作势的话语。女人往往喜欢故意刁难恋人一下,这时你也需要灵机一动的幽默功夫,不然就会陷入窘境。下面是大家熟知的例子: 女孩子问她的男友:“如果我和你妈同时落水,你该先救谁?” 这真是一个让人不知如何回答的问题,而聪明的小伙子灵机一动:“当然要先救未来的妈妈!” 一箭双雕,两面玲珑。而到底谁是未来的妈妈,女儿和母亲谁都可以。如果你真的有这么一位机灵又好出难题的女朋友,那你就得练好临事而顿悟的功夫了。
第三部分智慧的闪光(图)
智慧有时隐藏于痴呆中,虚假的外表更能表达真实的幽默。 在日常生活中,故作“痴呆”所表现出的幽默是高度机智的产物,因为它往往对一些人所共知的或简单易懂的现象做出荒诞的解释或发挥,将人引向另一个不易想到的荒唐的思路。 例如,你朋友脸红,你建议他少吃点西红柿;你朋友脸黑,你建议他少喝点黑芝麻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你硬把它们凑到一块,便显出了你的假痴假呆的可笑。有时尽管对方和自己都知道其中的“痴”和“呆”,但客观上会因其“痴言呆语”中所含的俏皮味而引发幽默谐趣。 女土俱乐部每星期五下午举行聚会,请人来就一些重要问题作报告,作完报告,接着是茶话会,问答会。 一个星期五,一位先生来给听众们讲食物问题。他在报告中说:“现在世界上的食物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忍饥挨饿。食物生产得多,孩子也生得多,人们还是要挨饿。世界上不论白天黑夜,每分钟都有一个妇女生孩子。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他停顿了一下,正要继续往下讲时,有一位夫人问道:“我们为什么不找到那个妇女,制止她生产呢?” 那位发问的夫人运用的正是假痴假呆的幽默。大家都知道,“一个妇女”是不确指的每个生孩子的妇女。这位夫人也清楚这一点,可她偏偏把“那个妇女”说成特指的某一个妇女,并“傻乎乎”地要求把那个妇女找出来,制止她生产,这种完全“痴呆”的发问使人一听即明,是一种故作“傻冒”,并随之因为这种俏皮的“愚蠢”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故意将自己换成他人,好像没有自知之明,实为大智若愚之幽默。而偷换角色的方法前提是你在正确理解对方的指向对象后,想出一个另外的用对方的话也能解释得通的虚假对象,然后以此作为你的真实对象说出你的“俏皮话”。这种“俏皮话”如果说得巧妙,具有很强的幽默效果。这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出现。例如: 在一个印第安小村庄里,人们都来庆贺一位九十九岁高龄的老人过生日,酋长自然也来